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大拍賣行紛紛推出了古董鐘錶專場拍賣,不時便有製作精良的天價藏品產生。事實上,古董鐘錶作為西風東漸的舶來品,很早就融入到中國的本土文化之中,並為廣大藏家所關注。
古董鐘錶的發展
最早的古董鐘錶可以追溯到十三世紀歐洲國家的「塔鍾」,1283年英格蘭的修道院出現了以砝碼帶動的機械鐘,目的是為了讓教徒們更為精準地掌握禱告及作息時間,一般體積巨大,且宗教氣息濃重。一直到14世紀,機械鐘都多為皇室或教堂所擁有。
十五世紀末,隨著制鐘技術的進步及上發條動力的發明,機械鐘才得以小型化、家庭化和實用化,由高高在上的宗教符號變為宜室宜家的時光良伴。
17世紀末,在皇家鐘錶師和皇家雕塑大師的努力下,鐘錶裝飾藝術達到頂峰,受到國王和貴族的收藏和喜愛,許多浪漫華麗的鎏金座鐘、落地鍾迄今仍收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館,供人參觀。
明清時期的「鐘錶外交」
作為計時工具的計時器,中國自古就有圭表、日昝、漏壺等裝置及少量自製的機械式計時器。而開始以機械裝置作為計時手段,則是出現於明朝末期,外國傳教士為了能夠進入中國傳教,選擇以奇思巧制的機械鐘錶作為外交禮物打通關節。
1606年明萬曆年間,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進貢了兩臺機械鐘錶,引起了萬曆帝極大的興趣。它們不僅是宮中最早的現代機械鐘錶,還是打開中國宮廷的「敲門磚」,也是以後皇帝收藏、製作自鳴鐘的源頭。至此,西方科學技術的產物,以藝術品的方式進入了中國。此後的三百年間,中國宮廷對鐘錶收藏的熱情就一直沒有衰退過。
早期的進口鐘表都是供給貴族和上流社會的,與普通民眾無緣。直到清同治年間,德商代理人成立了亨達利鐘錶眼鏡公司,專營德國鍾、瑞士表,西洋鐘錶才逐漸在中國大眾的中間階層出現。
清朝宮廷鐘錶藝術
清朝皇帝們對鐘錶這一藝術品的收藏十分痴迷,他們想方設法收集各種各樣的珍奇鐘錶,賞玩鐘錶成為皇室成員的一種時尚,宮廷鐘錶發展也達到了鼎盛時期。資料顯示,100多年裡,送進宮裡的西洋鍾數量達4500多隻。按照不同的生產地,當時的鐘表可歸為三類:
一、國外的鐘表。以英國產品居多,亦有法國、瑞士等其它西方國家的,主要由粵海關監督從洋商手中購置,貢入皇宮。歐洲國家的鐘表都具有明顯的風格特點。英國鐘的造型簡潔、端莊,給人感覺有貴氣,而法國鍾具有很強的藝術性。
二、清宮造辦處的鐘表。康熙時期在內務府造辦處專門設立了「自鳴鐘處」,從全國招募人才學習鐘錶製作技術,嘗試著自己生產鐘錶。乾隆四年(1739年),「自鳴鐘處」改名為「做鍾處」,從內務府造辦處獨立出來,從此成為專門製造鐘錶的皇家作坊,廣集西洋鐘錶技術和清宮鐘錶製作、修復技術於一身,造型大多高大、莊重,很有氣勢,以顯示皇帝的威嚴。現在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鐘表中,絕大部分都是乾隆時期收藏和製作的。
三、清代廣州、蘇州等地製造的鐘表精品,也被貢入內廷。鐘錶最早就是從廣州進入中國的,在歐洲舶來鐘錶的影響下,廣州開始仿照歐洲鐘錶的機械裝置,結合中國的傳統工藝,製造出具有濃鬱民族風格的鐘表;蘇鍾是蘇州、上海、南京等地造的,外殼造型仿造中國傳統的插屏模樣,造型簡潔、色調清雅,尤其鐘盤體大突出,實用性強。
故宮裡有一座奉先殿,原來是清朝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如今這裡陳列著皇宮收藏的1500餘件精美的鐘表,年代跨度從17世紀到20世紀初,琳琅滿目,華麗多彩,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鐘表博物館。因此,鐘錶界至今仍有「表看百達翡麗,鍾看北京故宮」之說。
目前故宮所藏鐘錶從造型上主要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第一類以建築為造型,當時英國主導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風格,同時也緊密結合東方的傳統風格,鐘錶造型多樣,中西合璧,別有一番風味;
第二類以人物、動物為景觀,並十分注重結合中國文化所講的寓意,例如馬到成功、太平有象、牛氣沖天等各種動物及人物的吉祥寓意;
第三類以大自然及田園風光為背景或主題。
這些鐘錶融匯了東西計時之法,還利用機械聯動原理使上面裝飾的人物、鳥獸、花卉等不斷變化表現各種動作。實用與藝術性兼備,以精美的造型、絢麗的色彩、優美的音樂、逗人的演技、吉祥的寓意博得皇室貴族的喜愛,成為宮中珍貴的陳設裝飾,也是明清時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產物。
古董鐘錶收藏
「富玩表,貴藏鍾」,在歐美收藏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鐘錶類收藏的三大類藏品:古董鍾、腕錶和懷表,進入現代社會,古董鐘錶以其精湛的工藝、高超的科技、典雅的外觀而備受藏界青睞。
古董鍾收藏主要分為宮廷鍾和民用鍾兩大類,兩者在材質、工藝、存世數量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宮廷鍾主要為清宮制鐘處的御用鍾,多藏於博物館和海外藏家手中。目前國內收藏的古董鍾主要集中於民用鐘有蘇州鍾、南京鐘、瀋陽鍾、西洋鍾等。顯然各方面勝一籌的宮廷鍾比民用鍾收藏價值更高。
與其他收藏門類不同的是,古董鐘錶是特定社會環境中科技、文化、藝術相結合的產物。通過古董鐘錶,可以了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厚內涵。從人類文明發展史來看,鐘錶曾是當時最頂尖的技術,而古董鐘錶的收藏價值則在於其手工製作的精細、外觀設計的華麗和濃鬱的歷史感。古董鍾特有的珍貴性、裝飾性、功能性,其所傳達的歷史、藝術和科技信息已經跨越了國界,從收藏保值角度來講,也是不錯的選擇。
藏家收藏古董鐘錶時,首先要了解古董鐘錶的歷史背景、工藝水準、藝術水平和用材質地等;其次要明確古董鐘錶的產地、廠家、製作年代、本身功能、具體款式等情況;再次要觀察鐘錶的內部機械構造,如零件是否齊全或被替換、外部表殼是否有破損跡象等;最後要了解鑑別古董鐘錶真偽的常識,如真正的古董鍾漆色通常較暗沉,仿品則在漆色及機械部件上與真品存在較大不同。
鐘錶是機械產品中非常精細的器物,以一貫的寧靜、沉穩,見證著日月年歲的緩緩流逝。無論是工藝、造型,還是雕刻、裝飾,這些古董鐘錶都體現了18世紀至20世紀初鐘錶製作工藝的最高水平,同時又具有濃鬱的文化趣味與文化意象,價值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