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說起京都,人們腦海裡的印象總是春櫻秋葉,但京都人仍認為這個城市擁有其他的好季節。為了讓外來者也體會到京都冬天的這份魅力,每年1月到3月之間,每年冬天,京都觀光協會都會以「京都冬之旅」為主題,將一些平日裡不對外公開的景點限時開放。這項活動很有歷史,今年已經舉行到了第54屆。
今年從1月10日開始,也有靈鑑寺的舊谷御所、泉湧寺的雲龍院,大德寺的總見院等近20處場所特別對外開放。讓谷町君最感興趣的,是JR東海也結合今年的「京都冬之旅」推出了一個特別企劃:京都的禪寺和石庭巡禮。
石庭,代表是枯山水,是日式庭園的精髓。冬天恰恰是觀賞京都石庭的最好機會。一來是因為遊人稀少,反而能獲得靜心的環境,也與日本文化的侘寂文化不謀而合。二來是因為天氣寒冷,反而能在觀賞石亭的片刻,感受到其中潛藏的能量和即將萌芽的生機。
那麼在這個冬天,京都有哪些庭園可以看呢?
首先是大德寺,這間寺院與日本茶道淵源頗深,是千利休和一休和尚都曾待過的地方。大德寺寺內塔頭超過20個,不會全部一齊開放,今年冬天重點推薦的是龍源院和瑞峰院的枯山水。
龍源院是大德寺最古老的塔頭之一,創建於1502年。院內的庭園多達四個:東邊一個名叫「東滴壺」的大約4坪的坪庭,南邊的「一枝坦」在白砂石中配置了橢圓形的苔蘚小島,它的左邊另有一個「滹沱底」,又被稱為「阿吽之庭」。而最出名的還是北邊的「龍吟庭」,相傳是室町時代的畫師向阿彌所作,是典型的三尊石組樣式。這四個庭園將方丈(即從前住職的居所)為主,成為龍源院代表的景觀。
「一枝坦」,左邊是龜島,右邊是鶴島,中間的石組則被視為神仙居住的蓬萊山。
「東滴壺」,它也是全日本面積最小的石庭。
「滹沱底」,左右兩邊的基石,相傳是從前的聚樂第裡傳出來的。
「龍吟庭」與枯山水不同,不用白砂石表示大海,而是用苔蘚,這點比較有意思。中間的石塊象徵著須彌山,傳說中是位居世界中心的山。從不同角度看它,會呈現出不同觀看,可以嘗試一下。
瑞峰院的歷史雖然比龍源院要短一些,但其實它也創建於1535年,擁有400多年歷史了。寺內有「獨坐庭」和「閒眠庭」兩個庭園,前者是砂紋、青苔和石頭組合的蓬萊山式庭園,後者則擁有日本罕見的十字架形石組。兩者都由昭和時代代表日本的造庭師重森三玲建造。
「獨坐庭」,右手的巨石表示從蓬萊山延伸至陸上半島,而白砂的紋路則表示撞擊小島的波濤。
「閒眠庭」,這個庭園裡的7個石塊,以縱4橫 3的排列組成了一個十字架。
「坐在庭園裡,伸直脊背,深深深呼吸,讓自然的空氣進入體內,喚醒久違的感性和內心的情感。」是瑞峰院的庭園想要傳達給人們的。或獨坐或閒眠,一動一靜,二者對比更有樂趣。
另外,大德寺的本坊內也有石庭,在白砂石的盡頭,是從代表京都繁華的聚樂第中留下來的唐門,門兩旁的樹木是深山幽谷的象徵。
大仙院的南庭,茫茫大海。
也應該去看看知名的龍安寺石庭,這裡有個奇異現象:雖然庭園中配置著15塊石頭,但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只能看到14塊。
當然也不能錯過京都最大的禪寺:妙心寺。這裡有間名為「退藏院」的塔頭,院內有白砂構成的「陽之庭」和黑砂構成的「陰之庭」,表示著事物和人心的兩面性,是個隱喻極為深刻的設計。這個庭園在「冬之旅」期間還會舉辦晨間坐禪活動,是難得的旅行體驗。
圓光寺的「奔龍庭」是2013年才完成的嶄新的枯山水庭園,充滿了現代元素。中央漩渦狀的白砂就不再是大海,而是雲海,朝天的石組則像是升天之龍的頭部。而另外那些散亂其中的稜角分明的石塊,則象徵著閃電。
另外一個必須要推薦的,是位於洛北的曼殊院門跡,這裡是日本的傳教大師最澄,將中國的天台宗帶回日本以後,和作為鎮守國家的道場比叡山一起建立的。經過幾次移築,最終搬到了現在的地方,自古就被各代天皇光顧過。因此,曼殊院的書院庭園不同於武家庭園,也不同於大多數寺院庭園,它屬於官家樣式。
遊覽過曼殊院庭園之後,還有一件更有趣的事:附近有家洋果子店「一乘寺中谷」,與JR東海的企劃相結合,推出了一款枯山水DIY甜品。
首先,要自己繪製一幅枯山水草圖。
用小叉子描繪出砂石紋路。
用勺子裝點杏仁口味的巨石。
用筷子裝點羊羹味的小石,點綴以黑豆和鷹豆,然後撒上砂糖粉。
是不是很有趣?看到這個成品,應該不捨得吃了吧。
但據說這個過程出乎意料地有難度,難免會手抖,可是店主也有說法:如果失敗了,就是禪語中所謂的「諸行無常」……配合抹茶一起美味地享用它吧。
說起禪語,在今年的企劃中,各個寺院還推出了特別製作的「禪語朱印」:大仙院的「無一物」,退藏院的「吃茶去」,龍源院的「和敬清寂」,龍安寺的「知足」……這些才是谷町君最想要的。
去看冬天的石庭吧,枯山水才京都的世界觀啊。
鑑賞枯山水的小竅門
1、以砂石表現水流或大海是其最大特徵。
2、多有專門用來表現瀑布的石塊,又稱為「枯瀑」。
3、多有表現「龜島」和「鶴島」的石塊,寓意良好。
4、不只是枯山水,很多日式庭園中都能找到蓬萊山,是為一種神仙理想。
(作者:谷町君,文中圖片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