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集群傘降。 蔣 龍攝 圖②:定點著陸。 劉治鑫攝 圖③:空降兵某旅上甘嶺特功八連官兵手擎連隊戰旗通過連隊榮譽室。 陳立春攝
編者按:今年9月17日,是空降兵部隊成立70周年紀念日。
70年前,空軍陸戰第一旅在河南開封成立,一個嶄新的兵種——空降兵從此走進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序列。70年後,空降兵已從「一人一具傘一桿槍」的輕裝模式,發展成為多兵種合成、能夠快速反應、遠程直達、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正向信息化體系化邁進的戰略突擊力量。
從「鐵腳板」到摩託化,再到機械化、信息化……70年來,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關懷與激勵下,空軍空降兵這支肩負特殊使命的特殊兵種,搏擊在藍天和大地之間。
近日,記者走進這支部隊,去感受英雄氣和勝戰魂是如何在這裡砥礪傳承的。
要說一支部隊,英雄氣和勝戰魂與生俱來,無疑會想到他們——
空降兵部隊,從誕生之日就英雄齊聚、光彩奪目!1950年9月,來自全軍40多個軍級單位的5053名指戰員雲集古城開封——他們,全部是戰功累累的戰鬥英雄和功臣模範。空軍陸戰第一旅由此成立。
1961年,從朝鮮戰場勝利歸來的陸軍第15軍,整體改建為空降兵第15軍。他們曾在持續43天的上甘嶺戰役中,戰勝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湧現了黃繼光、邱少雲這樣震撼億萬人心的英雄。
空降兵軍史館前,矗立的兩尊5米高的黃繼光、邱少雲青銅塑像引人注目。70年前建成的高88米的傘塔傘徽、隨處可見的印著英模畫像的燈箱展板……走進這支部隊,目光所及的一切,都能讓人感受到英雄精神、紅色基因的傳承。
也正是賡續傳承的英雄精神,激勵著這支部隊勇往直前,譜寫出數不盡的英雄傳奇。
不忘初心寫傳奇
從單一兵種到合成軍
從空降兵的歷史來看,這無疑是一個重要時刻!
1950年9月29日,中原腹地,秋高氣爽,幾架C—46飛機帶著興奮的轟鳴在藍天盤旋。
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的首次跳傘訓練,這天距空降兵成立僅過去了11天。離機信號發出後,62名傘兵跳出機艙,新中國首批自己的傘花綻放在碧空。
組建後11天就升空跳傘,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空降兵部隊中,都是一個奇蹟。
半年內,全體官兵完成普及跳傘;
9個月後,參加臨淮關進攻戰鬥聯合演習,形成了連規模空降作戰能力;
…………
憑著一往無前的膽氣,英雄的空降兵實現了一個個奇蹟!
隨著使命任務的變化,空降兵曾先後三次升格調整:
1961年,在上甘嶺戰役中名震天下的15軍加入空降兵行列,自此,地面雄師插上雙翅,成為空中奇兵;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央軍委把空降兵列為重點建設部隊,空降兵部隊的發展由此步入「快車道」;
2017年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空降兵體制編制煥然一新,重塑形成空降合成、空中突擊、作戰支援等新質力量體系,推動部隊向信息化多元合成力量體系轉型。
在空降兵官兵們眼中,一次次的升格,決不僅僅意味著編制和規模的擴大,而是使命和責任的加重。
「從將軍到士兵,從男兵到女兵,部隊官兵普遍掌握2種傘型、3種機型、5種地形條件下全裝傘降作戰技能,具備了全方位跳傘作戰能力。」空降兵部隊領導告訴記者。
近年來,隨著空降兵與伊爾—76、運—20等大型運輸機部隊聯合訓練常態化展開,部隊成建制集群跳傘、大規模重裝空投能力不斷得到強化與提升。
與空降空投技術進步相同步,一批批專用的空降兵武器裝備陸續進入空降兵部隊。不同型號、性能各異的傘具,使空降兵進入戰場的手段更加豐富多樣;適合空降突擊作戰的步戰車、突擊車、速射炮相繼形成空降作戰能力;飛翔在萬裡藍天的武裝直升機、各種型號的運輸機也走進空降裝備行列……
70年砥礪奮進。空降兵已由初建時的單一兵種,發展成為擁有炮兵、航空兵、裝甲兵、偵察兵、防化兵、電子對抗兵等20多個專業兵種組成的「飛行合成軍」,具備「隨時能飛、到處可降、降之能打、戰之必勝」的全方位作戰能力。
「黃繼光英雄連」衝在前
危難面前從未缺席
「戰友們,加把勁兒,我們是誰?」
「黃繼光!」
今年7月19日深夜1點,在湖北麻城市閻家河鎮葉家灣的堤壩上,「黃繼光英雄連」官兵正在固堤搶險。
從接到命令到馳援最危險堤段,他們已經持續奮戰了29小時。此時的「00後」戰士孫邵偉感到頭腦發沉、身體乏力。看到迎風招展的紅色旗幟,喊著最熟悉的英雄名字,他抖擻精神,扛著沙袋加快了腳步。
面對艱險的任務,連長秦琪將印有「黃繼光英雄連」的旗幟插在了大堤的最險處,帶領部隊率先奮戰在最前沿。
黃繼光,這個在中國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在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中,以自己捨身堵槍眼的一撲,凝成了中國軍人最具英雄色彩的姿態。
崇尚英雄,英雄輩出。在空降兵部隊,有這樣一個不成文的規矩:率先跳出機艙的,必須是黨員領導幹部——從軍長、旅長到營長、連長……標誌著他們身份的那一頂頂特殊的傘花,總是第一個在藍天上開放。所以,險難課目跳傘,總是黨員領導幹部第一個跳出飛機,對官兵來說,是示範激勵,更是戰鬥動員。
在2013年內蒙古草原舉行的一次全軍性演習中,地面風速超過10米/秒,接近跳傘極限條件……面對空前的挑戰,打頭陣的時任「黃繼光英雄連」連長張宇在跳傘前大聲動員:「困難面前有六連,六連面前無困難,大家跟我跳!」
是役,「黃繼光英雄連」官兵著陸後被強風在布滿碎石的草原上拖拉數十米,幾乎人人掛彩,但沒有一人退出演練;張宇著陸時腰部受傷,仍堅持躺著指揮部隊進攻。官兵們表現出來的血性,令現場觀摩的訓練專家們豎起大拇指:「還是當年那股勁!」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在9月8日舉行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駐鄂部隊抗擊疫情運力支援隊臨時黨委接受頒獎。
作為運力支援隊的主要組成部分,空降兵官兵無比自豪。
「空降兵來了!」今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空降兵部隊逆行出徵。司機胡歡一直記得那天下達命令的場景——連長問有沒有人想上抗疫一線,包括他在內的全連所有人都往前跨了一步。胡歡與41名戰友一起從湖北廣水趕赴武漢,加入駐鄂部隊運力支援隊。68個日日夜夜,運力支援隊早出晚歸、連續奮戰,運送生活物資5601噸、醫療物資22類5000餘件(套),累計行程19萬公裡。
信任源於擔當。在國家、人民危難時,空軍空降兵從未缺席,在應急處突中總是一馬當先。
1998年,特大洪水威脅長江兩岸千百萬人民,空降兵部隊聞令而動。「萬裡長江,險在荊江」,在最危險的荊江大堤,1.5萬名空降兵日夜守護。
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為了儘快偵察災情、打開空中救援通道,5月14日,空降兵15名官兵在無地面標誌、無氣象資料、無地面指揮的條件下,從5000米高空冒死傘降震中孤島茂縣,在絕境中打開了一條生命救援通道。空降兵後續1.1萬餘名官兵迅速集結災區,創造了出動規模最大、準備時間最短的紀錄。
人民子弟兵愛人民。多年來,空降兵部隊支援地方不遺餘力,建「連心橋」、鋪「愛心路」、修「幸福渠」……一項項工程成了他們心繫群眾的見證;萬畝治沙、植樹造林、岱黃公路建設、蕩子湖施工……民生項目建設中處處活躍著他們的身影。
在脫貧攻堅戰場,空降兵定點幫扶7個貧困村,探索村有特色產業、戶有致富途徑、人有一技之長的穩定脫貧模式,幫助貧困群眾走上致富「快車道」。目前,7個幫扶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出列。
瞄準一流勇攀登
錘鍊「快、遠、重、特」能力
今年6月,鄂北山區,空降兵某空中突擊旅一場空地協同進攻演練拉開序幕。在一樹之高的雷達盲區,由偵察、武裝、運輸直升機組成的戰鬥編隊超低空飛往預定地域。
空中,武裝直升機近距離火力支援;地面,突擊力量火速前推、搶佔陣地;水下,奇襲分隊悄然接近、奪控要點……面對戒備森嚴的「藍軍」陣地,「紅軍」展開空地一體立體攻擊。頃刻間,「藍軍」指揮所被炸,通信樞紐被毀,整個陣地淹沒在一片火海之中。
來得疾、突得快、打得猛。戰鬥結束,演練指揮員、旅參謀長安猛說:「這一幕立體突擊行動,體現了我們這支之前只能地面進攻的部隊,已經脫胎換骨成長為一支空地一體、以空制地的突擊力量。」
從70年前的白手起家、篳路藍縷,到如今邁入發展的「快車道」、肩負起「全域直達、全譜介入」的神聖使命,中國空降兵瞄準一流,不斷追求卓越、勇攀高峰。
隨著維護國家安全利益需要和使命任務拓展,在2017年軍隊力量規模結構調整改革中,空降兵部隊實現革命性力量重組、體系重塑,突出空降合成、空中突擊、作戰支援等新質力量建設。
與此同時,瞄準發揮兵種特殊優勢,中國空降兵持續錘鍊「快、遠、重、特」等核心作戰能力:
——快速反應能力,建立高效指揮作戰指揮鏈條,規範空降戰備出動流程,縮短部隊作戰反應時間;
——遠程投送能力,採取空地一體等多種手段,檢驗和錘鍊部隊整建制從戰略腹地到各個方向的遠程投送本領;
——重裝空投能力,依託伊爾—76、運—20等大型運輸機,強化成建制、大規模重裝空投能力;
——特種傘降能力,狠抓翼傘高空滲透、超低空傘降、雙人傘降、特殊地形跳傘、夜間集群傘降能力,部隊先後完成整建制翼傘滲透、超低空傘降突擊等險難課目訓練,遂行多樣化空降作戰任務。
鯤鵬展翅凌萬裡,「英雄天兵」正高飛。瞄準世界一流標準,不斷追求卓越、超越自我,一支在未來信息化條件下能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空降勁旅正快速崛起。
(蔣龍、戚勇強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20日 06 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