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鞋城4樓幾百平米內分布著四家「NB」,這是其中的一家 杜楊 攝
日前,New Balance(下稱NB;其他商標類似的品牌,則通稱為「新NB」)起訴福建晉江的新佰倫股份有限公司一案,日前迎來一審判決,南京市中院認定被告構成商標侵權,應立即停止侵權並賠償NB公司經濟損失300萬元以及合理開支55萬元。
經濟導報記者走訪發現,濟南的「新NB」真不少,而「新NB」們商標的最大特點,就是模仿NB的那個大N,且價格僅是NB的三分之一左右,也在一定程度上,迷惑了消費者對NB的品牌認知。
「我們的價格是他們的三分之一」
在齊魯鞋城4樓,至少有4家店鋪銷售的品牌簡稱都是「NB」,比如一家YG-NIUBAILUN。
經濟導報記者在這家店內發現,其商品以鞋為主,鞋上繡著一個大大的「N」,價籤上標榜自己是獨立設計品牌,而且還分「中國區定價」。「這是定價,春節搞活動,68折,折扣完價位多在200元左右。」店內導購說。
在被問及品牌來歷時,這位導購倒也直爽,「我們跟美國的NB是不同的品牌,我們是福建泉州的牌子,但價格是他們的三分之一。」
這位導購口中的NB,就是1906年創立於美國波士頓、致力於生產各類運動鞋、有「慢跑鞋」之王美譽的那個品牌,其LOGO正好是NB兩個字母,產品最醒目的標示,則是一個大N。
實際上在與YG-NIUBAILUN相隔十餘米,還真有一家「美國新佰倫(國際)」的店鋪,招牌LOGO是一個大N,英文名全拼為NewBinlie;而在旁邊,是一家名為「New Nuobalun」的品牌專賣店,LOGO也是一個大N;在過道內,還有一家「香港新百倫」,LOGO是一個暗色B做底的亮色大N。
至於開篇提到的敗訴的那家「新NB」,其銷售的品牌為「NIUBANLUNSI」,也在鞋兩側使用了字母大「N」做標識。NB方面認為這涉嫌商標權侵權及構成不正當競爭,所以才一紙訟狀將其生產商——福建晉江的新佰倫股份有限公司告上法庭。
一直沒有中文名的NB
「我們經常被問『你們是新百倫啊,還是新佰倫啊,還是紐巴倫啊,還是紐巴倫斯啊?』我們只好回答:都不是,我們就是NB。」在振華商城,NB專賣店的店員向經濟導報記者吐槽。
一個國際知名品牌進中國卻沒有一個中文名,這或許是「新NB」們泛濫的原因之一。資料顯示,上個世紀末90年代進入中國市場時,NB曾經有個叫「紐巴倫」的中文譯名,但「紐巴倫」商標隨後被NB當時在中國的代理商註冊,結果雙方分道揚鑣後,「紐巴倫」就不再屬於NB了。
幾年後,NB重返中國市場,又起了個「新百倫」的譯名,結果「新百倫」已被他人註冊,NB還被「新百倫」的商標持有人起訴了。
「我們沒有中文名,我們對外的名稱就是NB。」上述NB店員如是說。
經濟導報記者撥打其400客服電話,對方也自稱NB,未提及任何中文名。只有其官網最末端,還保留著「新百倫貿易(中國)有限公司」的字樣。
反觀「新NB」們,幾年來分別有紐巴倫公司、新百倫明星國際集團有限公司、香港紐威士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莆田市沃百利貿易有限公司、江西新百倫公司、廣州新百倫領跑鞋業有限公司等公司及自然人,涉及相關的商標糾紛案。
紡織服裝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此前表示,中文商標註冊對於在華的外資企業意義重大,如果始終未有合適的中文名稱,NB在中國市場的推廣或將受到挑戰。
而本次NB起訴「NIUBANLUNSI」勝訴,亦有學者認為這對商標保護有重大積極意義,並認為本次訴訟將成為類似案件審理的指導性案例。
不知是不是受訴訟影響,經濟導報記者未能在濟南找到「NIUBANLUNSI」專賣店。在中海環宇城,有商鋪反映這裡開過一家專賣店,但已經撤櫃一年多了。
兩個領域的競爭
普通消費者可能只認識大N,分不清「新老NB」的差別,但經濟導報記者採訪了幾位相熟的體育愛好者,他們對New Balance 1300和996等人氣單品如數家珍。
「一分錢一分貨。」上述NB店員表示,他們店的主流商品定價是599元,其舒適的腳感備受消費者認可,「從外觀上說,NB的鞋未必最好看,但你的腳不會騙你。」她還表示近年來NB的銷售穩中有增。
反觀「新NB」們,不僅彼此為鄰,產品的大N非常雷同,價格也局限在200元以內。或許正因競爭激烈,在中海的「NIUBANLUNSI」,以及在華聯超市的「NEW BUNREN」等品牌都已撤櫃。
YG-NIUBAILUN稍好些,其世購服裝廣場店採用開放式的布局,與著名的品牌「喬丹」為鄰。
誰會在低價紅海的搏殺中脫穎而出?有受訪專家認為,一個品牌創立之初的格局,決定了其發展的高度。
而正品NB們,因為消費者的品牌意識在不斷增強,中高端消費領域是個增量,「原創品牌將會迎來市場增長。」這位專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