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上高會戰|抗日戰爭|官園部和一郎|日軍...

2020-12-14 騰訊網

引語:

最近,電影【八佰】在全國熱映,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後期,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團副謝晉元率領的400餘名官兵從10月27日到10月30日這四天四夜裡,八佰壯士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堅守上海閘北的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擊退了敵人十餘次進攻,其英勇事跡和愛國氣節振奮國人、震驚世界。其實,在我們上高,曾經同樣發生了一場可歌可泣震驚全世界的抗日大戰----上高會戰!

當歷史的車輪進入1941年時,中國人民的全面抗戰已經進行了五年了。中國軍民分別在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頑強地抗擊著日本侵略者。

1941年春,美國總統羅斯福籤署了對華武器租借法案,大規模美式軍事裝備開始進入中國。第一批能裝備中國軍隊四個軍的美式裝備先期運到中國,王耀武的第74軍換裝了先進的美式裝備。

換裝了先進的美式裝備的74軍

駐紮在江西的日軍園部和一郎的第11軍,接到日軍派遣軍司令部的命令:調櫻井省三的第33師團到兵力不足的華北方面軍,同時調在上海新組建的池田直三的日軍獨立第20混成旅團補充第33師團調走後的空缺。

日軍有個慣例:一支部隊調走前,往往要在當地進行一次打擊性作戰,打完再調走。

棗宜會戰之後,11軍的司令官園部和一郎,提出了一個新的戰術:短切突擊。就是對中國軍隊的防區攻而不佔,且無論出擊距離還是時間都控制在一定範圍內,打完就走。

在第33師團即將調走的時候。園部和一郎準備南昌以西的中國軍隊「切」一下。

駐紮在江西的是第九戰區的羅卓英第十九集團軍。

江西以贛江為界,贛江以西屬於薛嶽第9戰區,以東屬於顧祝同第3戰區。

第十九集團軍的羅卓英總司令是一個喜歡寫詩的將軍,但他沒有一點兒文人的迂腐。

他有一句名言:軍人事業在戰場,軍人功罪也在戰場。

近期不斷有消息傳來,日軍將要組織一次規模較大的進攻。江西已經有一年多沒有戰事了。

羅卓英派往九江到南昌的情報人員,不斷地送來了日軍的作戰情報。

日軍將要進攻贛西北一帶的上高地區。

上高素有贛中糧倉之稱,位於贛西北距南昌不足120公裡的錦江北岸。因在高安上遊,故稱上高。

今天的江西上高

上高境內多丘陵山地,雨量充沛,植被茂盛。南昌至長沙的湘贛公路穿越其中,境內的錦江又稱錦河,最後匯入江西最大的河流贛江。

獲悉日軍作戰情報後的羅卓英,從顧祝同的第三戰區要了兩個軍:李覺第70軍、劉多荃第49軍。薛嶽從第九戰區也給羅志英撥去了兩個軍:韓全樸第72軍、夏首勳第78軍,再加上在上高集訓的新裝備了美式裝備的王耀武的第74軍。

日軍第十一軍軍長園部和一郎將此戰定位於截斷式的「短切突擊」作戰。

日軍兵分三路,採用的是「分進合擊」與「中央突破」相結合的戰術。

第19集團軍羅卓英司令官則制定了「磁鐵戰術」,通過「磁鐵」的吸引,吸住園部伸出的一把把刀 ,誘敵深入,後退決戰。

戰前的部署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

1941年3月15日,上高會戰打響了。

日軍分三路出擊,其中南北兩路率先行動。櫻井省三第33師團在北路,從駐紮的安義縣出發,任務是擊潰西南方向也就是奉新縣附近的李覺第70軍,向上高進犯;

池田直三獨立第20混成旅團在南路,從南昌出發,向西渡過贛江後,再由錦江之北進入江南,經獨城,最後沿錦江南岸進攻,伺機再渡至江北,與日軍主力會合,然後一起進攻上高。

中路的第34師團在大賀茂指揮下,從南昌出發,在錦江北岸,沿贛湘公路前進,突破高安後,直指王耀武第74軍屯駐的上高。

上高會戰示意圖

針對日軍的三路突擊,我們不妨做一個這樣的比喻:假如中路的第34師團是身子的話,北路的第33師團和南路的第20旅團則是左右兩隻胳膊,「分進」之後,它們必然要在上高實現「合擊」,才能發揮最大效能,也才能完成預想中的迂迴包圍。

羅卓英的布置是:第74軍居中,北線是李覺第70軍,南線是劉多荃第49軍。

南北兩線。在阻擊日軍時且戰且退,又要像磁鐵一樣的吸住敵人,準備最後與日軍後退決戰。

會戰打響後,北線的日軍第33師團在進攻李覺的第70軍時,感覺中國軍隊不堪一擊。李覺的第70軍且戰且退,將日軍故意引嚮往山高林密的西部甘坊、找橋一帶。

在山高林密的北線進攻的日軍第33師團

日軍一路跟蹤追擊,絲毫沒有察覺上當,不知不覺間離上高越來越遠,一抬頭,周圍已全是山區,到了山上的第33師團開始犯暈了。

第33師團好不容易追到甘坊、找橋一帶山區的苦竹坳。

苦竹坳是一片極為複雜的險惡山地。

在苦竹坳,日軍第33師團突然遭到了第70軍、72軍的合力圍攻。

日軍的坦克、重炮在山谷中難以施展,第33師團苦戰兩晝夜,損兵折將,才突圍出去。

遭到中國軍隊沉重打擊的日軍第33師團主力返回了奉新,師團長櫻井省三認為配合第34師團的作戰任務已經結束,於是帶領第33師團撤回到了原駐地安義。

中路進攻的第34師團的一條胳膊沒有了。

南線的池田直三獨立第20混成旅團一路遭到中國軍隊劉多荃第49軍的打擊,羅卓英又命第74軍派第51師和第58師支援第46軍,準備切斷中路日軍的第二條胳膊。

第74軍最能打的是李天霞的第51師,第51師戰力最彪悍的是陳傳鈞團。陳傳鈞屬於那種上來就用板磚猛拍的主。兩軍遭遇後,陳傳釣幾個板磚拍下去,就把池田的獨立混成第20旅團打蒙了。

池田沒有辦法,只好使用毒氣彈,想要突破中國軍隊的防線。

第51師死戰不退。

在錦江南岸,池田的獨立混成20旅團遭列李天霞第51師和劉多荃46軍攔截,被打的狼狽不堪。

第20旅團暫時就只能望上高而興嘆。無奈之下,獨立第二十混成旅在灰埠附近北渡錦江與中路第34師團會合。

日軍34師團的又一條胳膊沒有了。

中路的大賀茂第34師團一部攻入楊公圩,主力則向官橋急進,與第74軍的58師的前進部隊遭遇,雙方爆發了激戰。

激戰中的中國軍隊

第34師團在坦克、飛機的掩護下,以騎兵向高安縣城進攻。

為了誘敵深入,中國軍隊主動放棄了高安縣城。

趾高氣昂的第34師團師團長大賀茂說道:中國軍隊原來這麼不經打!於是命令部隊立刻向上高地區發起了猛攻。

大賀茂帶著第34師團已經進入羅卓英布置好的決戰區域:棠浦、官橋、泗溪一線。

中國軍隊在上高地區與來犯日軍全線激戰。

日軍第34師團在飛機、坦克的掩護下,向中國軍隊發起了一個又一個波次的進攻。

整個上高,炮聲隆隆,槍聲陣陣,硝煙瀰漫。

第34師團第216聯隊攻佔上高東北高地;隨後,第217聯隊攻佔上高北1公裡處的練仙屯,開始炮擊上高城內。

上高已近在咫尺。

守衛上高的是第74軍餘程萬的57師。

虎將餘程萬,親臨一線,指揮部隊,打退了日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上高地區的激戰

在下陂橋戰鬥中,戰鬥激烈,一日內中日兩軍傷亡均在4000人以上。

日軍第34師團,被74軍這塊磁鐵吸住了。

圍殲敵人的時機成熟了!

羅卓英命令北面李覺第70軍、韓全樸第72軍全部南下,錦江南岸的劉多荃第49軍第26師和第105師立即向上高正面陣地靠攏。

日軍第34師團已經陷入第74、72、70、49軍的包圍之中。

整個師團已被完全包圍在東西15公裡、南北5公裡的狹小地帶。

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下達中國軍隊總反攻的命令。

各路軍隊開始向日軍第34師團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日軍第34師團在中國軍隊的圍攻之下開始潰敗了。

日軍的飛機來了,中國軍隊乾脆衝入日軍的陣地,與敵人展開了肉搏戰。

日軍飛機看見敵我兩方,混在一起,沒法投彈,只好放棄轟炸。

34師師團長大賀茂慌忙向司令官園部和一郎求救。

園部和一郎命令櫻井省三的第33師團前去增援,櫻井省三派出了一個聯隊,遭到了中國軍隊打援部隊的阻擊。

34師團在中國幾路大軍的圍堵之下,徹底崩潰了。

中國軍隊第74軍打的最猛。

代理師長張靈甫率第58師的追擊部隊在狂奔中追上日軍的野戰醫院,護衛日軍醫院的是野炮兵第8中隊,第8中隊的一百多人以及野戰醫院負隅頑抗的二百多名傷兵,全部被張靈甫的部隊殲滅。

34師團第216聯隊的一個步兵中隊遭到李天霞第51師的兩個連圍攻,最後被全部殲滅。

大賀茂的殘餘部隊在工兵部隊掩護下,僥倖地闖過高安,一路丟盔棄甲,逃回了南昌。

日軍第34師團少將部隊長巖永(一說剖腹自盡),被中國軍隊擊斃。

上高會戰以中國軍隊的全面勝利而結束。

國民革命軍第74軍被譽為「抗日鐵軍」。

中國軍隊在上高會戰中殲敵15,000餘人。

日本統帥部隨即以指揮失當為由,免去園部和一郎第11軍司令官的職務。

何應欽稱上高會戰為「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

結語:

上高會戰的勝利,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而且保護了第九戰區的側翼,保證了後來發生的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

在整個上高會戰中,中國軍隊始終佔據著主動,採用「磁鐵戰術」,吸住敵人主力,誘敵深入,進而圍殲敵人。

上高會戰的勝利,使日軍暫時無法從中國戰場上,調集軍隊,延緩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大貢獻。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必刪。

參考資料:《抗日戰爭》、《抗日戰爭的細節》、《一寸山河一寸血》

相關焦點

  • 上高會戰日軍有多慘?打了7天不知被圍,1個師團差點全軍覆沒
    本文為《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22次大型會戰》11:上高會戰第34師團從27日開始的潰逃如一場噩夢,第33師團說他們遭受的苦難無法用語言形容1941年3月-4月,中日雙方在南昌附近的上高地區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會戰。
  • 抗日戰爭中的六次重大會戰,中國軍隊付出慘重代價才換來的勝利
    02、太原會戰 交戰時間:1937年9月至11月 戰況:這次會戰,中方指揮官是閻錫山和衛立煌,日軍指揮官是板垣徵四郎和寺內壽一
  • 上高會戰,薛嶽為何不太上心?勝利後,蔣介石又給出了什麼獎賞?
    也就是說江西爆發戰爭之後,薛嶽並不太在意,他一貫不注重江西戰場,除此之外,陳誠和羅卓英的關係非常密切,因此對於第十九集團軍的事,基本上不怎麼插手。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上高會戰的謀略完全出自於第19集團司令部。
  • 這是二戰中日最後一戰,26萬大軍集結湘西,超過3萬日軍葬身此地
    那時的中國是就像是一個曾經在歷史上輝煌過的落寞貴族,落後且封閉,面對日軍的侵略,中國人民付出了寶貴的生命,先輩們經過多次浴血奮戰才換來抗戰的勝利。 時任國民政府軍是馮玉祥,他也是集中力量組織了最精英的國民軍隊還是反擊,後來,蔣介石也參與直接指揮。
  • 抗戰中的薛嶽:正面戰場常勝將軍,但長沙會戰表現一般
    抗日戰爭時期,在正面戰場上一直有一位將軍在和日軍的主力王牌進行周璇,抗日戰爭中大大小小的大仗和惡仗他幾乎全部參與,此人正是國軍中搞得「戰神」薛嶽將軍,粵軍出身的薛嶽很早就在軍中大展手腳,到了抗戰爆發之後他率領的第九戰區也是國軍正面的主力之一,在上高、武漢、長沙和湘西等戰役中都對日軍取得大勝,在武漢戰役中的萬家嶺大捷,運用「天爐戰法
  • 中國人應該銘記的歷史,抗日戰爭十大戰役之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上高會戰,南京保衛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桂南會戰,長沙會戰,緬北滇西戰役,湘西會戰。  今天我們說一說抗日戰爭十大戰役之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軍以公共租界的日本人聚集區和黃浦江上的軍艦為基地,向閘北一帶進行炮擊,我軍奮起還擊開始,至11月12日我軍西撤結束。
  • 抗日戰爭第四次長沙會戰,日軍主力傾巢出動,薛嶽為何毫無準備?
    抗日戰爭時期,薛嶽因為前三次長沙會戰而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而這個自比嶽飛的國軍名將卻在第四次長沙會戰中馬失前蹄,長沙也落入日軍之手。1944年初,日本統帥部制訂並下達了著名的「一號」作戰計劃,準備趁國軍主力集中於西南滇緬邊境之時集中優勢兵力,一舉攻佔重慶和成都,迫使蔣介石投降。
  • 抗日戰爭淞滬會戰最後一戰!
    ,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
  • 抗日戰爭日軍內部亂象,民國危急存亡之際,日軍為何卻頻頻失誤?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抗日戰爭也由此進入全面戰爭階段,隨後蔣介石在廬山力排眾議,發表抗戰宣言,雙方隨即在華北、淞滬爆發大戰。然而蔣介石錯誤估計日軍參戰兵力,國軍部隊在各大戰場節節敗退,數十萬國軍精銳損失殆盡,但是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日軍內部矛盾也日益凸顯。
  • 抗戰時那支赫赫有名的虎賁師和虎賁將軍們(上篇)
    圖為抗戰勝利後57師全體官兵在中山陵合影 抗日戰爭期間,第74軍第57師曾用「虎賁」作為部隊代號——虎,自然就是猛虎;賁同奔,虎賁兩字合在一起就是指像老虎一樣奔走逐獸
  • 抗日戰爭,我軍10場著名戰役,殲滅多少日軍,領軍人都是誰?
    >戰役評價:雙方出動兵力是八年抗戰中最多的,是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會戰。前三次保住了長沙,讓日軍的侵略意圖不能得逞,增強了中國軍民抗戰勝利的信心。:一千多人戰役評價:八路軍參加抗戰以來的第一個勝利,擊斃日軍1000餘人,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增強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在華北,提高了八路軍的威望,為日後建立根據地創造了基礎。
  • 上高會戰,日軍血戰七天不知被包圍損兵一萬五,巖永少將切腹自殺
    日軍戰略一如以往,以分進合圍,兩翼夾擊,然後在上高會師的方針進軍。上高會戰打響後,先說日軍北路大軍,很快突破第70軍預備第9師、第19師的陣地,大舉向會埠、伍橋推進。然而,在攻陷奉新後,強渡錦江,繼續向上高進擊,18、19日在下觀、苦竹坳等地遭中國軍隊痛擊,慌忙回竄奉新。
  • 中日戰爭,國民黨正面硬抗的22次會戰,中日雙方真實傷亡對比情況
    1931年「九一八」之後,日軍就直接侵佔了東北三省,此後,我國軍民就開始頑強抵抗,1931年馬佔山的第十九路就和日軍在上海了打了一個多月。所以侵華戰爭就應該按1931年開始,到1945年結束,整整14年。 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在對我國派兵時最高時達到了410萬人左右。面對日軍的侵華戰爭,張學良和楊虎城1936年發動了「西安事變」,促使了國共合作。1937年,盧溝橋事件爆發,日軍也發動了全面戰爭。
  • 74軍締造者王耀武,抗戰打滿全場,最後一戰殲滅三萬日軍
    王耀武為人機敏,上學時候,他不但服從命令,認真學習,訓練,還經常會給長官和一些一期二期的學長送禮,所以很受上級的信任。1932年,王耀武因在一次戰鬥中立功,升為補充旅少將旅長。1934年,王耀武率部重創紅十軍團,軍團長方志敏犧牲,紅十九師師長尋淮州犧牲,戰後,王耀武升為51師師長。
  • 抗日戰爭時期,為什麼國民黨軍隊十個師的兵力敵不過日軍一個師團
    在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黨軍隊先後和日軍發動了幾次會戰,這其中包括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以及武漢會戰,除了徐州會戰我們是慘勝的,其它會戰都失敗了。是日軍人數比國軍多嗎?恰恰相反,是國軍的兵力比日軍還多,就拿淞滬會戰來說,國軍70多個師,日軍9個師團,雙方拼殺三個月,最後是以國軍傷亡25萬餘人的代價結束,日軍傷亡僅4萬餘人,這樣的差距實在太大了。
  • 上高之戰,日軍有多窘迫?池田旅團寸步難行,第33師團脫離戰場
    上高之戰開始之後,對於中國的南路軍,羅卓英心裡是沒有底的。早前,池田的獨立混成旅團在湛江一帶,遭受劉多荃的第49軍側擊,由於第49軍在兩年前,在修水一戰中大敗,羅卓英對這支東北部隊並不看好。第57師已領命,扼守上高城和城外陣地,因此,王耀武把支援二線的任務,派給了第51師和第58師。第58師師長張靈甫派蔡仁傑一個團往北路,支援第70軍,而第51師師長李天霞,帶領主力向南路日軍進犯的獨城方向迎擊。我們先說一下李天霞的部隊,想要迎擊南路的池田旅團,必須要渡過錦江。
  • 湘西會戰:中國抗戰的「最後一戰」 繳獲的日軍武器堆積如山
    湘西會戰指揮機構,參戰部隊番號。湘西會戰(1945年4月9日~6月7日)歷時近2個月,蔣介石對這次戰役高度重視,由陸軍總司令何應欽親自掛帥,調集了當時國軍最精銳的部隊,包括王牌嫡系74軍、18軍 、94軍等全美械部隊,甚至還從緬甸戰場調回新六軍。
  • 抗日戰爭十大民族英雄譜 張自忠將軍位列首位無爭議
    臺兒莊戰役共殲敵兩萬餘人,是抗戰開始後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戰役規模的大捷,而且對手是日本的王牌師團,在國際上也被稱為是日本建立現代化軍隊以來遭受的第一場引人注目的大慘敗。臺兒莊戰役後,李雖然又參加了武漢、隨棗、豫南等會戰,但沒出什麼彩。後來,乾脆被蔣介石高吊了起來,和馮玉祥、李濟深等一樣,位高權輕。不過,只憑臺兒莊一戰,李宗仁也可以無愧於抗日名將的稱號。
  • 抗日戰爭徐州會戰內幕,臺兒莊大捷後,國軍為何卻迅速戰敗撤離?
    抗日戰爭初期,蔣介石共組織了兩次大規模戰役,第一次為淞滬會戰,國軍投入兵力達七十萬,而第二次則是徐州會戰,國軍投入兵力六十餘萬。但是蔣介石組織的兩次大戰役卻均以失敗而告終,淞滬會戰國軍一潰千裡,就連首府南京都被日軍攻佔,徐州會戰雖未演變為大潰敗,卻也被迫放棄徐州,向後方撤離。
  • 岡村寧次在中國的最後一戰,比起戰敗,日軍的所作所為更難理解
    雙方參戰總人數高達28萬餘人,戰線已經長達200多公裡,最後一戰,日軍被我軍重創,在懷化,邵陽市附近戰敗,湘西會戰以日軍失敗告終,也標誌著中國抗日正面戰場由防禦轉為進攻。 ,其成績十分優異,一路上的進展都十分順利,其進入軍隊之後,飛速晉升,到了後來,他甚至坐上了侵華日軍總司令的寶座,岡村寧次和其帶領的侵華日軍,在我國犯下了累累罪行,其罪行不容磨滅,但是崗村寧次作為一個日本甲級戰犯,抗日戰爭結束之後,日本高級戰犯在國際法庭被審訊,在這之中,岡村寧次卻逃脫了懲罰,蔣介石在軍事法庭上還為他開脫,後來,蔣介石甚至還授予他國民黨高級軍事顧問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