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德江縣煎茶鎮水務站站長張建康,脫貧攻堅以來,「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中的飲水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也是最大的難題。為了全鎮安全飲水全覆蓋,我們戰酷暑、鬥嚴寒,頂烈日、抗風雨,跋山涉水是常事。
進山勘察水源點
「村裡新建道路施工,把地下管道挖破了。聽說有一個山洞的水源較好,快來看看……」村民的反映就是「命令」,絲毫都不能耽擱,我第一時間都會趕赴現場協調解決。 2018年潮溪村實施的飲水工程完成施工,群眾吃上自來水才半年多,就被2019年凝凍災害破壞,之後又遭「4·19」和「6·22」兩次洪澇災害損毀。剛剛搶修結束,又遇持續乾旱,水量嚴重不足導致群眾又陷入了「吃水難」。 「我們一定要抓緊找到備用水源,讓群眾喝上放心水、安全水。」我與潮溪村支書說道。 2019年8月3日是一個難忘的日子,山上沒有車道,為了找到水源,我們只能徒步進山。但前往水源點的路,多年沒有人走,雜亂的樹枝、草叢讓我們「寸步難行」。想到山下的群眾,心中有股刻不容緩向前的衝勁,就在這時我不小心雙腳踩到青苔上,兩腳瞬間抬起、離地摔倒,眼前一黑,半晌發不出聲。等緩過勁來,手臂一陣劇痛。 「我的手可能斷了,你們先去水源點,一定要記得看看水質怎麼樣,水量充不充足,記得用手機拍好圖片及錄好視頻後發給我。」交待好相關事宜後,我才放心趕往醫院就診。
德江縣煎茶鎮水務站站長張健康(左),幫助群眾鋪設飲水管道
「李醫生我還需要多久才能出院啊!」 「都說傷筋動骨100天,作為醫生我要求你最少也要住半個月。」醫生嚴肅地回答道。 我心想,目前正值脫貧攻堅關鍵時期,已經刻不容緩、迫在眉睫,哪裡等得起。於是短短休息了幾天,就吊著打了石膏的手悄悄趕往安全飲水項目實施工地。 為了趕工期,儘快讓群眾吃上安全水,我經常吃住在項目實施工地,一個月都沒回一趟家。頂著妻子的埋怨和孩子的思念,在家庭和事業上,我選擇了後者;在個人和集體上,我選擇了後者;在自身和群眾上,我又選擇了後者。因為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是一名水利工作者。 通過我們的艱辛努力,現在全鎮15個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轄區內21個(社區)全部成立用水協會,全鎮6.5萬人民群眾飲水安全全覆蓋,1678戶7176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清零,5個貧困村高質量出列。 飲水工程竣工後,還要建立「以水養水」運行機制,才能真正實現「飲水不愁」,路還長!我還要繼續……通訊員 簡雄峰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田勇
編輯 韋一茜
編審 王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