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普林格周期看美國宏觀:目前處在股債雙牛階段

2020-12-19 財經外研社

文|王澤華

主動配置選股的方法有很多種。有兩種很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一種是自上而下的方法,另一種是自下而上的方法。

自上而下的方法,首先分析清楚宏觀經濟所處的位置,這個確定以後,就可以配置在這種基本面下表現更好的板塊,並隨著宏觀經濟的變化,動態的調整投資組合,以求跑贏被動指數投資。除了股票,大類資產的配置也是同樣的思路,而宏觀的大類資產表現和股票的行業板塊則具有對應性。

自下而上的選股方法,則是從微觀出發,選擇有很高增長潛質,或價值被嚴重低估的公司進行主動投資,基本忽略宏觀經濟的影響。許多優質企業,哪怕是周期型的,如果經營有方,一樣可以擺脫周期而成長,其股票會成為穿越牛熊的牛股。

一般而言,如果是管理期較長的長錢,又能承受更多的風險,比如個人的長期儲蓄,就可以選擇自下而上的配置,集中投資於優質成長企業。如果是管理期較短,又希望更穩健,獲得長期的穩定回報,就選擇自上而下的宏觀配置的方法。本文將從第二種視角,分析美國經濟宏觀面所處階段,以及相應的配置策略。

普林格周期:三根曲線和六個象限

關於大類資產周期的論述很多,最著名的就是廣為人知的美林周期。但是在實踐中,美林周期還是有許多的問題,尤其是在「滯漲」到「衰退」的過程中。普林格周期的三曲線和六象限理論,則很好彌補了美林周期的缺陷。

美林周期的四個階段
普林格周期的三根曲線和六個象限

普林格周期首先由三根曲線組成:

第一根是流動性曲線,即由央行控制的貨幣市場利率。這是資金的成本端。貨幣政策影響經濟是在於通過降低資金成本,使得資產端的信貸有擴張的可能。而信達一旦擴張,總需求就增長,並帶動經濟增長。當通脹高企的時候,央行就會緊縮銀根,抑制通貨膨脹,直到經濟開始進入衰退,再進入下一個循環。整體而言,各期限的無風險利率都隨央行控制的貨幣市場利率在同方向上變化,因而寬貨幣對應的是債券牛市,緊貨幣對應的是債券熊市。

第二根是利潤曲線,由於大盤指數成份股的整體利潤是GDP的一個基本穩定的比例,所以GDP開始增長的時候,也是大盤指數每股收益增長的時候。股票反映的是預期,因而大盤指數晚於流動性曲線,先於經濟增長而起來。基本上,信貸擴張期股市容易是牛市,信貸緊縮時期股市容易是熊市。

第三根是工業品通脹曲線。由於信貸擴張的總需求變化,快於工業品的供給變化,且信貸擴張後用於購買原材料往往有時滯,因而通脹變化晚於經濟增速變化。在衰退時期,往往上遊廠商不斷減產縮減規模,總需求先發生增長,就會帶動再通脹;反之,當通脹非常高時,上遊廠商的利潤也在高位,並迫於業績競爭壓力而進一步擴大產能,結果央行的緊縮帶來的信貸收縮先發生,通貨緊縮隨之而來,形成周期。

一個理想的普林格周期,根據三曲線的組合,可以形成六個象限。股債商在這其中有各自的表現。一到三象限是利率下降階段,而四到六是利率上漲階段。很顯然,經濟不會突然從三進入六。而三月份的股債商暴跌,就是第六象限,這個象限是金融市場腥風血雨,清算一切的時期,也是很短暫的一個時期,因為迫於經濟壓力,政治都要很快做出妥協的,因而宏觀會進入一,或者直接進入二也有可能。

美國經濟宏觀面目前所處階段

普林格周期利用了許多宏觀指標,來確定目前經濟處於哪一個象限。指標有很多種,任何只看一種指標,比如只關注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來確定市場走向的行為,都會犯盲人摸象的錯誤。三月份的暴跌,產油國就已經證明了他們影響市場的能力。

經濟本身基本面的指標,可以分成「領先」、「同步」和「滯後」三種。比如失業率就是一個同步指標,而標普500指數就是一個領先指標(經濟衰退是用來驗證股市之前的暴跌)。根據這三種經濟指標,再加上美聯儲貨幣政策,以及工業品價格的相關指標,就可以綜合度量目前所處宏觀階段。具體有很多細節不一一贅述。由於三月暴跌是確定的階段Ⅵ,現在可能經濟運行在階段Ⅰ到Ⅲ的某一個位置。

宏觀指標裡有一個關鍵的指標是領先指標除以滯後指標,然後與其年線對比。當與均線死叉時,往往是階段Ⅴ;與均線金叉的時候,往往是階段Ⅱ。可是由於均線交叉滯後,就加入了一個領先/滯後的九個月變動率的動量指標,這個指標往往是更敏感的。

一個延長的延長向下的動量指標,當觸底拐點到來後,往往是階段Ⅰ的末端。而我們發現這個拐點在四月已經到來,而且這一次的動量指標,觸及了歷史極值低位。

在觀察歷史上標普500的月度同比數據,與領先/滯後的動量指標對比,發現這個極值低位拐點後,股市都發生了大幅的同比增長,因而這個月的股市大漲不奇怪。

用標普500除以CRB工業品指數,與其年線的金叉可以確定是進入階段Ⅱ。四月之後已經站穩這個位置。

用CRB工業品除以十年期國債價格,與其年線的金叉可以確定是進入階段Ⅲ,現在還沒有。

因此,美國目前的宏觀基本面處於階段Ⅱ,即股債雙牛的階段。而工業品在階段Ⅱ雖然在普林格周期裡表示為熊市,但是以其處於年線之上和之下來確定牛熊的。在金叉之前,工業品觸底反彈的漲幅,在階段Ⅱ也很大。目前的市況完全驗證這一點。

下階段配置的思路和要點

階段Ⅱ是整個股市作為一個整體,在六個象限裡表現最好的時期。具體到板塊是可選消費和科技電信股表現最好。如果進入下一個階段Ⅲ,則原材料和工業股就要相對大盤更強勁的上漲了。

但是,有一個跡象值得注意。必選消費品是在階段Ⅰ表現好的板塊。金融板塊和房地產板塊也是階段Ⅰ表現好的板塊,但是弱於必選消費品。這說明從預期上看,雖然貨幣市場流動性提高,原本指望以地產為基礎的信貸擴張的市場預期卻表現不好。可能這是由於美國債務率接近觸頂導致。這意味著經濟對於信貸的需求不旺盛,也就是信貸擴張難產生出來,也就難帶動利率抬升並進入利率上行周期。

必選消費品的ETF XLP走勢圖
金融板塊ETF走勢圖
房地產板塊ETF走勢圖

只要產油國沒有大幅減產,疲弱的經濟和美聯儲可能的收益率曲線控制,會讓利率處於低位,這時候,能夠有穩定盈利增長前景的股票,估值會進一步抬高。納斯達克100指數創歷史新高就證明了這一點,而這可能是短期內一時結束不了的狀態。

*王澤華,CFA

相關焦點

  • 美國取消對中國「匯率操縱國」認定,股匯債「三牛」有望?
    中信證券(600030,股吧)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稱,近期人民幣匯率表現搶眼,出現多次日內快速升值的情形,加之美國財政部宣布取消人民幣匯率操縱國的認定,預計隨著匯率走強,資本流入趨勢性增長,對於國內的資產價格利好明確,股、債有望走出雙牛。  美國如何認定?  對於匯率操縱,國際上並不存在廣泛接受的權威定義。
  • 「投資加油站」如何把握市場周期脈搏,嗅到合適的入場機會?
    無論是從美國的百年股市,還是從中國的A股市場來看,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經濟從蕭條到過剩,人們從恐懼到貪婪,股市走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循環。其實經濟周期也如四季循環一般,有著自己的發展階段,而專業的投資者會在階段交替之時提前布局,就如同春種秋收一般。那麼,經濟周期包括哪些階段?每個階段的特徵是什麼?又該如何布局?
  • 從長周期視角看科技股:新動能當立,科技長牛會不會來?
    尤其是當今美國的兩輪科技周期的發展史中,科技股的牛市通常伴隨著經濟 轉型、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的政策、科技發展中的技術突破、利率寬鬆下行、減稅 提升企業業績等趨勢性結論。從中可以看出,在技術周期決定科技產業發展方向 和空間的同時,科技產業發展也離不開宏觀政策的積極引導和扶持作用。
  • 股債蹺蹺板能持續嗎?
    ④目前開放式銀行理財可能僅佔各類銀行理財的很小一部分。「股債蹺蹺板」更多的還是一種基本面和情緒效應「股債蹺蹺板」效應明顯時期往往對應狹義、廣義流動性增速差拉大的時期。後市展望:從歷史經驗看,股債輪動效應並非穩定發生。同時市場所擔憂的股市債市資金輪動可能也並非主導因素,反而廣義、狹義流動性增速差的變動可能更具備解釋力。由於央行維持銀行間準備金總量合理充裕的態度不會改變,因此廣義、狹義流動性增速的分野可能將會消弭,股市火熱的情緒以及貨幣面擾動可能會逐漸減小。
  • 明明:固定收益2021年投資策略-債牛回歸|研討會嘉賓觀點速遞
    研討會從「宏觀與政策」、「投資與風險」、「創新與技術」三個層面,邀請了多位來自政策研究、行業研究和行業實踐領域的專家,共同解讀和探討信用市場的宏觀周期、投資品種、風險思考和創新模式等當前行業共同關注的話題。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FICC分析師明明發表了題為「固定收益2021年投資策略-債牛回歸」的主題演講。
  • 海通證券荀玉根:市場正處在轉型升級的牛市中 ,四季度券商股確定性...
    紅周刊 記者 | 張桔精彩摘要今年的A股市場目前已經處在第二階段了,本來去年一季度漲一撥,二三季度調整一下,這是牛市的第一階段。中國的基本面比美國更強,人民幣還在升值,格局沒有變,央行貨幣政策環境也是維持在偏寬鬆的格局。
  • 海通策略:宏觀流動性拐點逐漸到來 明年牛市由基本面+情緒面驅動
    主要從三個角度來跟蹤:第一是PE/PB,目前(截止2020/12/11,下同)全部A股PE22.5倍/PB 1.85倍,處05年來從低到高72%/35%歷史分位,滬深300 PE 15.0倍/PB 1.61倍,處05年來從低到高66%/39%歷史分位;第二是大類資產比價,目前股債收益比為0.64,處在05年以來由高到低52%的分位。
  • 張憶東解讀宏觀策略:四季度股市投資的四個關鍵詞
    中國經濟率先復甦,我們在六月底建議懷著憐憫的心買入周期核心資產。事實上,無論是金融業還是製造業核心資產,股價在六月底都處在大底,之後,或多或少都有所表現。」「製造業龍頭公司的三季報業績將會出現顯著的驚喜。目前消費品過高的估值,背後反映的是對於經濟的悲觀預期。本階段應該多去調研,特別是調研製造業的龍頭公司,這些公司三季報、年報業績將非常亮麗。」
  • 「乾貨」普林格KST(確然指標)用法詳解
    普林格先生曾在1992年的《股票與商品期貨》雜誌中,第一次描述該指標為「加總的變化率(Summed Rate of Change)」。簡單來說,KST指標衡量了4種不同時間周期的價格動量,然後再將它們組合成一個單一的動量震蕩指標。和其他未被約束的震蕩指標一樣,技術分析師可以利用KST來尋找背離,也可以利用KST穿越水平中線或穿越信號線來產生交易信號。
  • 債牛見頂信號?債基集體撒錢 年內分紅超千次
    摘要 【債牛見頂信號?債基集體撒錢 年內分紅超千次】公募分紅再次刷新紀錄。據統計,截至4月16日,基金年內分紅累計達1423次。
  • A股高開低走!滬指跌0.05% 特斯拉概念延續強勢
    市場解讀 中信明明:匯率走強資本流入趨勢性增長 股、債有望走出雙牛 中信證券明明債券研究團隊認為,近期人民幣匯率表現搶眼,出現多次日內快速升值的情形,加之昨日美國財政部宣布取消人民幣匯率操縱國的認定,隨著匯率走強,資本流入趨勢性增長
  • 身處新周期起點 聚焦科技新周期捕捉最快「飛機股」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 聚焦科技新周期捕捉最快「飛機股」□本報記者 餘世鵬 創金合信科技成長股票的基金經理周志敏近日表示,當前科技行情處在一個以5G為龍頭、物聯網為形式的產業新周期起點上。其中,科技股投研主要聚焦電子、通信和計算機三大行業。
  • 沉舟側畔千帆過 ——周期股投資研究隨筆(上)
    即使按照投資時鐘的理論去做投資,對於經濟發展方向的判斷也是非常困難的,2012年三季度末,中國經濟出現明顯的復甦信號,我們當時的宏觀研究員判斷是一個階段性的反彈,但由於當時投資者對於經濟的復甦還是報以較高期望,所以我們重倉加了銀行地產,非常好地分享了周期股的一輪上漲行情,到2013年一季度末,證明經濟並沒有像樣的復甦,周期股應聲下落。應該感謝宏觀研究員,他是行業內最優秀的宏觀研究員。
  • 中信建投2021年信用債投資策略展望:抱樸守真
    展望2021年,我們認為產業債:盈利受疫情衝擊,但已入恢復階段,1-11月份產業債淨融資量1.70萬億,同比大幅增長133.78%。但化解風險具備抓手,城投債調整雖存在價格風險,但尚不足以上升為大面積違約風險,一旦價格修復,城投債仍是明年值得重點投資的品種。 2020年我國債市牛熊轉換。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形勢大變革,疊加「非洲豬瘟」、「中美貿易戰」以及南方洪澇災害等影響,引發一系列經濟震蕩。
  • 達利歐警告:美國正處在革命或內戰的前夜
    達利歐近日在社交平臺上再次警告,美國處在轉折點,走到了大變革的前夜,如果危機處理不當,可控的內部衝突可能會演變成革命或/和內戰,產生的影響不會局限在美國,更會波及全世界。 美國處在歷史轉折點 按照達利歐的模型,帝國的崛起和衰落有其周期。
  • 郭磊:尋找確定性——2021年宏觀環境展望
    從當前海外庫存位置和進口結構特徵看,2021年較大概率出現歐美進口的擴大和全球貿易的共振。從經驗規律來看,中國出口同步於美國進口;美國進口又同步於美國製造業庫存。美國本輪消費品、資本品進口陸續見底,但中間品依舊低迷,這一特徵和目前底部的美國製造業庫存數據可以相互印證。疫苗落地後,海外經濟繼續修復,製造業補庫存將推動進口,這一過程將對應中國、韓國、東南亞等主要製造業基地的出口擴張。
  • 擇優配置 破塵有時——信用債2020年四季度投資策略報告
    信用債市場回顧:牛熊轉換,利差跌宕1.1今年信用利差跌宕起伏年中以來信用債收益率跟隨利率債一路上行,目前已回升至去年年底水平。信用利差衝高回落,具體來看,7月上半個月股債蹺蹺板下債市繼續調整,信用債則補跌明顯,利差大幅推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