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硬核科普頻道,本期內容是抗戰時期中國火炮盤點。
圖為德國PaK 36反坦克炮(37毫米口徑),該炮誕生於1933年,至1938年德國停止對華出口時,中國已引進500門PaK 36,是當時中國最重要的反坦克武器之一,能夠有效對付日軍裝甲。
19-K誕生於1932年,是蘇聯早期的主要反坦克武器,一共生產了8000門。1937年8月21日,中國與蘇聯籤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蘇聯向中國提供2.5億美元低利貸款以購買蘇聯物資裝備,其中就有50門19-K反坦克炮。1938年初,這些火炮抵達廣州,全部裝配於獨立炮兵第56團,但因為數量不多,因此史書並未留下過多記載。
這是美國M3,二戰時期的美國主要有兩種反坦克炮,一種是57毫米口徑的M1A1,即為美制6磅炮,另一種就是37毫米口徑的M3,其中M1A1主要用於歐洲,M3主要用於亞洲,量產於1940年。從租借法案生效開始,中國一共接受了1669門M3火炮,雖然口徑不大,但因為日軍主力的九五式輕戰車和九七式中戰車護甲很薄,且大都採用的是鉚釘結構而非焊接,因此幾乎是一打一個準,為中國當時最重要的反坦克武器。
這是義大利1935式百祿反坦克炮,百祿反坦克炮其實是奧地利公司設計的,義大利屬於獲得授權生產,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中國向義大利購買了100門百祿反坦克炮。中國軍隊使用百祿反坦克炮的最佳戰績是58師駐守烏沙閘時擊中江中數艘日艦,操作火炮的戰士名為安德成,當時日軍飛機炮彈齊至,戰友皆避,只餘安德成奮戰還擊,因此戰,安德成亦被授予勳章。而大家耳熟能詳的《亮劍》中的義大利炮,其實是法制1897式75mm野戰炮,是純正的法國貨,當時義大利找法國買了一批,一戰結束後,這批火炮逐漸落伍,其中的一些被轉賣給了中國,義大利炮就是這麼來的。
這是瑞典波佛斯M1930山炮(75毫米口徑),該炮雖產自瑞典,但波佛斯卻是克虜伯在瑞典成立的子公司所制,因此算是德國貨。1932年,在德國軍事顧問的建議下,中國分批向波佛斯購買了120門該炮,說起來,這款火炮對當時中國軍隊的火炮現代化進程有很大幫助,因為波佛斯在出售火炮的同時,還賣給了中國炮彈生產授權及炮彈生產設備。
這是美國M116榴彈炮(75毫米口徑)。M116榴彈炮誕生於1927年,因為方便運輸的構造,所以很受美國傘兵喜愛,常常作為空投使用。租借法案生效後,中國獲得了不少該炮,稱之為75山炮,這款火炮主要裝備駐印軍和遠徵軍,鮮少在中國本土戰場使用。
作為當年的萬國牌武器集中地,中國抗戰時期所裝配的火炮自然不止這些,我正在奮力搜集資料,關注我的百家號,咱們下期接著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