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要延續任天堂FC紅白機所辛苦建立下來的主機市場,在競爭對手相繼出現,以及各方的聲浪催促下,任天堂也知曉非得推出新的主機,才能繼續穩坐遊戲主機市場龍頭的寶座。於是在1990年11月,一臺灰階風格,把手帶有彩色按鈕的新主機「超級任天堂」(Super FamilyComputer,簡稱SFC,美國當地則稱為SNES,即Super 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在日本當地上市了。當時上市的官方售價為日幣$25,000圓。
面對的最大敵人,除了世嘉和PC-Engine之外,還有自己的過往兄弟:紅白機FC。
儘管大家早就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玩到任天堂的新主機,但空有強大硬體,而無優質軟體的話,消費者是不會買帳的。在任天堂FC紅白機後期才登場的《勇者鬥惡龍4》(Dragon Quest IV),和《最終幻想3》(Final FantasyIII)等等第三廠所推出的優質遊戲,不但軟體本身銷量都是破百萬,也讓FC紅白機的遊玩壽命又延續了一些時間。因此,當初任天堂在內部討論時,曾擔心推廣超級任天堂的最大對手,可能會是自己家的FC紅白機市場。
除此之外,對手世嘉的Mega Drive同樣身為16位主機,且擁有許多世嘉自家的大型街機移植作品的遊戲做為後盾支持,是個強勁的競爭對手。而日本電氣公司NEC(Nippon ElectricCompany)所出品的PC-Engine主機,儘管是臺採用8位CPU的主機,但在發色方面卻有16位主機般的優異表現。這兩臺主機,在超級任天堂的上市初期,著實帶來不小壓力。
硬體機能強力升級,各種特殊效果讓遊戲變化度更大
超級任天堂的處理器,從6502升級到65c816的16位處理器,並且採用了特別的聲音處理器,讓遊戲的音樂表現更上層樓,跳脫了電子音樂濃厚的元素,並且可以加入豐富的人聲配音,來到幾近mp3水準的配樂(這也是託了Sony所開發的SPC-700音效晶片的福)。
最大的特殊之處,莫過於其內置的圖象處理器,最大發色為32768色中的256色,而且可以做出特殊效果,最常被使用的莫過於「擴大、縮小、旋轉」這項功能,可以相當逼真地模擬出賽車遊戲或是飛行模擬等3D效果速度感。
除此之外,超級任天堂還具備像畫面馬賽克,以及分割視窗、動畫拼合等功能,讓遊戲軟體設計師在進行遊戲開發時,能更自由地發揮。
手把機能大幅提升,遊戲的變化性更豐富
除了機器本身以外,最特別的,莫過於任天堂將操縱手把做了改良。打破了原本傳統的方型思維,以圓滑造型取代之,手把的按鈕一口氣增加了4個,原本的A鈕與B鈕旁邊,又多了X鈕和Y鈕作伴。最厲害的莫過於L鈕和R鈕的設置,讓原本用不到的兩手食指,現在也不得閒地一起加入玩遊戲的行列。
手把按鈕的增加,代表玩家在遊戲裡能做的事情更多了,不管是動作遊戲可以隨時切換武器、魔法,玩RPG時可以將快速按鈕設定在同一側,只用一手就能玩,或是玩格鬥遊戲時,可以有更多拳腳輕重設定的配置,帶來更為有趣且豐富多變的遊戲性。而且保留了十字鈕易於操作且舒適的精神。
另一方面,這樣的設計,也有助於硬體在製造過程時,降低複雜程度,更易於生產,仔細觀看可以發現,超級任天堂的主機整體物件都儘量採大元件,並搭配略合人體工學的圓滑設計,易於開模,製造,且使用舒適。
山寨科技的出現,讓超級任天堂的遊戲在港臺地區成大熱門。
在超級任天堂的後期,開始出現了所謂的「磁碟機」系統裝置,主要在我國港臺兩地最為風行。消費者只需要購買磁碟機裝置,再到小賣店花費每片約新臺幣20至40元不等的價格,就可以取得存放有超級任天堂遊戲ROM檔的磁碟片(規格同電腦的3.5寸軟碟片),就可以透過磁碟機讀取數據,進而玩遊戲,而不用一直拼命買昂貴的遊戲卡帶。
由於後期的卡帶,容量都相當大,造成價格都相當高。剛發售的大作都來到新臺幣$3,000左右,對於玩家也是負擔,因此這類磁碟機產品很快地便吸引大家目光,販賣遊戲磁碟片的店家也很多,儘管這樣的東西當然是不合法,但當時版權還不被重視,並且且任天堂在港臺地區無分公司,僅有代理商協助銷售業務,對此狀況無太大遏止作用。但當時在臺灣卻很流行,許多人都是因此接觸超級任天堂。
出品磁碟機的廠商和品項之多,其實可以出另外一個專欄探討了,比較著名的磁碟機商品名有:攔截者、遊戲拍擋、金霸王、銀河戰神、以及超魔寶和黑金剛等等,每一家所推出的商品,功能性都互相有些不同,格式也有點不一樣。
原本的勝利方程式:Nintendo + Sony = PlayStation
相信大家最近都看過一臺索尼版任天堂sfc在網絡上出售的新聞,並且競爭價格也以達到幾十萬美元,沒錯,這臺sfc就是索尼PlayStation最早的構想原型機。
PlayStation的生父─已從Sony(索尼)退休的久多良木健(久多良木健,「多」為「多」的異體字)先生,很早以前就認為電玩產業會是未來趨勢,他看到了任天堂FC紅白機的成功,因此很想與任天堂合作,讓Sony也能藉此契機進入電玩市場。他的構想很簡單:光碟機+超級任天堂=PlayStation,工作的平臺叫WorkStation,遊玩的平臺自然就稱做PlayStation。
起初索尼(sony)推薦了自家生產的音效晶片給任天堂,讓超級任天堂採用。後期出現光碟媒介後,久多良木健便試圖希望可以與任天堂合作,生產內置光碟機的超級任天堂主機。1989年時,Sony與任天堂籤訂了合約進行合作,而在1990年時,就有了上述所說的原型機的出現。
只可惜這項計劃最後破了局,起因在於任天堂認為這樣的合作,主導權將會被Sony給奪走,因此合約籤定之後七個月,任天堂與菲利普宣布合作光碟系統,但其實只是個幌子,只是為了要與Sony毀約。
最後這個計劃僅有原型機,而沒有任何量產品。任天堂看似奪回了主機市場的主導權,但怎麼樣也沒想到,這竟然激勵了Sony決心要走出自己的路,打造出日後讓任天堂丟失大片江山的超強主機,也就是後來的PlayStation主機。
超級任天堂在90年代初期,可以說是與世嘉的Mega Drive並駕齊驅的16位主機的雙霸天之一,最後靠著優秀的軟體開發商,在接近尾端推出許多有趣的RPG遊戲,許多經典的RPG遊戲都在超級任天堂上發售,例如《超時空之鑰》(Chrono Trigger)、《時空幻境》(Tales ofPhatasia)、《銀河遊俠》(Star Ocean)、《復活邪神》(Romacing Saga)、《天地創造》等等,都是非常值得遊玩的作品,也有人說超級任天堂的活躍時期,也是RPG遊戲的黃金年代。
在90年代中,32位的遊戲主機開始相繼出現,超級任天堂也露出了弱勢,交棒是時勢所趨,雖然任天堂接著推出的Nintendo 64主機,並沒能夠承續任天堂電玩江山,但超級任天堂的經典地位,依舊是遊戲主機迷心中無可動搖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