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高考作文發展等級談談《奇葩說》帶給議論文寫作的啟示一...

2020-12-12 騰訊網

《奇葩說》是一檔深受廣大年輕觀眾喜愛的辯論類節目。在學生觀看了一期《奇葩說》的節目(知識是否可以共享)後,我為學生出了這樣的題目進行思考——

思考題:事實上,奇葩說每一位辯手的辯論稿,都是一篇典型的議論文。請結合高考作文的評分標準和一分鐘閃電的閱卷方式,你從奇葩說辯手的發言中學到了哪些議論文的寫作心得,請舉例分析。

以下為高考作文評分標準——

高考作文考試的要求分為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

1.基礎等級:(1)符合題意;(2)符合文體要求;(3)感情真摯,思想健康;(4)內容充實,中心明確;(5)語言通順,結構完整;(6)標點正確,不寫錯別字,每一個錯別字扣1分,重複的不計。

2.發展等級:

(1)深刻: 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係,觀點具有啟發作用。

(2)豐富: 材料豐富,論據充實,形象豐滿,意境深遠。

(3)有文採: 詞語貼切,句式靈活,善於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力。

(4)有創新: 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獨到之處,有個性色彩。

看了部分同學提交的作業,主要問題是多羅列現象,概括性不夠,結論不夠鮮明,規律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強。我在這裡試圖歸結一二。今天,我們先來分析「界定概念」。

一、界定概念——破題要深

(一)擁有破題意識

百度詞條上說:「破題泛指文章的開頭。唐宋時應舉詩賦和經義的起首處,須用幾句話說破題目要義,叫破題。」說白了,破題其實相當於下定義。作者要時時刻刻想著題目,對題目裡的每一個字都細嚼慢咽,深刻理解,準確無誤地明了其所指(也包括其引申義、言外之義),甚至連標點符號都可能暗藏玄機。

辯論高手之間的對決往往就在於破題(下定義)的功力,即對辯題的解讀能力。思維淺的人往往淺就淺在了這一點上,而高手往往能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內容,立意上自然就高人一籌了。這對應的就是高考作文評分標準中的「深刻」。

拿「知識共享」這一期來說。面對「知識」這一概念,有多少同學有界定這一概念的意識呢?至少在我的班級作業中,我沒有發現。但奇葩說辯手立論的基石恰恰就在這個概念的界定上。正反雙方都一直在試圖界定資訊、知識、能力、智識、真理之間的區別,這讓討論變得越來越深入。

詹青雲說,能力是從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來,如果省略了過程,則知識無意義,共享只會帶給你「知識」,卻拿走了你的「智識」。她和陳銘在開槓環節也在「知識」的定義上產生了分歧——知識是驗證為真的東西,還是相信為真的東西。對「知識」這一核心概念的不同解讀會產生不同立場。同學們也可以思考這個問題:知識到底是已經驗證為真的東西,還是相信為真的東西?

我個人傾向,知識是「相信為真」的東西。想一想歷史上的知識,是不是隨著科技的進步有被證偽的?比如地心說、日心說,比如輕重物體誰下落快。地心說在當時的年代就是人們信奉的「知識」,重物體下落快在亞里斯多德生活的年代就是「知識」,它們並未被「驗證為真」,而是被「相信為真」。

完全可以想像,我們今天課本中的某個知識有可能在幾十年、十幾年甚至幾年之後被改寫,而今天我們把它奉為圭臬,當作「知識」,因為我們相信它就是真理,但或許只是因為目前的條件還沒有對它進行「證偽」的能力。而這一點正是詹青雲立論的一大基石,「知識進步的時代,是人可以否定知識的時代」,而「知識共享」意味著人人被動地接收了知識,而既然叫做「知識」,就是相信為真,那麼後果就是知識永遠不會進步,因為我們相信它是真的,就永遠不可能出現質疑、反對的聲音。所以高曉松對詹青雲的奇襲我不敢苟同。

詹青雲說:「如果我們在那個年代就把他們腦海中的知識同步給所有人,我們每個人都是古典油畫的專家,我們這個世界永遠也不會擁抱莫奈和梵谷。」

高曉松奇襲說:「你把辯題改了,改成了分享真理的晶片,而我們的辯題是分享知識的晶片。當莫奈腦海中出現了自己家水塘的樣子,他就立刻把它分享給了我們所有人。法蘭西院士的老爺爺就是因為沒有看到莫奈腦中的想法,所以才會反對莫奈。」

可惜詹青雲沒有說話的機會了,我在這裡幫她說一句:莫奈在成為莫奈之前,如果他的腦中分享到了法蘭西院士的古典繪畫理念,那麼他就永遠都不會成為莫奈了。

(二)看奇葩說優秀辯手如何破題

從根本上說,高曉松和詹青雲的分歧還是在「知識」的定義上。詹青雲在「知識」這一關鍵詞上大做文章,她的發言中多次出現「知識」「資訊」「訊息」「能力」「智識」這樣的字眼,試圖進行概念的釐清:

知識不同於資訊,它是我們相信為真的東西。換言之,這塊晶片是由別人替你去決定什麼是真理。

我們今天不是鎖在一個知識鎖在廟堂裡的時代,我們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

而陳銘也在開篇就區分了三個概念:

信息、知識、智慧是三碼事:這裡有一瓶水,它現在7度,是外部的一個客觀事實,這是信息;水在零度的時候會結冰,是對外部客觀規律的歸納總結,這是知識;在未來的時間當中我在什麼時候,把什麼味道的水冰成什麼味道的冰棒賣給誰,這是智慧,它是對知識的處理、運用。

這其實正是正反方立場衝突的一個基點——反對知識共享,是因為知識即真理,共享了真理,就再也不會有否定的聲音,知識就會停滯不前;支持知識共享,是因為知識同真理、智慧、能力是兩碼事,共享了知識,大腦還在,智慧還在,反思力和判斷力還在,人類不會停滯不前。

陳銘後面最精彩的論述就是基於此的:

知識共享並不會抹殺多樣性,因為知識並不會影響到我們的選擇(智慧)。舉個例子:世界上最頂尖的肺科專家有抽菸的,也有不抽菸的。他們的知識相似,但選擇不同。有人認為健康在我的爽之上,不抽;可有人說,我為了快樂,寧願付出一點點生命的代價,這是價值選擇。所以,一樣的知識,你也能看到各異的人性,因為每個人心中的價值排序不會受到共享的影響而改變。

對比雙方一辯的發言,高下立判。一辯包括部分二辯停留在「小市民」和「學生腔」的層面,雙方的三辯提到了珠穆朗瑪峰的高度。二者放到一起比的話,三辯對一辯簡直就是降維打擊,我認為,一個重要原因是破題破得好,破得深。

(三)對於議論文的啟發

回到我們的高考作文上,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比如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生活中,人們不僅關注自身的需要,也時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體現自己的價值。這種「被需要」的心態普遍存在,對此你有怎樣的認識?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網上流傳一篇下水作文,從題目中就可以看出作者破題的功力——你早已被需要,你缺的是「被需要感」,一字之差,意味就完全不同。給同學們留個思考題,說說「被需要」和「被需要感」的差別。

破題環節在我看來最見功力,題破好,議論就會紮實,就會深刻,發展等級的分數就不會低,你就相當於給其他作文來了一個降維打擊。畢竟對於議論文而言,思想才是它的靈魂,而對話題核心概念的界定可以說是思想的基石。

二、如何更好地破題——聯想比較

破題如何能破得好,文章如何能寫得深刻,那就要運用一種高級的思維方式——比較。

(一)什麼是比較

之所以使用「比較」這個概念,而不用「對比」,源於劉明義老師在上次調研作文講評時的說法:「對比要否定一方,突出一方,比較是需要雙方都肯定,但如何肯定,是分析的難點,也是關鍵。」簡單說,對比往往要爭個你死我活,捧一個踩一個;比較則不必,其目的只是確立一個參照物,認清彼此。比如,張三長得黑,李四長得白,這可能是「對比」;而張三喜歡唐詩,李四喜歡宋詞,這或許就是「比較」。廣義來說,「比較」包含「對比」,下文是從廣義的角度使用「比較」這一詞語的。

俗話說:有比較才有鑑別。比較是認識事物本質的科學方法:評論某種客觀事物,有時很難作出確切的判斷,有了彼物的參照,我們才能更好地認識此物,甚至認識自我都要在與他人的比較中才能完成。在比較中可以看出此事物與彼事物之間性質、特點、功用、價值等諸方面的相同或相異。這樣人們就可以對事物做出判斷、評價。只有參照「白」我們才能更深入地理解「黑」;參照了「信息」「資訊」「能力」「智識」這些臨近概念,我們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什麼是「知識」,「知識共享」意味著什麼。

(二)奇葩說中的比較思維

關於「知識共享」,薛教授的觀點讓人耳目一新。除了其經濟學的專業背景之外,還在於他在破題時聚焦在了「共享」這一詞語上,找到了另一個可對比的參照物——「壟斷」,由「壟斷」談到「專利」,進而提出只有保證知識的壟斷,才能保障知識的不斷進步,從而從反面論證了自身觀點——知識共享只會讓知識停滯不前:

知識是怎樣產生的。一些知識首先是私有的知識、商業秘密、專利、沒人知道的方程式,若干年後他慢慢變成公有的知識,放在公共的領域,為大家所用。總得有這個過程,因為保障了這個過程,我們才能保障知識不斷地進步。

不僅破題立論環節需要比較思維的加持,具體的論述過程也同樣需要它。陳銘在提出第三個分論點(「知識背景不同,我們可以看到不一樣的世界。知識共享可以讓我們看到一個又一個五彩斑斕的平行世界,你值得擁有。」)時用到了比較的思維:

知識背景知識框架的不同,我們看到的是不一樣的世界。現場100位觀眾,在馬老師眼裡是觀眾,因為他是主持人;在羅振宇眼裡是「用戶」,大家在使用一款叫做「奇葩說」的網際網路產品;在高曉松眼裡,也許是「聽眾」,因為他是詩人,是歌者;在蛋總眼裡,可能是100個笑話。知識共享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又一個平行的、五彩斑斕的世界,你們不想看看嗎?美不美呢?

陳銘比較了現場觀眾在不同嘉賓眼中的稱謂,「觀眾」「用戶」「聽眾」「笑話」的區分比較使其觀點通俗、清晰地傳達給了觀眾。

(三)如何比較?

寫到這裡,一些同學可能會說:「破題要深,要用比較思維,我完全認同,可是如何做呢?」確實,這需要功底,但我們可以從上面的例子中窺知一二法門。

第一,比較臨近詞。這裡的臨近詞既包括近義詞,也包括相關詞(有邏輯關聯的詞)。「資訊」「信息」是「知識」的近義詞,「能力」「智慧」是相關詞(知識是能力和智慧的基礎)。

第二,對比反義詞。比如薛教授的「共享」與「壟斷」「專利」。

當我們把和話題相近或相反的一組詞放在一起審視時,或許就會有不一樣的發現。平時同學們不妨自己隨機找一個關鍵詞,做一做這樣的小練習。比如「原諒」「該」這兩個詞,你會分別聯想到哪些臨近詞?《奇葩說》第四季有一期辯題是「遇到危險,伴侶手刀逃跑,該原諒TA嗎」,選擇反方的蔡康永在「該」和「原諒」一詞上的破題堪稱經典。他首先在自己的立論中區分了「該不該」「想不想」「能不能」三個臨近概念:

對方一直指控我們「不原諒」是「恨」。其實不是,我今天的「不原諒」是沒有辦法,而不是「不願意」,非不為也,是不能也……在座的各位如果投下「該原諒」這三個字,你就給了有這種遭遇的人一個壓力——他原諒不了,可是他被你說「我該」,所以我只好假裝說「我原諒了,我放下了」,可是我做不到……我今天站在這個立場上,不是我認為「放下」是壞事,只是因為「原諒」是騙不了人的。

當馬東說「誰敢說自己有一個一輩子都不會原諒的人,到最後還不是都放下了,原諒了」之後,蔡康永又精準地捕捉到了馬東的漏洞,引入「算了」這一臨近概念:

那不叫「原諒」,那叫「算了」,不是我不記恨,不是我不在意,不是我全然忘記,是每當心裡隱隱作痛難以忍受時我只能告訴自己「算了」。

這種精彩的破題拆題,幾乎在《奇葩說》的每一期都有呈現。

回到議論文寫作,高中階段我們會學到一篇很具有示範意義的雜文,那就是魯迅的《拿來主義》,「拿來」「閉關」「送來」「送去」「拋來」「拋給」,一系列臨近的、相反的概念被作者一一比較分析,讓人茅塞頓開。

寫在最後:

今天重點跟大家分享了我們要學習《奇葩說》的概念界定(破題),以及如何利用比較思維進行破題。希望對大家的思考問題的角度以及議論文寫作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漫畫類作文也叫啟示類作文,寫作要分五步走
    漫畫類的作文與看圖寫話的區別看圖寫話,多是在小學階段要訓練的一種寫作題材,有單幅圖的看圖寫話,以及多幅圖的看圖寫話,內容多具有故事性。漫畫類看圖作文,其實是屬於材料作文的一種,材料就是漫畫,這類作文題材在中學較為常見,甚至在高考中都經常出現,重點是理解漫畫背後的思想意義。
  • 高考日語作文的評分標準與寫作技巧
    高考日語作文滿分30分,佔總分的五分之一,對於整體卷面的成績影響很大。而且寫作能力也是區分考生日語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所以同學們對日語寫作應當重視起來。不少同學都覺得作文難寫,高考日語作文成績應該如何提升呢?有沒有什麼寫作技巧呢?
  • 如何寫好議論文?滿分作文學霸的寫作經驗在這
    高考語文作文是考生必須要重視的一個題目。因為作文是所有試卷中分值最高的一道題。而高考作文同學們用的最多的題材就是議論文,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滿分作文學霸的寫作經驗! 怎樣寫好議論文呢,我想從這麼幾個方面來說。首先是審題。其次是根據審題的結果和自身積累的素材確定中心,擬好題目。
  • 老梁推薦:如何寫出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議論文的開頭?
    意思是指作文起筆之時,要響亮,使人為之一振。清人李漁也認為「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之一見而驚,不敢棄去」。也強調文章的開頭非常重要,好的開頭醒目提神,讓人一見難忘,欲罷不能。 議論文講究邏輯性,重在說理。所以,議論文的開頭也要有理性特徵,少抒情甚至拒絕抒情,要儘快引入話題或中心,從而進入說理這一重要環節。
  • 高考作文:人生轉折期的寫作
    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認為,好的高考作文題目應有較高區分度,他談到,高考作為一項選拔性考試,其作文題的目的並不是培養作家或思想家,而在於通過檢驗學生的審題能力、適應文體要求的能力、邏輯能力和具體的文字運用能力等,綜合評判學生的語文能力。因此,好的高考作文題目有以下特點:一是能超越「押題」,需要考生認真審題才能理解題意。
  • 2020年最強高考作文解析匯總!
    如「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其內涵及帶給人的啟示是什麼,接著論述為什麼是這樣,該如何讓自己或個人的功用或價值得到最好的發揮——即聯繫「天網」和服務奉獻社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及思考拓展,突出個體與群體的關係乃至「服務全球」,不獨霸一方、和諧共生的價值觀。
  • 都說議論文太「剛」沒文採,那是你沒見過散文化議論文寫法!
    散文化議論文,就是在議論文的框架裡,融入散文的筆法,使議論文採化、情感化。與規範議論文相比,它有如下特點:一是筆法自由活潑,可以藉助散文的聯想手法,引入更為豐富的生活內容;二是語言有文採,多採用比喻、引用、排比等修辭手法擴展語言張力;三是融入情感,使語言優美,議論有溫度。
  • 高考日語作文寫作技巧方法分享
    高考日語中的作文也是很重要的,但有些同學每當面對作文的時候都會有一種無法下手很無力的感覺。面對不同的文體和題型,我們應該如何提高自己的作文成績呢?下面就說下高考日語作文寫作技巧方法分享吧。 1、準確性第一 必須要注意語言表達(詞語、語法)的準確性。
  • 備戰2021高考,儲備寫作素材,先要了解高考作文命題素材的類型
    沒有過硬的材料,或者對材料使用得不夠好,是很難寫出高質量的考試作文的。如此關鍵的一場考試,就語文的作文來說,我們該如何為高考作文儲備素材呢?當然是先要把握高考作文命題寫作素材的類型。凡事都要有正確的打開方式,同樣道理,想知道如何儲備寫作的素材,得先從知道作文命題材料的類型開始。
  • 2020河北高考作文題目出爐!你會怎麼寫?(附歷屆高考作文題)
    「世界青年與社會發展論壇」邀請你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參會,發表以「攜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創未來」為主題的中文演講。請完成一篇演講稿。要求: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完成寫作任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 高考議論文寫作技法大公開:展開分析論證的方法:正反對比法
    提示語:筆者深度推薦高考考場作文訓練系列:高考議論文寫作技法之議論文展開分析論證的方法訓練專題(1---5),分五期分享給各位讀者。今天分享的是議論文展開分析論證的方法訓練專題之:正反對比法。專題訓練之三:正反對比法01正反對比有兩種情況:一是擺出一正一反兩個例子,同時還要對它們作進一步分析。一是只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裡面含有正反兩種因素,作者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對比性分析,重在分析,不是例子。
  • 權威發布,各地高考作文特約原創新鮮出爐!
    考生可思考個人與集體、個體與群體、個性優勢與協同發展、和諧共生、服務社會乃至國家、世界的大同觀。寫作材料可聯繫自身對現實的思考與積累、如個人價值與人民大眾、普通勞動者與走向改革開放的中國速度、新中國成就與人民福祉、走向世界的中國與「一帶一路」建設,從家國情到國際觀等等。小我與大我,亦可聯繫單邊主義與多邊共榮的辯證思考。議論文文體特點要明朗,觀點鮮明。
  • 高考作文輔導195(一線觀點):2020年高考作文命題的幾點思考
    意義雖不同於古代「一文定乾坤」,但其高分值必然為學子的高考成績「雪中送炭」與「錦上添花」。雖沒有文體限制,但從題目所給材料和題目要求談感想、啟發、認識來看,議論文依然是最合適的寫作文體,相對來說,記敘文的選材難度更大,對技法和文採的要求更高,對於被前面加大了閱讀量的主觀題壓縮寫作時間的考生來說,議論文寫作無疑更容易上手一點,況且,平時的課堂寫作訓練,基本上是以議論文寫作為主。關於體例創新。
  • 2020年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深度解析!不同的寫作角度與思路賞析
    今天是2020年高考的第一天,大家覺得今年高考試卷的難度如何呢?在上午的語文考試結束後,全國各省的語文高考作文題目也陸續發布出來了。今天三元高考就給大家詳細解析一下各省的語文高考作文題目,同時也給還未參加高考的考生們提供一些寫作的角度與思路,一起來看看吧!
  • 熱點素材積累,2020年高考語文押題解析,附網絡熱點話題段子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高考作文的評分標準,有三個部分,從寫作基礎常識、表達能力、寫作特點進行評分,基礎常識包括對題目的理解,卷面字跡是否工整,有沒有明顯的語法、錯別字等錯誤。表達的能力是寫作能力,是否可以透過現象看本質?構思是否有創意?
  • 自我揭秘:昨天的高考作文是怎麼寫出來的
    01昨天高考作文題目出來,我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決定寫了一下全國一卷的高考作文。我在留言裡也說了,下水寫高考作文這件事,本來就是費力不討好——寫好了不易,寫砸了丟人。我之所以還是寫了,其中一個原因是,我想說一下考場作文的技巧。現在那篇作文在全平臺的閱讀量早就超過了10萬+。當然,閱讀量大不代表文章寫得好,只能說明大家對高考作文比較關注。所以,今天我專門說一下昨天那篇作文的「出爐」過程,以拋磚引玉。
  • 2020寧夏事業單位備考:議論文寫作指導—你的標題擬對了嗎?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事業單位備考:議論文寫作指導—你的標題擬對了嗎?,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議論文寫作的主體內容要圍繞中心論點來寫,要做到題文一致,可以根據文章的中心論點擬定標題,如此擬定的標題,第一,符合「體現文章主要內容」的基本要求;第二,可以在標題中體現出文章的觀點,更加符合議論文寫作題目「觀點明確」的作答要求。   但在實際寫作中,考生過分關註標題簡潔、新穎的要求,追求短小而精緻,所形成的標題形似而神離,題不對文。
  • 福建高考作文題出爐&安徽歙縣上午高考語文取消……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有時,走錯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沒有走錯了路,就不會發現新的路;世界上沒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則材料,引發你怎樣的感悟和聯想?請就此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
  • 2020年湖南高考作文題出爐!(附歷年高考作文題)
    ▼▼▼對於每年高考來說作文題目是人們最津津樂道的話題一起看看那些年湖南省的高考作文題重溫屬於你的那份青春記憶吧70年代1977年(冬季高考)命題作文:心中有話向黨說1978年1982年命題作文,議論文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1983年看圖作文 :看漫畫《挖井》寫一段說明文,一篇議論文分兩題寫作,說明文介紹畫面,議論文題目自擬。(共45分。
  • 中高考作文|只需3種論證方法,讓議論文立顯「深刻」與「豐富」
    一篇議論文能否說理透徹並產生巨大的說服力和感召力,關鍵就在於論證是否有效,而論證是否有效甚或高效,直接決定了文章能否達到高考作文發展等級所要求的「深刻」和「豐富」。恰當或綜合運用例證法、引證法、因果分析法等論證方法,是提高論證效度的必經途徑,也是中高考學生在備考時必須學習和提高的方面。下面,我們就結合考場佳作,談一談如何高效地運用常用的幾種論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