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雀鱔入侵廣東,最愛吃魚的廣東人,為什麼搞不定這種北美巨魚

2020-12-16 胖福的小木屋

一種生物以任何方式傳人其原產地以外的國家或地區並在那裡定殖建立自然種群擴展並產生一定影響的過程或現象稱為生物人侵,生物人侵是當前對森林 、草原 、農 田和水系等生態系統的最嚴重 威脅之一。

中國的入侵種數量已達529種,其中陸生植物,陸生無脊椎動物和微生物為主要入侵類群,廣東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國際貿易口岸,也是我國生物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據2009年統計,廣東入侵物種數量超過200種,入侵植物超過90種。當前,薇甘菊、三裂葉蟛蜞菊、銀合歡、水葫蘆和馬纓丹已經在廣州處處開花。

在入侵廣東的生物當中,還有北美巨魚,鱷雀鱔,作為中國作為最愛吃魚的省份,廣東每年的水產品消費量超過700萬噸,為什麼會搞不定鱷雀鱔呢?

鱷雀鱔是什麼

鱷雀鱔是是雀鱔目、雀鱔科、大雀鱔屬動物,因為鱷雀鱔全身長滿硬鱗,還有長滿尖齒的長嘴,跟鱷類的確有幾分相似,所以被命名為鱷雀鱔。

歐洲發現過1.2億年的白堊紀雀鱔化石,因此,它也被稱為魚類中的「活化石」。那時候,雀鱔的種類繁多,幾乎遍布全球水域。但如今這個古老的魚類已經不再繁盛,只有鱷雀鱔和其他6種雀鱔。

鱷雀鱔能長到3米,體重45-72千克,雌性據說可以長到6米。主要分布在從墨西哥到美國弗羅裡達州的墨西哥灣沿岸河流和河口水域,密蘇裡河和俄亥俄河下遊,以至尼加拉瓜境內的兩個湖泊。

它們是一種肉食魚類,鱷雀鱔是和「食人鯧」齊名的「世界十大淡水兇猛魚」,又稱「淡水殺手」,鱷雀鱔沒有咀嚼的功能,它們進食只能靠吞,最大可以吞下身體1/4的食物,主要以其它魚類為食,它們可以一邊吃一邊排便,較大的鱷雀鱔一天可以吃幾十斤淡水魚。

因為太過於能吃,鱷雀鱔棲息的水域內很少有其它魚類生存。在美國,因為有天敵,比如短吻鱷,鱷雀鱔的食譜裡就包括幼年短吻鱷,所以為了保證幼體的存活率,成年短吻鱷會對鱷雀鱔發起攻擊。捕獵幼年的鱷雀鱔。

再加上人類的大量屠殺,鱷雀鱔在老家瀕臨滅絕,現已被美國動物協會列入瀕臨滅絕動物。但是在中國,鱷雀鱔可以說活得很滋潤。

鱷雀鱔入侵廣東

鱷雀鱔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作為觀賞魚類引到中國,在此過程中,會有逃竄到自然水域的情況,其中在廣東多地曾發現它們的蹤影,並且引起轟動,早在2014年,廣東已經調查到有21個地區出現了這種鱷雀鱔,而且有些地方已經形成了野生鱷雀鱔魚群。這兩年,鱷雀鱔也開始入侵其他省份。

鱷雀鱔除了能吃之外,特別好養活,它不僅什麼都吃,且它生命力頑強,能活25年以上,如果環境很舒服,甚至可以活到75歲,它們對水質也不挑剔,甚至淡水或鹹水生態均可生存,還能呼吸空氣,離開水仍能堅持至少兩個小時不死。

鱷雀鱔還具備所有入侵生物的共同特點,那就是繁殖能力超強,雌魚每次產下14-20萬枚卵,鱷雀鱔魚卵有毒性,這是它們為了保護魚卵進化出來的生存秘訣。

鱷雀鱔作為肉食魚類,具有極強的破壞性,如若放到天然水域,會對當地的水體生態系統帶來滅頂之災,「只要是水裡的活物,它幾乎通吃」。一個池塘或養殖水域有1—2條這樣的魚,可以將池塘裡養的魚都吃光。

為什麼廣東人搞不定鱷雀鱔

鱷雀鱔堪稱頂級毒魚,與河豚一樣,在排卵期能產生劇毒物質,人吃上幾口就會中毒,甚至危及生命,而且它們的內臟也有毒,吃的時候要去除乾淨。

但是在非排卵期,鱷雀鱔是可以吃的,在美國南部,油炸雀鱔球、烤魚片等都是比較受歡迎的菜餚。

但是它們的的肉口感很差,肉非常柴,它全身長著堅硬的的硬磷,像是穿著鋼盔鐵甲,具有極強的防禦力,加工麻煩,要用斧頭切開,這也是為什麼就算是最愛吃魚的廣東人,也不怎麼喜歡鱷雀鱔的原因。俗話說「沒有一隻魚能活著遊出順德」,但面對鱷雀鱔,作為廣東人食物鏈的頂層,順德人民也放下了筷子。

而且鱷雀鱔實在是太大了,一個人如果在野外發現了鱷雀鱔,是很難一個人將它進行捕捉的。這也是為什麼鱷雀鱔會在廣東泛濫成災的原因。

據不完全統計,自1957年引進莫三比克羅非魚,我國已引進外來水生物種約150種。此外隨著休閒與觀賞漁業的發展,各種國外的觀賞魚類也被大量引進到國內。

有許多的魚類被隨意丟棄放生,最終導致了生物入侵事件,對我們的生態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鱷雀鱔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但是在美國,美國人民發現了鱷雀鱔的一種用法,那就是用來吃掉亞洲鯉,亞洲鯉在美國河流裡活得自由自在,十分安逸,因為優渥的生存環境,肥得和豬一樣,動輒五六十斤。美國想了很多的方法,都沒有搞定亞洲鯉,這才想起了已經瀕臨滅絕的鱷雀鱔,想借用它的力量。

最後說一句,希望大家,不要人為放生和隨意丟棄;養殖需採取嚴格的防逃逸措施,這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各位廣東靚仔,公共水域如有發現應立即進行專門捕撈,野外誤捕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切勿放回原水域

相關焦點

  • 河南老鄉洪水中捕魚,捕獲「50斤肉食魚」,生態惡霸
    「哎,這魚不曉得幾兇,估計是吃魚的,(老鄉的)網子都被它扯爛了,這麼大魚不知道要吃什麼吃多少魚啊......"親眼看到這條「怪魚」的網友震驚表示,當地河裡從來沒見過這種魚,猜測可能是因為發大水「衝來的」。其實,這是一條臭名昭著的鱷雀鱔。鱷雀鱔是一種北美掠食魚,體長可達數米、體重可達上千斤,是名副其實的巨型掠食者,淡水第一兇獸。
  • 入侵中國的「魚老虎」,引進40年成「水域禍害」,在中國沒有天敵
    之所以會不斷提起這個問題,原因是因為如今人們對於一些物種的認知不夠,也就會導致外來物種的入侵,就比如這個鱷雀鱔這個美洲惡魚就是因為人們的認知不夠才入侵的。02入侵中國江河的「魚老虎」,40年前因觀賞而引進鱷雀鱔是原產於北美的一種魚類,是北美7種雀鱔魚中最大的一種,屬於史前魚類,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一億多年的時間
  • 如今一種魚我國泛濫成災,被稱為水中「老虎」,當地人苦不堪言
    而且生態系統是層層相互作用,最終作用於人,造成經濟損失等問題。因此只能說入侵物種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尤其對於我們中國來說。人們不斷地提到這一問題,是因為現在人們對某些物種認識不足,而且還會引起外來物種的入侵,比如這條鱷雀鱔,這條美洲鱷魚,就是因為認識不足而入侵的。
  • 「巨型魚」入侵中國,尚未發現天敵,在美國可長到300斤
    現如今,物種入侵事件頻繁發生,解決辦法尚未出現。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稍不留意就會發生物種入侵的事件。由於入侵物種在當地缺乏天敵,泛濫成災只是時間問題。最近我國的廣東地區發現了一種新的入侵物種,它的名字叫做鱷雀鱔。如果你只看這種魚類的名字,並未發現它的可怕之處。
  • 廣州發現美國「巨型魚」,在美國能長到300斤,在中國卻沒有天敵
    算並非所有的入侵物種都能使用。最近在廣州發現的美國「巨型魚」,在美國能長到300斤,在中國卻沒有天敵,中國吃貨更是不敢下嘴。前段時間,在廣州的白雲湖地區,發現了一種魚類,這種魚類並不屬於中國的物種,經過專家的分析,這是一種來自北美的入侵物種,叫做鱷雀鱔,是北美最大的一種魚,身長可達3米,重量超過300斤。
  • 世界上最大的魚是什麼魚
    4、世界上最大的魚—密西西比匙吻鱘最大尺寸:連同頭部骨板87英寸(約合221釐米)棲息地區:密西西比河沿岸、北美地區世界自然保護紅名單瀕危程度排名:易危主要天敵:過度捕撈、野生棲息地萎縮、環境汙染成魚可棲息於湖中有充足含氧量的環境,幼魚則被限制在沿岸或有屏障之處。尼羅河鱸是兇猛的掠食者,以魚類(包含自己的同類)、甲殼類和昆蟲為食;幼魚則以浮遊動物為食。尼羅河鱸後傳入很多非洲的湖,包括維多利亞湖。該物種的引進常被當作入侵物種對本土生態影響的負面教材。世界保育組織(IUCN)將尼羅河鱸列入世界100大最具危害的入侵物種之一。
  • 盤點15種兇悍的火箭魚,不是每種寵物魚都能與龍魚混養
    你的感覺沒毛病,它們其實就是一個同物種——鱷雀鱔,俗稱「幽靈火箭魚」。水族圈最出名的火箭魚,幾乎都來自北美,而鱷雀鱔就是最常見的一種。但是,你可千萬別被我誤導,上面你的兩張圖那是特例,一個是黃化鱷雀鱔,另一個是白化鱷雀鱔,看著像是海豚一樣美麗。其實,真正的鱷雀鱔,是這個樣子滴!
  • 愛吃會吃敢吃的廣東人,遇到山海經裡的異獸,恐怕也下不了口吧
    廣東人在會吃、敢吃方面是出了名的。在很多外地人眼裡,廣東人真的是天上飛的除了飛機、地上跑的除了坦克、水裡遊的除了潛水艇,四條腿的除了桌子都吃了個遍,以此比喻廣東菜品的種類繁多。似乎很多冷門的食材,很多其它省份的人都不敢吃的東西,放到廣東人這裡,「都不是事」,甚至,在某一年還興起了一個段子,起因是在某搜尋引擎的搜索框裡打出「廣東人」三個字,緊彈出來的搜索反射就是,「廣東人吃XX省人」,讓人瞠目結舌,雖說調侃的成分佔據多數,但這一現象也說明了廣東人的愛吃敢吃會吃也成了很多其它地區的人看待他們的標籤,造成了一定影響,暫且不說是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 全球「最厲害」的三種入侵物種,打敗廣東人,還有誰能消滅它們?
    而我國在之前是一個世界著名的消滅物種大國,很多國家都紛紛向中國吃貨求救,我們也會幫他們解決,就像之前的入侵物種——小龍蝦,在入侵的時候就被中國吃貨發現了它的美味,於是還沒開始大量繁殖破壞,就被中國吃貨吃到需要人工繁殖了,可見我們中國吃貨了力量,但是如今又有幾個入侵物種進入中國,連廣東人都表示吃不動了。
  • 美國巨型魚入侵中國,體長兩米重達300斤,鱗片還能當寶石!
    外來生物入侵這種事,放在其他國家的身上,絕對是一件讓人能愁白了頭的事情。畢竟一個外來入侵物種能給當地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和破壞,是讓人很難以想像的。世界上的每個國家都有因為外來生物入侵而受到影響的事件發生。但這樣的情況對於中國人來說,卻是非常習以為常的。
  • 橫行東南亞的巨蝦,如今進入我國,多地有人釣魚時釣起
    在這種「巨蝦」的原產地東南亞,因為大肆捕撈和紛至沓來的釣客,這種曾經一度泛濫成災的「巨蝦」,數量銳減,巨大個體更是在馬來、越南等東南亞地區的越來越少見;而另一方面,因為迅速發展的養殖產業,這種巨蝦的分布範圍,正在整個亞洲(尤其是東亞)地區蔓延開來……事實上,早在幾年前,就在我國的東南地區的廣東、福建、以及浙江、江蘇等地的江河水域裡,開始有這種「巨蝦」出現。
  • 幾千年養貓最大的誤區:貓愛吃魚……
    上周和BOSS聊的時候,聊到了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麼會形成貓愛吃魚的這個認知?認知一定是正確的麼?由於牽扯到貓咪日常餵養、貓咪食物研究的問題,促使我們工作室進行了這一次研究。「貓吃魚」的印象為什麼深入我們的認知?
  • 世界十大最兇猛的觀賞魚
    1、鱷雀鱔鱷雀鱔是現存7種雀鱔中體型最大的一種,也是最古老的一種觀賞魚,存在有大概一億年左右的時間。作為肉食魚類,鱷雀鱔的吻部寬闊而粗壯,內中生滿了利齒,就像真正的鱷魚一樣,能以飛彈一樣的身體迅猛出現在獵物身後,一口收關。
  • 白化觀賞魚:人工苦心培育,顏值差別很大
    我看過大部分觀賞魚,現在已經不去眼饞別人家的寶貝,但拒絕不了白化魚的魅力。在物以稀為貴的社會裡,有什麼比特立獨行更能吸引人?攝影丨不朽龍魚是觀賞魚市場裡比較高端的熱門魚了,它體型大,身材壯,外形帥,吃食猛,而且領地意識強,是很多魚友喜歡買的魚。普通的龍魚兩三百起步,最貴的一條據說是賣了400多萬的血紅龍。
  • 廣東韶關乳源中衝村:稻田裡養出禾花魚 撂荒田再成香餑餑
    廣東韶關乳源中衝村:稻田裡養出禾花魚 撂荒田再成香餑餑2020-11-12 17:02:00  水產養殖網抹平收入差距的,正是高海拔山區農民種植水稻時放養的「禾花魚」。貧困戶朱南娣,每年養殖禾花魚6畝,總收入2萬多元;貧困戶朱賤明,養殖禾花魚,每年水稻和禾花魚收入達到1萬多元……在中衝村,像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一條禾花魚,帶活了中衝一條村!10月2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桂建芳帶領鄒桂偉、羅永巨等水產科學家一行專程前往大橋鎮,在禾花魚主產區大橋鎮中衝富民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開展禾花鯉「乳源石鯉1號」新品種現場審查。
  • 這種大蒲扇似的魚,竟也是保護動物!原因難道是因為廣東人的胃?
    赤魟也稱孔鰩、魔鬼魚聽我奶奶說,在他們青年那個時候,國家是不允許私自買賣魚的,那時候也沒有誰有大船出海,都是小竹排,捕撈的魚不管多少,都只能自己吃。烹飪方式使得味道並沒有比其他魚類優勢,所以買魟魚的人比較少。在十幾年前,廣東地區捕獲的魟魚很多,也造成很多海產資源的浪費,因此人們開始嘗試各種各樣的烹飪方式,特殊的魚骨與肉質,吃起來與魚翅口感相仿,讓魟魚變得頗受歡迎。
  • 龍魚品種系列—巨骨舌魚
    哈嘍大家好,我是浩哥說魚!今天來給大家介紹龍魚品種之美洲龍魚裡的巨無霸—巨骨舌魚巨骨舌魚,也稱巨滑舌魚,因其體型巨大,又得名象魚、海象。據推測,海象魚最早出現在一億年前,舌中長有硬骨牙齒,更被認為是活化石。
  • 貓咪最愛吃的一定是魚嗎?
    貓咪最愛吃的一定是魚嗎? 為什麼有的鏟屎官買了魚回去貓咪好像不是很喜歡,反而更愛吃肉呢?圖片來源於網絡其實作為沙漠動物的貓只是以動物蛋白為主食,吃魚絕不是TA的天性。貓咪在野外捕獵時,更多的是抓到鼠類和鳥類。
  • 這種農村水溝裡的「發財魚」,其實是兇猛的外來物種
    我國的農村水溝、河道裡,河蝦、土鯽魚、泥鰍等,是最受歡迎的幾種水產。 然而長江君發現,近兩年來一種「外形醜陋」的大嘴怪魚,正在成為農村河裡「明星魚」——甚至有老鄉稱其「發財魚」.....
  • 廣東人為什麼不敢輕易說廣東話?
    廣東人就必須承傳廣東話嗎?Why not?方言也算是本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化活在語言和民俗中,講方言也算是傳承,值得發揚啊。前幾天我看到一個朋友的朋友圈說他是廣東人,但卻不敢輕易說粵語。為什麼會尷尬呢?其實這個事情我真的能感同身受啊。我是從茂名出來的女孩子,常年來回於廣州、深圳和香港,然後過年還回老家。所以有時候我說的粵語我自己都會有點混亂了!比如倒垃圾,腦子裡經常會在」dun左巨「?」pie左巨」?「diao左巨」?這幾個詞裡面反覆出現,不知道哪個才是純正的粵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