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道低迷,又一位香港歌神站出來了!

2020-12-22 什麼值得買

早上六點,恐怕是最早的演唱會開場時間了。

這個周末,讓歌迷六點就爬起來的人,是陳奕迅。

因為疫情的影響,演出市場遭遇重創,為了幫助到相關的從業者,三月,歌神許冠傑率先站出來舉辦了慈善音樂會,捐出25萬港幣給通利琴行的被裁員工。

五月,天王郭富城接棒,帶領舞團傾力表演一小時,為底層的舞蹈演員、電影幕後工作者募款。

正是受到許冠傑和郭富城的啟發,陳奕迅也決定站出來,為底層從業者做些事。他舉辦這次演唱會,不收取任何酬勞,將善款全部用於幫助演出從業者度過難關。

至昨晚,籌集到500萬港幣善款,還為100位從業者提供了工作機會。

演唱會工作者

演唱會以「日出日落」為主題,分為清晨和傍晚兩場。他說:「人生是循環,什麼心情都要去過,日月星辰都一切如常,每天都當restart,不是世界末日。」

天未亮,演唱會上半場在尖沙咀星光大道如期開始,因為香港疫情的反彈,這一場是在周五早上完成的錄播。傍晚的下半場,樂隊移至紅館,按原計劃現場直播,這也是疫情以來,紅館的第一場演出。

這兩個場地,一個是旅遊地標,一個是樂迷聖地,如今再看,有人嘆息「多風光的海島,一秒變廢墟」(《夕陽無限好》),有人更同意「永遠永遠,別認輸」(《相信你的人》) 。

上半場以《與你常在》揭開序幕,緊接著《天使的禮物》及《黃金時代》,陳奕迅間隙不忘與一早起床的歌迷打招呼,包括《太陽照常升起》在內,四首粵語歌都有昂揚的生命的意境,最後的國語歌《相信你的人》,也是振奮勵志向,在困境之中更要攜手共濟。

以輕快的《幸災樂禍》打開下半場的樂章,這首歌也是在非典過後發行的。第二場半小時的時長,演唱了七首歌,在《夕陽無限好》的部分,鏡頭還切換到紅館外的夕陽。

抒情、懷舊,甚至有點感傷的氣氛,因為忘詞笑場而一秒破功,有歌迷開玩笑下次中午開,因為早晚都忘詞,還有人要眾籌為他買提詞器,這樣的小插曲也讓歌迷看到陳奕迅的真性情,或許心裡都想著「嗯,是他了」,還是那個企圖用微笑掩蓋,或者乾脆即興創作的忘詞王。

陳奕迅出道的九十年代,四大天王正盛,最初他就是演唱了張學友的《望月》,在比賽中奪冠出道。也一度被認為是張學友的接班人,但他努力讓自己擺脫這個標籤。

千禧年,陳奕迅迎來一個轉折點,《K歌之王》成為奪獎利器,讓他迅速走紅,廣受內地歌迷的矚目。

《十年》《浮誇》《陰天快樂》《愛情轉移》《你的背包》《好久不見》首首金曲任何人都能隨意哼唱幾句。陳奕迅咬字清晰、嗓音渾厚、悠然自在,不是靠飆高音見長,作品更加平易近人。

他的作品,歌詞都具有極強畫面感,「你會不會忽然的出現,在街角的咖啡店」,「你的背包,背到現在還沒爛」,「我一抬頭,就看見你,那個酒窩」,「寫的卡片能寄給誰,心碎的像街上的紙屑」等等。

林夕評價陳奕迅,是自己最有價值的邂逅,他什麼歌都敢試,陳奕迅唱歌不用技巧,而用感情。

總的來說,陳奕迅用自然的情緒,配上帶有畫面感的歌詞,不需要過多張揚的技巧,讓人一聽到,就能在腦海中自動生成某種情境,曲終人散的惋惜、擦肩而過的遺憾,抑或是珍惜眼前的美好,總會有一首歌,讓你慢慢靠近。

陳奕迅的作品有很多呼應,最明顯的是不少一曲雙語,比如《明年今日》和《十年》,《黑擇明》和《月黑風高》,《不如不見》和《好久不見》,《白玫瑰》和《紅玫瑰》,《粵語殘片》和《白色球鞋》,《富士山下》和《愛情轉移》。

還有一些是內容上的,比如這一次線上的演唱會,我們從《太陽照常升起》聽到《夕陽無限好》。還有《與我常在》和《與你常在》,獻給團隊和樂迷的情歌。《I Do》和《你的背包》:「重拾那年的缺憾,不再讓我走得好緩慢。」

這樣的呼應,用一首歌的時間回應了過去聽歌的年華。

接下來說說演員陳奕迅。

香港藝人裡,樂演兩棲發展的不在少數,做得好的也絕不是特例,某種程度上這和香港娛樂圈競爭激烈,藝人都多伎傍身有關,而歌神做演員做得好的,也不止陳奕迅一個,郭富城、劉德華、張學友除了在歌壇立得穩,也都有響噹噹的電影作品。

《十二夜》

換個角度看,這種全面發展的狀態,其實也代表了香港娛樂圈那一去不復返的黃金時代。

陳奕迅的演員生涯和歌手生涯差不多長,1996年作為歌手出道,1997年就演了第一部電影《旺角大家姐》,青澀的樣子和古惑仔並不是很搭,整體還是打醬油式的存在,看不出什麼演技。

《旺角大家姐》

之後就是張婉婷的《玻璃之城》,陳奕迅做演員的起點其實很高,合作對象不是大導演就是大明星,在這部電影裡他演舒淇的丈夫,異地戀的兩人總是通過電話溝通,依然沒有什麼發揮的空間,但彈吉他的戲份,倒是和歌手身份有了點暗合。

《玻璃之城》

同年阮世生的《烈火青春》算是一個小小的轉折點,有了更多戲份的陳奕迅在這裡飾演一個花店送貨員,又跟搶劫犯合作,除了讓人看到他對喜劇的敏感度之外,粉絲們最喜歡研究的還是這部電影對於他和楊千嬅關係的意義。

之後,喜劇便成為了陳奕迅比較常見的銀幕表演,2000年的《江湖告急》裡,他演了一名叫「葉偉信」的臥底警察,這個名字,加上他臥底的身份,以及陳奕迅愣中帶著冷幽默的表演方式,成為了影片解構香港黑幫片的一部分。

《江湖告急》

這一年也算是陳奕迅在表演上的「元年」,因為在林愛華執導、陳可辛監製的《十二夜》裡,他第一次擔綱男主角,和張栢芝談起了戀愛。

《十二夜》

那個時候的港片裡真是明星雲集,除了他們兩人之外,你還能看到盧巧音、謝霆鋒、鄭中基、盧巧音、馮德倫等人。

你會發現,其實陳奕迅也並不是只能演喜劇,那種複雜的情感層次他也是能詮釋的,那段他和張栢芝站在大街上爭吵的戲份,即便兩人都是明星臉,也還是能讓人覺得「這就是會發生在每一對普通情侶間」的爭吵。

陳奕迅神態中的那種不耐煩、疲於解釋卻還是要按照自己的規則來對待對方的姿態,不僅是是屬於Alan這個人物的,某種程度上也承載了某種都市男性在親密關係中的共同焦慮。

這一年,他還演了葉錦鴻執導的《薰衣草》,並因此提名金像獎最佳男配,他為《十二夜》演唱的《黑夜不再來》還雙提了金馬金像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可惜和男配一樣,都沒能拿獎。

如果在喜劇表演中為陳奕迅選出一部代表作,是且一定是《神經俠侶》,這部他和容祖兒合作的影片,可能是新世紀以來最被低估的港片之一。

《神經俠侶》

片中多對神經質男女的組合,以人反射新世紀香港都市人群症候的現實,讓它擁有了喜劇和無釐頭之外的更多悲涼意味,而陳奕迅角色的喪與消極,他在警隊遭受的嘲弄,用現在的流行語來說可能是「社畜」,但他同時又是都市中執法者的一員,這種反差感本身所具有的悲劇和諷刺意味,也被陳奕迅那生無可戀的表演詮釋得淋漓盡致。

陳奕迅和楊千嬅的影迷也一定會喜歡《每當變幻時》,魚檔與魚佬的搭配,讓這個故事與香港漁村的歷史產生了勾連,在這部電影中,陳奕迅和楊千嬅也在表演中成就了彼此,換掉其中任何一位,那種化學反應就會完全變味。

《每當變幻時》

近年來,陳奕迅的主力還是放在了「歌」上,難數出再和之前比肩的表演作品,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最近幾年他的表演作品不少都和音樂過從甚密,也不乏挑戰性。

比如《華麗上班族》,就是華語片中近年來非常少見的歌舞片,但即便是歌舞,你也不會覺他是那個歌神陳奕迅,就像導演杜琪峯說的那樣:「他已經擺脫歌手那個感覺,這部電影他是很合格的一個演員,我看見他總是看見大偉,而不是陳奕迅。」

而在2017年ViuTV的短劇《短暫的婚姻》裡,他又飾演了一位經歷了喪妻之痛的中年男人,這種帶有隱痛的故事,也大膽地用了音樂劇的表現形式,初衷其實是為了迎合陳奕迅十月的新專輯《C’mon in~》而特意打造的。

但沒想到這個原本是附屬宣傳配角的短劇,卻意外收穫了好評,在豆瓣現在也有8.6的高分,相比之下,反而是主角新專輯《C’mon in~》評價走低,也算是某種反差了。

《短暫的婚姻》

在這部短劇中,我們也能看到一個「反差」的陳奕迅,和他多年來在表演上給人的喜劇印象不同,喪妻的Galen被他詮釋得內斂深沉,卻幾乎從來沒有強烈的情緒反應,一次次在自己和妻子共同生活過的街區徘徊的段落,帶來的是種撕裂回憶的日常隱痛感,也會讓人回憶起他在大銀幕上那些「非喜劇」的動人時刻。

陳奕迅沒有偶像包袱,習慣日常性扮醜,臺下逗趣,臺上深沉,主演的電影也可以在搞笑和嚴肅之間自然切換,這樣的反差需要兩種特質,逗趣需要激情,深沉需要平靜。

他孩子一般大聲歡笑,或者情到深處的沉默不言,才慢慢顯現出自己的真容。感性和理性雙重豐富,他的身體集中了看似對立的風格,並且可以自如相處。歌迷依舊為之著迷,也許就來自這種包容度。

相關焦點

  • 香江群音之歌神傳說·許冠傑
    看見沒,粵語歌曲的地位就是這麼低,直接導致人才凋零,創作低迷,僅有的幾首,也是從粵劇中衍生出來的小調,要想流行,簡直做夢。彼時,有一家在50年代從廣州移居香港的家庭,在社會底層苦苦掙扎,家中四個小子,分別是「文武英傑」。老么許冠傑自幼對音樂很感興趣,從16歲起,便陸續組建了多支樂隊。
  • 他是香港第一代歌神,流行音樂祖師爺,還揭開了粵語歌的序幕
    提及「歌神」這個字眼,許多人會不約而同地脫口而出——張學友!張學友是歌神不假,其實他是香港歌壇的第二代歌神。在香港人心中,唯一的歌神並不是張學友,而是許冠傑!這個名字今天聽來,可能許多90後會感覺十分陌生,但許冠傑卻是那個年代華語流行樂壇的一面旗幟,一直被認為是「香港流行音樂祖師」和「粵語歌鼻祖」。
  • 香港四大天王之歌神張學友
    張學友,20世紀60年代出生於中國香港,歌手、演員,畢業於香港崇文英文書院。曾榮獲世界音樂大獎全球銷量最高華人歌手獎,全球銷量最高亞洲流行樂歌手獎,亞洲最有影響力的50位人物之一,唱片銷量僅次於美國流行歌手麥可·傑克遜,第9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獎,第23屆十大中文金曲金針獎,舉辦的「張學友1/2世紀世界巡迴演唱會」打破了12個月內巡演觀眾人數的金氏世界紀錄,第35屆十大中文金曲金曲35周年榮譽大獎,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第27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
  • 中國歷史上的三個歌神,你都聽過誰的歌?
    但是中國音樂史上,的確有三個人曾經被封為「歌神」,你知道是哪三個人嗎?許冠傑許冠傑生於1948年9月6日,暱稱「阿Sam」,在香港樂壇曾被尊稱為「歌神」、「香港歌王」、「香港流行音樂祖師」和「廣東歌鼻祖」。
  • 歌神許冠傑退隱江湖多年,江湖依然有他的傳說
    隱退已久的香港「歌神」許冠傑為香港抗疫打氣,昨日(12日)17時,在尖沙咀海港城天台停車場舉行演唱會,以全球直播的方式通過網絡平臺直播。演唱會開始前,許冠傑先為香港市民打氣說:「大家同舟共濟,開開心心。」
  • 香港歌神許冠傑舉辦網上演唱會YouTube、Facebook免費直播
    2003 年香港爆發沙士之後,當時已經光榮引退的許冠傑在 2004 年宣布復出,舉行了《繼續微笑會歌神演唱會》為香港人打氣。2020許冠傑同舟共濟Online Concert日期:12/4/2020 星期日時間:香港時間 17:00 同步直播平臺:詳情 7/4 起留意健康旦 Youtube 頻道、健康旦 Facebook 、許冠傑 Facebook、海港城 Facebook
  • 香港歌神網上直播開演唱會網上觀眾破16萬 直言送給最愛的香港
    本文編輯劇透社:木木未經授權嚴禁轉載,發現抄襲者將進行全網投訴近日,香港歌神許冠傑(Sam)在網上開演唱會,場上的許冠傑一個人一口氣唱了很多首歌。唱這些歌曲時,鄭丹瑞和他分別在每首歌的中途做了簡單的介紹。不出所料,他們在一個小時內完成了20首歌的演唱。
  • 歌神還是那個歌神,72歲許冠傑演唱會獨唱1小時,幾百萬人觀看
    相信很多觀眾都知道許冠傑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演員,但是很少人卻知道,他卻是香港粵語歌壇的歌神,就連譚詠麟看見許冠傑都要叫上一聲歌神。許冠傑1948年出生於廣州,但是很小的時候就隨家人一同搬往香港,憑藉著出色的成績畢業於香港大學。
  • 許冠傑|開啟香港粵語歌時代的傳奇
    一代歌神在《鐵塔凌雲》之後,許冠傑繼續創作粵語歌曲。1974年的《鬼馬雙星》和1976年的《半斤八兩》兩張粵語專輯,使香港粵語流行歌市場正式形成。復出2003年,張國榮結束了自己47歲的生命,梅豔芳因宮頸癌病逝,民眾們遭受非典侵襲,整個香港陷入了低迷。2004年,已經退出歌壇近12年的許冠傑,以56歲的高齡,攜歌曲《04祝福你》重返歌壇。
  • 粵語歌壇的開山祖,第一代歌神許冠傑,票房冠軍次數與周星馳持平
    大家好,這裡是影片回收站的「看明星百態」欄目。 但在他們四個之前,還有一位比他們四個都要牛逼的超級巨星,他就是粵語歌曲的開山鼻祖,第一代歌神許冠傑。 許冠傑開創了香港粵語流行歌曲的潮流,他的專輯曾經「賣到要搶」,在香港樂壇是公認的「歌神」、「香港樂壇第一位天皇巨星」、「香港流行音樂祖師」和「粵語歌鼻祖」。
  • 香港的十位天王天后,劉德華都只排在第四,你最喜歡其中哪一位!
    曾經的王祖賢是在臺灣出道後才轉站到香港發展,當時的王祖賢憑藉著1987年拍攝的《倩女幽魂》獲得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隨後在1992年憑藉著《倩女幽魂3》獲得了第25屆西班牙錫切斯奇幻電影最佳女主角的大獎,當時的王祖賢在香港被稱為是影壇的「四大名旦」之一,也有著當時亞洲第一美女的稱號。
  • 量產「歌神」群魔亂舞,翻唱成風據為經典
    香港最開始流行翻唱英文歌曲,是許冠傑把粵語小調改良後搬上了流行音樂的大舞臺,開啟了一個極度繁榮的時代。到了80年代香港先臺灣一步迎來樂壇大繁榮,這一階段的功臣是譚詠麟。臺灣因為鄧麗君的離開陷入混亂,一度在在閩南語歌與國語歌之間苦苦掙扎,導致流行文化滯後於香港。香港人唱粵語能這麼紅,我們唱閩南語為什麼不行?大概是這麼想的吧。
  • 2003年的一次醉酒事件,讓他錯失歌神接班人,陳奕迅才能上位
    曾幾何時,在香港娛樂事業鼎盛的90年代,各類的影帝歌神,那可以說是數不勝數,而且那些號稱某某某的接班未來人才,也是井噴。 而這些接班人,可不是像現在這些流量明星們,一天一個炒作,他們都是真正有實力的。
  • 歌神許冠傑愛心延續,網上演唱會傳遞正能量
    為增強全國人民抗疫信心,為香港前通利琴行工程部失業員工加油,2020年4月12日,歌神許冠傑在香港尖沙咀海港城舉行了名為《2020許冠傑同舟共濟Online Concert》的大型網上演唱會,面向香港所有電視頻道、電臺頻道、網站、Facebook、Youtube進行現場直播,背向美麗的尖沙咀海港城
  • 天皇巨星劉德華、一世歌神張學友,網友鬼才詩詞接龍刷爆朋友圈
    香港娛樂圈在很多人心中有著一種特別的情緒,雖然現在已經日益沒落,但是曾經的輝煌卻有時常歷歷在目,像一個永遠不可超越的高峰橫亙在歷時的舞臺之中,哪怕是到現在都是很多代人心中的自豪和驕傲。也許上世紀80.90年代的香港娛樂圈才能真正被稱為人才輩出的黃金時代吧,出現了太多太多的影響後世的超級巨星,網上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了一首香港這些超級巨星的詩詞,不僅概括的精準至極,也引起了很多鬼才網友的接龍。
  • 幾乎被人遺忘的演技派,在歌神標籤的光暈之下,他的電影同樣精彩
    無法超越的歌神張學友隨著《我是歌手》熱播,有人登頂,有人淘汰,粉圈吵的天昏地暗,華語樂壇到底是不是姓華之類的帖子開了無數。於是,歌神張學友2014年的一段視頻被頂上了風口浪尖。有心人借歌神的話質疑《歌手》這個節目的專業性,另一批人表示,內娛頂流音樂節目沒有專業性?
  • 港片中最經典的六大鏡頭,歌神張學友拔得頭籌!
    導讀:港片中最經典的六大鏡頭,歌神張學友拔得頭籌!01歌神不務正業,怒送表情包張學友被稱為歌神,在音樂上的成就很少有人能夠企及,不過他在02《天若有情》,華仔騎摩託成為經典劉德華是香港四大天王中,紅得最長久的一位明星,他見證了港片由盛到衰的全過程,
  • 鄭中基,一個被喜劇毀了的歌神接班人
    大家都知道,張學友是華語樂壇公認的歌神,幾十年來,不論湧出多少歌壇天王始終都無人撼動他的地位。謝霆鋒不能,周杰倫不能,陳奕迅也不能。但有一個人曾經卻無限接近張學友,他就是如今已經徹底淪為喜劇演員的鄭中基。
  • 男歌手代名詞:周杰倫-鬼才,陳奕迅-二代歌神,他是華語領軍人
    第2位就是被譽為香港二代歌神的陳奕迅,在男歌手當中,陳奕迅也是屬於天王級別的存在,尤其是他的十年,至今都是大火的歌曲,而作為香港主流樂壇的代表性人物,陳奕迅被譽為是張學友的接班人,被譽為香港二代歌神,一點也不為過。
  • 歌神陳奕迅曾口無遮攔點評「四大天王」,惹得一身臭
    在歌壇裡能被樂迷稱得上歌神的有三位。第一位是距離現在比較久遠的許冠傑,因為他用通俗易懂的粵語唱出了廣大底層人民在70-80年代的心聲,被譽為第一代「歌神」。第二位是四大天王裡最能唱的代表,張學友,他的歌可以說壟斷了整個90年代粵語、普通話歌曲,有一句話是這樣子形容的「有風吹過的華人的地方就有張學友先生的聲音」,可見,第二代「歌神」張學友的地位有多高。第三位就是目前還活躍在樂壇,成為2000年後華語樂壇中流砥柱的歌手,陳奕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