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世界名城產生過專職城市攝影師,一輩子以拍攝在地城市為己任,功名與城市共存。城市也許演進、蛻變或者消亡,攝影記錄卻保存了下來並由此變得格外珍貴。
法國巴黎幸虧阿傑的攝影作品保留了許多現已消失的花都舊貌,倫敦則感激自己的城市攝影家布蘭特將二戰時期的霧都生活永存於影像檔案,而布拉格則通過索德克的攝影膠片保鮮著浪漫之都的記憶。而這些儲存著文化古都之貌的影像文獻變成了一枚一枚凝固了歷史瞬間的時間膠囊,實現著愛默生所謂「城市憑記憶存活」的預言。
水野克比古便是這麼一位古城京都的專業攝影大師。他的京都攝影生涯橫跨了四十年,共出版過一百七十多部京都寫真集,被詡為「定義京都的自然美並激發京都人為古都感到自豪的當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作為水野克比古的忠粉,我平時一直注意收藏他的攝影作品。這次在京都的大垣書店裡發現他的寫真作品竟然佔去京都史地人文科目中大部分寫真書籍的空間,足有幾十種之多,真有「當今之世,捨我其誰」的常青樹之感。看來想要到京都旅行觀光,應該對水野克比古的京都寫真藝術也有所了解。
作為一門視覺藝術,攝影有其自身的獨特表現形式和審美內涵。城市攝影又不同於自然風光攝影,具有自成一格的技術和審美標準。拍攝京都這種歷史文化古城,文獻紀實與藝術表現等方面無疑有著很高的要求。水野克比古的京都寫真藝術可以說真正達到了一種理想的平衡,他將古代與現代,文化與自然,記錄與表現完美融合,按下快門的瞬間總能產生一張經典的成像。
水野克比古一九四一年出生於京都,青年時代在東京綜合攝影專科學校求學,立志做一名新聞記者。讀書期間他與老師的父親著名庭園建築大師重森三玲相識並成為忘年交。重森三玲是一位在現代日本庭園建築史上具有承前啟後意義的人物,曾著有33卷本《日本庭園史大系》等重要園林建築著作,並參與主持過許多日本文化名勝的庭園設計與重建,譬如京都的東福寺和松尾大社庭園的枯山水景觀便是由他親自設計的。可以說重森三玲的庭園美學觀念對水野克比古後來選擇攝影職業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多年後他在接受採訪時坦言當年所以決定回到故鄉並終生以拍攝京都為己任,重森三玲確實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讓我們來欣賞一下水野克比古的攝影作品及其藝術特色。首先攝影家在拍攝京都的古蹟和庭園山水景物時,他的視線總是平靜開闊,畫面和諧而豐盈。擅長以沉穩唯美的手法詮釋古都面貌,營造一種醇厚雋永的懷舊氣氛,喚起人們對京都這個「日本人心靈的故鄉」的審美共鳴。這種美學風格始終貫穿在攝影家的京都寫真作品之中,譬如他拍攝的金閣寺,畫面上金色的舍利寺靜靜倒映在鏡湖池水面,柔綠的湖水,島石,修剪整齊的古松和木冠上方一抹如黛的衣笠山影歷歷在目層次分明。整體畫面籠罩著一種安詳和諧的氣氛,富於深邃的時空美感。他的《龍安寺枯山水》和《初冬嵐山、渡月橋》也都堪稱這方面的典範,反映了勻稱的視覺美和厚重感。無論你是否去過這些地方,只要你看過這些攝影畫面就會過目難忘,激發出令你很想到此一遊或重訪的心理衝動,正如哪一位哲人說過的,美不單純引人思考,還會刺激你的行動。
另一方面在捕捉景物細節上水野克比古也是一位功力超強的高手,顯示出敏銳和細膩的觀察與表現力。被譽為「攝影詩人」的日本攝影大師前田真三便專擅此道,譬如這位攝影家曾將山溪流動的碎影表現出無數銀蛇飛舞的視覺效果,堪稱一絕。也許這是日本人特有的細膩和精緻使然,在西方攝影作品中似乎少見。水野克比古則善於抓住雨雪風霜四季更替帶給古城的微妙變化,透過攝影鏡頭而藝術地再現。在他的鏡頭中冬天的金閣寺花柏屋頂灑了淺淺一層細雪,樹梢上,湖石上也敷著很淡的雪粉。而在另一幅作品《瑞峰院》中枯山水沙脊堆積著一道一道雪絨細線,如大自然的草書飛白。京都雖偶有大雪,但更多見細雪如粉,也是拜近畿京都盆地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小雪和微雨總是非常適合京都的古香古色。尤其是到了深秋,天空時不時地就會落下小雨來,使得深庭古苑別添一番韻味。《神泉苑細雨》就反映出了這種懷古的氣息,只見朱橋如虹,細雨似夢,令人聯想到歌川廣重的東海道浮世繪的畫意。還有《法然院》和《光明寺》紅不掃的秋葉,落了滿院星星點點,細膩如川端康成的新感覺派。
水野克比古的寫真充滿了詩意美,畫面流露出日本古典文學的美學意境,借用他同樣成就斐然的攝影家女兒水野歌夕的話說,她父親是「美的瞬間的捕獵者」。攝影大師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學素養,譬如他的《嵯峨野、竹林小道》系列作品就表現出濃鬱的俳諧意味,畫面中茂林修竹,曲徑通幽,日本俳句大師松尾芭蕉的名句「嵯峨竹,清涼入畫圖」呼之欲出。而《妙心寺》作品中僧人冒雪獨行,飛雪、玄傘和青衣色彩反差搶睛,意境雋永,頗有「昨夜雪紛紛,清晨一溜『二』字印,何人落屐痕」的韻味。在《落柿舍秋意》中只見滿樹丹柿,一園碧豆,這裡不但是俳句 「朝露溼瓜泥,黑汙而冷冽」的山村背景,也是那位晝耕夜誦,「一夜風來滿梢無,只因近嵐山」,俳句詩人向井去來痛失秋柿的故事發生地點。
在攝影作品《西芳寺》和《等持院》中則又透露出日本茶道和禪宗的意味。這些茶庵和禪院上演著光與影無常的變幻律動,萬籟俱寂中唯一打破寧靜的恐怕只有竹筒添水的噼啪之聲悠然傳來。
水野克比古本人還是一位優秀的作家,也正因為他的良好文學素養使其攝影藝術具有豐富的審美內涵,往往優雅的文字配合精美的畫面喚起觀者賞心悅目的審美體驗。讓我們來欣賞一段他描述京都雪景的文字來作為本文的結束吧:「那略帶羞澀的素妝淡雪,顯露出平安遷都後的一千兩百年間所滋育的高度的人工美與豐腴的自然美的和諧交織景象,這正是京都雪景的絕妙之處。無聲的飄雪灑落於老舊的寺院神社和屋宇,灑落於和自然融為一體的溫柔的庭院,灑落於懷舊的河川,灑落於鱗次櫛比的街巷,勾勒出一幅清淨無塵的圖景。這宛如吹拂了心靈汙塵的世界,在朝陽的光芒中頃刻間消逝,那種無常之感,也許正是京都雪景的真髓所在吧。」而這無常的瞬間卻在水野克比古的鏡頭裡變為美的永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