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高考作文題目出來,我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決定寫了一下全國一卷的高考作文。
我在留言裡也說了,下水寫高考作文這件事,本來就是費力不討好——寫好了不易,寫砸了丟人。
我之所以還是寫了,其中一個原因是,我想說一下考場作文的技巧。
現在那篇作文在全平臺的閱讀量早就超過了10萬+。當然,閱讀量大不代表文章寫得好,只能說明大家對高考作文比較關注。
所以,今天我專門說一下昨天那篇作文的「出爐」過程,以拋磚引玉。
需要提前說明的是,網上的牛人很多,如果你是天才或者自認為是天才,對這篇文章可以無視。
如果你在為作文發愁,想在最短的時間內寫出還不錯的作文,不妨看看,或許可以借鑑。
02
首先是解析題目的要求。
審題後,我覺得有兩點需要特別明確:
一是文體,要求寫一篇發言稿,需要注意格式問題。
二是問你「對哪個感觸最深」,所以不要面面俱到,要圍繞一個人去寫。
另外,由於是發言稿,需要偏口語化一些,那樣更適合班級討論這樣的場合。
當然,有哥們說,這個作文很簡單,二十分鐘完成:
先提出自己最重視的人是齊桓公,公子小白……其次是鮑叔……
然後擴充,引經據典,舉類似的例子,湊夠字數,絕對高分。
這樣說有些過於自信了,如果把三個人都分析一遍,就算再文採飛揚,也有跑題之嫌。
其實三個人無論寫誰,都很難出彩,寫鮑叔的人應該更多一些。
但一般來講,人們會寫鮑叔知人、自知、無私等品格,能更深一層,想到推薦管仲從長遠看鮑叔也是受益者,個人利益和團隊利益一致這一點的人肯定相對較少,所以有了《鮑叔,成全了管仲,也成就了自己》這個題目。
03
明確了寫什麼,下面就是寫作套路,不,寫作技巧了。
筆者在以前的文章裡介紹過,高考作文一般都是議論文,至少是文體不限,可以寫成議論文。
而寫考場議論文,有一個「六字真言」:點、正、反、深、聯、總。
昨天的作文,完全就是按這個套路在走:
「點」就是點明論點,是文章的開頭部分。
記住,開頭一定要短,不要說了半天,別人還不明白你想說什麼。
所以,筆者用一句話簡述材料,然後直接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正」是正面論證。
一般舉一兩個正面的例子來證明自己的論點。
筆者直接使用了給定的素材,進一步說明了對鮑叔感觸深的理由。
「反」是反面論證。
用一個反面事例,對自己的論點繼續進行反面論證,加強說服力。如果實在想不出合適的反面例子,也可以假設論證,比如可以用「反之,如果不……」這樣的句式。
筆者當時想到的是孫龐鬥智的故事,所以拿龐涓做了反面典型。
「深」是深化主題。
正反面例子都舉出來了,再從理論的高度對文章的主題加以深化。
「聯」就是聯繫實際。
筆者先用了當前的一個新聞熱點,說明公司經營中也需要鮑叔這樣的人,然後又聯繫到日常的學習,以符合學生身份。
「總」是總結全文,呼應開頭。
用三兩句話,再次申明論點,扣題。
04
看到了吧?昨天的作文就是按照上面的路子寫出來的。
我自己的評價是「中規中矩」,沒有太多新奇之處,但也沒有太多可減分的地方。
對照一下作文評分標準,只要我們語言通順,字跡工整,按這個模式寫成的作文,基礎等級分很容易就拿到一類,肯定不會在二類以下。
也就是說,基礎等級的40分裡得30多分是有保證的。
至於發展等級分數,要看基本功和臨場發揮。
陸遊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超高分甚至滿分作文是可遇不可求的。
既然如此,我們只需要四平八穩,得到一個中等的分數就好,算做10分。
這樣,一篇作文至少可以拿到40+的分數。
如果發揮得好,寫作文時正好靈感在線,想到了新奇的觀點或新穎的事例,得到更高的分數也完全有可能。
考場作文限制較多,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立意布局謀篇,很多人都感到頭疼。
但如果掌握一個固定的「模板」,作文就變成了一道「填空」題,我們只需要把各部分填上內容即可。
只要三觀正確,語言通順,結構完整,邏輯自洽,分數就不會太低。
如果平時積累比較多,語言功底強,還很可能會收穫高分。
這是個人的一點經驗,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熱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