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債券持有人詰問:AAA級國企債券,竟能如此處心積慮、惡意違約!?

2020-12-22 經濟網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楊百會 姚坤

債券違約12天後,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晨集團」)於11月4日,針對「17華汽05」債券發布公告,稱「因公司資金緊張,未能按時兌付債券本息」,正式承認債券違約。違約未兌付的金額達10億元。

目前為止,華晨集團存續的債券還有172億。

一位機構債券投資人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實際上,本期債券違約前後,華晨集團方面已有一系列動作,疑似為「違約」,以及之後的破產重整,進而「逃廢債」做準備。

該投資人一步步復盤了10月23日債券到期日之前,華晨集團的這一系列動作,包括:

1、5月22日和7月9日,兩次轉讓華晨中國(HK:01114)股權至遼寧交投集團(以下簡稱「遼寧交投」),華晨集團原本持有華晨中國42. 32%的股權(21.35億股),5月22日轉讓給遼寧交投2億股(3. 96%),7月9日再轉讓4億股(7. 93%),兩次交易結束後,華晨集團還持有華晨中國30.43%的股權(15.35億股);

2、6月9日華晨集團將直屬上市子公司申華控股(SH:600653)股權無償劃轉給集團子公司遼寧華晟;

3、9月22日成立子公司遼寧鑫瑞汽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遼寧鑫瑞」),9月30日將手中還持有的30.43%華晨中國股權全部轉讓給遼寧鑫瑞,至此,華晨集團不再直接持有華晨中國股份;

4、分別在8月18日和10月16日,發布可以兌付債券的公告;

5、10月17日,將旗下上市公司申華控股的註冊地,從上海變更至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瀋陽片區;

另外,違約之後,11月5日,遼寧鑫瑞與吉林信託籤署股權質押協議,將持有的全部華晨中國股權全部質押出去。

「整體復盤來看,我認為,這次債券違約行為應該是處心積慮、蓄謀已久的,背後可能經過精心策劃。」這位投資人說。

華晨集團部分股權結構圖。華晨集團間接持有香港上市公司華晨中國30.43%股份,後者間接持有華晨寶馬50%股份,寶馬集團持有另外50%股份。

華晨集團部分股權結構圖。華晨集團間接持有香港上市公司華晨中國30.43%股份,後者間接持有華晨寶馬50%股份,寶馬集團持有另外50%股份。

當初投資華晨集團債券,看重它什麼?

「首先華晨集團是AAA評級,報表很好看。」上述投資人說,「如果沒有這個前提,華晨集團根本就發不出債來。」

AAA是債券信用評級的最高級,意味著償還債務的能力極強,基本不受不利經濟環境的影響,違約風險極低。

華晨集團的報表之所以「很好看」,是因為合併了華晨寶馬。據該投資人了解,到目前為止,華晨寶馬沒有欠一分錢貸款,而且每年都會有分紅——2019年華晨中國分紅共計獲得7.17億元人民幣。

「華晨集團看起來很大,總資產1000多億(華晨集團債券半年報顯示,華晨集團總資產為1933.25億元),但真正唯一的優質資產就是華晨寶馬的股權。而且在瀋陽市每年的納稅中,華晨寶馬接近佔了一半。」這位投資人說。

另外據他了解,2018年7月,寶馬集團與華晨集團籤署交易框架協議,約定華晨集團於2022年向寶馬集團轉讓華晨寶馬25%的股權。對價款應該在2022年10月支付,本息合計對價金額有360億左右。上述協議還包括,寶馬集團將繼續加大在瀋陽的投資。

這就給了投資者一個明確的預期保障:2022年,360億到帳,而且即使轉讓之後,華晨集團依然還持有25%的華晨寶馬股權,還會繼續得到分紅。

與此同時寶馬集團在中國的投資也會越來越大,「據我們了解,可能產能要比現在翻一倍。」他說,「我們在走訪時還了解到,寶馬集團已經和遼寧省達成了500億零部件生產訂單的合作意向。」

這位投資者回憶,投資者在與華晨集團溝通的時候,華晨集團曾反覆強調:「我們國產的可能不一定好,但寶馬這邊肯定是很好的」「你看我有這麼好的一個寶馬在這,金字招牌」。

「寶馬就是個現金牛,大家還擔心什麼呢?」這位投資者說。

有錢為何不還?

華晨集團半年報顯示,其貨幣資金為513.76億元。

「17華汽05」債券募集說明書中第29頁中寫明了償債應急保障方案,其中第一條便是發行人現金儲備較為充足,能夠保障債務本息及時償付。

「但據我們了解,發行人華晨集團帳上大部分貨幣資金要麼是並表上來的,都下沉在各個子公司,很難歸集,要麼就是票據保證金,絕大部分都是受限的,是不能用來如募集說明書所述『能夠保障債券本息的及時償付』的。」該投資人說。

11月9日,「17華汽05持有人大會」上,持有人也提出這個問題:「帳面大量貨幣資金無法用於償還債務,是否存在財務造假,和挪用佔用情況?」

華晨集團回應說:「截至2020年6月末,華晨集團貨幣資金513.8萬元,其中不可動用的資金是167.6億元,主要為票據保證金,可動用貨幣資金346.2億元,主要為華晨寶馬254.8億元,華晨中國70.9億,金杯股份上市公司15億元,申華控股的上市公司2.7億元,新晨動力上市公司0.6億元。華晨集團作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不得非金融性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用於償還債務,華晨集團可動用的資金很少,且分布在多家企業中,各企業可動用資金餘額較低,不足以償還債務。」

轉讓股票給遼寧交投,錢去哪兒了?

2020年5月22日、7月9日,華晨集團,與遼寧交投及其全資子公司遼寧交投交通投資公司有限責任公司,籤署戰略投資協議。

「華晨集團把2億股華晨中國的股權轉讓給遼寧交投,之後又轉了4億股,後來還有一次華晨中國的特殊派息。」這位投資人說。

「6億股,按照華晨中國市值7塊錢來看的話,再加上特殊派息,40多億港元資金,我們現在也不知道去哪兒了,因為他說是用來兌債券的,但債券沒有兌付。」該投資人說。

11月9日的持有人大會上,華晨集團透露,「將所持的華晨中國6億股協議轉讓給遼寧交投,轉讓對價合計金額是38.69億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華晨集團也一直沒有具體披露這筆資金的具體用途,同樣是11月9日持有人大會上,華晨集團首次透露「資金主要用途為歸還華晨集團對外債務,以及用於解決華晨集團公開債券市場的剛性兌付」。

但「17華汽05」並沒有兌付。

據投資人分析,這筆資金並沒有立即給到華晨集團。今年7月,曾有投資人去華晨集團調研,「華晨集團資本運營部部長說錢就在交投手裡,因為華晨集團當時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供應商欠款,或銀行利息未支付,如果錢對價給到了華晨集團,會擔心華晨集團的銀行帳戶被凍結,導致最後不能支付。」

「他當時說這個錢就是定向來支付債券的,可以解決2021年3月之前的債務,我們也就相信了企業這麼說,但是現在看上去企業在騙我們,因為債券沒有兌付。」投資人說。

新成立子公司意欲何為?

債券兌付日到期之前一個月,即9月22日,華晨集團設立全資子公司遼寧鑫瑞,註冊資本1000萬。9月30日籤署股權轉讓協議,華晨集團將持有的華晨中國15.35億股無償轉讓給遼寧鑫瑞。

這意味著,華晨中國從華晨集團的子公司,變成「孫公司」。

「這相當於把華晨中國的股權下沉了一層,到華晨集團的孫公司層級。(這麼做)可以避免直接持股,避免債務違約後核心資產被凍結。」這位投資人分析說,「作為債券持有人,當時我們非常氣憤。」

「雖然這件事情從股權角度上看,不涉及重大資產劃轉,因為它還在體系內。但是作為債權人來說,如果說企業發生違約事件,我們本來是可以去查封凍結華晨集團持有的華晨中國這部分股權。它現在下沉了一層,致使我們可能碰不到孫公司的股權了。我們只能去查封凍結鑫瑞,但鑫瑞註冊資本只有1000萬,雖然後來增至40億,但那是認繳。所以對投資人來說,這是事關兌付的重大資產劃轉。」該投資人說。

為何在兌付日之前多次發布兌付承諾?

違約之前一周,華晨集團曾於10月16日針對本期債券發布公告,稱「將於10月23日開始支付最後一個年度利息和本期債券本金」。另外在此之前的8月18日,華晨集團也曾發布類似公告,稱「我公司將繼續堅定履行國企職責,按時兌付到期債券,維護合法權益」。

這位投資人分析,這兩份公告在很大程度上誤導了某些投資人,以致做出錯誤的判斷,大額買入了「17華汽05」債券。

「債券違約之前,我們通過很多渠道去打聽能不能兌付。之後華晨集團掛了一個公告(10.16公告),公告寫它能兌付。」這位投資人說。

「這種公告有兩種:兌付公告,和兌付不確定性公告。存在兌付不了的風險的話,它應該掛不確定性公告。這樣一來,如果我是持有人的話,看到不確定性公告,我可以根據公告做投資決策。我覺得它兌不了,我賣出。但如果最後兌付了,算我投資失敗。」該投資人分析說,「而沒有持有債券的人,看到兌付不確定的話,可以不買。但是可以兌付的公告出來的話,持有人就不會賣了,同時,沒有持有的人,也就可能會買進。」

「華晨集團的這個兌付公告嚴重影響了持有人做出正確的投資交易判斷,我印象中這是首次省級國企掛網兌付公告但沒有兌付的案例。」這位投資人說,「你告訴我你能兌付,但最終沒有兌付,我們認為是對公開市場的一種欺詐行為,涉嫌虛假陳述。」

申華控股為何變更到瀋陽?

10月17日,華晨集團變更旗下上市公司申華控股(SH:600653)的註冊地,從上海變更至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瀋陽片區。

這同樣引起投資人質疑,「如果在外地的話,他們可能認為不方便,還是拿回自己省裡面,可以對法院有影響力。」

據這位投資人分析,申華控股本來註冊地在上海,如果之後債權持有人要起訴華晨集團並申請凍結申華控股股權的話,可以通過上海金融法院或上海市中院。但遷到瀋陽之後,根據訴訟管轄權歸集,只能到瀋陽中院起訴。

「這個事情比較麻煩的地方就在於,只能到瀋陽中院起訴。華晨集團如此安排,其用意明眼人一看便知。」

至於申華控股本身,該投資人分析說,「(申華控股)在華晨體系內處於比較弱的地位,經營也不怎麼樣」,「我們也不是奔著申華的資產去的,而是股票。就是想一旦查封凍結的話,能給自己一個抓手。其實債券投資人最開始投的時候,也沒人奔著申華這塊資產,都是奔著華晨寶馬去的。」

優質股權為何被質押?

遼寧鑫瑞的股權騰挪還沒完。

11月6日,華晨中國發布公告,遼寧鑫瑞與一名獨立第三方貸款人籤訂協議,將遼寧鑫瑞持有的全部華晨中國股權,質押予貸款人。

11月9日持有人大會上,獨立第三方貸款人身份揭開,為吉林信託。但更為具體的信息沒有披露,當時會上不止一家債權人問到這筆借款的規模、用途、期限等問題,但華晨集團沒有予以答覆。

「這意味著,如果華晨集團被法院裁定破產重整的話,這部分股權質押會算作有財產擔保的優先債權,跟我們這種普通債權人相比,優先債權人清償先於我們。」這位投資人分析,「華晨集團利用了這個規則,把這一部分最優質的股權安全的放到了外邊。一旦我們去重整的時候,是沒有辦法拿到這部分資產的。」

據11月13日消息,華晨集團被申請破產重整,瀋陽中院已受理。申請人為格致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從事汽車衝壓模具產業,註冊地為吉林省遼源市。

責編 | 姚坤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相關焦點

  • 投資人六問華晨集團違約事件:蓄謀已久?惡意不兌付?
    華晨集團部分股權結構圖。「首先華晨集團是AAA評級,報表很好看。」上述投資人說,「如果沒有這個前提,華晨集團根本就發不出債來。」AAA是債券信用評級的最高級,意味著償還債務的能力極強,基本不受不利經濟環境的影響,違約風險極低。華晨集團的報表之所以「很好看」,是因為合併了華晨寶馬。
  • 債券黑洞:數百億債券發行「難產」,多企業稱主因是成本走高
    數百億債券發行「難產」 近期,永煤、華晨集團兩個高評級國企接連違約,市場不安加劇,一級市場發債融資也受到衝擊。國務院金融委、發改委、證監會等部門紛紛出手維穩,河北、河南、山西等多個地方也緊急發聲,明確打擊「逃廢債」等行為。
  • ...級債券違約,佔歷史總規模近70%!債市評級「守門人」為何頻頻...
    近期華晨汽車、永煤控股、紫光集團等獲得AAA評級的國資背景主體次第違約爆雷,揭開了高信用等級債券風險釋放的蓋子,更是讓評級虛高的拷問甚囂塵上。「符號失真」——這是債券圈認為信用評級行業存在最大的痛點,「AAA評級」從投資者多年投資邏輯的信仰裡趨於崩塌。這讓浸淫信用評級行業超過10年的徐皓(化名)如坐針氈。
  • 千億資產國企爆雷 華晨集團10億元債券違約 評級被連續下調丨時間線
    近日有消息稱,華晨汽車集團規模為10億元的私募債「17華汽05」於10月23日到期,華晨汽車集團未能如期兌付。華泰證券資管公告稱,公司決定自2020年10月23日起對旗下基金所持有的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發行的17華汽01(代碼為143017.SH)等債券進行估值調整。
  • 惡意違約?信用債集體爆雷:一個時代的涅槃新生
    惡意違約?信用債集體爆雷:一個時代的涅槃新生 時間:2020年11月16日 07:09:38&nbsp中財網   「永煤債券違約」事件新進展:債權人會議被突然中斷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賈璇) 11月13日上午10時,
  • AAA級企業突然違約!千億資產還不上10億債券?最新...
    此前有媒體報導稱,會議可能討論下屬核心子公司永煤集團的違約事件。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聯繫到一家債券持有人,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債券違約後,陸續就有持有人趕到河南了解情況,多為非銀機構的持有人代表。他本人這幾天一直在河南能源化工集團的辦公場所等待消息,除了該公司負責融資的金融市場部負責人有過接觸,其他的高管從未露面。
  • 華晨集團閃電破產被指逃廢債!國開、招商等機構「中槍」 傳現金...
    華晨違約一事引起了金融機構的強烈不滿,有多家機構在指責華晨有惡意逃廢債嫌疑,其債務違約前後持續轉移高價值資產,並將旗下上市公司的註冊地從上海改到遼寧。  目前來看,華晨存續債券尚有140多億元,不僅牽連到國開證券、招商證券等承銷商,且也拖累了華泰資管旗下公募基金。有受訪對象表示,對破產的現金清償率非常悲觀。
  • 2020債券違約啟示錄:關注焦點從民企轉國企 「信仰」碎了一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020債券違約啟示錄: 關注焦點從民企轉國企,「信仰」碎了一地近兩年民企的扎堆爆雷等事件,令市場對國企債的偏好加深,過去一段時間機構投資者抱團國企債,在一定程度上對國企的信用風險篩選不足,一些低資質主體反而得到了較充裕的資金供給,導致了風險的積聚。
  • 中證鵬元史曉姍:疫情衝擊下的債券違約與處置新特徵
    而投資者的策略,又會影響債券發行人的融資,導致債券市場的「馬太效應」。隨著行業、區域黑名單的出現,投資者的風險無形中被聚集在小範圍的投資品種,最後導致違約時的負面影響較大,進而影響融資環境,形成負向閉環。
  • 發改委給債券暴雷定性了,將對不合理動刀子
    這次會議的起源當然是最近這兩個月的債券違約問題,而且是連續都有高等級的債券違約。官方給這些違約事件定了一個性 ,主要有3點,第1個是周期性的問題,第2個是體質性的問題。第3個是行為性的問題。這三個因素疊加在一起,就有了今天的狀況,我們一一來了解一下。
  • 債券違約規模已超1200億!這一輪違約潮何時結束?專家解讀
    2020年的年底最為突出的,是信用債違約潮風險。而這一輪債券違約潮中,1200多億規模的違約債券中,有超過40%的發生在評級是3A的企業。「讓地方國企的產業債打破剛兌違約對於促進中國債權市場的健康發展,促進風險能更好的定價是非常有意義的。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避免各地的國企債競相違約,形成一個相互疊加的雪崩的效應。
  • 高評級3A債券緣何頻現違約?債市亟待擠信用評級的「水分」
    儘管延續了去年的高違約態勢,但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和以往相比,今年債券違約出現明顯不同,其中之一就在於高評級主體佔比提升,如國企違約佔比達到了40%,呈現出集團化違約的特徵。而隨著違約增多,延期兌付與破產重整的企業數量也在增加,債券違約處置相關制度建設正不斷推進。
  • 「馬後炮」遭嚴查 債券違約戳破評級泡沫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原標題:「馬後炮」遭嚴查債券違約戳破評級泡沫近期接連發生的高評級國企債券違約事件,在引發對企業信用風險再評估的同時,也再一次牽出信用評級泡沫化、「馬後炮」等問題。監管部門近日紛紛表態、屢屢出手,對部分評級機構進行調查、約談,有評級機構已遭到懲處。
  • 萬字剖析華晨困局:一場意外的破產重整
    ▲ 華晨集團相關公司正門(記者王靜儀 供圖)文 / 李皙寅 王靜儀 楊秀紅 編輯 / 施智梁 袁滿十億元的債券違約,觸發了總資產近2000億元的大型國企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華晨集團)的破產重整。
  • 巨量違約催生高收益債券市場 洛肯國際:正是建倉好時機
    雖然民企違約、國企打破剛兌、城投結構化爆倉等事件不斷衝擊著債券市場,但也在客觀上為高收益債券投資人提供了較多的投資機會,巨量違約債券持續催生高收益債券市場。而私募基金作為其中主要投資者之一也深度參與其中。當前私募機構普遍在原來傳統的「固收+」業務線上建立了新的業務線,而利率債和高收益債產品則是布局重點。
  • 華晨汽車最終還是破產了|金杯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華晨中國|華晨汽車...
    另外,據有關媒體報導,華晨債務違約一事引起了金融機構的強烈不滿,有多家機構在指責華晨有惡意逃廢債嫌疑,其債務違約前後持續轉移高價值資產,並將旗下上市公司的註冊地從上海改到遼寧。有受訪對象表示,對破產的現金清償率非常悲觀。
  • 山西:確保省屬企業到期債券不會出現一筆違約
    (原標題:山西:確保省屬企業到期債券不會出現一筆違約)
  • 違約衝擊波
    10月24日,上交所發布了一則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華晨集團」)的債券停牌公告,稱華晨集團2017年非公開發行的公司債券「17華汽05」發生債務違約。公開資料顯示,該債券發行於2017年10月,規模為10億元,票息5.3%,期限為3年。
  • 1383億違約!今年155隻信用債爆雷,國企違約餘額翻了三倍
    相較於2018年民企違約潮,今年以來看似大而不倒的重量級國企開始爆雷,從「遼寧最大國企」華晨控股到「河南能源巨頭」永煤控股,再到校企紫光集團,今年國企違約餘額較2019年翻了三倍。《小債看市》統計,今年信用債市場共發生155隻債券違約,違約規模高達1383.16億元,規模創歷年來之最。
  • 繼山西國資委後 陝西省國資委表態「堅決防止發生債券到期兌付違約...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蔡越坤 永煤控股債券的突然違約,令河南省煤企債券遭遇拋售,進而信用債市場巨震。繼山西國資委後,陝西省國資委對企業債務風險加強防控力度,並表態稱「堅決防止發生債券到期兌付違約事件」。12月2日,陝西省國資委發布了《省國資委關於進一步加強監管企業債券融資管理防控債務風險的通知》。其中提到,近期,債券市場發生部分企業違約事件,造成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國務院和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