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澤華
主動配置選股的方法有很多種。有兩種很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一種是自上而下的方法,另一種是自下而上的方法。
自上而下的方法,首先分析清楚宏觀經濟所處的位置,這個確定以後,就可以配置在這種基本面下表現更好的板塊,並隨著宏觀經濟的變化,動態的調整投資組合,以求跑贏被動指數投資。除了股票,大類資產的配置也是同樣的思路,而宏觀的大類資產表現和股票的行業板塊則具有對應性。
自下而上的選股方法,則是從微觀出發,選擇有很高增長潛質,或價值被嚴重低估的公司進行主動投資,基本忽略宏觀經濟的影響。許多優質企業,哪怕是周期型的,如果經營有方,一樣可以擺脫周期而成長,其股票會成為穿越牛熊的牛股。
一般而言,如果是管理期較長的長錢,又能承受更多的風險,比如個人的長期儲蓄,就可以選擇自下而上的配置,集中投資於優質成長企業。如果是管理期較短,又希望更穩健,獲得長期的穩定回報,就選擇自上而下的宏觀配置的方法。本文將從第二種視角,分析美國經濟宏觀面所處階段,以及相應的配置策略。
普林格周期:三根曲線和六個象限
關於大類資產周期的論述很多,最著名的就是廣為人知的美林周期。但是在實踐中,美林周期還是有許多的問題,尤其是在「滯漲」到「衰退」的過程中。普林格周期的三曲線和六象限理論,則很好彌補了美林周期的缺陷。
普林格周期首先由三根曲線組成:
第一根是流動性曲線,即由央行控制的貨幣市場利率。這是資金的成本端。貨幣政策影響經濟是在於通過降低資金成本,使得資產端的信貸有擴張的可能。而信達一旦擴張,總需求就增長,並帶動經濟增長。當通脹高企的時候,央行就會緊縮銀根,抑制通貨膨脹,直到經濟開始進入衰退,再進入下一個循環。整體而言,各期限的無風險利率都隨央行控制的貨幣市場利率在同方向上變化,因而寬貨幣對應的是債券牛市,緊貨幣對應的是債券熊市。
第二根是利潤曲線,由於大盤指數成份股的整體利潤是GDP的一個基本穩定的比例,所以GDP開始增長的時候,也是大盤指數每股收益增長的時候。股票反映的是預期,因而大盤指數晚於流動性曲線,先於經濟增長而起來。基本上,信貸擴張期股市容易是牛市,信貸緊縮時期股市容易是熊市。
第三根是工業品通脹曲線。由於信貸擴張的總需求變化,快於工業品的供給變化,且信貸擴張後用於購買原材料往往有時滯,因而通脹變化晚於經濟增速變化。在衰退時期,往往上遊廠商不斷減產縮減規模,總需求先發生增長,就會帶動再通脹;反之,當通脹非常高時,上遊廠商的利潤也在高位,並迫於業績競爭壓力而進一步擴大產能,結果央行的緊縮帶來的信貸收縮先發生,通貨緊縮隨之而來,形成周期。
一個理想的普林格周期,根據三曲線的組合,可以形成六個象限。股債商在這其中有各自的表現。一到三象限是利率下降階段,而四到六是利率上漲階段。很顯然,經濟不會突然從三進入六。而三月份的股債商暴跌,就是第六象限,這個象限是金融市場腥風血雨,清算一切的時期,也是很短暫的一個時期,因為迫於經濟壓力,政治都要很快做出妥協的,因而宏觀會進入一,或者直接進入二也有可能。
美國經濟宏觀面目前所處階段
普林格周期利用了許多宏觀指標,來確定目前經濟處於哪一個象限。指標有很多種,任何只看一種指標,比如只關注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來確定市場走向的行為,都會犯盲人摸象的錯誤。三月份的暴跌,產油國就已經證明了他們影響市場的能力。
經濟本身基本面的指標,可以分成「領先」、「同步」和「滯後」三種。比如失業率就是一個同步指標,而標普500指數就是一個領先指標(經濟衰退是用來驗證股市之前的暴跌)。根據這三種經濟指標,再加上美聯儲貨幣政策,以及工業品價格的相關指標,就可以綜合度量目前所處宏觀階段。具體有很多細節不一一贅述。由於三月暴跌是確定的階段Ⅵ,現在可能經濟運行在階段Ⅰ到Ⅲ的某一個位置。
宏觀指標裡有一個關鍵的指標是領先指標除以滯後指標,然後與其年線對比。當與均線死叉時,往往是階段Ⅴ;與均線金叉的時候,往往是階段Ⅱ。可是由於均線交叉滯後,就加入了一個領先/滯後的九個月變動率的動量指標,這個指標往往是更敏感的。
一個延長的延長向下的動量指標,當觸底拐點到來後,往往是階段Ⅰ的末端。而我們發現這個拐點在四月已經到來,而且這一次的動量指標,觸及了歷史極值低位。
在觀察歷史上標普500的月度同比數據,與領先/滯後的動量指標對比,發現這個極值低位拐點後,股市都發生了大幅的同比增長,因而這個月的股市大漲不奇怪。
用標普500除以CRB工業品指數,與其年線的金叉可以確定是進入階段Ⅱ。四月之後已經站穩這個位置。
用CRB工業品除以十年期國債價格,與其年線的金叉可以確定是進入階段Ⅲ,現在還沒有。
因此,美國目前的宏觀基本面處於階段Ⅱ,即股債雙牛的階段。而工業品在階段Ⅱ雖然在普林格周期裡表示為熊市,但是以其處於年線之上和之下來確定牛熊的。在金叉之前,工業品觸底反彈的漲幅,在階段Ⅱ也很大。目前的市況完全驗證這一點。
下階段配置的思路和要點
階段Ⅱ是整個股市作為一個整體,在六個象限裡表現最好的時期。具體到板塊是可選消費和科技電信股表現最好。如果進入下一個階段Ⅲ,則原材料和工業股就要相對大盤更強勁的上漲了。
但是,有一個跡象值得注意。必選消費品是在階段Ⅰ表現好的板塊。金融板塊和房地產板塊也是階段Ⅰ表現好的板塊,但是弱於必選消費品。這說明從預期上看,雖然貨幣市場流動性提高,原本指望以地產為基礎的信貸擴張的市場預期卻表現不好。可能這是由於美國債務率接近觸頂導致。這意味著經濟對於信貸的需求不旺盛,也就是信貸擴張難產生出來,也就難帶動利率抬升並進入利率上行周期。
只要產油國沒有大幅減產,疲弱的經濟和美聯儲可能的收益率曲線控制,會讓利率處於低位,這時候,能夠有穩定盈利增長前景的股票,估值會進一步抬高。納斯達克100指數創歷史新高就證明了這一點,而這可能是短期內一時結束不了的狀態。
*王澤華,C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