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收藏的這些鐘錶,件件都是絕世珍品!

2020-12-17 域鑑

近年來各大拍賣行紛紛推出了古董鐘錶專場拍賣,不時便有製作精良的天價藏品產生。事實上,古董鐘錶作為西風東漸的舶來品,很早就融入到中國的本土文化之中,並為廣大藏家所關注。

古董鐘錶的發展

最早的古董鐘錶可以追溯到十三世紀歐洲國家的「塔鍾」,1283年英格蘭的修道院出現了以砝碼帶動的機械鐘,目的是為了讓教徒們更為精準地掌握禱告及作息時間,一般體積巨大,且宗教氣息濃重。一直到14世紀,機械鐘都多為皇室或教堂所擁有。

捷克共和國教堂上的天文鐘

十五世紀末,隨著制鐘技術的進步及上發條動力的發明,機械鐘才得以小型化、家庭化和實用化,由高高在上的宗教符號變為宜室宜家的時光良伴。

英國 銅鍍金方花盆式鍾

17世紀末,在皇家鐘錶師和皇家雕塑大師的努力下,鐘錶裝飾藝術達到頂峰,受到國王和貴族的收藏和喜愛,許多浪漫華麗的鎏金座鐘、落地鍾迄今仍收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館,供人參觀。

17世紀鎏金銅鐘

明清時期的「鐘錶外交」

作為計時工具的計時器,中國自古就有圭表、日昝、漏壺等裝置及少量自製的機械式計時器。而開始以機械裝置作為計時手段,則是出現於明朝末期,外國傳教士為了能夠進入中國傳教,選擇以奇思巧制的機械鐘錶作為外交禮物打通關節。

太和殿日晷

1606年明萬曆年間,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進貢了兩臺機械鐘錶,引起了萬曆帝極大的興趣。它們不僅是宮中最早的現代機械鐘錶,還是打開中國宮廷的「敲門磚」,也是以後皇帝收藏、製作自鳴鐘的源頭。至此,西方科學技術的產物,以藝術品的方式進入了中國。此後的三百年間,中國宮廷對鐘錶收藏的熱情就一直沒有衰退過。

故宮鐘錶館 硬木雕花樓式自鳴鐘

早期的進口鐘表都是供給貴族和上流社會的,與普通民眾無緣。直到清同治年間,德商代理人成立了亨達利鐘錶眼鏡公司,專營德國鍾、瑞士表,西洋鐘錶才逐漸在中國大眾的中間階層出現。

銅鍍金嵌琺瑯亭式鍾

清朝宮廷鐘錶藝術

清朝皇帝們對鐘錶這一藝術品的收藏十分痴迷,他們想方設法收集各種各樣的珍奇鐘錶,賞玩鐘錶成為皇室成員的一種時尚,宮廷鐘錶發展也達到了鼎盛時期。資料顯示,100多年裡,送進宮裡的西洋鍾數量達4500多隻。按照不同的生產地,當時的鐘表可歸為三類:

一、國外的鐘表。以英國產品居多,亦有法國、瑞士等其它西方國家的,主要由粵海關監督從洋商手中購置,貢入皇宮。歐洲國家的鐘表都具有明顯的風格特點。英國鐘的造型簡潔、端莊,給人感覺有貴氣,而法國鍾具有很強的藝術性。

英國 銅鍍金葡萄架人舉表
法國 鳥音山子水法鍾

二、清宮造辦處的鐘表。康熙時期在內務府造辦處專門設立了「自鳴鐘處」,從全國招募人才學習鐘錶製作技術,嘗試著自己生產鐘錶。乾隆四年(1739年),「自鳴鐘處」改名為「做鍾處」,從內務府造辦處獨立出來,從此成為專門製造鐘錶的皇家作坊,廣集西洋鐘錶技術和清宮鐘錶製作、修復技術於一身,造型大多高大、莊重,很有氣勢,以顯示皇帝的威嚴。現在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鐘表中,絕大部分都是乾隆時期收藏和製作的。

清乾隆 木質金漆樓閣鍾
清乾隆 銅鍍金冠架鐘

三、清代廣州、蘇州等地製造的鐘表精品,也被貢入內廷。鐘錶最早就是從廣州進入中國的,在歐洲舶來鐘錶的影響下,廣州開始仿照歐洲鐘錶的機械裝置,結合中國的傳統工藝,製造出具有濃鬱民族風格的鐘表;蘇鍾是蘇州、上海、南京等地造的,外殼造型仿造中國傳統的插屏模樣,造型簡潔、色調清雅,尤其鐘盤體大突出,實用性強。

清乾隆 銅鍍金琺瑯福壽楹聯鍾
清光緒 銅鍍金日升月恆鳥音亭式鍾

故宮裡有一座奉先殿,原來是清朝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如今這裡陳列著皇宮收藏的1500餘件精美的鐘表,年代跨度從17世紀到20世紀初,琳琅滿目,華麗多彩,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鐘表博物館。因此,鐘錶界至今仍有「表看百達翡麗,鍾看北京故宮」之說。

故宮的鐘表館
故宮的鐘表館

目前故宮所藏鐘錶從造型上主要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第一類以建築為造型,當時英國主導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風格,同時也緊密結合東方的傳統風格,鐘錶造型多樣,中西合璧,別有一番風味;

英國 18世紀洋瓷雕飛仙人鍾

第二類以人物、動物為景觀,並十分注重結合中國文化所講的寓意,例如馬到成功、太平有象、牛氣沖天等各種動物及人物的吉祥寓意;

清乾隆 轉花亭式捲簾白猿獻壽鍾

第三類以大自然及田園風光為背景或主題。

清乾隆 銅鍍金轉八寶亭式鍾

這些鐘錶融匯了東西計時之法,還利用機械聯動原理使上面裝飾的人物、鳥獸、花卉等不斷變化表現各種動作。實用與藝術性兼備,以精美的造型、絢麗的色彩、優美的音樂、逗人的演技、吉祥的寓意博得皇室貴族的喜愛,成為宮中珍貴的陳設裝飾,也是明清時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產物。

古董鐘錶收藏

「富玩表,貴藏鍾」,在歐美收藏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鐘錶類收藏的三大類藏品:古董鍾、腕錶和懷表,進入現代社會,古董鐘錶以其精湛的工藝、高超的科技、典雅的外觀而備受藏界青睞。

廣州 清乾隆 銅鍍金琺瑯雙鹿馱鍾

古董鍾收藏主要分為宮廷鍾和民用鍾兩大類,兩者在材質、工藝、存世數量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宮廷鍾主要為清宮制鐘處的御用鍾,多藏於博物館和海外藏家手中。目前國內收藏的古董鍾主要集中於民用鐘有蘇州鍾、南京鐘、瀋陽鍾、西洋鍾等。顯然各方面勝一籌的宮廷鍾比民用鍾收藏價值更高。

與其他收藏門類不同的是,古董鐘錶是特定社會環境中科技、文化、藝術相結合的產物。通過古董鐘錶,可以了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厚內涵。從人類文明發展史來看,鐘錶曾是當時最頂尖的技術,而古董鐘錶的收藏價值則在於其手工製作的精細、外觀設計的華麗和濃鬱的歷史感。古董鍾特有的珍貴性、裝飾性、功能性,其所傳達的歷史、藝術和科技信息已經跨越了國界,從收藏保值角度來講,也是不錯的選擇。

英國 18世紀 銅鍍金嵌琺瑯祥禽報瑞鍾

藏家收藏古董鐘錶時,首先要了解古董鐘錶的歷史背景、工藝水準、藝術水平和用材質地等;其次要明確古董鐘錶的產地、廠家、製作年代、本身功能、具體款式等情況;再次要觀察鐘錶的內部機械構造,如零件是否齊全或被替換、外部表殼是否有破損跡象等;最後要了解鑑別古董鐘錶真偽的常識,如真正的古董鍾漆色通常較暗沉,仿品則在漆色及機械部件上與真品存在較大不同。

清乾隆 銅鍍金琺瑯開花蝴蝶花盆式鍾

鐘錶是機械產品中非常精細的器物,以一貫的寧靜、沉穩,見證著日月年歲的緩緩流逝。無論是工藝、造型,還是雕刻、裝飾,這些古董鐘錶都體現了18世紀至20世紀初鐘錶製作工藝的最高水平,同時又具有濃鬱的文化趣味與文化意象,價值珍貴。

相關焦點

  • 現存日本博物館的3大中國國寶,件件都是傳世孤品
    現存日本博物館的3大中國國寶,件件都是傳世孤品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分散於世界各地的200多家博物館收藏了中國160多萬件流失的絕世珍品,除此之外,國外民間的收藏數量估計是館藏的10倍。如何讓更多如珍珠般散落在異國他鄉的珍貴文物重新回到祖國懷抱,為延續我們的文化和歷史提供見證,是國人長期以來難以釋懷的情結,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期盼。
  • 身邊的一隻小貓,和手裡的那隻鐘錶,故宮文物修復者與貓的相伴
    幾年後,敖大人已是長大了,一日小丁在養心殿給它餵食,遇到了新來的雅,好像很多故事都是淡淡的出現,慢慢的醞釀,後來他們經常在餵貓的時候巧遇,人生很多事你期盼很久他卻不來,在你不經意的時候卻又迎面撞來。二十多年的故宮修鐘錶生涯,如此漫長,卻又如夢一般轉瞬而逝,故宮為他辦了一場隆重的鐘表展,他擼著貓,帶著徒弟坐在他修過的鐘表前面。在記者的閃光燈下,定格了「我在故宮修文物」的記憶。
  • 故宮的家底
    經過鄭欣淼這樣解釋,臺北故宮博物院除卻檔案和圖書之外的文物應該在10萬件左右。兩岸故宮博物院的收藏後來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尤其是故宮博物院,在20世紀50至80年代,先後接受了大量國家機構和個人的豐富收藏。時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肖燕翼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故宮也從其他博物館和文物部門調來了不少文物,其中不乏珍品。
  • 劉榮光:懷表收藏天地寬
    2005年8月在山東電視臺數字頻道《收藏天下》中講解鑑定古鐘錶。2006年9月2號,在山東衛視國際頻道《美麗山東一鐘錶與城市的記憶》中,展示古鐘錶藏品,普及鐘錶知識。在各種報紙雜誌上,發表收藏文章數十篇,在《東方收藏》2016首期,接受了總編尼松義的專訪,其藏品與故宮鐘錶一起進行了集中展示。受到了行內人士的一致好評。其主要是對古鐘錶及大汶口文化時期及龍山文化時期的古陶器有一定的研究。
  • 他號稱天下第一藏,為文物一生散盡家財,將無價之寶捐給故宮
    60年前,進出這個大門的都是孫墨佛、沈裕君、劉海粟、啟功等名家,「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故宮國寶都是他捐的,天下第一藏、一代風雅名士、有錢有文化」,這是人們對張伯駒的印象。同時,他又是中國一代鑑藏大家、風雅名士,為了收藏絕世的國寶書畫,他常常一擲萬金,還賣了佔地15畝的豪宅,甚至被綁架8個月也不肯賣書畫贖身……在張伯駒眼裡,這些蘊含了中國文化的字畫的價值,甚至超過自己的生命。
  • 《秘室珍品》:為收藏而生的萬智牌系列
    作為風靡全世界的集換式卡牌遊戲(TCG),萬智牌的收藏價值並不亞於其競技價值。每一位萬智牌手在某種層面上都是收藏者。也許他想要收藏某一個系列的每一張牌,也許他要收藏所有的鵬洛客,或是所有的傳奇生物。也許我要收藏所有的紅色單卡,或是某一張牌的所有版本。為什麼一張畫了畫的小卡片會有超高的收藏價值?
  • 臺北故宮博物館有4件書法作品,件件價值連城,能看一眼也滿足了
    文 / 小白聊書畫各位書法愛好者,當我們談到中國的書法文化,大家都會想到很多知名的書法家,有的網友喜歡書聖王羲之,他的《蘭亭序》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還有的網友喜歡鍾繇的楷書,正是在這些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努力下,我國的書法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
  • 致敬匠人精神——觀《我在故宮修文物》有感
    那個幾多朝代更迭,幾多流轉歲月,幾多故事吟唱建成將近六百年的故宮,收藏著包括《五牛圖》《清明上河圖》在內的180多萬件珍貴文物。文物是歷史文化的載體,有靈魂,有生命,它們和人類的內心緊緊相連,歷經百年滄桑,這些人類共同的瑰寶或多或少蒙上塵埃,破損不堪。從故宮博物院建院那一天起,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復師走入紫禁城的紅牆,通過他們化腐朽為神奇的妙手,將生命的活力重新注入一件件文物之中。
  • 件件都是滿滿的回憶
    件件都是滿滿的回憶時間:2020-10-04 13:2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瓦妮莎買回將被拍賣的科比藏品 睹物思人!件件都是滿滿的回憶 直播吧10月3日訊 據《TMZ》報導,一位拍賣得到廢置倉庫的洛杉磯買家發現裡面有不少科比的球衣、球鞋、自用的湖人通行證和稅務文件等物品,很有可能是之前用戶收藏的真品。 這位買家將這些有紀念意   原標題:瓦妮莎買回將被拍賣的科比藏品 睹物思人!
  • 中國四大博物館,收藏著我國眾多珍寶,有很多都是世所罕見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出去旅遊就是找風景區或者遊樂場,要是這樣想的話你就錯過了很多有意思的事,走進博物館我們仿佛置身於歷史長河中,每一件文物都有著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等著你去了解。一、北京故宮博物館故宮博物館位於我國的首都北京,收藏品數量180餘萬件,收藏數量眾多,物品價值極高,收藏珍貴文物佔比全國最高,故宮不僅僅是一座博物館,還是古皇宮,也是世界上三大宮殿之一。
  • 王羲之這件絕世珍品在日本廣島被原子彈炸沒了
    讓眾多書畫收藏者痛心的是,這一珍品卻毀在二戰的炮火中。1945年8月6日早晨,日本廣島。三架飛機飛過廣島上空。 這幅曾經在京城的樓閣殿宇中存放,被無數人守護、觀賞、臨摹、覬覦的作品,同清王朝保存的眾多文物一樣,由京城流向天津、上海、廣州,再由這些港口漂流到日本、美國和歐洲,它們的主人也由留長辮穿長衫的中國仕人變成西裝革履的歐式上流人物。義和團期間,它流出北京恭王府,被日本商人收購,流入日本後,又被廣島的安達萬藏氏購得。
  • 老表收藏是愛好還是投資?手錶收藏的幾個基本標準!
    不論從鐘錶的文化,還是鐘錶的歷史,以及到鐘錶的品類來看,手錶的價值已經遠遠超越計時工具的概念。因此手錶收藏成為許多鐘錶愛好者一種嗜好與追求,今天鑫諾德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手錶收藏的一些相關話題,如適不適合投資,收藏標準等。很多朋友都想著知道,鐘錶收藏者適不適合作為投資,其實鐘錶這東西用來炒作賺錢,確實並不是發家致富之路。
  • 國際博物館日丨國表翹楚羅西尼鐘錶博物館藏品大曝光
    博物館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對於我們學好歷史,了解古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質文化生活,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都有很重大的意義。羅西尼作為中國知名鐘錶品牌,也有其珍貴的藏品。羅西尼鐘錶博物館首創於2012年,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社會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科普性博物館,佔地面積約1200㎡。
  • 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6日起閉館升級
    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6日起閉館升級百餘件精美文物將回京修整海西晨報訊(記者 葉子申)位於鼓浪嶼上的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不過,從後天起,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將閉館升級,館內的百餘件精品文物也將離開廈門,返回北京故宮。 記者昨日從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獲悉,該館將於12月6日(本周日)起閉館升級,正在展出的「海國微瀾:故宮博物院藏精品外國文物展」「時光再造——非遺技藝珠繡臻品展」,展出時間截至12月5日17:00,感興趣的市民請抓緊時間前去觀賞。
  • 故宮攜手殿堂級法國珠寶品牌卡地亞,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視覺盛筵
    2019年6月1日至7月31日,「有界之外——卡地亞故宮博物院工藝與修復特展」在故宮午門及東西雁翅展廳舉行。有界之外這一名稱來源於故宮博物院鐘錶修復團隊在與卡地亞進行合作交流時的感悟。據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展覽計劃讓觀眾「跨越時間和空間」,分享靈感和技巧。
  • 瀋陽故宮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合作辦展——金滿堂,玉滿堂擺駕進京展典藏
    200餘件清宮文物盡現「金玉滿堂」此次「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展」,以皇權與秩序、生活與習俗、陳設與清供、藝術與信仰、文治與武備為脈絡,展出瀋陽故宮館藏清代宮廷文物200餘件(套),同時中國國家博物館精選館藏30餘件(套)清宮器物參與展覽。
  • 收藏!全球著名博物館高清資源匯總
    在這裡,貓史官整理了一些目前已經開放數字資源的世界著名博物館,並附上簡介和直達連結,你可以在這些博物館的官方網站上瀏覽高清的圖片,大多數圖片都提供免費下載、自由使用,一些甚至允許商用。
  • 手錶收藏價值判斷幾個標準!
    今天輕奢品小編就來和大家分享關於手錶收藏的一些看法。喜歡的朋友就接著往下看吧!對於鐘錶收藏領域來說,文化、歷史、品類,每個與鐘錶相關的點都有值得深究的意義,因此不少鐘錶收藏者會根據鐘錶歷史背景,製作工藝等方面來去衡量「古董鐘錶」價值,漸漸鐘錶文化和鐘錶藝術已經成為和古玩字畫等各類藝術品等同的重要收藏品。
  • 故宮男神王津:「修復時間」的「魔法師」
    央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熱播,讓文物修復師這個有點冷門的職業成為大家頂禮膜拜的對象。儒雅睿智的鐘表修復師王津喜提「故宮男神」稱號,吸引越來越多的網友想去故宮拜師學藝。1977年,王津來到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從事文物鐘錶修復與保護工作,與此同時,故宮第一代鐘錶修復師徐文磷兒子、第二代鐘錶修復師徐芳洲正式退休。站在徐芳洲先生的工作檯前,摸索著使用對方留下的工具,王津靜下心來,對抗時間在鐘錶上留下的痕跡,成為一個「修復時間」的「魔法師」。
  • 走進故宮前,你還有一堂必修課要上
    清朝是少數民族打下的天下,作為異族統治者,乾隆皇帝深知文物收藏與權力正統的關係,所以他比任何漢族皇帝都更加致力於文物的搜集和整理,而正是他的收藏建構了現在故宮藏品規模的雛形。 在這之前,古代王權也很早就意識到了文物的價值。漢代就有了正規的皇家收藏機構,隋唐以後的宮廷收藏制度進一步完善,逐漸形成了外有民間搜集、內有專業保存並針對真跡進行臨摹複製的鑑藏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