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國軍隊廣泛使用九種步槍盤點,曾有一款使用超半世紀

2020-12-22 小陳觀史

抗日戰爭是近代我們國家遭遇的最大一場外來侵略戰爭,在當時中國軍事工業不過完善,國家貧困工業基礎極差的背景下,在抗戰前線殊死抗擊日寇的戰士們,手中的武器也是形式百出,被戲稱為「萬國造武器」,那今天就一起盤點一下,哪些抗戰中曾被我抗日戰士廣泛運用的九種步槍武器。

第一款:二四式步槍(中正式步騎槍)

改款槍型是德國毛瑟1924式標準短步槍的中國授權製造產品,使用標準7.92mm口徑毛瑟步槍彈,在上世紀30年代,國民黨政府曾與納粹德國政府建立了密切的軍事聯繫,向德國大量購買武器,並在德國顧問的幫助下建立精銳部隊—德式師。在這種背景下,國民黨當局向德國毛瑟軍工廠訂購了數萬支標準毛瑟步槍,並在隨後取得該款步槍的授權生產,該槍最早在河南鞏縣兵工廠進行仿造,在此過程中受到蔣介石的高度重視,並親自提出了縮短槍身,加長刺刀的改進方案,使得更加適合中國士兵的身體特徵並使用,也因此被命名為「中正式」步槍。在1935年被正式確定為中國陸軍的標準制式步槍,這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款標準制式武器,也是抗戰期間我國生產最多的步槍槍型,也是抗戰中國民黨中央軍的象徵裝備。

第二款:漢陽造八八式步槍

漢陽造步槍是近代中國第一支自主仿造並批量生產的步槍,其前生是德國委員會1888式無煙火藥步槍,因在湖北漢陽兵工廠定型設計而得名,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無煙火藥的步槍之一。漢陽造步槍的早期型號沿用德國委員會步槍的槍管包裹設計,被稱為「老套筒步槍」,是中國近代裝備時間最長,生產數量最多,使用範圍最廣的一支步槍,見證了中國近代超半個世紀的歷史。從辛亥革命到土地革命,從北伐戰爭到抗日戰爭,漢陽造步槍一直活躍在戰爭前臺,部分漢陽造步槍甚至隨著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一展餘威力,裝備在民兵部隊的步槍一直到70年代才被完全淘汰。

第三款:英制李·恩菲爾德步槍

這款步槍作為一、二次世界大戰中大英國協軍隊的主要步槍裝備,一度是世界產量最大的步槍,在一戰後大量湧入中國的軍閥戰場,如直系軍閥吳佩孚等就接收了大量英國生產的恩菲爾德步槍。在抗戰中也有很多軍閥部隊使用這款步槍,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區的桂系、粵系軍隊手中,因為這款步槍使用英制7.7mm口徑彈藥,被稱為「英七七步槍「,但也因此與當時中國國內主流的德制7.92mm口徑彈藥不合,造成後勤方面的壓力,所以到戰爭後期基本退出一線部隊裝備,多分發給後方守備部隊和民兵使用。

第四款:蘇制莫辛--納甘步槍

被中國軍民取外號為「水連珠步槍」,作為沙皇俄國到蘇聯二戰時期的主要步槍武器,莫辛--納甘步槍的早期型號曾大量進入我國軍隊中服役。最早接觸改款步槍的是盤踞東北的奉系軍隊,由白俄軍隊手中獲得,遺留到抗戰時期曾大量出現在東北軍舊部及東北地區抗日武裝手中。在北伐時期,蘇聯也曾大量援助這款步槍給廣州的國民政府和西北的馮玉祥軍,所以在抗戰期間也常見裝備於西北軍舊部和部分國民黨雜牌軍中。到1941年,蘇聯又通過援助軍械的計劃,將近五萬支最新式的莫辛--納甘步槍交付國民黨手中,並以此為基礎組建了蘇械突擊軍,在長沙會戰等局部戰役中大顯神威。

第五款:日本三八式步槍

這款步槍是侵華日軍的制式裝備,也是中國抗日軍隊在戰場上最多可以繳獲的步槍裝備,廣泛使用在國民黨正面戰場和共產黨敵後戰場,因其尾部槍栓處有一個獨特的防塵蓋設計,被稱為「三八大蓋」,因其使用小口徑6.9mm步槍彈,所有我軍繳獲後經常會進行槍膛改造,使之可以通用使用最多的7.92mm步槍彈。這款步槍因在日軍中裝備數量巨大,所以其中不少被我抗日軍隊繳獲使用,是抗日戰爭時期我軍使用做多的步槍之一。抗戰勝利後國共雙方都繳獲了大量的三八式步槍,再其後的解放戰爭中得以廣泛使用。

第六款:美國M1903春田步槍

這款步槍是美軍在兩次世界大戰之中的制式武器,一戰後部分流入中國,在二戰中作為軍事援助物資大量支援各國民黨軍隊,主要用於裝備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駐緬甸遠徵軍,支援裝備的數量達到二十萬支。因這款步槍精準度高,槍聲較小,射程又適中,因此部分春田步槍被用於狙擊步槍配發給國內作戰的國民黨中央軍精銳部隊。

第七款:捷克Vz—24短步槍

這款捷克布爾諾兵工廠在1924年定型生產的毛瑟系列短步槍性能穩定,價格低廉,除了作為捷克陸軍的制式武器以外,還和同廠設計生產的捷克ZB—26式輕機槍一起被大量出口到中國,張學良的東北軍和蔣介石都曾大量購買,用於裝備精銳部隊。可惜九一八事變中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導致數萬支該款步槍落入日軍手中,被偽滿洲國陸軍大量裝備。蔣介石中央軍購買的上萬支該款步槍大多在抗戰早期消耗殆盡,剩餘部分被分散在各處用於武裝守備部隊。

第八款:奧地利曼麗夏爾1895式卡賓槍

這款步槍為袁世凱最喜愛之步槍,在舊北洋軍中大量裝備和仿製,是北洋系統軍隊中最主要的步槍裝備。抗日戰爭中,這款步槍及其仿製步槍大量出現在中國北方地區軍閥中,也是抗戰中偽軍裝備最多的步槍之一。

第九款:法國勒貝爾1886式步槍

這款步槍是世界上最早的使用無煙火藥子彈的步槍,大量列裝於法國及其殖民地軍隊中,抗日戰爭中雲南王龍雲就為其的滇軍購買裝備了大量的勒貝爾步槍,是滇軍的主要步槍武器,我國其他地區的抗日武裝也曾少量使用。

除了上述這九種步槍外,我國軍民在抗戰中還曾使用過義大利卡爾卡諾步槍、美國M1卡賓槍、美國加蘭德步槍等等,但是使用範圍很小,另外還有大量的自造、仿製步槍投入使用,如浙江地區生產的七七式步槍等,從步槍花樣繁多的種類上劇可以看到當年先烈抗爭的不易,看到落後就要付出代價的慘痛。銘記歷史,不忘先烈,將自身建設的更加強大才是對先烈們的最好祭奠。

相關焦點

  •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使用的德制火炮,中德合作的結晶之作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武器裝備、人員素質、後勤補給、戰場指揮等各個方面幾乎都落後於對手日本,其中在火炮支援這一項就極為突出,這也是中國軍隊最早患上火力不足恐懼症的時候。不過在抗戰爆發前,中國就曾向德國購買過不少火炮,這些火炮在射程和威力上都優於日本的火炮,那為什麼在炮火支援當中比不上日本呢?
  • 二戰3大經典步槍:一把使用了半個世紀,一把產量超過7100萬支
    抗戰時期,槍可以說是士兵的第二生命。步槍最大的優勢在於整體重量較輕,方便攜帶、槍射擊精度較高,威力大等特點。所以步槍逐漸成為戰場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就給大夥介紹抗戰時期,最經典的3款步槍。在抗戰期間,最常見的當漢陽造步槍莫屬了。
  • 全面抗戰初期中日兩國軍隊輕武器對比
    那麼全面抗戰初期中日兩國的士兵都使用什麼武器呢? 步槍 日軍對華作戰的單兵武器,主要使用6.5毫米口徑的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式步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三八大蓋」。這款步槍精度好、射程遠,槍身全長127.6cm,再加上30式單刃刺刀後就可達166.3cm,利於白刃格鬥,但是因為口徑小、所以殺傷力較差。
  • 用輕機槍或步槍真的能打飛機嗎?抗戰時期中國軍隊靠什麼防空?
    戰例一:1932年7月下旬的一天,紅軍大學學員在演習期間遭到幾架粵系軍閥飛機襲擊,當場傷亡數人,槍法精湛的王文禮使用一支法國步槍(有可能是勒貝爾M1886步槍)在第二次嘗試的時候,擊中了一架飛機的油箱,該機起火後墜毀爆炸,創下紅軍用步槍擊落敵機的先例。
  • 那些曾經出現的二戰經典武器排名-步槍篇,總有一款你聽過的!
    雖然經典步槍非常多,但是在我心目中卻也有個排名,下面就是我個人步槍排名top5。正所謂排名有先後,上榜憑本事。第五名:STG-44突擊步槍;又名MP44步槍這是一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槍械,由德國軍工發明,具有射擊準度高、火力迅猛、連發後坐力小等特點,在柏林戰役中,大部分黨衛軍都裝備這款武器。
  • 抗戰時期,我軍戰鬥力最強的幾款步槍:第一款咋一聽像產自日本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在眾多的作戰武器中,步槍始終佔有著一席之地,在戰鬥中發揮著突出的作用。從最早的我國南宋時期的竹管突火槍開始,逐漸發展演變到現在各種類型的步槍在戰鬥中起著不同的作用。
  • 世界武器:如果穿越回二戰,你希望使用哪一款槍械作戰?選「大八粒」的最多
    近日,在某網站一個關於二戰經典槍械討論帖中,有網友問到:「如果讓你穿越回到二戰戰場上,你最希望使用哪一支步槍殺敵?」
  • 抗戰時期中國都裝備了什麼機槍?前兩種經常聽說,最後一個是利器
    即便如此,中國軍隊至少生產了6000挺機槍,一槍就能打死500米以內的目標。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裝備了哪些國產機槍。我不得不提三種武器:日本的十一年式,瑞典的KE7,捷克的ZB-26,因為他們都在抗日戰爭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最後一種機槍,是日本官兵害怕的一種武器裝備,是捷克的ZB-26機槍。
  • 中國軍隊抗戰時期列裝火炮盤點,萬國牌武器集中地!
    歡迎來到硬核科普頻道,本期內容是抗戰時期中國火炮盤點。從租借法案生效開始,中國一共接受了1669門M3火炮,雖然口徑不大,但因為日軍主力的九五式輕戰車和九七式中戰車護甲很薄,且大都採用的是鉚釘結構而非焊接,因此幾乎是一打一個準,為中國當時最重要的反坦克武器。
  •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最痛恨的一款日軍武器,堪稱重機槍的剋星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重武器很少,尤其是火炮更是無法與日軍相比,所以在中國軍隊中裝備的各型輕重機槍成為了抗擊日軍的絕對火力支柱。然而在戰場上中國軍隊機槍一旦開火暴露位置,很快就會招致日軍精確的炮火打擊而被摧毀,這些炮彈很多情況下並非日軍傳統大口徑火炮所發射,而是日軍普遍裝備的一種輕型武器:擲彈筒。它短小輕便,易於攜帶運輸而又威力十足,是中國軍隊最痛恨的日軍武器之一,因為中國軍隊為數不多的機槍火力都是被其所摧毀。
  • 為何很少見到中國步槍有瞄準鏡?而國外軍隊幾乎都有
    除卻少數製造能力不足的國家,大部分的國家出於想提升個人作戰能力的目的,全都對應本國使用的槍械準備了適用的瞄準鏡。其中以西方國家做的更為突出,士兵配備的步槍,幾乎每一個都有瞄準鏡。再看中國,給士兵配備的裝備本身就比美俄差了,我國的步槍也沒有哪款現在是瞄準鏡全覆蓋的。既然瞄準鏡對步槍的重要性是全球共識,為什麼非常重視單兵作戰能力的中國,沒有給步槍裝配瞄準鏡呢?
  •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火炮盤點,蘇聯貨,德國貨,美國貨都有!
    歡迎來到這個硬核科普頻道,本期內容是抗戰時期中國火炮盤點。滬造克式山炮滬造克式山炮是中國近代第一款後膛裝填後座式火炮,此炮是清末1905年江南製造局引入克虜伯75毫米1900式山炮製成,此炮雖有些現代化設計,但實際上一戰後便落伍了,不過當時中國武器匱乏,所以在抗戰時期仍有使用該炮
  • 收藏:二戰時期我國軍民使用過的那些知名步槍
    S型尖彈, 其彈徑為8.20mm, 因此設計使用88式子彈的槍械不能使用尖彈,會有炸膛之虞。中國以往稱88式子彈為七九圓彈, 其彈頭為長圓形,一直到抗戰結束仍有大量生產。S型及SS型分別稱為尖彈及重尖彈。在美國又稱德國88式子彈為7.9x57J, s型及SS型為7.9x57JS。 在軍閥混戰的時代,一直到抗戰結束,漢陽造在中國一直是主力武器之一,雖然落後了中正式兩代,比日式的三八步槍也落後了一代,但是仍不失為一把結實可靠的步槍。
  • 抗戰最著名的步槍:第3支名字非常獨特,常被誤認為是日本造!
    該槍械是由1896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引進德國的1888式步槍仿製而來,早期推出的漢陽造槍管上設計有套筒,故而老百姓也稱其為「老套筒」,服役我軍半個多世紀。2.在該槍械的試仿製過程中,蔣介石提出,毛瑟步槍畢竟是根據身材高大的歐洲士兵設計的;因此仿製的時候應該再結合中國國情的需求加以改進,為了方便作戰攜帶,其建議對毛瑟步槍的槍身截短一部分,而為了更利用白刃戰,希望對刺刀的尺寸進行加長設計;就這樣1935年中正式步槍誕生了,在戰場上該槍械頗受我軍將士的喜愛。
  • 抗戰之中國軍隊機槍
    捷克式輕機槍中國是使用捷克式輕機槍數量最多的國家。抗戰中,捷克式是中國步兵班排的絕對火力支柱。 布倫式輕機槍 該槍採用弧形彈匣供彈,是與捷克式輕機槍明顯的區別,布倫式輕機槍在抗戰期間裝備了中國軍隊。
  • 詳解中國名槍之一的97式突擊步槍!與95式突擊步槍有何不同?
    隨著中國軍工行業的全面發展,不僅飛彈戰機等高端武器裝備在出口,中國製造的槍枝也早已走上國際市場。中國出口的槍枝中有一款突擊步槍非常出名,那就是97式突擊步槍,這把槍是從中國軍隊通用的95式突擊步槍衍生而來,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出口,在中國軍隊中雖然也有裝備,但是數量比較少。
  • 越戰後使用廣泛的突擊步槍AK47,性能強大,比M16還厲害?
    在越戰時期,AK47的表現完全超過了M16,無論是火力還是穩定程度都要比M16好,所以很多人都覺得美軍的M16比不上AK47,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在越戰的時候,美軍會扔掉自己造價昂貴的M16,然後撿起對方的AK47使用。AK47也因為在越戰裡的優秀表現而被廣泛使用,直到現在依舊是很多國家選擇的步兵槍械。它可能不是最厲害,但它一定是使用最廣泛的。
  • 為什麼很少見到中國步槍有瞄準鏡?而國外的軍隊幾乎都有
    這也表明了我國對現代化軍隊建設的重視。然而在現在的解放軍部隊中,為士兵配備的制式步槍——95式自動步槍及03式自動步槍,都沒有為其批量配裝瞄準鏡。前幾年,網絡上爆出來一張安裝了瞄準鏡的95式自動步槍的照片,在網絡上引起了眾多的議論。在步槍上安裝瞄準鏡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但為什麼在中國開始出現這種事情時,卻會有如此高的關注度呢?
  • 張之洞和漢陽造:一款步槍背後的歷史,一個清朝官員的抱負
    總之將來軍旅之事,無一仰給於人」。這句話的意思說,中國鐵路的鐵軌,中國軍隊的武器,不能靠著去洋人那裡購買,要自己生產,才能不受制於人。張之洞的這種眼光,與現在提倡的「自主創新」何其相似!德國軍火商為了挽回損失,就用這種「問題步槍」冒充毛瑟槍,把設計資料和生產機械賣給中國。1895年6月,湖北槍炮廠投產,日產步槍50枝,產品定名為漢陽造88式步槍,簡稱「漢陽造」。這種步槍為了防止炸膛,在槍管外面有一個套筒,故而俗稱「老套筒」,是最早生產的漢陽造。
  • 國軍自製「中正式」步槍,威力遠超日軍三八大蓋,卻未成抗戰主力
    在抗日戰爭爆發以前,中國經過長時間的軍閥混戰。軍閥們各自招兵買馬,分別向列強購買武器。這樣一來中國軍隊的裝備中就出現美、蘇、日、法、德等各個國家的武器,成了名副其實的「萬國造」。在作戰時期,武器消耗是非常大的,五花八門的武器對於後勤補給來說無異於一個噩夢。於是,國民政府考慮自行生產步槍,統一武器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