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bof】;
從潮牌設計師入主奢侈品牌,到非二元性別趨勢的日漸被重視,相對傳統的男裝業務正在迎來「大變天」。
日本東京——原宿地標宮下公園購物中心內,Louis Vuitton醞釀已久的首家男裝旗艦店終於在7月迎來正式開業。即使現實情況已經與此前的設想大不相同,本應舉辦東京奧運會的日本如今身處緊張的疫情環境中,這個法國奢侈品牌也依舊把開店提上了日程安排。
為了紀念品牌男裝創意總監Virgil Abloh與日本潮牌設計師長尾智明(Nigo)在LV系列中的深度合作,這間樓高兩層的門店特地對外立面進行了定製設計,內部則將出售包括成衣、皮具、鞋履、配飾、香水和珠寶等在內的所有男裝系列產品。
考慮到Louis Vuitton近來針對男裝業務所採取的一系列大張旗鼓改革舉措,此次獨立男裝店的推出只能算是開端之一,緊隨其後的,是有關整個男裝發布日程及形式的重新議定。眼下,該品牌的跨國巡迴大秀已經啟程,船隻正沿著塞納河一路航行至上海和東京,以展示2021年男裝春季系列設計。
如此這般密集的擴張及革新,都得到了品牌董事長兼執行長Michael Burke的大力支持。儘管LVMH集團向來不公布旗下品牌的細分銷售數據,但Abloh加入後,Louis Vuitton男裝的銷量及話題討論度都明顯得到提升。2019年4月,集團財務長Jean-Jacques Guiony與投資者進行電話會議時指出,涵括男女裝的成衣業務在第一季度「尤為出色,比往年同期表現得更好」。
也正是從去年1月開始,Abloh設計的第一批服裝投入市場,同時在東京設了一家快閃店以發售部分產品。Burke當時表示,該店頭48小時內的銷售額比品牌之前廣受熱議的Supreme合作系列銷售額高出30%,後者由品牌前任男裝創意總監Kim Jones主導而來。
身為集團旗下規模最大的品牌,Louis Vuitton對男裝產品線的愈發重視,不但是其多元布局的野心所在,同時也於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行業風向。若將目光再往前回溯一些便可發現,不甘於在品牌業務中一直做「配角」的男裝,很早就開始呈現出蓬勃增長的態勢。
研究公司Mordor Intelligence發布報告顯示,在2020年至2025年內,全球男裝市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為5.7%,發展增速預計將超過女裝。Prada、Gucci和Dior等主要時裝品牌在過去幾年中,都選擇設立以男裝為中心的門店來應對這一趨勢。為了進一步開拓增長空間,自從2006年布局線上以來就保持盈利狀態的德國奢侈品電商Mytheresa,也於今年1月開闢了男裝頻道,並在7月15日推出了與Gucci合作的獨家男裝膠囊系列。
行業內參與者給予的積極響應也鼓舞了男裝市場的繼續發展。「越來越多零售商和品牌通過擴大男裝供應範圍以及開設專門的商店和網站,進入不斷增長的男裝市場,」市場情報機構Mintel的高級時裝分析師Tamara Sender表示,這也讓男性消費者擁有更多的產品、款式和尺碼選擇。
不過,更多玩家入場發力,也意味著男裝市場的變局速度將進一步加快。如今,相對傳統的男裝業務也要迎來「大變天」了。
街頭風吹進主流視野
男裝市場的「復興」,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於近年來不斷滲入傳統時裝設計領域的街頭風潮,這也是致使男裝設計趨於年輕活力、打破框架束縛的主要動力之一。
就模糊奢侈品、時裝設計與街頭服飾之間的既定邊界而言,Abloh絕不是單槍匹馬在戰鬥。僅在LVMH集團內部,便有Kim Jones這位先例存在,而最近入主Givenchy的潮牌創始人Matthew Williams,也讓外界開始期待其將為這個此前以高定聞名的品牌注入多少街頭氣息。
伯恩斯坦公司奢侈品研究主管Luca Solca指出,雖然男裝業務在LVMH的總體佔比較小,但「男裝的成長速度遠遠超過女裝」,增長率「絕對是兩位數」。原因即在於,該集團深諳新興市場中新品類的消費者將是未來實現增長的關鍵。
在美國,以華爾街為代表的精英男性形象於疫情之前便開始由內而外出現轉變。去年,投資銀行高盛集團向華爾街員工發布通知稱,傳統的商務著裝將不再是每日辦公的硬性要求,其執行長David Solomon表示,「比起強調華爾街或高盛正在改變,我覺得這更是一種社會變化」。後來爆發的疫情以及長期持續的居家辦公,又讓Brooks Brothers、J.Crew以及Tailored Brands這種西裝成衣老牌陷入破產危機。
運動鞋與飛行員夾克等較為休閒的服裝品類,日漸取代了傳統的西裝三件套,品牌們也早早做好了應對設計師運動鞋熱潮大面積爆發的充足準備。據Dior董事長兼執行長Pietro Beccari此前透露,Jones與Nike合作設計的Air Jordan聯名運動鞋已經有逾500萬人申請購買,晚些時候StockX平臺上對該鞋的競價已經高達3.8萬美元。
今年6月,由Hermès持有90%股份的中國奢侈品牌上下(Shang Xia)的執行長兼藝術總監蔣瓊耳對BoF透露,該品牌正準備於8月份正式發售首款運動鞋,以吸引喜歡潮牌的年輕消費者,並推動他們對傳統設計美學的新形式懷抱熱情。
一面是西裝類範式男裝設計式微,另一面是由Abloh和Jones等人帶起的新舊風潮融合正受年輕市場追捧。奢侈品電商Moda Operandi的前任男裝時尚總監Josh Peskowitz表示,隨著Nike第一款Air Jordan的推出到大熱,男性消費者對時尚的渴望愈發被市場所感知,設計師們開始更關注男裝領域,而「運動鞋只是道門檻」。
無性別與非二元愈發被重視
長久以來被探討的中性風與性別流動,也在從另一維度影響著男裝定義乃至設計的變革發展。這之中,由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帶領的Gucci無疑走在奢侈品行業前列。
上周,Gucci首次增設了名為「Gucci MX」的非二元性別部門,將於未來持續推出跨性別單品,以所有性別皆平等的名義鼓勵自我表達。通過對規範的大膽顛覆,該品牌被年輕消費者視為「變革推動者」。媒體分析公司Commetric的報告指出,Gucci在性別中立敘事中超過Louis Vuitton、Chanel等品牌,所獲評分最高。
Michele的一系列打破性別界限之舉——及早合併男女時裝發布活動、讓不同性別的模特穿著男女裝、開展性別調查報告等等,致使其品牌一直保持著較高熱度。時尚搜索平臺Lyst發布的最受歡迎品牌榜單顯示,Gucci在2019年的每一季度內都穩居榜單前4名。品牌早些時候發布的Epilogue系列直播雖然長達12小時,但全球實時流媒體觀看量逾3520萬,是其有史以來觀看次數最多的數字活動,也進一步佐證了其在業界及消費者中樹立的影響力之廣。
Telfar Clemens等人身穿Telfar品牌設計 | 圖片來源:《Vogue》
如今正受市場歡迎的Telfar品牌,在2005年由黑人設計師Telfar Clemens創立之時,就明確提出了無性別、無種族差異的主張。 諮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的數據表明,千禧一代是對性別最具包容的群體之一,他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視品牌傳達的價值理念。那些在男裝、女裝設計中為所有人(包括邊緣人群)提供包容空間的品牌,不僅能填補市場空白,同時也在擁抱不同人群之間的差異性。
這也為由傳統性別定義的男裝帶來了更多商業層面的拓展可能。以Maison Margiela的Tabi鞋為例,其在女裝系列中大獲成功之後,於2017年順勢推出男款設計,據獨立買手店Machine-A創始人Stavros Karelis透露,該款男鞋在其店內以及Matches、Ssense等零售平臺上,都是最暢銷的配飾產品之一。
「我希望非二元性別能繼續影響時裝設計的發展,「設計師Jonathan Anderson在接受BoF採訪時表示,其同名時裝品牌在剛剛過去的6月份與Yoox合作,發售了無性別膠囊系列,旨在提供適合任何性別的服裝。在他看來,街頭服裝風潮也好,時尚業內的無性別運動也好,都是對社會變化的反映,設計師的職責就是反映他所看到的世界。
男裝設計同樣如此,「我們將很難預判未來,著眼於當下更好」,Anderson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