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龍安寺,神奇枯山水,靜坐悟禪意

2020-12-09 廖秀麗說影視

旅遊是什麼?遊山玩水也。

孔夫子為我等貪玩好耍之人找了個文雅的藉口:仁者樂山,知者樂水。

日本旅遊書兜售,京都龍安寺,有片好山水,只是多出一個「枯」字,讓我大惑不解。

尋路而去。

從金閣寺出門,不搭車不地鐵,徒步公路小巷,尋山問水。

走過了立命館大學,可是安身處?走過龍安寺御陵道,不見御陵,卻是密布民居別墅庭院。

走過臨濟宗多福院,不聞禪音不見人影,只聞輕輕的鳥鳴。

媽的,全是一番大忽悠!

龍安寺的山水看啥呢?難道它能裝下富士山、容納日本海?

正解「枯山水」——枯山水,以石頭、白沙為主的日式景觀,主要集中在日本京都的庭院當中。

「枯山水」一詞,來源於日本平安時代(公元749-1192年)庭園經典著作《作庭記》「於無池無遣水處立石,名曰枯山水」。

公元6世紀,佛教從中國傳入日本,公元12世紀,禪宗傳入日本,日本人把佛教、禪宗的自律苦行精神,結合北宋的山水畫意境,融入到庭院景觀當中,創造了這種無水的枯山水風格。

媽的,枯山水真的是無水哈!

步入龍安寺,確不見山,卻見有水。

一潭清流鏡容池,荷蓮覆綠毯,遊魚蕩碧波。

最經典的枯山水,藏在深院中。

脫鞋,存包,悄悄的,淨淨地,進入木閣庭院,如入秘境。

源於中國,當然挺有中國味——中國書法,中國雕刻,中國意境。

轉角一個大沙盤,簡單的幾塊石,一盤沙,就成了無數人讀不窮盡的山水畫。

庭院中不見池不見塘連水龍頭也看不到,完全就沒有水元素。

沙盤沒有樹沒有花連寸草也不長,除了石頭、白沙,剩下就有點點的苔蘚而已。

展現的,卻是完全屬於日本的景觀,一個要有高超園林技藝、深厚禪宗修行功夫、獨特審美品味才能看得懂的「莫名其妙」境。

白沙耙制的各式紋理,是水的漣漪,是雨的腳印,是蕩漾的水花,是水的各種形態。

石頭組成一組一組的,是起伏的山峰,是海中的島嶼,是……想什麼就是什麼。

禪宗,禪意,禪境。

在日本,叫做禪宗的「侘寂」和日本民族的「憂患意識」。

15世紀,日本禪庭的發展高峰,從最初的無水的石庭,逐步形成了成熟的枯山水風格,龍安寺就是當時完成的枯山水傑作。

方丈庭院的這個枯山水,由15塊石頭、白沙以及少量的苔蘚組成。

15塊石頭分為5組,數量從左到右分別是5塊、2塊、3塊、2塊、3塊。

有意思的是,15塊石頭,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最多都只能看到14塊,各有各的方向性,動態中展現出了絕妙的平衡。

一進門看到第一組,是最大的石組,擔任著庭園石景的主角。

5塊石頭,有2塊在白沙中,有3塊被苔蘚圍繞著。

石頭圍繞著苔蘚,好似一個個的小島,白沙畫出的水紋,圍繞著小島,而直線的紋理,則好似平緩的水流。

山水畫的旁邊圍繞著2米多高的土牆,牆外的大樹伸枝展葉,成為了枯山水的背景、屏障。

綠色的苔蘚,深青色的石頭,白色的沙礫,深黃的土牆,庭院的色彩在淡雅之中相互調諧,營造出了安靜氛圍。

方形景觀形狀,不規則的石組,直線形的圍牆,種種元素的結合,組成了庭院的整體之美。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我這外行,卻是連熱鬧也看不到。

玄幻奇妙的枯山水,最強烈的震撼是無聲。

山水面前,圍滿了觀賞者。

來來去去,起起落落,都悄無聲息。

赤腳行走,輕輕悄悄。

我的身邊,靜悄悄的坐著一個日本小孩。

他用左手畫著山水的繪畫,畫得很好,我差點驚嘆的叫出聲來。

但這其中,確有無窮的絕妙與門道。

有一種說法,它蘊含著中國故事。

這個故事來源於南宋《癸辛雜識》,原文是:「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這幅枯山水講了這樣的故事:一隻母虎帶著三隻小老虎要過河。

三隻小虎中有一隻性情兇狠,若母虎不在時,兇猛的小虎會吃掉另兩隻小虎。

所以母虎只好先把兇猛的小虎帶過河,再回來帶一隻小虎過河。

返回時把兇猛的小虎帶回原地,替換另一隻過河,最後再帶兇猛的小虎過河。

聽了故事,看著山水,我還是如雲如夢。

龍安寺是由室町時代應仁之亂東軍大將細川勝元於寶德二年公元1450年創建的禪宗古寺。

龍安寺庭園是日本庭園抽象美的代表,建寺時是日本視覺藝術發生重大革新的時期,龍安寺的枯山水庭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枯坐山水前,禪悟枯山水。

我的淺薄,雖難悟出山水之禪意禪境。

但聽說了山水間老虎的故事,卻感慨於老虎的智慧。

其實,智慧並非在於讀的書多少還是腦力開發程度高低,之所以老虎都能解決的母子難題,憑的是母虎的責任心。

有種徹悟,也不再糾結於是否解讀了枯山水的意境。

悄悄地,觀察中院中的情形。

方丈室空空如也,庭院裡枝繁葉綠,偌大的寺院靜寂無聲。

人在靜坐,樹在沉思。

寂然之境,是我越來越喜歡的狀態。

到了閉門的時間了,被工作人員小聲的提醒。

出了方丈室,繞行鴛鴦池。

一叢紅豔出牆來,早紅的楓葉是品種的不同還是誤入了季節?不問究竟,掀簾而入木柵欄,悠悠院落,藏著湯池。

楓樹疏影,通向木閣。

過馬路,要先按鈴,這也是日本見識。

走到馬路邊,不是撿到一分錢,卻遇到一個「洗手缽」。

日本人叫它「蹲踞」,流淌著清清水,形狀如古錢幣。

趣味的是,中的「口」與四邊分別形成「吾」「唯」「知」「足」。

似有字中警示,告誡著人要知足的道理。

我常以知足為懶惰的藉口。

包括今日之遊,雖天色尚早,也覺遊興已足。

早早收兵,回歸酒店。

相關焦點

  • 20座最美枯山水庭院
    ,創建於1450年,以其枯山水方丈庭院而聞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其枯山水庭園是日本枯山水庭園的開山之作,由日本枯山水鼻祖、禪學國師夢窗疎石設計建造而成,融合了禪宗中幽玄、素樸、自然、清靜等理念。
  • 日本最美「枯山水」庭院指南,庭院深深深幾許?
    枯山水庭院,不僅有很高的美學研究價值,更是具有吸引著普羅大眾一覽其風採的魅力。即便不是參禪者,眺望枯山水庭園,也能獲得片刻的平靜。在日本境內的枯山水庭園之多,各有其不同的個性。龍安寺是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區的臨濟宗妙心寺派的寺院,創建於1450年,以其枯山水方丈庭院而聞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 去看冬天的枯山水吧,它是京都的世界觀
    圓光寺的「奔龍庭」是2013年才完成的嶄新的枯山水庭園,充滿了現代元素。中央漩渦狀的白砂就不再是大海,而是雲海,朝天的石組則像是升天之龍的頭部。而另外那些散亂其中的稜角分明的石塊,則象徵著閃電。遊覽過曼殊院庭園之後,還有一件更有趣的事:附近有家洋果子店「一乘寺中谷」,與JR東海的企劃相結合,推出了一款枯山水DIY甜品。首先,要自己繪製一幅枯山水草圖。用小叉子描繪出砂石紋路。用勺子裝點杏仁口味的巨石。
  • 它從中國山水文化中偷學了什麼
    因為這種「山水」文化是從中國漢代傳入日本的。後來因為文化審美的不同,中國山水走入融合天地、和諧自然的境地。日本卻獨出機杼,堅持這種枯山水設計表達,以靜內心。這大約是因為日本酷愛禪宗的關係!佛教中還有一種參禪方式叫參「枯禪」,這種參禪方式主要靠靜坐冥想,環境要求「枯」,也就是簡潔、靜謐。
  • 枯山水之置石造景藝術,就是這麼有魅力~
    什麼是枯山水?枯竭的山水?荒蕪的山?斷流的水?當然不是。枯山水是日式庭院中,一種別具一格的庭院景觀類型,以靜態的形式,展現禪意之味,更在我國颳起了一陣枯山水景觀風潮。為什麼枯山水能夠如此備受熱捧?它的魅力究竟在哪?
  • 【園藝療法】道法自然,境由心造,枯山水——中國山水畫的寫照
    枯山水又稱假山水(鎌倉時代又稱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園林獨有的構成要素,堪稱日本古典園林的精華與代表。
  • 日本園林獨有要素,枯山水到底是什麼?
    枯山水又稱假山水(鎌倉時代又稱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園林獨有的構成要素,堪稱日本古典園林的精華與代表。日本人好做枯山水,無論大園小園,古園今園,動觀坐觀,到處可見枯山水的實例。在白沙上描繪出沙紋,看起來像河或像大海,再或者又好似雲海,映射出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這就是枯山水,無水,卻讓人感覺到水,這種表現方法就是枯山水的特點。濃縮了山水自然的枯山水庭園,將禪宗的美學與造園藝術融合於一個空間內,給了人們一個思考人與自然、暫時逃離塵世喧囂的時間與空間,置身其中仿佛也是一種修行。現在,即便是普通人可以身臨其境,觸摸到禪宗的內核與造園之美。
  • 日本園林專題3——枯山水中的砂 概覽
    從日本園林專題1——枯山水概覽中,我們了解了在庭園內敷白砂,再點綴石組或適量樹木,輔以工匠爐火垂青的技巧,即可形成枯山水。 我們分上日本園林專題2——枯山水中的石組(上期)、中日本園林專題2——枯山水中的石組(中期)、下日本園林專題2——枯山水中的石組(下期)三期,介紹了枯山水中應用到的石組。
  • 張江程式設計師 含羞出品 日式枯山水
    現實工作比較忙,種植花花草草不能夠照顧好,印象中日式枯山水挺有意境的,適合打理。就這樣定了,動手吧。院子一個長窄的地塊看起來到處髒髒的,沒有日式枯山水的氣質,哈哈假山,石亭,石子,三要素日式枯山水的「三要素」假山,石亭,石子。假山280元購得,石頭做的都比較貴,石頭是從魚缸裡面拿出來的,石子15元一袋。
  • 日本的旅遊景點之一,枯山水庭園!
    今天,筆者想為大家介紹下日本的旅遊景點之一,枯山水庭園。穿過開聞山麓,再往裡走,就來到了有名的知覽庭園。知覽庭園是一組日本式枯山水庭園,相傳建於2百多年前。當時的德川幕府時代(1603一1867年),是「一國一城」制度。
  • 【景觀療愈】日式禪意庭院的秘密
    【景觀療愈】日式禪意庭院的秘密 枯山水是源於日本本土的縮微式庭院景觀, 多見於小巧、靜謐、深邃的禪宗寺院。
  • 唐代詩人遊覽禪院,寫下一首禪意悠遠的詩,筆調古樸,意境渾融
    然其一生仕途失意,來往山水名勝,漫遊古剎廟堂。過著清寂閒散的生活。其詩自然洗鍊,充滿禪意,只是大唐的詩人燦若星辰,他的光芒有些暗淡。他最廣為流傳的是這首詩:題破山寺後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 日本枯山水庭園賞析,「修剪式枯山水」賴久寺
    除砂石枯山水這種大家所熟知的庭園類型外,還有一種以常綠低矮灌木植物為主、以砂石為輔的特殊類型的庭園,即所謂的「修剪式枯山水」。此類枯山水庭園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位於岡山縣的賴久寺庭園,該庭園誕生於桃山時代末期至江戶時代初期,由當時最著名的造園家小堀遠州設計。
  • 日本枯山水庭園賞析,1200年歷史的金剛峰寺
    寺中有日本最大的枯山水庭園蟠龍庭,面積2340平方米。蟠龍所用石塊是弘法大師出生地四國之花崗巖,雲海則是京城著名的白川砂。不過,積雪使得枯山水變成雪山水,茫茫一片分不清究竟是雪還是白砂,平添幾分素樸之感。看完上面的描述,大家有沒有對日本枯山水庭園1200年歷史的金剛峰寺有了更多了解啊?以上便是日本枯山水庭園金剛峰寺的知識分享,希望對大家的工作和學習有所幫助。
  • 日本枯山水庭園賞析,國寶級建築銀閣寺的浪漫月色
    銀閣寺內的銀沙灘和向月臺為日本特有的枯山水式庭園,是江戶中期之後建造而成的。圓錐形的礫石置於鋪滿白砂的空地上,白砂象徵著大海,而礫石上砂礫製造出的紋理則代表著萬頃波濤,構成一幅極為抽象的風景畫。月明之夜,月光將沙灘染成銀白色,更具詩情畫意,而礫石的設計則據說是為了在滿月之夜將月光返照入閣。
  • 手繪山水&花鳥:以畫為詩,禪意澄明
    利用這種變化略施筆墨,豐滿它的形和意,可以說是文化的使然,也可以說是一種藝術對話,在滿足審美訴求的同時,寄託著山水的情懷。正如中國山水畫寄託著中國人最深厚的情思,體味暢遊山水的大陸文化意識,以山為德、以水為性的內在修為意識。一山、一景、一人、一物,通過意境的渲染,格調氣韻鋪陳,展現民族文化底蘊和自由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