大餘(庾)縣現有兩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老城東郊獅嶺之下,章江河畔,水口寺路原南安板鴨廠內的嘉祐寺塔便是其中之一。
嘉祐寺塔為贛州五座佛塔之一,該塔因建於章江河畔的嘉祐古寺內,故名。
據民國八年版《大庾縣誌》記載:嘉祐寺始建於隋開皇五年(585年),唐景雲年間(710年)重修,名大雲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更名清泉寺,嘉祐元年(1056年)重修後,又更名嘉祐寺,同時在寺內建塔。現寺院已,但塔內的佛塔卻保留至今。
嘉祐寺塔為六角五級樓閣式磚塔,塔高19米,邊長2.1米。
塔基平面作六角形,每級各面設有仿木結構券門梁枋,鬥拱挑簷。每層下部的券門式佛龕均為直立拱頂,塔簷有挑,塔身中空,亦作六角形,可沿壁龕攀登至塔頂層。
二至五層每層之間均有空出的磚砌雙層花簷,上層為倒鐘形覆瓦坡頂,高1.5米。
據專家考證,此塔有唐代風格,是不成熟的宋塔。其梁枋鬥拱,與浙江嘉興天籟閣所藏王勃《滕王閣對客揮亳圖》中所描述的古建築風格極為相似,是江西省乃至江南唐宋塔中的精品。
嘉祐寺塔是大餘縣內歷史最悠久的一座古塔,結構嚴謹,技藝精巧。1957年7月1日,被列為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2006年5月25日公布嘉祐寺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中國成立後,大庾縣曾在1958年、1981年、1996年三次對嘉祐寺塔進行了簡單修繕。該塔雖塔身牆灰剝落,但塔基完好,經近千年滄桑,仍巍然屹立,雄風猶在。
雖然該塔早就列入贛州地區旅遊點之一,但卻鮮有遊客到此一遊。為何?該塔在原南安板鴨廠廠內,原先要去參觀嘉祐寺塔要經過該廠廠區,頗不方便。大餘旅遊宣傳,似乎也沒對其重視,因而知名度不高,但文物竊賊卻盯上了嘉祐寺塔。
2012年春節,一夥外地竊賊越牆進入原板鴨廠內,盜挖嘉祐寺塔地宮的文物珍寶。
此案驚動了省市領導,並作出重要批示。後經大餘縣公安局組織精幹力量迅速破了案,將這個盜竊團夥成員全部抓獲,追回被盜珍貴文物,並將這些文物存放於縣博物館。同時,還在嘉祐寺塔四周裝上了視頻監控,門衛在值班室就可觀察到周圍的狀況。
現在,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再次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祐寺塔進行保護維修。
希望經過這次保護性維修,能使嘉祐寺塔成為大餘旅遊的又一張名片,吸引更多的遊客來大餘觀光旅遊
施千裡 2020.7.19 於壩上工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