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著名的「荒唐王爺」,《宰相劉羅鍋》老丈人的原型

2020-12-14 騰訊網

雍正一共生了10幾個兒女,到最後活下來的只有4子一女。皇三子弘時,皇四子寶清王弘曆,既乾隆,皇五子弘晝,皇六子弘瞻。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個弘晝。

《雍正王朝》弘晝

我們看的電視劇《宰相劉羅鍋怕》中的糊塗王爺,劉庸的老丈人,乾隆成為「六王」,其實雍正的六弟叫胤祚,6歲就夭折了,根本不存在「六王」這一說。」八王「「九王」就更不存在,早被雍正收拾了。劉墉這個老丈人的口頭禪是「皇上聖明」愛喝酒,其實原型的乾隆的兄弟弘晝。

有一次雍正和乾隆,弘時,弘晝在一起,雍正讓他們作詩一首。弘時,乾隆都是作的怎麼治理天下之類的,弘晝做的詩是《金樽吟》這首詩表述了自己無意皇權帝位、只想把酒言歡及時行樂的心跡,被歷史學家譽為「救命詩」。俗話說得好」無情最是帝王家「也許是弘晝自知自己能力比不過二位哥哥,加上耳目渲染了自己爹雍正這一輩為了多嫡死的死,圈禁的圈禁,就主動示弱了吧。

弘晝生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從小愛習武,雍正十一年(1733年)被封為和親王。雍正十三年,雍正去世,乾隆把雍王府的宅子賜給了弘晝。乾隆還命弘晝管理內務府、御書處的事務。有人說皇宮裡的財富都歸了乾隆,自然看不上老爹的私產,那就錯了,皇宮裡的東西是「公家的」,想當年雍正追國庫空虛是費了很大勁的,西北打仗都沒錢。乾隆要想花錢給皇后妃嬪買東西,只能從自己的土地(皇莊)收入來出,把雍正當雍親王時候的私產都給弘晝,等於乾隆「淨身出戶」了。

乾隆看到自己的叔叔伯伯沒好下場的沒幾個,很是溺愛弟弟們。有一次弘晝當眾辱罵朝廷大員訥(ne)親,這個訥親不一般,訥親的曾祖額亦都是清朝赫赫有名的開國元勳,恩封一等公;祖父遏必隆是康熙初年的四個輔政大臣之一;父親尹德由都統授領侍衛內大臣,訥親為尹德次子。姑母是康熙帝孝昭仁皇后。可以說訥親一門顯貴,世為皇族姻戚。當時乾隆就在旁邊一聲也不吭。

還有有一次倆人同時監考八旗子弟,眼看著午飯時間到了,弘晝讓乾隆先去吃飯,乾隆讓弘晝先去吃,結果心痛哥哥的弘晝急了:「讓你去吃你就去吃,你是不是以為你不在我就會放水?」乾隆聽了一言不發,抹頭就走。

後來乾隆說出真相:我要真跟你吵起來,大臣一定會逼著我治你大不敬之罪,我只好躲開……

弘晝還有一個嗜好。喜歡聽喪樂看喪儀,他常在家裡做出正停棺待葬的樣子,讓家人及護衛祭奠哀泣,然後自己高坐於庭,邊看邊吃喝,吃祭品,還親手做辦喪事的用品。以此為樂。乾隆也是不聞不問。

乾隆三十年,弘晝去世。

「三十年,薨,予諡。子永璧,襲。"按照清朝的規定如果這個人是被賜死的那麼一定先奪其爵位,然後再賜死,其子不可能世襲他的職位。所以弘晝是自然疾病死亡,而非賜死的。有人說弘晝是被賜死的。為了爭奪皇位而兄弟相殘是大忌,清太祖努爾哈赤對此疼徹心扉,所以立下規矩,嗣君不可殺兄弟。雍正帝手段再強硬也沒有殺掉一個兄弟,道理就在於此。那麼可以想見,乾隆帝對於本來就對自己的皇位沒有威脅的兄弟怎麼可以有賜死之舉呢?所以「賜死」之說荒唐至極。

其實這位和親王或許真是大智若愚,瘋瘋癲癲地不露鋒芒,也不失為生存的一種手段。在今天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才能或品行出眾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責。人有時候該示弱就示弱,該低調就低調點。

相關焦點

  • 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六王爺和乾隆是什麼關係?
    《宰相劉羅鍋》僅僅一部由編劇杜撰出來的電視劇而已,根本談不上什麼原型不原型的……劇中的和珅和劉墉除了名字是真實的之外,在他們身上發生的事情與真實歷史無關!至於所謂六王、八王、九王,那就更加無從談起了。劇中提到,這三位王爺都是乾隆帝的叔叔,可乾隆帝的八叔和九叔是誰呢?
  • 老劇《宰相劉羅鍋》,鄧婕顏值超耐打,李保田的劉墉成經典
    說起《宰相劉羅鍋》這部電視劇,不少的八零後九零後的網友肯定都看過,畢竟這可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吃著一毛錢的冰棍,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圍坐在電視機前,津津有味的看著劉羅鍋戲耍和珅,這樣美好的畫面,伴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恐怕再也不會出現了!
  • 還記得當年那部經典劇《宰相劉羅鍋》嗎
    宰相劉羅鍋是一部獨特的歷史戲說電視劇。一部戲說劇在保留故事有趣的基礎上卻透出一點厚重和滄桑。此劇之前有《戲說乾隆》開了先河,讓古代帝王談一場現代的武俠的傳奇的戀愛。之後有《鐵齒銅牙紀曉嵐》,編劇開始天馬行空,無所不用其極,變成了紀曉嵐歷險記。本劇素材來自正史,野史,民間故事,單口相聲。
  • 他演《宰相劉羅鍋》和《雍正王朝》沒火,演《大宅門》算是走紅了
    趙毅早年是一位老醜武生演員,因為受傷不能繼續在戲曲舞臺上繼續演出,為了生機,只好轉行。他決定去影視行業轉轉,看看自己有沒有機會。他就騎著自行車一個劇組一個劇組跑,在1993年出演了電影《紅粉金剛》,1994年出演了電視劇《牛子厚與富連成》,雖然是龍套角色,但也有成績。
  • 宰相劉羅鍋:劉墉告老還鄉,乾隆為什麼告訴嘉慶宮燈歪了,有何寓意?
    《宰相劉羅鍋》中當乾隆年老的時候決定將皇位傳給十五皇子永焱,也就是後面的嘉慶皇帝,而在朝會上劉墉正式告訴皇帝自己告老還鄉的請求,當時嘉慶皇帝還很猶豫,後來乾隆告訴嘉慶說宮燈是不是歪了,然後經過這個舉動後嘉慶帝批准了劉墉的告老還鄉,那麼乾隆皇帝的這個舉動到底有什麼寓意呢?
  • 「丞相」和「宰相」有何區別?雖然是一字之差,意義卻截然不同
    相信很多朋友看電視的時候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在不同的古裝電視劇中,有的大臣被稱作「丞相」,有的大臣卻被叫作「宰相」呢?就拿諸葛亮來說,世人均稱他為「諸葛丞相」,而沒有人叫他「諸葛宰相」;反觀劉羅鍋,都說「宰相劉羅鍋」,卻沒有「丞相劉羅鍋」的說法。
  •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李必,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在這部劇中,易烊千璽所飾演的李必一角,相信已經讓很多觀眾都印象深刻了,而接下來呢,我們不細說易烊千璽將這個角色演得如何,就來說一下,通過這部劇中的李必,再來看一下歷史上的「李必」原型是個什麼樣的人?事實上,在《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中,很多角色都是有歷史原型的。
  • 歷史上著名的宰相之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
    趙普前面介紹了很多宰相,無一不是滿腹經綸,各類經史子集基本都有涉獵,總之都是學問大家。可是歷史上卻有這麼一位,雖然身為宰相,位高權重,但是卻讀書不多,號稱自己就讀過半部論語。可是他卻擔任兩朝宰相,可謂歷史上的一大奇觀。今天就來認識下大名鼎鼎的北宋第一宰相-趙普。趙普是河北人,出身官宦世家。當時是五代十國時期,中國歷史上三大分裂時期之一,為了躲避戰亂,趙普的父親舉家遷到洛陽。作為長子的趙普並沒有展現出高人一等的智慧和表現,他沉默寡言,待人仁厚,是個標準的老實孩子。
  • 歷史上著名的宰相之楊國忠-大唐盛世的掘墓人
    雖然說安史之亂的爆發有很多原因,但是時任宰相楊國忠絕對是首當其衝的罪人。而安祿山就是以誅殺楊國忠為藉口發動叛亂的,可想而知楊國忠遭人厭恨的程度。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下這位唐朝有名的奸相。楊國忠出身很高貴嗎?沒看出來。畢竟史書上能找到的記載也只是他自稱是東漢太尉的後代,區區太尉,其實真沒啥。再說了都幾百年了,別說人走茶涼了,連茶壺都未必能找到。
  • 歷史上著名的宰相之武三思-給皇帝戴上兩頂綠帽的神人
    所以歷史上一直都活躍著很多外戚,他們大多都不是什么正面形象,有些還直接導致了王朝的覆滅。但是這股勢力卻代表著封建王朝的某些特質,所以還是有必要講下的,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梁王武三思-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是完全憑藉武則天才得以進入朝堂的。
  • 古代「丞相」與「宰相」有什麼區別?別再稀裡糊塗分不清楚!
    歷史類型的影視劇一直都是熱播的劇目,通過劇中人物、故事的演繹,我們可以了解到一些古代社會的人物風貌和傳統文化與制度。在中國古代的封建制度下,皇帝一直都是地位最高的人,皇帝作為天子,受命於天,掌管天下。而我們知道還有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官職,便是丞相。
  • 歷史上著名的宰相之高熲-兔死狗烹終難逃
    高熲隋朝在中國歷史上一直都被拿來和秦朝相比較。二者都是結束了前面的混亂時代,一統中華,卻都是二世而亡。雖說隋朝是亡在隋煬帝手裡,但是隋文帝楊堅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隋文帝楊堅在歷史上是一位評價複雜的皇帝,雖說他結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創立了自西晉後又一個大一統王朝-隋朝。但是他是通過和司馬懿,趙匡胤等那樣奪權的方式做到了,更重要的是而且他奪取的是自己外孫的江山。雖說都是欺負孤兒寡母,但是楊堅卻是對自己人下手,所以歷史上口碑很差。
  • 歷史上的「丞相」和「宰相」一樣嗎?兩者有什麼區別?
    ——沈禧中國有句古話,叫宰相肚裡能撐船,就說明宰相氣度宏大,對小事不斤斤計較。因為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有擁有極高的權位,所以是一個令人羨慕的存在。然而中國除了有宰相一詞,更有丞相一詞,許多人就迷糊了,歷史上的「丞相」和「宰相」一樣嗎?兩者有何區別?
  • 《中華史:嚴嵩與張居正》上也荒唐,下也荒唐,君聖臣賢夢一場
    易中天教授原是廈門大學的美學教授,但他卻是以講述歷史而聞名:他2005年開始上《百家講壇》,2006年講《漢代風雲人物》、《品三國》、2008年講《先秦諸子百家爭鳴》。上一卷本《朱明王朝》主講明王朝的制度的建立和變革,比如廢除千年沿襲的宰相官職,建立內閣和行省,特別是臭名昭著的廠衛制度等等;也談及明朝八股取士和多樣的民間文化(四大名著有三本成書於明時期)等。而這本,談論的是明朝中期主要的一些權臣和名臣,除了書名的兩位,張璁(念聰)、夏言、徐玠、高拱、馮保、海瑞、申時行等等先後出現。
  • 推薦四本已完本歷史小說,回到明朝當王爺、當暴君,本本精彩必讀
    大家好,我是心矢,今天給大家帶來四本明穿類歷史小說推薦,均已完結,回到明朝當王爺、當暴君,本本精彩必讀,下面進入小說的推薦環節吧: 《回到明朝當暴君》309萬字完本
  • 歷史上的宰相與丞相有什麼樣的區別?誰的權力更大?
    有人說宰相就是丞相,兩者是一回事,這話既對也不對。 一般說來,宰相是大稱,泛指中央政權中相當於丞相的一切官職,舉例來說,如東漢的三公,唐,宋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
  • 清朝皇帝的兒子都能當王爺?不!有的只能當上貝子
    透過歷史的瞳孔可以看到歷史長河波瀾壯闊,同時也蘊含著哲理,讓我們一起推開歷史的大門,感受古人的智慧吧 龍生龍鳳生鳳,皇帝的兒子是王爺。這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清朝時期,皇帝的兒子不一定是王爺,有可能只是一個貝子。
  • 四郎楊延輝探母的原型,源於遼國宰相韓延徽,他是耶律阿保機心腹
    楊延輝在楊家將裡面的故事不多,其中以「四郎探母」的段落最為著名,被改編成了評書、戲劇和影視劇等多種藝術形式。這齣戲的出名並非因為楊延輝的武勇和英雄,而是作為兒子的孝道,因此受到崇尚仁孝的儒家學者的推崇。然而絕大多數推崇者並不知道,這個故事的原型並不是什麼英雄好漢,而是輔佐耶律阿保機建立遼國的漢人宰相韓延徽。而他的一生卻是爭議不斷,甚至被打到漢奸的恥辱柱上。
  • 歷史上的紀曉嵐:日御數女、嗜肉如命,為什麼還能活到81歲高齡
    劉墉,大學士劉統勳之子,也是《宰相劉羅鍋》中「劉羅鍋」的歷史原型。劉墉因為在嘉慶四年參與了「和珅案」的審理,也算是對得起「錚臣」稱呼;可紀曉嵐,卻絕非《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偉岸形象,非但從未與和珅發生過衝突,甚至還同和珅是「忘年交」的關係,時常善意的提點和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