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跡攻略|山西長治7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2021-01-08 憶起追跡

長治歷史悠久,周顯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48年)韓國在此首置上黨郡,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一統六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上黨郡為其一,市區內留存有古上黨郡署大門上黨門和國內現存規模最大、中軸線長408米的潞安府城隍廟。

長治市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3處(含合併項目),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三。具體名單如下:

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

批次:第一批

類型: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地址:山西省武鄉縣的磚壁村和王家峪村

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1939年7月~1942年5月,八路軍總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曾駐此,是華北各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心。1961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舊址經復原並多次維修,在王家峪建有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紀念館。磚壁村還存有炮兵陣地,總部防衛工事、地堡、哨洞等遺址。

法興寺

批次:

類型:古建築

地址:東南15公裡的慈林山

始建於後涼神鼎元年,初名慈林寺,唐上元元年改名廣德寺,北宋治平年間始稱法興寺,宋、元、明、清歷代屢有修葺。寺坐北朝南,現存平面布局為唐代特徵,經樓、佛塔在殿之前部,中軸線依次布列山門、舍利塔、圓覺殿和菩薩殿,兩廂為關公殿、伽蘭殿和碑廊。

天台庵

批次:第三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實會鄉王曲村

第三批國保,創建年代不詳,僅存正殿及唐碑1通。大殿依其形制、結構和手法,為唐代遺構。正殿平面正方形,面闊三間,通面闊7.05米,進深三間四椽,總進深7.03米,單簷歇山頂。

大雲院

批次:第三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石會村北龍耳山中

第三批國保,創建於五代後晉天福三年。原名仙巖院,亦稱大雲寺,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建寺外寶塔,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已有殿堂一百餘間。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奉敕改名大雲禪院。後逐漸荒廢。現存建築除大佛殿與七寶塔為五代遺構外,餘皆為清代所建。

龍門寺

批次:第四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石城鎮源頭村北龍門山

第四批國保,創始於北齊天保年間,北宋乾德年間改為今名,明清又局部修葺。在中國現存的古代建築中是僅存的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建築於一寺的建築群,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寺內西配殿懸山式木構建築中國僅此一處,堪稱「中華之最」。

崇慶寺

批次:第四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685縣道紫雲山山麓

第四批國保,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宋元豐二年(1079年)完備塑像,明清均有擴建和修葺。據清嘉慶三年碑載:「千佛殿居其北,臥佛殿居其東,大士殿居其西,天王殿居其南」現存建築總體布局基本與之相符。

正覺寺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司馬鄉看寺村西頭

第五批國保,始建於唐大和年間,金代重建,元、明時期均予重葺。現存建築後殿為金代遺構,東西配殿為元代重建,過殿為明代建築。寺坐北朝南,二進院落,中軸線上有過殿、兩側為配殿,後院北面為後大殿。

觀音堂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小常鄉梁家莊村

第五批國保,創建於明萬曆九年至十一年,清代屢有修葺。現存建築正殿為創建時原構,餘皆清代所建。寺院坐東朝西,二進院,中軸線上自西向東有天王殿(山門)、獻亭、正殿,兩側為鍾、鼓樓及東西配殿。

潞安府城隍廟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長治市東街廟道巷13號宏門西20米

第五批國保,是全國現存已知的府城隍廟中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一處古建築群。創建於元至元二十二年,明弘治五年、嘉靖、萬曆及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均有擴建和重修。現存建築中大殿和角殿為元代建築,寢宮、戲樓、玄鑑樓等為明代建築,餘皆清代所建。

淳化寺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陽高鄉陽高村

第五批國保,據清康熙三十二年《平順縣誌》記載:寺院始建於北齊天保年間,初名龍門禪院,既龍門寺下院。北宋開寶年間(969――976年)因寺院侵塌而重建,北宋淳化二年(991年)改今名。現寺院已毀,全貌不得而知,僅存正殿―座,為金代遺構。

明惠大師塔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不蘭巖鄉虹霓村

第五批國保,原為「海惠院」中建築,寺院早毀,唯塔獨存。塔為方形石塔,是我國現存僅有的一座五代時期石塔。據該塔背面牆上嵌有後唐長興三年(932年)石碣記載,唐乾符四年(877年)明惠大師主持海惠院,正月十八日突然被殺,事後由北子崇詔奉潞州節度使命,捧舍利為大師建塔。現存石塔為唐代原構。

九天聖母廟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北社鄉河東村

第五批國保,據廟內元中統二年石碑記載:廟創建於隋,唐、宋、元、明、清皆有修葺。現存建築大殿為宋代遺構,獻殿為元代形制,餘皆為明清建築。廟坐北朝南,佔地1840平方米,建築面積1458.7平方米。現存建築中軸線上有山門(倒座戲臺),門上為戲樓,獻殿、聖母殿,東西有配殿、角殿、梳妝樓、十帥殿、廣生殿、十殿閆君殿等建築。

沁縣大雲院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郭村鄉郭村

第五批國保,始創年代不詳,現存山門、正殿。正殿為宋代遺構,山門為清代所建。院址坐北朝南,一進院落。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單簷懸山頂。簷下柱頭鬥四鋪作出單抄,補間施隱刻。梁架結構為四椽對前後搭牽通簷用四柱。柱礎為青石質,寶裝蓮花式。正殿雖規模不大,但梁枋、鬥布局疏朗,用材碩大,梁架結構簡煉,手法古樸,主體結構保留了宋代形制。

洪濟院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東良鄉東良候村

第五批國保,創建年代不詳。元、明、清歷代屢有修葺, 現存主體建築正殿為金代風格。餘皆明、清重建。寺院坐北朝南,兩進院落,主要建築正院有戲樓、鐘鼓樓、南殿、正殿、東西配殿;偏院內主要建築為關公殿。寺院山牆外有千佛塔一座。

武鄉大雲寺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故城鎮故城村

第五批國保,創建年代不詳。據寺內北宋治平元年重修碑記載,寺曾為東漢涅氏縣治所,初名巖靜寺。北齊河清四年重修。北宋治平元年改稱今名。金大定年間重建三佛殿。元、明、清時期均有修葺。現存主體建築大雄寶殿為金代原構。餘皆為明清所建。

會仙觀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監漳鎮監漳村

第五批國保,始建於金正大六年(即南宋韶定二年),後歷代曾數次修葺,現存主體建築三清殿為金代遺構,玉皇殿為元代建築,餘皆明清所建。觀坐北朝南,為三進院落,中軸線依次為山門、關公殿、玉皇殿、三清殿,東西兩側對稱分布鍾、鼓樓、廂房、廊房、耳殿。

三峻廟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黃家川南陽護村

第五批國保,始建於金大定十七年,明代曾予增建,清代又進行過修葺。現存建築正殿為金代原構,香亭與鍾、鼓樓為明代遺構,餘皆清代所建。廟坐北朝南,以山門為界,分上、下兩院。上院中軸線上建有正殿、香亭,正殿兩側置耳房三間,香亭與山門之間兩側各設廊廡七間,緊靠東西廊廡的南面分別建鍾、鼓樓。

原起寺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下黃鄉辛安村

第五批國保,據寺內經幢記載,寺始建於唐天寶六年,北宋元二年建青龍寶塔,後歷代均有修葺。現存大雄寶殿、青龍寶塔均為宋代原構,餘皆明、清建築。寺坐北朝南,橫向開間,佔地面積729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為享亭、大雄寶殿,東側有配殿,西側有大聖寶塔。

佛頭寺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平順縣陽高鄉車當村

創建年代、歷代修葺情況不詳。因背靠佛爺堖而得名,原有兩進院,現僅存宋代佛殿一座,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四間,平面近方形,單簷歇山頂,筒板瓦屋面,琉璃脊飾。鬥五鋪作雙下昂,梁架結構為三椽對後搭牽通簷用三柱。柱側角、升起顯著。外簷鬥、內部梁架較完整地保存了宋式做法,是一處建築形制較為獨特的宋代建築。

靈澤王廟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夏店鎮太平村

第六批國保,創建於金大安二年,明清均有增修。坐北朝南,現存建築大殿、角殿、耳樓、東西配殿、東西廊房、山門、戲樓、鐘鼓樓等,是一座保存完整,集金、明、清各代建築為一體的建築群。靈澤王大殿為金代建築,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簷懸山頂,殿頂舉折平緩,出簷深遠。

東邑龍王廟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成家川辦事處東邑村

第六批國保,創建年代不詳,金、元、明、清歷代屢有修葺。現存主要建築正殿為金代遺構,戲臺為清代建築。坐北朝南,兩進院落,中軸線上有山門、戲臺、正殿,兩側有耳殿、廂房等。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簷懸山頂。殿內四椽上置平梁,用脊瓜柱,大叉手。殿頂琉璃脊獸,施筒板布瓦。前簷鬥五鋪作單抄雙下昂。

回龍寺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陽高鄉侯壁村

第六批國保,創建年代、歷代修葺情況不詳。現存金代佛殿一座,坐北朝南,單簷懸山頂,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平面近方形。鬥四鋪作,出平昂。梁架結構為三椽袱對搭牽通簷用三柱。佛殿柱頭不施普拍枋,直接坐櫨鬥;闌額至角柱不出頭;柱頭鋪作用蟬肚實柏;昂介於真昂與假昂的獨特做法,是研究古代建築地方手法的珍貴實例。殿內存清工筆淡彩壁畫50餘平方米,寺內存一通清光緒二年(1876年)重修碑記碑刻。

普照寺大殿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城西7.4公裡的開村

第六批國保,據縣誌記載,普照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二年,唐元和年間修,金大定年間重修,清順治、雍正年間屢有修葺。現僅存大雄寶殿,為金代建築。大雄寶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架椽,單簷歇山項。殿內採用減柱造,後金柱呈八角形,柱頭卷殺,柱腳升起顯著。柱頭鬥為五鋪作單抄單下昂重造,明間、補間、鬥五鋪作雙抄重造,琴面昂。各部鬥裡轉採用四鋪作計心造法。梁架結構為六椽對前乳通簷用三柱,為典型的金代建築。

昭澤王廟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王橋鎮郭莊村

第六批國保,廟為二進院落,現存建築有正殿、東西角殿、老君殿、土地殿等。昭澤王是唐懿宗鹹通年間襄垣民間一位姓焦俠士,因精通陰陽地理之術,為民懲惡揚善、除魔降雨,歷代受封昭澤王,深受民眾崇拜並築廟祭之。廟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清乾隆、民國年間屢有修葺。

天王寺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長子縣城南大街

第六批國保,據光緒八年《長子縣誌》及碑載,元、明、清共九次修葺和增建。現存建築有中殿和後殿,中殿面闊進深各三間,單簷歇山頂。鬥五鋪作單抄單下昂。後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簷懸山頂。兩殿均使用減柱造,建築布局及用材體現了金代建築風格。

夏禹神祠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陽高鄉侯壁村

第六批國保,俗稱禹王廟,建於元至元二年(1336年),明、清皆有修葺。一進院落,主要建築有:山門(上為倒座戲臺)、正殿,東西兩側為配殿。正殿為元代遺構,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簷懸山頂。鬥四鋪作,梁架結構為四椽袱對前乳袱用三柱。

長治玉皇觀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南宋鄉南宋村

第六批國保,創建年代無考。據大殿正脊大吻、正門門扇題記,明萬曆四十一年,清乾隆三十八年均有修葺,現存建築五鳳樓和東配殿為元代遺構,餘皆為明清所建。觀坐北朝南,中軸線上依次有山門(五鳳樓)、拜廳、後殿;兩側有配殿、鐘鼓樓。凌霄寶殿為明清建築,面寬五間,進深六椽,懸山頂。

真澤二仙宮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長治市壺關縣樹掌鎮神北村

真澤宮俗稱二仙廟、奶奶廟,始建於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宋、元、明、清歷代均有修葺,至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形成五進院建築格局。二仙宮坐北朝南,中軸線依次有牌坊、山門、當央殿、真澤寢宮、聖公母大殿。真澤宮現存宋、元、明、清、民國歷代碑碣38通。

寶峰寺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屯留縣路村鄉姬村

第六批國保,始建年代無考。寺院坐北朝南,二進院。中軸線依次有戲臺、水陸殿、五方佛殿,殿前左右各有廊房七間。五方佛殿為元代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簷懸山頂。鬥五鋪作雙下昂,梁枋用材較大,梁架結構為四椽對後乳通簷用三柱,元代特徵顯著。殿內兩山及後牆保留有壁畫。水陸殿為明代建築,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簷歇山頂,鬥四鋪作單下昂。後門下有題記「成化五年造」。

襄垣文廟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新建街245號

第六批國保,始建於金天會年間。元元貞二年至大德四年(1296―1300年)擴建,後歷代均有修葺。現存建築有大成殿、東廡殿、藏書樓。大成殿始建於金天會年間,元代元貞二年將三間改建為五間。大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簷懸山頂,鬥為六鋪作單抄三下昂,梁架結構為五椽對後乳通簷用三柱。前簷裝修已被後人改制。

潞安府衙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府坡街與西斜街交叉口東北50米

第六批國保,始建於隋開皇年間,元泰定二年毀於兵火,泰定3年重建公廨廳堂等。明洪武三年重建上黨門門庭。洪武三十一年增建右側鐘樓。成化七年增建左側鼓樓。弘治三年重修。1932年再次重修。府衙坐北朝南,現存大門、鐘鼓二樓、府二堂、辦公院、西花園等建築。

金燈寺石窟

批次:第六批

類型:石窟寺及石刻

地址:杏城鎮背泉村東的林慮山巔

第六批國保,原名寶巖寺,開鑿於山巔自然形成的石凹內。開鑿年代從明弘治十七年起,至明嘉靖四十四年止,歷時60餘年。石窟和建築坐北朝南,依崖布列,現存七進院,洞窟14個,佛龕37個,摩崖造像500餘尊。木構建築有延壽殿、關公殿、丈八佛殿等34間,寺內保存歷代碑、碣20餘通。

黃崖洞兵工廠舊址

批次:第六批

類型: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地址:黃崖洞鎮下赤峪村

第六批國保,黃崖洞兵工廠是在1939年將韓莊修械所遷到此地擴建而成的,當時年生產武器可裝備16個團,主要供給華北戰場。1943年日軍侵入兵工廠,工廠破壞嚴重,遂撤往平順西安村。

西周黎侯墓群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墓葬

地址:黎城縣西關村西南塔坡水庫一帶

西周黎侯墓地的大型墓葬屬於諸侯級別的規模,考古發掘與有關文獻中記載的黎侯多有印證,為研究西周時期黎國的歷史提供了詳實的材料。出土的鐵器也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2005~200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單位進行了調查、勘探和搶救性發掘。鑽探面積近3萬平方米,探明的墓葬有92座,其中帶墓道的大型墓3座、中型墓15座,其餘為小型墓。共發掘墓葬10座,其中大型墓葬2座、中型墓葬5座、小型墓葬3座。出土隨葬品有青銅器、玉器、陶器等兩千餘件。出土帶銘青銅器4件。

先師和尚舍利塔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三萯山北峰頂的金禪寺

第七批國保,據《屯留縣誌》記載,金禪寺始建於唐代。為方形九層密簷式磚塔。中空,邊長約2.5米,高9層,塔剎已毀,殘高11.1米。塔身底部為紅砂巖包砌的方形基座,邊長約3.3米,高0.98米。現塔身上保留有 1945年上黨戰役所留下的彈痕,因此也成為上黨戰役的歷史見證物。先師和尚舍利塔為山西為數不多的唐代密簷式磚塔,其造型、結構及塔身仿木構磚雕等,對於研究山西古塔發展演變具有重要歷史價值。

小張碧雲寺大殿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丹朱鎮小張村西北

第七批國保,始建年代不詳,清代稱為三教堂。廟院長59.4米,寬23.3米,佔地面積約1180平米,布局隨三層臺地而建,坐北朝南,大殿位於最上層,建於北宋時期。大殿面闊、進深各三間,單簷歇山頂,筒板瓦屋面。小張村碧雲寺大殿建築規制符合晉東南地區北宋中晚期建築的特點,是珍貴的北宋木構建築,具有重要歷史價值。

布村玉皇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慈林鎮布村村北

第七批國保,始建年代不詳,史料與碑刻均無相關記載。通過對廟內殿宇與晉東南地區相同建築對比,該廟中殿為北宋晚期,後殿為金代,後殿東朵殿為明代建築,其餘建築為清代。玉皇廟前後分為兩進院落,中軸線上有門樓、前殿遺址、獻殿、中殿、後殿,山門和後殿兩側分別設耳房、朵殿,西側闢跨院。布村玉皇廟反映出當地宋金時期廟宇布局的特點,特別是中殿,對研究北宋晚期建築形制演變提供了珍貴的史料,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韓坊堯王廟大殿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大堡頭鎮韓坊村西路邊臺地

第七批國保,始建年代不詳,現存有大殿、山門、東西廂房等。現存大殿為金代建築,附屬建築均已坍塌,僅存基址。廟坐北朝南,一進院落,佔地面積938平方米。大殿面闊、進深均為三間,單簷歇山頂,筒板瓦屋面。韓坊村堯王廟大殿中現存鬥栱、梁架等大木作構件仍為金代遺構,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長子崔府君廟大殿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丹朱鎮東大街長子一中校內

第七批國保,據《潞安府志》、《長子縣誌》及廟內重修題刻記載,廟始建於北宋大觀二年(1108年) 前後,元、明、清時期重修。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增建舞樓。寺內原有山門、舞樓、獻亭、大殿、寢宮等,現僅存大殿為金代建築。長子崔府君廟大殿的鬥栱、梁架等大部分構件為金代原物,保持金代建築的風格,具有重要歷史價值。

襄垣永惠橋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縣城北門外甘水河上

第七批國保,據縣誌記載,橋始建於金天會九年,明成化七年、明萬曆十九年和清代曾有修葺,至今仍是出入北門的唯一路徑。單孔石拱橋,南北走向,南北長33.6米,東西寬8.34米。橋體採用縱聯式砌築法拱券技術,橋孔跨度長20米,券口距河中心底部高度15米。襄垣永惠橋體現了山西南部的造橋工藝,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李莊文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黃牛蹄鄉李莊村

第七批國保,現存有大成門、大成殿、東西耳殿和東西廂房。據志書與廟內金石題刻記載,始建於金泰和至大安三年,元至治元年重修。其中大成殿為金代建築,山門建於明代,其餘皆為清、民國時期建築。

義合三教堂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大堡頭鎮義合村學校院內東側

第七批國保,始建年代不詳,廟內現存清道光三年(1823年)重修碑記和大殿中道光十七年(1837年)重修題記。三教堂中軸線保存有:獻殿、大殿。大殿兩側設朵殿,殿前僅存東廂房。現存大殿為金代建築,獻殿為元代建築,其餘皆為清、民國時期建築。義合三教堂建築格局基本完整,大殿、獻殿的時代特徵也較明顯,為研究這一地區金元時期建築提供了重要實物。

下霍護國靈貺王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丹朱鎮下霍村南

第七批國保,廟始建年代不詳,僅存大殿和獻殿。坐北朝南,現存一進院落,佔地面積 2891平方米。大殿簷柱上有金大定甲辰(1184年) 施柱題記,門枕石上有金明昌五年(1194年) 題記。另外,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 《重修碑記》 記載了廟於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磚砌正殿、創立香亭、栽培樹木、修築牆垣;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移舞樓、重修廟房等。現存大殿為金代遺構,獻殿為清代建築。

前萬戶湯王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丹朱鎮前萬戶村

第七批國保,坐北朝南,現僅存大殿及朵殿。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大殿為元代遺構,朵殿為清代建築。前萬戶湯王廟大殿保存基本完好,其梁架部分、鬥栱等大木作構件基本為原物,帶有晉東南地區元代建築的典型特徵,具有較重要的歷史價值。

莊頭天仙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晉莊鎮莊頭村

第七批國保,據廟內碑文記載,該廟始建於宋建隆元年(960年),現存正殿為元代遺構,其餘為明清時期建築。坐北朝南,現存二進院,佔地面積約為 1550平方米。廟院由南向北依次為山門、正殿,兩側有鍾、鼓樓及東西耳殿。莊頭天仙廟正殿主體保存基本完整,元代結構特徵明顯,具有較為重要的歷史價值。

中漳伏羲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南漳鎮中漳村西南

第七批國保,始建年代不詳,據廟內碑文記載,明崇禎、清乾隆、同治年間均有重修。廟內僅存獻殿和大殿,大殿為元代建築,獻殿為明代建築。坐北朝南,現存一進院落,佔地面積約為 1600平方米。中漳伏羲廟主要建築保存基本完整,大殿鬥栱、梁架等大木作部分均為原構,具有晉東南地區元代建築的典型特徵,為研究當地元代建築提供了實例。

襄垣昭澤王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山西省長治市襄垣縣

第七批國保。創建於唐乾寧元年,唐至明清皆有修葺,現僅存大殿、獻殿,其中大殿為元代建築。獻殿為明萬曆二十六年築。寺廟坐北朝南,南北長 16.97米,東西寬 15.32米,佔地面積約 255平方米。

長寧大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

第七批國保,坐北朝南,一進院落,長寧大廟平面布局採用中軸線左右對稱的格局,由南而北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獻廳、大殿,兩側為東西妝獻廳樓、東西廂房、東西耳房。長寧大廟建築整體布局嚴謹,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南涅水洪教院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南涅水村

第七批國保,原名弘教寺,始建年代不詳,金大定九年賜額,元至元八年重建,明清兩代均有修葺。現為三進院落,坐北朝南,中軸線上由南向北有:天王殿、二佛殿、大雄寶殿及其兩側的伽藍殿、關帝殿。現存大雄寶殿為元代遺構,天王殿、伽藍殿和關帝殿為明代,二佛殿為清代。

馬廠崇教寺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馬廠鎮故驛村西北

第七批國保。據寺內宋太平興國九年(984年)碑碣記載,崇教寺原名山朝漳禪院,是年賜額崇教禪院。寺內現存有過殿、正殿、東西耳殿、東西配殿、東西廂房,寺院歷經明清時期多次修葺,其中正殿為元代建築,過殿為明代建築,其餘則為清代所建。馬廠崇教寺歷史悠久,現存元、明木構建築特徵明顯,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武鄉真如寺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韓北鄉土河村

第七批國保,原名真如院,清代改為現名,坐北朝南,現存一進院落。現存大殿為元代建築,南殿為明代建築,其餘則為清代所建。據文獻記載,元至治三年、至順四年在宋代祭祀真如場所的基礎上擴大建築規模,增建大殿和南殿。明、清兩代均有增補。

襄垣五龍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襄垣縣古韓鎮城北關上寺北路西100米

第七批國保,創建年代不詳,據《襄垣縣誌》和廟內碑碣載,五龍廟大殿重修於元至正十年。現存建築有大殿、山門、東西廂房以及戲臺遺址。其中,大殿為元代遺構,山門和西廂房為明代遺構,東廂房為近代改建。

辛村天齊王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黎城縣東陽關鎮辛村東部

又稱東嶽廟,第七批國保。據廟內碑碣載,創建於元至正元年(1341年),明、清屢有修葺。現存大殿為元代遺構,其餘為明、清建築。坐北朝南,一進院落,中軸線上由南向北現存有山門(倒座戲樓,戲樓正中下部南向闢門)、大殿;東西兩側由南向北有倒座夾房、廊房、耳殿等建築。

大中漢三嵕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長子縣常張鄉大中漢村西

第七批國保,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始建年代不詳,大殿為元代遺構,其餘皆為清代建築。三嵕廟大殿位於廟院北端,緊鄰大殿兩側為東西朵殿,大殿前分列東西廂房,南端為二層山門,一層闢門道,二層為倒座戲臺。大中漢三嵕廟建築格局較為完整,大殿基本保持著元代建築特徵,具有重要的建築歷史研究價值。

北和炎帝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長治縣北呈鄉北和村西隅

第七批國保,坐北向南,一進院落。相傳始建於唐代,元代重建。據廟內現存碑碣記載,清乾隆、道光年間均有修葺。炎帝廟現存正殿、東西耳殿、東西配殿及東廂房。其中正殿為元代建築,東西耳殿、東西配殿及廂房均為清代所建。北和炎帝廟格局完整,大殿具有當地元代建築特徵,具有較重要的歷史價值。

北社三嵕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北社鄉北社村

第七批國保,創建年代不詳,現存主體結構為元、清。中軸線上自南依次分布有戲樓、獻殿、正殿,兩側建有東西夾屋、東西廊房、東西耳殿。正殿為元代建築,其餘建築皆為建於清代的小式建築。北社三嵕廟平面布局保存基本完整,主體結構保存較好,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北社大禹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平順縣北社村西北

北社大禹廟整體布局保存完整,結構穩定,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坐北朝南,中軸線上自南而北依次有戲樓、獻殿、正殿,兩側分布夾樓、東西廂房。正殿為元代建築,其餘建築建於清代。正殿平面近方形,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簷硬山頂,灰筒板瓦屋面。

北甘泉聖母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北甘泉村西北

第七批國保,創建年代不詳,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為戲樓、獻殿、正殿,兩側分布有東西夾屋、東西配殿、東西廂房。正殿為元代建築,其他建築建於清代。坐北朝南,東西寬23.5米,南北長44.7米,佔地面積1050平方米。

李莊武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黃牛蹄鄉李莊村

又名關帝廟,第七批國保。廟始建年代不詳,據廟內光緒二十八年重修碑記及維修大殿時見元至大二年修造題記,應為元代建築,清道光和光緒年間曾有修葺和增建。現存鼓樓為明代遺構,餘皆清代遺物。

關村炎帝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老頂山鎮長邯路靜樂宮附近

第七批國保,始建年代不詳,據廟內碑石記載,清光緒二十年曾進行維修,歷時三年。寺廟坐北朝南,現存一進院落。關村炎帝廟正殿既有晉東南地區元代建築的特徵,又有其獨特性,其東西山牆的壁畫、木構件上的彩畫及屋頂明代琉璃等,均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石室蓬萊宮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長治屯留縣路村鄉石室村

第七批國保,又名玉皇廟。創建年代不詳,明、清皆有修葺。坐北朝南,一進院布局,中軸線上及兩側依次建有戲樓及兩側耳樓、東西廊房、獻廳及左右聖母殿、祖師殿,正殿玉皇殿。院存明、清碑4通。戲樓梁架有清鹹豐九年重修題記。

靈空山聖壽寺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

據寺內碑文記載,始建於唐代,北宋端拱二年(989年) 始名聖壽寺,現存建築基本為明清遺構,坐北向南,五路院落一字排開。聖壽寺五路院落自西至東分別是羅漢院、窯樓院、中院、關公院、僧房院。靈空山聖壽寺布局靈活,建築與周邊自然環境渾然一體,寺內宗教文化內涵多樣,具有較高歷史和藝術價值。

西青北大禹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北社鄉西青北村

創建年代不詳,現存主體建築為明、清遺構。西青北大禹廟整體布局完整,坐北朝南,一進院布局,東西 20.1米,南北 31米,佔地 623.1平方米,結構保存完好,時代特徵明顯,是較重要的明清建築實例。大禹廟沿軸線由南向北依次是戲樓、獻殿、正殿,兩側有夾屋、鐘鼓樓、東西廊房、東西配房、東西耳殿。正殿為明代建築,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簷硬山頂,柱頭科五踩單翹單昂,平身科五踩雙昂。獻 殿面寬三間,進深三椽,單簷卷棚頂,柱鬥科一鬥二升交麻葉。戲樓為二層建 築,下為山門過道,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簷硬山頂,灰板瓦屋面,柱頭科三踩單翹。鐘鼓樓、廊房、配房、耳殿均為清代小式建築。

黎城城隍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黎城縣黎侯鎮河下東街95號

據《黎城縣誌》載,創建於北宋天聖年間,元至正年間焚於兵火,明洪武二年重建,嘉靖十六年及清康熙四十年、宣統三年均有重修。城隍廟原為三進,坐北朝南,現僅存一進院落,建築為明、清風格。坐北朝南,佔地面積 1892平方米。黎城城隍廟保存了主要建築,山門規制宏大,形態秀美,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南涅水石刻

批次:第七批

類型:石窟寺及石刻

地址:牛寺鄉南涅水村

該石刻是近代發現的重要佛教石刻大型窖藏,因其出土地南涅水村命名。石刻中紀年最早的為北魏永平三年(510年),最晚的為北宋天聖九年(1031年),包括了北魏,東魏,北齊,隋,唐,北宋時期的佛教石刻精美作品,主要有造像塔、單體造像、造像碑、碑碣等四種形式。南涅水石刻表現了當地悠久的佛教傳播歷史,為研究佛教藝術、古代建築與書法等各方面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考古研究價值與文物價值。

太嶽軍區司令部舊址

批次:第七批

類型: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地址:沁源縣沁河鎮閻寨村

1940~1942年,中共太嶽區黨委、決死一縱隊司令部、太嶽軍區司令部等重要領導機關駐在這裡,是太嶽抗日根據地的政治、軍事中心。該舊址保留土窯洞24孔,石磨、石碾各一。警衛班、參謀部、政治部、司令部、機要部炊事班窯洞20孔。

上黨西巖寺塔

批次:第八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蔭城鎮桑梓村

第八批國保,外觀造型及內部結構分析與西安市小雁塔造型相似,確屬唐代遺物,對研究上黨地區寺院佛塔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

上黨長春玉皇廟

批次:第八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蔭城鎮長春村

該廟院落為二進四合院布局,坐北朝南,中軸線上的建築有大殿、過殿,戲臺設在廟院外南向約50米處,僅保留基址。廟院兩側分別設置鐘鼓樓、東西廂房。大殿面寬五間,進深二間,梁架結構為六椽栿通達前後簷用三柱,梁栿主要構件比例為3:2,這是早期建築構件之比,脊檁處施用叉手,蜀柱下採用駝峰,也為早期建築特點,鬥栱後尾形制為頭木,鬥栱因包砌於前簷牆內,其形制不詳。2019年10月7日,長春玉皇廟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長子文廟大成殿

批次:第八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長子縣城東大街北側

始建於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元、明、清歷代均有修葺。現存建築除大成殿保留元代特徵外,餘皆明清遺構。文廟坐北朝南,臨街而建,為兩進院落。中軸線上依次有大成門、大成殿、明倫堂,兩側有廂房、配殿等,佔地面積2700平方米。大成殿位居文廟中端,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簷歇山頂,琉璃脊飾,梁架為徹上露明造,元代特徵顯著。2019年10月7日,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潦河頭關帝廟

批次:第八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黃牛蹄鄉潦河頭村東

創建年代不詳。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現存山門、正殿。南北長27.15米、東西寬16.8米,佔地面積456.12平方米。現存正殿為元代遺構,餘皆明、清建築。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梁架為四椽栿對前乳栿通簷用三柱,單簷懸山頂,灰布筒板瓦屋面。簷下設四鋪作單下昂計心造鋪作,明間劈板門,次間設直欞窗裝修。

西社衛公廟

批次:第八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北社鄉西社村

創建年代不詳,明、清均有增建修葺。現存一進院布局,中軸線自南依次為山門(上有倒座戲臺)、獻殿、正殿,兩側分布有西妝殿、東廂房、東耳殿,剩餘建築均已坍塌。

西下莊昭澤王廟

批次:第八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上遙鎮西下莊村

昭澤王廟,該廟坐北朝南,平面為長方形,為一進院落,南北長36.5 米,東西寬21.5米。佔地面積約710平方米,正殿面積約149平方米。廟內建築共3座,平面布局採用中軸線左右對稱的格局,中軸線上僅存正殿,兩側為東西廊房。現廟宇規模已非原制,但其主體建築大殿仍為元代遺構,東西廊房為清代建築。

武鄉福源院

批次:第八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故城鎮北良村

北良侯福源院整體布局坐北朝南,現存建築有佛殿、東廊房、西配殿,總面積130.62平方米。其中佛殿樓建於明正統九年(1444),殿宇兩層,建於高臺之上,前有抱廈已毀,底層面積較小,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明間設門,次間開窗,二層依土臺而建,二層大於底層平面,前面依底層柱、牆設置,面闊三間,進深四椽。

追跡攻略|山西太原3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豫見國保|河南安陽2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豫見國保|焦作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豫見國保|三門峽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豫見國保|南陽市2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相關焦點

  • 追跡攻略|山西呂梁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追跡攻略 | 山西呂梁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呂梁境內有文物古蹟5901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9處。
  • 追跡攻略|山西臨汾5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臨汾市歷史悠久,是華夏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和黃河文明的搖籃,有「華夏第一都」之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達54處,佔山西省的十分之一多。 16、鄉寧壽聖寺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築 地址:寧縣 鄉寧縣城內東北部 鄉寧壽聖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元明清均有修葺。現僅存正殿和鐘樓。正殿為宋代原構,鐘樓為元代所建。
  • 豫見國保-鶴壁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2019年被核定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濬縣辛村遺址辛村遺址位於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辛村村中及村東,毗鄰淇河,東西長500米,南北寬300米。為研究西周時期衛國的歷史、葬制、車制及西周時代戈戟的演變等提供了重要的資料。2019年被核定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追跡攻略|山西運城市10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全國第一
    運城市10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文物旅遊景點1600餘處,國保文物102處、省保文物67處,馳名中外的有武廟之祖——關帝廟,中國四大歷史名樓之一——鸛雀樓,藝術宮殿——永樂宮,《西廂記》故事發生地——普救寺,祭祖聖地——舜帝陵,中華瑰寶——黃河大鐵牛,國內獨此一家的鹽湖黑泥浴、豪門望族——聞喜裴氏宰相村,關聖文化建築群名列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第五位。
  • 豫見國保-滎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該遺址的時代為夏、商,1974年發現,出土過青銅器等重要文物,是一處具有重要價值的夏商古文化遺址,是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尺塔千尺塔又稱曹皇后塔,修建於北宋。北宋仁宗皇帝在大周山下朱家峪選納曹家女子做了皇后。
  • 連雲港A級旅遊景區的這幾處古蹟,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境內有很多古蹟,主要分布在市內的國家4A或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有以下幾處。花果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在國家5A級旅遊景區連雲港花果山旅遊區,有一座千年古剎名為海清寺,阿育王塔坐落於寺院的中心位置,始建於北宋天聖元年(公元1023年),於天聖九年完工,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
  • 大庾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祐寺塔
    大餘(庾)縣現有兩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老城東郊獅嶺之下,章江河畔,水口寺路原南安板鴨廠內的嘉祐寺塔便是其中之一。
  •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布 肥東又添一「國保」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今天從肥東縣獲悉,10月16日,國務院下發通知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安徽省2個古墓葬入選,肥東縣吳復墓位列榜單,這也是該縣繼1996年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被批為「國保」,時隔23年後再獲此榮譽。至此,肥東縣「國保」數量增至2處。
  • 首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王建墓
    1961年,成都永陵被國務院評為首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成立成都王建墓文管所;1990年,成立成都王建墓博物館;1998年更名為成都永陵博物館。首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紀念碑王建墓是全國第一座被科學發掘的帝王陵寢,全國唯一一座地上皇陵。成都永陵墓冢保存完整,墓冢封土為半球形,高約15米、直徑80餘米,內部分前、中、後三室,每室由木門間隔。
  • 三峽庫區搬遷的最大地面文物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桓侯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中國國家風景名勝區——張桓侯廟(張飛廟),位於重慶雲陽盤石鎮龍寶村獅子巖下,與雲陽新縣城隔江相望。(攝影/漢口光達)據史料記載,張飛廟始建於蜀漢末期,是為紀念三國名將張飛而建的祠宇,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 長治3家單位獲全國表彰!
    長治3家單位獲全國表彰!長治又迎來國家榮譽啦!近日,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廣電總局開展的第八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評選結果公布恭喜長治3家單位入選榜上有名!!!●汾河溼地清徐段迎來大批白鷺初冬季節,山西省汾河溼地太原清徐段迎來大批美麗的「生態鳥」——白鷺,它們三五成群,或駐足棲息,或在淺灘沙洲悠然閒步,或在河水間嬉戲覓食,或在岸邊樹木上棲息,好一派祥和景象~●中學生音樂課跳扇子舞解壓山西臨汾第一中學
  • 造型生動、工藝精湛……走近登封這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登封清涼寺1965年列入登封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列入河南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列入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涼寺位於少室山西南隅的一條山溝之內,創建年代不詳,金貞佑四年(1216年)重修,現存山門、大殿及一些碑刻
  • 上海最美教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被譽為「上海梵蒂岡」
    「徐家匯天主堂」是典型的歐洲哥德式建築風格,始建於1910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兩座高聳入雲的哥德式尖頂鐘樓是其最具有標誌性的特徵,現在還已經成為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被大家稱為上海「最美」的教堂。
  • 仁和區新增一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文化和旅遊廳提出的增補86處革命文物作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咱們仁和區的成昆鐵路仁和段也在其中。該寺因年久失修,即將倒塌,2012年5月25日,區文物管理所作為文物保護單位,實行搶救性保護修繕,工程於2013年5月竣工。2012年7月16日申報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寺為攀枝花市境內發現並保存的唯一一所明代建築,圖片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及研究價值。
  • 盤點梅州市市級、省級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快看有你們家的嗎
    梅州市市級、省級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快看有你們家的建築嗎?國家級文保名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五批11處)葉劍英故居、丘逢甲故居、父子進士牌坊、人境廬和榮祿第、謝晉元故居、獅雄山遺址、聯豐花萼樓、大埔泰安樓、大埔光祿第、大埔肇慶堂、三河中山紀念堂。
  • 廣東一座粵東地區第一古剎,是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東是我國目前城市旅遊業中很重要的省份,也是一處潛力很大的省份,在其省份內所擁有的旅遊資源很多,而且分布在不同的城市中,這一般而言都會吸引到全國許多遊客稱讚,也會造成多個區域旅遊業的進步,而從這個層面分析看,寺廟旅遊則一般具有很高的觀賞性了,而在對這座寺廟來說,它不只是歷史久遠,而且在經過多年的歷史表現之後,它的寺廟內建築設計結構和布局等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桓侯祠(張飛廟)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桓侯祠,俗稱張飛廟,迄今1700餘年的歷史。唐代稱張侯廟,明代又稱雄威廟,清代改為漢桓侯祠,是三國文化旅遊精品線上的一顆明珠。由山門、敵萬樓、左右廂房、大殿、後殿、墓亭、墓冢組成,建築面積達2200平方米,為全國的一大勝跡。山門和敵萬樓是明代建築,其餘為清代所建。張桓侯祠主體建築均沿中軸線布局,由南向北主要由山門,敵萬樓及左、右牌枋、大殿、後殿、墓亭及張飛墓和墓後園林組成。山門為五開間分心造用三柱、懸山式屋頂,簷下施六鋪作計心造鬥拱,其交互鬥和散鬥均作成稜形,十分精美。
  • 山西第二大城市「之爭」,大同、臨汾、長治,你更支持誰?
    生活在太行山西部的山西,歷史悠久,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境內有許多名勝名勝,全省現有452個國家重點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居全國第一,山西省管轄11個地級市,省會太原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城市,為「山西第二大城市」,大同,臨汾,長治,你更支持誰?
  • 太行天脊 大美長治
    長治,一個令人魂牽夢繞的地方,一個令人心馳神往的夢境,一個太行山最美的地方。長治之美,美在山水。長治的山,既有以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為特徵的眾多名山,也有林海蒼莽、草木豐茂、生態優美的風景勝地。八泉峽、紅豆峽、青龍峽、黑龍潭和紫團山等景區共400多處景觀和享譽全國的紫團參、紅豆杉等300餘種珍稀植物和金錢豹、黑鸛、金雕等130多種國家保護動物,構成了以雄、奇、險、秀為特色的自然風光。奇峰怪石壁立千仞,莽莽林海鬱鬱蔥蔥,懸泉飛瀑噴珠濺玉,巖溶橋洞曲徑通幽,就像一幅雄奇的山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