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中國國家風景名勝區——張桓侯廟(張飛廟),位於重慶雲陽盤石鎮龍寶村獅子巖下,與雲陽新縣城隔江相望。(攝影/漢口光達)
據史料記載,張飛廟始建於蜀漢末期,是為紀念三國名將張飛而建的祠宇,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張飛廟原址位於老雲陽縣飛鳳山麓,廟內保存了大量珍貴的字畫碑刻,稀世文物200餘件,被譽為「巴蜀勝景、文藻勝地」。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御筆親題:「雄赳赳嚇碎老曹肝膽,眼睜睜看定漢室江山。」千百年來拜謁者絡繹不絕。
雲陽張飛廟先後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中國國家風景名勝區,是長江三峽黃金旅遊線上的重要景點之一。張飛廟一座文武合廟,廟裡的建築主要有七座,其中正殿、旁殿、結義樓、望雲軒、助風閣是為紀念張飛而建,杜鵑亭和得月亭是為紀念唐代詩人杜甫在此客居兩年而建。
因修建三峽工程,而張飛廟建築的最低海拔只有330米,大壩蓄水後面臨淹沒,故作為庫區唯一一個遠距離整體搬遷的文物單位,於2002年10月8日閉館拆遷,溯江而上30公裡,搬遷至長江南岸地理特徵與原址相似的盤石鎮龍安村。
張飛廟是三峽庫區最大的地面文物搬遷項目,它的保護方案採用「原物搬遷」「搬舊如舊」,儘可能地使用建築物原物恢復原貌,新張飛廟的主體工程於2003年6月完工,2003年7月19日正式向遊人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