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3納米晶片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國產晶片迎來先驅者

2020-12-22 超級科技課堂

大家對於華為事件想必應該都是非常清楚的,此次因為在晶片禁令影響之下,華為沒有辦法再獲得麒麟晶片的代工服務。就在我們因為晶片代工服務而煩惱的時候,全球半導體領域陷入了摩爾定律的物理極限

碳基晶元的生產

不過好在三星,臺積電以及ASML等等團隊都已經正在從新的角度去研發,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晶片製造業,其中用新材料取代貴就是一個思路,目前我們已經掌握了這方面的領先全球的頂尖的技術,並且已經實現了碳基晶元的生產。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能夠讓晶片性能得到高度提升的方法,那就那就是改進電晶體技術,傳統的finfet電晶體技術正在不斷微縮,也已經到達了一種瓶頸地步,所以很多團隊便展開了對於電晶體以電晶體新興技術的研發探索。

好消息傳來

12月17日,有消息傳來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正式宣布,復旦大學周鵬教授引領的團隊已經成功在三大明星一片的關鍵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據說,該團隊針對的句式具有重大意義的3~5納米節點電晶體技術,並且已經驗證了雙層溝道厚度分別為0.6~1.2納米的圍柵多條溝道電晶體。

據悉,這項成果已經在第66屆iedm國際電子器件大會上進行了發表,這種多條溝道電晶體技術簡稱為gaa技術,比起傳統的能夠實現更好的掌控能力。有相關數據顯示,此次作業發出來的超薄圍柵雙橋溝到電晶體的驅動電流,比起普通的電晶體相比有著400%的提升。

這也就意味著這電晶體打破了摩爾定律,並且在其五納米以下高精度工藝節點上得到了一定的延續。而在復旦教授團隊實現對象實現這項突破之前,三星和臺積電也已經掌握了這種電晶體技術,並且三星還將這一技術應用到了三納米晶片之中。臺積電這邊則在2納米上選擇使用了這種電晶體技術。

國產晶片迎來先驅者

而國內的晶片代工巨頭中芯國際也曾經透露他們的5納米相關的八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目前真的只等EUV光刻機到貨。雖然我們在晶片製造上一直都處於短板的狀態,但是目前我們也已經有了一定的突破,通過全國上下各大企業的不斷努力,相信國產晶片的未來可期,而國產晶片即將迎來先驅者。

如果這種電晶體技術真的能夠生產出3納米晶片,那麼這對於國內的晶片領域來講,無疑是一件喜事。這樣一來,我們不但攻克了在晶片上所遇見的短板,還製造出了更加高端的晶片,這就意味著我們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壁壘,邁出了自主研發最重要的一步。相信在接下來的日子中,我們一定能夠做到更好,總有一天,我們能夠徹底打破西方技術的壟斷,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就不會再被別人卡脖子了。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首創2納米晶片關鍵技術,還要依賴光刻機嗎?
    那麼如今中國晶片技術究竟發展到了哪一程度,有消息稱中科院首創了2納米晶片的關鍵技術,這一技術在生產過程中是否還要依賴先進的高端光刻機,中國晶片是否就此迎來轉機,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一一揭秘。中國晶片的發展與幾大企業密切相關,首先此次晶片危機事件的主角,同時也是我國優秀的晶片研發企業的華為。
  • 中國向全世界宣布:國產晶片突破6納米,外媒:這就是中國速度
    在中國教育的不斷改革和創新中,國家培養出了越來越多的科技人才,因此科技領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今,中國再次向全世界宣布了一項好消息,那就是我們的國產晶片突破6納米,外國媒體再次宣稱這就是真正的中國速度!說起晶片製作,本來很多的中國人並不了解晶片領域,然而在美國對於華為的強烈制裁和打壓中,國人更多的了解到了晶片製造技術的重要性。
  • 好消息!3納米晶片喜從天降,美封鎖或難以繼續?網友:幹得漂亮
    自從美國開始針對國內市場的晶片之後,關於半導體晶片企業的發展也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為了鼓勵這些企業的發展同時不出現濫竽充數的情況,要精益求精,不要以量取勝,也是有了很多的補貼,看到國家能夠如此重視晶片的發展,大家對於晶片的突破也是充滿了信心。
  • 國產晶片迎來突破,中國巨頭造出光刻膠,打破日本技術壟斷
    光刻膠是一種對光敏感的混合液體,是半導體晶片製造過程中所需的關鍵材料,主要用於光刻曝光環節。光刻膠主要有KrF、ArF、EUV幾種,我國在低端光刻膠領域雖然有不錯的表現,但在高端領域,我國仍要依賴海外。
  • 傳來3個好消息,事關ASML光刻機,國產晶片轉機來了
    但是行業內傳來3個好消息,事關ASML光刻機。第一個好消息:中芯國際蔣尚義談判ASML2020年年底,中芯國際新任命蔣尚義為公司副董事長,蔣尚義何許人也?蔣尚義是國內半導體行業內的一位大能,曾任命過臺積電高管和武漢弘芯,最後來到了中芯國際。並且是二次任職,數年前離開後又回來了。此次歸來就傳來了好消息,蔣尚義談判荷蘭ASML,希望可以採購EUV光刻機。
  • 國產芯再傳好消息!中芯國際巨資購買晶片機器:加速量產14nm晶片
    相信大家都知道,近日,美國再次加碼限制華為晶片業務的發展,試圖通過對臺積電施壓,來進一步達到全面「斷供」華為的目的,如此可見,在這樣的「大環境背景」中,國產晶片全面替代無疑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而目前整個國產晶片產業鏈最薄弱的環節,無疑就是在晶片製造領域,雖然目前國內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
  • 地平線在邊緣人工智慧晶片領域所取得的重大技術突破
    打開APP 地平線在邊緣人工智慧晶片領域所取得的重大技術突破 地平線HorizonRobot 發表於 2020-12-07 15:17:56
  • 打破日本技術壟斷,中企巨頭突破晶片材料,關鍵性堪比光刻機
    日本長期維持對光刻膠的壟斷,但中國企業傳來好消息,突破了關鍵晶片材料,打破壟斷。 據科創板日報消息,南大光電控股子公司自主研發的ArF光刻膠產品已經通過了客戶認證,這次通過認證以後,意味著ArF光刻膠產品的開發和產業化取得了關鍵突破。這也是國內首個國產ArF光刻膠。
  • 國產7納米晶片獲得突破 中芯國際實施N+2工藝戰略
    長期以來,國產晶片發展受到了在該領域一路領先國家的壟斷,長期受制於日韓,美國等晶片大國。今年,白宮方面更是發布一系列制裁條令,讓華為的晶片行業再次受挫。華為總裁餘承東此前更是表示,目前發售的mate40搭載的麒麟晶片將是最後一代國產晶片。
  • 好消息!國產晶片設備迎突破,與荷蘭光刻機聯機成功
    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我國就已經加緊了自我晶片生產的研發,半導體領域的戰場上,國家與企業雙雙前進,已經在許多細分領域取得了許多意義非凡的突破。按照國家劃定的目標,2025年實現70%的晶片自我供應,實現自我供應的最大難題在於,晶片生產設備一直都不是我們的強項。
  • 國產晶片巨頭再行動,打破晶片新技術壁壘,日媒這次說對了
    目前我們已經擁有了自主設計晶片的能力,但是在晶片的製造上,我們依舊是沒有辦法實現自主製造的能力。晶片的製造並不是一件容易掌握的技術,其實國內早就已經開始研究了但是目前為止已經研究了十幾年,依舊是沒有能夠達到一種頂尖的水平。而目前來講,美國的晶片行業是全球領域範圍內最發達的,在整個市場中,佔據的地位也是數一數二的。
  • 中科院取得突破,新技術成國之利器!一旦普及,有望替代矽基晶片
    近年來,由於美國對我國晶片企業的持續打壓,令中國半導體產業技術自研、打破壟斷的決心更堅定。同時,「國家隊」也加大支援力度。其中,中國科學院便在美國針對華為的禁令生效後當即表示,要集結全院之力攻克光刻機等技術難題,幫助中國企業擺脫卡脖子的命運。值得一提的是,中科院不僅要全面入局光刻機的製造領域,而且還兼顧了晶片設計和製造方面的技術攻關。得益於院內的濟濟人才,中科院在多年來掌握了不少晶片領域的核心技術。
  • 5臺光刻機已入手,中國「國產晶片」迎來春天,還是張召忠有遠見
    這短時間不斷被美國打壓,也讓華為認識到了,中國在晶片製造領域上的短板,這對於我國來說可不是一個好消息,雖然我們知道中國晶片已經發展了很多年了,到現在已經能夠自主設計,而且在晶片的封測上面,也有一定的地位,但是在製造方面卻沒有什麼成就。
  • 100多個國家都在用的北鬥導航,晶片到底怎麼樣?
    白皮書顯示,截至2019年底,國產北鬥兼容型晶片及模塊銷量已突破1億片,國內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突破4.6億臺,其中具有衛星導航定位功能的智慧型手機銷售量達到3.72億臺。與此同時,目前含智慧型手機在內採用北鬥兼容晶片的終端產品社會總保有量已超過7億臺/套。隨著國產北鬥晶片取得種種突破性進展,北鬥應用也正在諸多領域邁向「標配化」發展的新階段。
  • 四部委力挺國產晶片,EUV光刻機也迎來轉機
    免稅2年,第3-5年按照照 25% 的法定稅率減半徵收。經營期10年以上,線寬小於 130 納米 (含)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這也就是說,最低可免稅2年,最高可免稅10年。並且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這份文件的目的就是先把頭部企業扶持起來,解決國產晶片危機,最後再「先富帶動後富」。晶片製造很難當然,晶片製造牽涉範圍非常廣泛,不是單獨的一兩家企業,甚至不是單獨的一兩個國家能夠完成的。四部委文件的落地確實可以促進國產晶片產業發展,但是國產晶片企業卻仍然需要加倍努力。
  • 中國又一尖端技術閃亮全球,地位不輸光刻機和晶片,日本徹底認輸
    圖為盾構機 在科技強國戰略的不斷推動下,中國越來越多的技術短板被補齊,並且還誕生了一大堆尖端國產技術,如今中國又一尖端技術亮相全球,地位不輸給光刻機和晶片,就連日本也徹底認輸
  • 方寸之困:納米級晶片通關路
    內有隱憂,外有威脅,仍然是困擾我國晶片產業的現實寫照。每當我國自研晶片的技術出現一些成果,就會看到一些網絡媒體使用「突破歐美封鎖」、「中國彎道超車」的報導出來。晶片自研之難,有複雜的大國博弈,有喧囂的產業競爭,也有隱微的技術之困。本文我們主要從技術之困,來深入到半導體產業的方寸之地,看下當前的晶片的技術難點和下一步發展。納米級晶片是如何製造出來的?
  • 頂級晶片都是5納米的,國產90納米光刻機有用嗎?看完長見識了
    頂級晶片都是5納米的,國產90納米光刻機有用嗎?看完長見識了隨著晶片產業被越來越多的人們關注,人們對晶片的認識大多都集中在手機廠商們大力宣傳的5納米工藝。而我國的光刻機技術也一直是落後於國際社會的,我們至今都沒有研發出5納米級別的光刻機,大多數國產光刻機只能生產90納米的,很多人想當然的覺得現在市場的設備搭載的都是這樣的超高水平的5納米晶片。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們知道,手機是一個非常集約化設計需要在保證體積可控的情況下,為用戶提供儘量強大和多元化功能的重要設備。
  • 石墨烯晶片技術突破,性能超矽基晶片10倍
    l 可以降低對光刻設備的要求從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只要有辦法製造出「PN」節就可以不用光刻機,至少能夠降低對光刻機的要求,關鍵還是材料,只要材料有所突破,那麼問題就可以解決。回顧整個晶片的發展史,一開始的晶片也不是矽基晶片,而是用「鍺」製作半導體。
  • 國產光刻機突破22納米,差距還很大,為啥科研人員如此興奮?
    在這個節骨眼上,偏偏美國又開始歇斯底裡的打擊中國科技企業,企圖拖慢整個中國的半導體領域發展進程,因此我們很著急,我國何時才能突破晶片的技術封鎖呢? 我們一方面在著急的同時,也得清楚的認識到,即便在西方國家合力封鎖我國晶片技術的背景下,我國自己的科技企業,還是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