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結構的字是由上下兩部分或上中下三部分構成的合體字。因為是從上到下的豎向排列,所以也叫縱向結構。
上下結構的字在外形上顯得高而窄,安排結構時上下兩部分大約各佔二分之一的比例。一般原則是上部儘量寫緊湊,下部儘量放鬆,以顯舒展。
一、上下相等結構。
二、上下不等結構。
1.上下部件相同,但上宜小、下宜大的字例
這類字上下兩個部件是相同的,呈重疊狀。書寫時,要上小下大,上緊下松。
2.上下部件不同,但上宜小下宜大的字例
這類字上部分多維體積較小的字頭,約佔三分之一。下部分略寬大,約佔三分之二。
3.上下部件不同,但上宜大、下宜小的字例
形成這類字的根據,一是基於上部的筆畫較多;二是基於上部是由兩個或多個部件組成,佔位較多;三是基於下部筆畫少,佔位小。
4.三角結構的字。
這類字呈上一下二的三角狀,又稱三角結構。書寫時要嚴格按照上緊下松、左緊右松的原則來安排結構,即:上面和左下的部件可以寫的一樣大,右下的部件要寫到最大。
5.倒三角結構的字
這類字呈上二下一的倒三角狀,又稱倒三角結構。書寫時,下面的部件不能寫得過寬,尤其是不能和上面部件的寬度相同。
上中下結構的字,字形容易寫的過長,因此,上下這三部分應力求縮短豎畫,延伸橫畫。同寫獨體字一樣也應找準、寫長每個字中的主筆。同寫上下結構的字一樣,也必須遵循"上緊下松"的原則。
一、上中下相等結構
這類字上中下三部分各佔整體高度的三分之一。
二、上中下不等結構。
1.上小,中下大
這類字上部多為扁矮一類的字頭,佔位較小,而中下部的佔位則相對較大些。
2.中小,上下大
這類字中部窄小,上下寬大,是上中下結構裡最為常見的一種結構類型。
3.下大,上中小。
這類字的上部分和中間部分的大小基本是一致的,下面的部件體積略大。
4.中大,上下小。
這類字的上下兩部分顯得略小,中間的部分有些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