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洞見 洞見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洞見·握書姑娘
繁榮花間露,富貴草上霜。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賞新晴朗讀音頻
有這樣一幅對聯:
上聯:若不撇開終是苦
下聯:各自捺住即成名
橫批:撇捺人生
這幅對聯裡,藏著的正是一個「人」字。
「人」字好寫,一撇一捺,簡單兩筆,將我們的人生一分為二,一筆前半生,一筆後半生。
前半生忙忙碌碌,為的是追求心中那份英雄夢。
後半生淡定從容,紅塵中找回曾經的赤子之心。
撇捺人生,各自精彩。
01
一撇寫抬頭,一捺寫彎腰。
麥加在《人生海海》裡寫:
「有些人骨頭太硬,心氣太高,由著性子活。這樣不好。
世間很大,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不能太任著性子,該低頭時就得低頭。」
孔子帶著弟子周遊列國時,途中發現了一塊破爛的馬蹄鐵,就讓子路撿起來。
子路滿心不屑,心想撿這破東西做什麼,懶得彎腰的他,便故意裝作沒聽到。
孔子什麼也沒說,自己彎腰撿起了馬蹄鐵,用它在鐵匠那裡換了三文錢,又用這三文錢買了二十多個櫻桃。
出了城,兩個人經過的都是茫茫荒野,坐在牛背上的孔子,猜到子路又渴又餓,就把藏在袖子裡的櫻桃悄悄掉出一顆。
子路一看,就趕緊撿起來吃。
一路上,孔子邊走邊丟,子路也狼狽地彎了十八九次腰。
最後,孔子笑著對子路說:
「要是你剛才彎一次腰,就不會在後面沒完沒了地彎腰了。」
年輕時,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時刻,放不下傲慢,收不起傲氣,不肯低頭,不願彎腰。
行至中年才懂得,漫漫人生路,能彎下腰,才算是真正理解了生活。
曾看過微博裡一位網友講過自己的經歷:
剛畢業的時候,他行事高調張揚,眼角眉梢都是肆意的不羈,把誰都不放在眼裡。
看不慣的人,喜歡硬碰硬,針鋒相對。
不服氣的事,恨不得氣勢洶洶地抓著對方的衣領爭個高下,辯個輸贏。
這種傲慢剛硬的性格,把自己搞得傷痕累累,吃了好多虧。
後來結婚生子,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歲數,工作的壓力,家庭的負擔,生活的艱辛,逐漸磨平了他的稜角。
從前那個狂傲自大,頭抬得比誰都高的他,不見了。
取而代之的,是修煉出一身本事,如彈簧一樣能屈能伸,剛柔並濟的自己。
那個時候,再想起曾經,他感慨不已:
原來,輕狂張揚只會招致禍患,心懷謙卑才能行穩致遠。
誰說不是呢。
年少時,我們都是孫大聖,鋒芒畢露,桀驁不馴,漸漸地我們都變成了沙僧,溫和內斂,低調謙遜。
人越往後,就越懂收起倔強和傲慢,學會彎腰和低頭。
這不是越來越沒出息了,而是越來越有智慧了。
因為我們明白了:
彎腰,不是自卑和認輸,而是成熟和謙卑。
02
一撇寫追逐,一捺寫停泊。
德國著名作家伯爾,曾在書裡寫過一個故事。
有一個西方國家的旅遊者,到了一個偏僻的漁村。
他看見一個漁夫躺在小漁船上,正曬著太陽打瞌睡。
便忍不住走上前去勸說漁夫:
「其實你不應該躺在這兒曬太陽,你應該出海打魚,然後把魚賣了,得到錢以後,買更大的漁船,再掙更多的錢。」
「然後呢?」漁夫問。
「然後繼續買更大的漁船啊。」
說到最後,他建議漁夫買一條現代化的最先進的漁船。
「然後呢?」漁夫又問。
「然後你就可以躺在它上面曬太陽了。」
漁夫笑了:「用不著,我現在就可以。」
年少的時候,我們都以為有名有利才是成功。
嘗盡人間百味,看遍世事繁華,終究明白,追名逐利只是生活的手段,不是目的。
人生最幸福的,是擺脫了虛名浮利誘惑後那種心的寧靜和滿足。
電視劇《東京女子圖鑑》裡,主人公綾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女孩,一心只想追逐更好的物質生活。
二十歲開始,她從小鄉村踏入大都市東京,花了足足二十年,終於擁有了想要的榮華富貴。
穿著昂貴華麗的衣物,用著高端奢侈的化妝品,住著這個城市最豪華高檔的房子。
可她內心的幸福感,卻並沒隨著財富的增加而增加,反而更加空虛。
一次閒逛的時候 ,綾偶遇了自己曾經拋棄的戀人,看到對方如今有了美滿的家庭,過著平淡又幸福的日子。
她突然打心底羨慕。
曾經,她覺得這樣的幸福太過渺小,所以壓根不放在眼裡。
如今40歲了,她才恍然發現,這種看似平淡又細微的幸福,其實才是自己一開始就追求的。
周國平說過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
「人們追名逐利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可追著追著,早已忘記了本來的目的是什麼。
一輩子忙著,沒有時間和家人共度快樂時光,沒有時間讀書,聽音樂,這樣的人生,其實從來沒有真正享受過生命。」
多少人,終日奔波勞累,忙著觥籌交錯,追名逐利。
到最後淪為物慾的奴隸,在燈紅酒綠的繁華浮躁裡,五光十色的名利誘惑裡,迷失了自我。
古人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榮華花間露,富貴草上霜,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淡然看待一切虛名浮利,才能過得清淨自在,活得舒坦閒適。
03
一撇寫拿起,一捺寫放下。
作家雪小禪說:
「人到了一定年紀,是往回收的。收到最後,三兩知己、一杯淺茶,把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人生,是一場化繁為簡的過程,越往後,放下得越多,人越清靜,心越自在。
周國平曾在書裡寫過一段自己的經歷。
曾經有很長的一個時期,他一直忙於應付各種刊物的約稿,媒體的採訪,以及一些好事者組織的各種聚會。
他對這種被閒雜事所負累的狀態很不喜歡,但因為工作和生活的原因,不好拒絕,只好都答應下來。
後來,他去德國的一所大學任客座教授,遠離了國內媒體記者,割斷了沒必要的社交。
那段時間,他回歸了一種安靜無人打擾的生活,心無掛礙,安然自得。
所以回國後,他決心屏蔽一切雜事,對於無意義的採訪、酒局、聚會一律拒絕,頓感耳根和心靈都清靜了。
哪怕一個人在家無所事事地閒暇,也樂得自在。
他說,那個時候他才清晰地意識到,一直以來,自己被各種雜事雜物所支配,像工匠一樣沉溺其中,以為這就是人生的全部意義所在。
可是跳出來看一看才發現,世界很大,比其他一切更重要的,是找回自己,與自己坦然相處。
泰戈爾說:
「我們在黑暗中摸索,絆倒在物體上,我們抓牢這些物體,相信它們便是我們所擁有的唯一的東西。
光明來臨時,我們放鬆了我們所佔有的東西,發覺它們不過是與我們相關的萬物之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人生海海,俗世萬千,人都免不了落了俗套。
前半生,我們忙於行萬裡路,閱大千世界,交各色朋友,以為這就是人生不可捨棄的必需。
後半生終究明白,穿梭於燈紅酒綠的喧囂,混跡於無意義的社交,只會不斷浪費時間,消耗精力。
人活到一年年紀,要拿得起,也放得下。
▽
人生路上,不同的年齡段,我們看到的是不一樣的風景,也有著截然不同的心境。
前半生,我們以為擁有的越多,就越幸福。
後半生明白,繁華喧鬧,不過是一場大夢。
令人煩心的執念,當斷;
易招禍患的狂傲,當舍;
炫人耳目的虛名,當離。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原標題:《人字兩筆,寫盡一生》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