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北京有兩條重要的市郊鐵路正式開通運營:
一條是東西走向的「副中心西延線」,另外一條是南北走向的「通密線」,這兩條線對北京城市新格局的形成和人口產業的「東遷」,都有著非比尋常的推動作用。
其中「副中心西延線」,全長63公裡足有,從房山良鄉到通州城市副中心僅有60分鐘即可達到,途徑北京西站、北京站等多個城市樞紐,每天開車6次。
「副中心西延線」作用比較明顯,它不僅將拉動房山與城市中心、城市副中心的交通距離,緩解地鐵的交通壓力。
最關鍵的是,副中心西延線還直接打通了與城區等多個人流密集的交通樞紐,拉動北京城區消費人口及產業的加速「東遷」。
「副中心西延線」將和6號線、1號線及未來的22號線、18號線,一起構成北京城區及副中心之間的東西交通「五大動脈」,將人流源源不斷向城市副中心輸送。
第二條線是「通密線」,全長83公裡,從通州西站直達密雲北,途徑順義、懷柔等東北部的重要城市節點,全程通車時間也是1個小時左右。
南北向「通密線」線路的開通,將首次把北京城市副中心與東北部的重要城市節點連接了起來,這是一個重大突破。以前在這個方向是沒有軌道交通的,也就杜絕了通州與東北各個區域的人口和產業往來。
其實在「通密線」之後,未來還會有城際鐵路聯絡線,也會連接北京城市副中心與東北部各個城市節點,基本形成同城化趨勢。
近期「通密線」將成為北京東北部區域和城市副中心的核心軌道交通走廊,實現順義空港新城、懷柔科學城、國際會都、密雲新城和城市副中心的全部連接。
它的作用在於提升副中心的東部樞紐地位,吸引北京東北部高端產業及消費人口加速向副中心轉移。
至此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小時交通圈」已經基本成型,對北京主要地區基本實現軌道交通的「全覆蓋」,實現人流「全吸引」:
向南,以「城際鐵輪聯絡線」貫穿亦莊、廊坊市區、新機場等重要城市節點,吸引東南部、南部的人群和產業互動;
向東,以「京唐城際+22號線」貫穿北三縣、天津寶坻、唐山、平谷等重要京津冀節點,跨省實現人流及產業的吸引。
向西,以「副中心線+1號線+6號線」連接城區、火車站及房山等地,形成對城區及西部人流的吸引;
向北,以「通密線」打通了順義、懷柔、密雲等重要東部郊區。
北京之所以如此加速打造城市副中心的「1小時交通圈」,不惜血本的提升城市副中心的「交通樞紐地位」,核心原因在於北京城市副中心歷經多年打造,已經到了急需「產業及消費人口」的導入關鍵期。
一句話總結:那就是城市副中心的建設已經不是問題,關鍵是要加速導入產業及消費人口,形成真正的副中心。樓已經基本蓋好,現在缺的是產業和消費而已。
通州城市副中心的發展建設顯然是「大手筆」的,它的定位不僅是北京行政中心,同時還是北京的區域級商業中心和商務中心。
根據數據,北京城市副中心運河商務區一期的重點綜合體項目就高達16個以上,建築規模高達680萬平米,地上面積就有400萬平米。
我們基本上可以判斷,未來1-2年光整個運河商務區,寫字樓可出租面積就會超過50棟,可以滿足接近20萬人的就業規模。
再疊加北京行政中心、市屬國企的搬遷,整個城市副中心新增40萬就業人口是一個最低的數量規模。
從目前看,已經有10家大型企業入駐運河商務區,包括華夏保險入駐世界僑商中心、北京銀行入駐復地金融中心等。
另外就是商業規模也在不斷增大,預計將會在未來1-2年新開業的大商場就有4個,規模高達40萬平米,包括新光中心、富力中心、新光大、京杭廣場等。
如果再加上已經開業的萬達廣場、新通百購物中心等,未來整個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商業規模將不會低於80萬平米。
80萬平米的集中商業體量,按照人均面積0.2平米估算,北京城市副中心至少需要吸引超過400萬的消費人口,才能實現商業的正常經營。
也就是說,要有新增40萬的就業人口+400萬的消費人口,才能正常維持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開發體量,這是未來1-2年艱巨的任務。
因此對於城市副中心而言,要想消化如此巨大規模的寫字樓和商業,最關鍵的是「企業數量和消費人口」。
而只有加快搭建「四通八達」的軌道交通,快速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城市樞紐」地位,才能吸引足夠的消費人口及產業湧入。
所以我們判斷,未來北京必將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軌道交通建設,將主要分成三個部分來完成:市郊鐵路+城際鐵路+城市地鐵。
01 在現有的舊有線路基礎上,快速形成「市郊鐵路」體系,初期解決城市副中心的軌道交通問題。
市郊鐵路是在原來鐵路的線路上修復而成,比如「通密線」就是在原來的京承鐵路基礎上改造而成,採用了更新的車組,實現了更快的通行速度。
市郊鐵路是現成的軌道改造,實現速度最快。
02 加速「城際鐵路」的建設,形成「跨省城際」系統,推動更廣域的人群進入城市副中心。
城際鐵路也是副中心軌道交通的重要系統之一,包括京唐城際、城際鐵路聯絡線,都會在未來2-3年陸續通車。
城際鐵路能夠給副中心帶來跨省級人流。03 加快「城市地鐵」的建設,形成「區域快線」系統,「樞紐地位」形成。
而城市副中心要想真正達到「樞紐地位」,必須要等到北京三期軌道建設完成才進入「區域發展大成」階段。
近期的未來2-5年,將會新增22號線;5-7年,將會新增再次新增至少4-5條新的地鐵線路。
對於未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發展,我們的判斷是:
第一,未來的1-2年,將會進入「導入期」,隨著項目的建設完成,交通優化,人口產業會開始加速流入,
第二,未來的3-5年,是「發展期」,城際鐵路體系建成,城市地鐵全部進入施工期,發展預期推動產業和人口加速流入。
第三,未來5-7年,會逐漸進入「成熟期」,市郊鐵路+城際鐵路+城市地鐵體系基本完成,北京城市副中心「樞紐核心」地位確立!
【歡迎大家關注公眾號:大山房子俱樂部,7月4日講座:北三縣投資前景。添加微信:ycim08 可免費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