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物遺失的四次浪潮

2020-12-15 騰訊網

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數量驚人的中國文物大多是在舊中國時流失海外的。另外,在建國以後,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通過非法盜掘、走私出境的文物也不在少數。

舊中國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三個渠道:一是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從中國搶走的;二是當時有一些來華的外國人從中國偷走的;三是外國人勾結當時的反動軍閥和姦商以極低的價格買下偷運出境的。

而近20年來,中國文物走私海外亦形成高潮,僅從香港走私出境的文物就多得不可想像。有報導稱,香港做貯裝文物匣盒的師傅忙得不亦樂乎,有時一個月掙五六十萬港元不止。繼倫敦、紐約之後,香港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憑藉大陸大量的走私文物,迅速成為世界第三大文物藝術品中心。

圓明園被劫、焚毀

圓明園位於北京西郊,是清朝帝王集中全國人力物力興建的一座規模空前的山水離宮。極盛時期的圓明園,包括圓明、長春、綺春三園,平面呈倒「品」字形,東西長6華裡,南北寬約4華裡,佔地5200餘畝。經清朝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五朝皇帝150餘年營建,號稱「萬園之園」。

圓明園代表著中國18世紀城市風景建設與皇家園林藝術的最高水準。法國大文豪雨果將圓明園比作東方藝術的代表,稱之為「匯集了一個民族的幾乎是超人類想像力所創作的全部成果,」「不但是一個絕無僅有、舉世無雙的傑作,而且堪稱夢幻藝術之崇高典範。」

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館,收藏極為豐富,堪稱文化寶庫。雨果曾說:「即使把我國(法國)所有聖母院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

1860年圓明園被劫掠、焚燒後,圓明園舊有陳設、收藏的稀世珍寶現存國內很少,大量瑰寶流落國外。園內收藏的《四庫全書》《全書薈要》《古今圖書集成》《淳化閣帖》摹版等珍貴圖書文物,也都未能倖免於難。罪惡的大火不但焚毀了一座曠世名園,對人類文化也造成了巨大破壞。

八國聯軍大肆劫掠

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城後大肆劫掠,城陷不久,各國帝國主義侵略者特許士兵搶劫三日(即自1900年8月16日起至18日止)。實際上,搶劫活動早從佔領北京的第一日就已經開始,到8月21日德國軍隊擁集北京以後,這一正式特許的搶劫活動仍在不斷擴大,至少當有8日之久。

8月19日俄軍搶先佔領頤和園,至l0月2日撤離。10月3日,英、意聯軍繼佔該園,至翌年8月27日撤出。俄、英、意在佔領期間,將頤和園內陳設的珍寶竊擄殆盡,並對園內建築大肆破壞。俄、德、日軍先後以守衛紫禁城的名義,以及其他各國侵略軍以「參觀」的名義,偷竊和破壞紫禁城內的稀世文物、珍本圖籍和金玉寶翠。

至1900年冬天,宮內已損失過半,貴重之物被劫掠無遺。而後,更繼以私人搶劫活動,直到八國聯軍撤出北京之日此種野蠻行為才終止。從駐京公使、各級軍官到教士也無一例外地參加了搶劫活動。

從皇宮、頤和園、三海、壇廟、陵寢、王公府第、各部衙署直至民居商店,同樣無例外地遭到搶劫。這次浩劫,北京積聚的大部分法物圖籍、奇異珍寶皆盡為侵略者所取,大部分被劫持到國外。

經過這次洗劫,中國「自元、明以來之積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國寶奇珍,掃地遂盡」。北京城「已失數百年來巍奐之美觀,舊跡留者,僅一二者」,致使「一座昔日充滿著輝煌金漆房舍的北京城,現在可只是一片羅列著蕭條殘物的荒野」。連侵略者也供認:「北京今已成為一強盜世界。」

殷墟甲骨散落

1899年在安陽殷墟發現了甲骨。這些甲骨是中國殷商後期的王室檔案,內容幾乎涉及了3000年前殷商時期的方方面面。

1899年在安陽殷墟發現了甲骨。這些甲骨是中國殷商後期的王室檔案,內容幾乎涉及了3000年前殷商時期的方方面面。

但自出土之日起,這些甲骨便慘遭流失。先是被當作藥材販賣,後又被西方列強的文化掮客以各種名目大量收購而去。據不完全統計,安陽小屯出土的近20萬片甲骨,流失海外的就約有26700片,遍及日本、加拿大、美國、英國等12國。

其中日本最多,達12443片。這些甲骨大多藏在東洋文庫、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和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以至於有人哀嘆「甲骨文在中國,甲骨文在日本」。

「流失」的敦煌

1900年6月22日(光緒二十六年庚子5月20日),敦煌莫高窟十六窟甬道北壁後沉睡了幾百年的藏經洞(現編號為第十七窟)被住持王道士無意中發現,一個震驚世界的寶庫豁然洞開。

之後,來自俄、英、德、法等國的「探險家」接踵而來,將藏經洞中的精華悉數盜走。國內外收藏的敦煌文物約5萬餘件,這些稱得上是百科全書式的文獻,囊括了世界罕見的佛教典籍(包括唐玄奘帶回並翻譯的佛經)。

文獻中保存的官私文書,使敦煌地區晚唐、五代、宋初悄然湮沒了近二百年的歷史,再度為世人所知;文獻中的經、史、子、集四部書中,有不少是宋代以後佚失無存的孤本;而文獻中的古藏文、於蕃文、粟特文、龜茲文等不僅是研究古代少數民族歷史的珍貴史料,而且一些已不存在的民族語言,也因敦煌文獻的發現為世人所珍視。

「然而這五六萬餘件的文獻只有不到1萬件留在國內。」敦煌研究院的研究人員稱,「其他4萬餘件文物全部流失到國外。」

黑水域文獻的流失

黑水城文獻和敦煌文書被譽為中國古代文化「雙子星座」。

黑水城文獻

黑水城遺址在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額濟納」即西夏語「黑水」的意思。傳說西夏時一位黑將軍在這裡英勇守城,並於城破前在城市的一處水井裡埋藏了大量金銀珠寶。掘獲珍寶的願望使無數探險者對此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是時光流逝,沒有人發現寶藏的秘密。

1908年,俄國探險家科茲洛夫受沙皇指派,率隊來中國北部考察,其主要目標就是黑水城。考察隊在這裡翻找挖掘,終於,他們在黑水城外發現了一些佛塔,打開佛塔之後,呈現在眼前的是數千卷佛經,雕像和繪畫,這些文書的發現改變了中國古籍分布的格局。也為我們能夠進一步的研究宋元時期的歷史提供了無比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但這些意外發現的珍寶被運到聖彼得堡,現分藏於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聖彼得堡分所和埃爾米塔什博物館。中國人要在那裡,才可以看到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原物。

中國文物流失經歷四次浪潮

對中國文物的流失情況,我經常聽我的老師耿寶昌先生談起。從鴉片戰爭至今,中國文物有四次外流浪潮。

明末清初,英國的大東公司把中國瓷器銷往歐洲,英國、荷蘭都是中國瓷器流散地,但那時還處於正常的貿易狀態。

第一次文物流失浪潮是鴉片戰爭、八國聯軍入侵,直到溥儀被逐出皇宮,中國文物被列強大量搶奪與分食。其後仍有太監又偷又買,不過第一次浪潮到此結束。

第二次浪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及日本侵華。這是中國文物大量外流的高峰期。當時,國民黨政府無論財力還是管理上都比較弱,博物館、考古工作都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普通民眾在對文物的保護上也沒有任何意識。此時,歐美的國力強盛,強大的民間資本沒有去處。於是,收藏藝術品成為了美國社會的一種風氣。

在中國,美國文物商幾百美金便能買到中國很好的古董,一萬美金可以買到最好的中國古董,這些古董大都是從大家族、古董商、古玩商店,還有老百姓家裡流散出來的。在陝西、山西、河南、甘肅等地區,文物流失得更厲害。因為這些地區經常出土漢唐文物,一些農民在耕地、掘墓時,發現了很多東西,但他們並不太懂挖到的是什麼。

古董商看到這種機會後,便專門去民間搜羅,以便宜的價格購入,然後,以較高的價格賣出。那時,一件青銅器大概能賣幾百大洋,這類事件常常在古玩界引起轟動,於是便形成了一種風氣。

1937年,中國的盜墓、仿古之風盛行。在安陽,外國的古董商成天蹲在那裡等著老百姓去挖商代的青銅器,而帶回到美國後,一件青銅器能賣好幾十萬美金。

當然,那時的中國古董商也學會了針對不同國家的客人,仿製不同的古玩,對美國人做仿銅器;對英國人做永樂、宣德青花瓷器;對日本人做萬曆五彩;對法國人做清代的官窯粉彩瓷器等等。

日本侵華時,他們的士兵都受過相關的教育,所以,對明、清以上的古董,都先是把它們保護起來,拿到手之後,集中起來用輪船運往日本。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大量日本軍官舉家移民美國舊金山落戶,帶去了很多的中國文物,我在美國舊金山便見到了不少用楠木包裝好的中國宋代茶道用具,如茶碗、茶壺等等,這些東西都是他們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從中國搶去的。

說到這裡,我們也不能不提到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前,這可能是第三次文物外流的浪潮。那時,以國家文物商店為經營單位,政策規定乾隆以前不能出口,可乾隆以後卻允許大量出口,嘉慶、道光時期的很多官窯瓷器、書畫以極便宜的價格流失海外,甚至,很多真正是明、清時代的真文物,因鑑定失誤,被當成仿製品賣了。

當時,我所在的文物商店,專賣碑帖,很多都是老拓本,還沒裱過的,有清朝光緒拓,還有明代的。日本旅行團一來就幾十個人,進到店裡,每人先抱一堆,然後進行篩選,價格便宜。

改革開放後,中國又出現了文物走私浪潮。香港成為了文物走私的集散地和中轉站,內地的文物到了香港,隨後流散到了美國、中國臺灣、日本、東南亞,我看過最遠的流失到了挪威、丹麥與荷蘭,德國、法國更不用說了,直接到香港來進貨。我在香港,親眼目睹了整個過程,現在回憶起來,非常令人痛心。

(圖文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

(聲明:尊重作者原創。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時,歡迎廣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創好文章。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請另取標題,以免讀者誤會。如使用本刊標題,必須註明「轉自公眾號:四海博緣收藏平臺」。謝謝合作!

九門網,只為藏友謀福利!

收藏新時代,一步一精彩!

喜歡,就給我一個「好看」

相關焦點

  • 東光鐵佛寺遺失數十年的文物重見天日
    近日,東光鐵佛寺遺失數十年的12件石刻被挖掘出來。當地文保所專家初步判定,這是一批宋代文物。這批文物的發現,對研究當地歷史具有重要價值,特別是對東光鐵佛寺歷史規模的研究,有巨大的參考價值。後來,因運河斷流,揚水站廢棄,那幾件文物連同水簸箕一起逐步被淤泥風沙淹埋起來。再後來,歷經多年風雨,文物又逐漸祼露出來。參與有關調研的東光縣政協文史委相關負責人說,考慮到揚水站已經廢棄不用,當地多個部門協商後,一致建議將文物挖掘出來,然後移交給鐵佛寺。
  • 盤點中國遺失的物件國寶級別的文物,每一件都是鎮國之寶!
    各位看官,本場說書內容:中國古代歷史、文物。中國華夏文明悠悠五千年歷史,可謂是源遠流長,其中就有許多的珍貴文物,但是這裡面有很多東西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的流失了,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些遺失的文物,這裡面的每一件都可以說是鎮國之寶!第一件:傳國玉璽。
  • 中國文物系統館藏文物基本摸清「家底」
    ,共採集文物數據1660275條,基本摸清了全國文物系統館藏珍品的「家底」。單霽翔16日在「文物調查及資料庫管理系統建設」項目總結大會上講話。他說,這個項目採集的每條文物數據均包括名稱、時代、類別、級別、質地、尺寸、質量、來源、入藏時間、完殘狀況、特徵描述、保存條件、保護優先等級等不少於28項指標及必要的影像信息。
  • 我國有歷史記載被盜或遺失的文物無數,無記載也不計其數
    中國的近代史充滿了屈辱,自鴉片戰爭以來,多次遭遇劫掠,無數老祖宗留下的珍寶丟失海外。這些承載著中華文化積澱的文物,有的被搶劫,有的被盜掘販賣,也有著各自的滄桑故事。從中國文物協會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中國近代以來,丟失的文物數量超過1000萬件,其中國寶級的一、二級文物,就有100萬件之多,精品更是難以數計。就拿北京來說,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皇宮裡收藏有大量的奇珍異寶,城內的達官顯貴,也收有一些稀罕文物、玉器或者名人字畫,可以說在當時的中國,全部的出土文物,幾乎都匯聚於北京城內。
  • 無償捐贈文物給我國,馬未都為其稱讚
    中國地大物博,文化種類、藝術品等不計其數,同時,中國古代每隔一段時間因為朝代的替換就會有戰事興起,到了近代英法聯軍侵華、日本侵華事件更是導致了中國的第一園林世界的明珠圓明園被毀。漫長的苦難時期中國遺失了眾多的文化財產,幾十萬件甚至更多的文物遺失海外從此以後下落不明。
  • 手繪天朝:遺失在日本的中國建築史 | 編者按
    四、其他原書中實在無法統一的標題、圖解、插入附帶的摺疊地圖、書後的備忘錄、手記等部分,本書進行了適度修改和刪減。比如,原書的卷號除去第二卷都使用了「冊」作為單位,本書統一稱為「卷」。 900餘幅手繪插圖展現120年前中國大地上建築文物
  • 中國少數民族文物保護協會五屆八次會議在京舉行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少數民族文物是我國擁有主權的歷史鐵證,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初心」,可以有效加強民族團結、抑制民族分裂、捍衛我國領土完整和國家主權,我們要讓少數民族文物「活」起來。今天上午,中國少數民族文物保護協會五屆八次會議在京舉行。
  • 中國「文物醫生」談修復
    《世界遺產》:採用「四原」原則,對修復世界各地的文物和文化遺產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  許 言:文物保護的一個大宗旨是保持它原有歷史信息。我們採用「四原」的目的也是為了保持它所存在的主要信息,實現最大限度真實性和完整性。
  • 從速溶、連鎖到生活方式:日本所經歷的三次咖啡浪潮
    全球範圍內的三次咖啡浪潮就全球範圍而言,咖啡發展的三次浪潮與人們的消費行為變化息息相關。第一次咖啡浪潮從 19世紀延續到上世紀末,人們犧牲咖啡的口味與質量,換取了咖啡產品的大量普及,速溶咖啡、罐裝咖啡都是這一期間的產物。
  • 法國裡昂商學院直播:後疫情時代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與公司戰略前瞻
    站在第二次全球化浪潮與第三次全球化浪潮的交點,中國企業要如何深度參與全球化呢? 3月29日,法國裡昂商學院即將舉行一場重磅線上直播。法國裡昂商學院副校長、法國裡昂商學院亞洲校區校長、亞歐商學院法方院長王華教授,將攜手富國富民資本董事長、法國裡昂商學院美好商業中心專家王世渝,共同剖析後疫情時代的戰略化趨勢,以及數字經濟驅動下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
  • 清朝一傳教士福開森,喜愛收藏中國文物,回國前將文物捐贈給中國
    在古代的文化交流中,西方科技能夠傳入中國,並且改變中國的歷史,傳教士要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在我國的歷史上,有大量的西方傳教士,他們懷著對中國文化的憧憬,來到中國土地上,一方面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另一方面宣傳他們的宗教文化。
  • 浪潮軟體:2020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會議材料
    浪潮軟體:2020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會議材料 時間:2020年12月22日 16:36:11&nbsp中財網 原標題:浪潮軟體:2020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會議材料 浪潮軟體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 會議材料 2020年12月28日 中國 濟南浪潮軟體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
  • B站營運長李旎carlylee:紀錄片行業新一輪浪潮來臨
    正如B站副董事長兼營運長COO李旎carlylee在第六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所說:紀錄片行業正處於第三次浪潮的開端。據B站COO李旎carlylee向大眾呈報的數據顯示,過去的一年中,有超過2000萬活躍用戶在B站觀看紀錄片,如此龐大的觀眾數量無疑是紀錄片發展浪潮已經來臨的最好印證。
  • 當年,圓明園中丟失的文物被拍賣,中國商人拍下後卻拒絕付款
    1860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聯軍縱火燒毀圓明園。這座號稱是明清時代園林建築的最高成就,一座如夢似幻的「萬園之園」就此消失。此後,圓明園內的文物伴隨著侵略者的行為,流落到了世界各地。 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經過多年發展之後,已經徹底擺脫了貧弱,走向了繁榮富強的道路。在這種背景下,國家開始通過依法索回和購買的方式來使流失文物「回家」。除此之外,民間組織或個人通過購買捐贈的方式讓文物回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其中,在2009年巴黎佳士得拍場發生的一件事情,讓人印象尤為深刻。
  • 流失海外的文物,那些藏有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
    中國歷史悠久,文物浩如煙海,為外國博物館及公私機構收藏是不可避免的,並不全都是「流失海外」。本文為您詳細介紹了目前中國文物的海外收藏現狀,並整理出藏有較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名單,以供諸君參考。亞瑟 賽克勒大廳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陳列中國佛教藝術的特別展廳,出自山西廣勝寺的元代壁畫、雲岡造像、河南淇縣東魏李道贊等五百人造像碑等傑作濟濟一堂。
  • 讓文物活起來——甘肅首本文物立體圖冊製作完成
    中國數千年的歷史留下了異彩紛呈的文物遺產,文物承載文明,體現民族精神與時代價值。數位技術正推動整個社會的變革,讓文物活起來成為國家持續關注的文化重策。2018年10月,國家文物局提出加強科技支撐,推進文物治理現代化。
  • 鄭州遺失公告格式_歡迎來電
    中國登報網專業承辦:1)身份證、駕駛證、建造師、出生證、教師證、殘疾證、電工證、會計證、職業等各類個人遺失登報聲明服務。鄭州遺失公告格式_歡迎來電他會給您提供相應的格式,然後通過QQ、微信、郵件等形式發給業務員,算登報費用,確定好費用之後內容排版好發給您確認,您確認無誤後一般第二個工作日就可以見報(國家節假日延遲)"作為中國登報網的客服,經常有客戶諮詢說,我的執業證書丟了在齊魯晚報上登報聲明一下要多少錢,這樣的客戶肯定是次登報的,之前沒碰到過這種事。在齊魯晚報上登執業證書遺失聲明多少錢?
  • 只有外國有中國文物?來看看中國都有哪些外國的頂級文物?
    都說國外的博物館裡遍地都是中國的國寶,什麼字畫、瓷器、佛像、青銅器等等,每次提起這些我們總是義憤填膺,屬於自己的寶物卻以不正當的手段放在別人家的展覽柜上,心裡肯定不是很好受。那麼說回來了,不敢西方還是東方,都有中國的文物,那我們中國,有什麼外國的文物嗎?
  • 「三次浪潮」後的咖啡行業能否迎來第四波浪潮?
    01大浪淘沙,留下的是金子還是沙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對應了咖啡行業發展歷史的三次浪潮。第一次是雀巢推動下發生的咖啡速食化,憑藉著速溶咖啡產品,和自主研發的咖啡膠囊機專利,雀巢將咖啡從一個質量不穩定的農產品,推進發展到了一個標準化的商業產品,依靠其速溶產品的便利快捷,雀巢輕鬆佔領了巨大的市場份額一時風華無兩。
  • 中國文物國際博覽會今起在京開放,有展位平均每分鐘賣出四五件
    2020北京·中國文物國際博覽會昨天下午在北京古玩城拉開帷幕。在開幕後舉行的行業專場上,熱門展位前一度出現觀眾排起長隊的火爆景象。博覽會今起面向公眾開放。展廳裡,最火爆的要數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的展位。昨天下午四點,展位前排起了曲曲折折的長隊,記者數了數,隊伍裡約有五六十位參觀者。排在隊尾的小楊是玉石方面的專業藏家,他對在古玩城舉辦的文物博覽會可以說是「期期不落」。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業務部副經理董琪介紹,這次他們一共帶來了3000件「寶貝」,包括瓷器、玉器、雜項等。價格親民,「從幾千元到上萬元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