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機是指由於突然遭受嚴重災難、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壓力,使生活狀況發生明顯的變化,尤其是出現了用現有的生活條件和經驗難以克服的困難,以致使當事人陷於痛苦、不安狀態,常伴有絕望、麻木不仁、焦慮,以及植物神經症狀和行為障礙。
出現了心理危機該怎麼辦?
看看專家的解答
遭遇突發事件而出現心理危機時,人們或多或少會產生如下反應:
情緒反應:
1、害怕
①很擔心災難會再次發生;②害怕自己或親人會受到傷害;③害怕只剩下自己一個人;④害怕自己崩潰或無法控制自己。
2、無助
①覺得人是多麼脆弱,不堪一擊;②不知道將來該怎麼辦,很茫然。
3、罪惡感
①覺得沒有人可以幫助自己,恨自己沒有能力救出家人;②希望過世的人是自己而不是親人;③因為比別人幸運而感覺罪惡。
4、悲傷或憤怒
①為親人或其他人的過世感到很難過、很悲痛;②覺得命運怎麼對自己非常不公平;
5、重複回憶
一直想到遇難的親人,心裡覺得很空虛,無法想別的事。
6、失望
不斷地期待奇蹟出現,卻一次一次地失望。
身體反應:
疲倦;失眠;做噩夢;心神不寧;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暈眩、頭昏眼花;心跳突然加快;發抖或抽筋;呼吸困難;喉嚨及胸部梗塞;噁心;肌肉疼痛;子宮痙攣;月經失調;反胃、拉肚子。
遭遇嚴重的災難事件,人的身心都會經歷超出一般生活狀態的危機,因此以上的反應,都是特殊狀態下的正常反應,而不是病態的。如果你也有相類似的感覺,請不必太擔心,這些反應很正常,並非是「不好」的,有很多同伴都經歷著和你一樣的身體、情緒反應,這些反應其實都是我們身體的保護系統在起作用,就如同被火燒了一下,雖然略有疼痛,但疼痛的反應使我們迅速避開火源,保護身體避免更大的損傷。
心理危機的特徵
(1)通常為自限性,多於1~6周內消失。
(2)在危機期,個人會發出需要幫助的信號,並更願意接受外部的幫助或幹預。
(3)預後取決於個人的素質、適應能力和主動作用,以及他人的幫助或幹預。
心理危機的發展過程
(1)衝擊期,發生在危機事件發生後不久或當時,感到震驚、恐慌、不知所措。
(2)防禦期,表現為想恢復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慮和情緒紊亂,恢復受到損害的認識功能。但不知如何做,會出現否認、合理化等。
(3)解決期,積極採取各種方法接受現實,尋求各種資源努力設法解決問題。焦慮減輕、自信增加、社會功能恢復。
(4)成長期,經歷了危機變得更成熟,獲得應對危機的技巧。但也有人消極應對而出現種種心理不健康的行為。
發生心理危機後的三種結局
第一種,有效應對,獲得成長。
當發生危機事件時,有些個體能夠迅速做出恰的反應,為保證自己的生活而有效的應對出現的危機,獲得經驗,是自我得到成長。
第二種,度過危機,壓抑感受。
這種人也能度過危機,但處理的方法是試圖通過不聞不問的方式掩蓋危機事件的存在,把危機事件有意無意的壓抑到無意識中。
第三種,無能為力,被危機擊垮。
在面對危機事件時,無能為力,被危機擊垮,此時需要有效的心理幹預,否則會給當事人留下心理陰影。
湖北之聲
《健康合伙人》節目
首播時間:11:00——12:00
重播時間:20:00——21:00
次日凌晨4:00——5:00
歡迎加入《健康合伙人》聽友群
QQ群號碼:719590356
編輯:葉靜
審核:李軍震、高學良
監製:洪燕、梁延、鄭暉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