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插畫藝術是否源於佛教供花

2021-01-20 文藏玉器

中國的插花與作為佛教之源的印度的佛前供花實則有著本質的區別—印度佛前供花不使用花器,而中式供花必須有花器。中印對花器理解不同,究其原因,大致有三。

《詩經名物圖解》日本國會圖書館藏

首先,兩地自然環境差別巨大:印度常年高溫溼潤,植被繁茂,花材的保水性較好,沒有花器也是可以的;而中國偏旱,尤其是在北方,花材必須放在貯水的容器內保存。第二層原因似乎更為重要:中國自古尊崇「道以成器,器以載道」的精神。

東漢 壁畫 望都一號古墓

《易經》有言:「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即理念,器即用具。器具,包括材料與造型等方方面面均有一定內在規律,代表了一定的文化寓意。「器以載道」是中國傳統文化對造物、用物境界的追求,即將思想和理念融入到具體的器物之中,器道合一。 三者,中國古代插花誕生於宮廷貴胄之家,最早由社會的上層階級推動產生,因此對器物的講究在所難免。

北京孔廟祭孔供花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關於瓶花供佛的文字記載出現在《南史》卷四十四的《晉安王子懋傳》中:「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華莖,欲華不萎。如此三日,而華更鮮。」銅罌是一種酒器,也可盛水插花。這種供佛形式從未在印度出現過,說明了南北朝時期我們就已經發展出了不同於印度的瓶花供佛的新形勢。

花瓣紋彩陶盆 大汶口文化

我們所熟悉的印度的「淨瓶」,實際上是屬於「軍持」 的一種。「軍持」是梵語 「kundika」的音譯,也稱「君遲」「君持」「軍遲」「捃稚迦」等,意思是「瓶」「水瓶」,本為印度的一種日常生活用具,後來被佛教徒賦予宗教涵義,用於貯水,以備雲遊四方時飲用、淨手或飯後漱口,並不用來插花。

華鬘

因此只能說,佛教傳入中國,為插花上升為一個藝術門類提供了契機,推動了插花藝術的發展,乃至影響了插花藝術發展的方向,但絕非是我國插花藝術的開端。中國的佛前供花形式,是佛教教義與本土插花文化的融合。

相關焦點

  • 一花一世界:由佛教供花到花道盛行,日本室町時代花道變遷之路
    引言隨著古代中日間的文化交流發展,中國的花卉和賞花習俗傳入日本,大大推動了日本賞花文化的發展。在隋唐時期,佛教及花器經中國傳向日本,極大程度地促進了日本插花的興起,並促進了日本花道的產生。花道作為日本傳統文化之一,在日本的文化生活上發揮著重大作用。
  • 花道源於中國隋朝的佛堂供花,太經典了!
    在六世紀時,自中國傳入日本的佛教中就有向佛像和死去亡靈供花的風俗,它對日本花道的發展起到了尤其重要的作用。供花由三支花幹以一種簡單,對稱的方式排列。 但是,到了十七世紀早期,池坊宗的佛教弟子創造了一種複雜的供花造型「立花」。
  • 佛教藝術在中國的流傳與演變
    一是以克什米爾、白沙瓦為中心,向大月氏、康居、大夏、安息和中國新疆自西向東傳入中國,稱之為「北傳佛教」;二是以斯裡蘭卡為中心向東南亞的緬甸或馬來半島自南向北傳入中國,稱之為「南傳佛教」;七到八世紀,佛教分別由印度和中國漢族地區傳入中國西藏,這是第三個派系,稱為藏傳佛教。
  • 日本動漫插畫受青少年一代青睞的原因?影響青少年對藝術審美感官
    ▼我們觀看日本繪畫藝術的發展,可以幫助我們真正地了解日本繪畫與插畫藝術的特徵和成就。在公元前6世紀左右,日本就有了《刀上馬線圖》、《捕鹿的男子》等許多繪畫作品,原始的繪畫藝術作品可以流傳至今,簡單的線條便可以表現人物和事物的姿態,從中也可以看到日本插畫藝術重大的影響力。
  • 誰才是古代中外雕版插畫界的大咖?
    ▲《程氏墨苑》《程氏墨苑》作為四大墨譜之一,是明刊墨譜圖版最為宏富、成就最高的古版畫名作,印製十分精美,套色印刷有首創之功,是中國古代藝術水準最高的墨譜圖集。這是西洋銅版畫被首次「移植」於中國木刻畫藝苑,是古代中國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藝術經驗。
  • 設計|中國插畫藝術
    應用於出版、動漫、商務、遊戲、影視、設計等行業,插畫簡單的來說就是一種文化商業藝術服務行業。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一聊中國插畫藝術的發展。1、唐代插畫唐代的插畫大多是通過雕版印刷的方式完成的繪畫作品的複製品,就期製作特徵來講屬於版畫,也稱木刻畫。
  • 微·展覽丨一場帶你尋找中國佛教藝術源頭的精品展
    佛經記載此地為古代印度十六大國之一。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4世紀佛教在犍陀羅地區盛極一時。犍陀羅地區地處溝通東亞、中亞與印度次大陸的交通要道,希臘人、塞種人、貴霜人、波斯人先後統治此地,希臘-羅馬、波斯、印度等多元文化深刻影響了當地佛教,形成了著名的犍陀羅佛教藝術,並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佛教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誕生於印度的佛教是三大世界性宗教之一。
  • 佛教與中國民俗,我們常見的這幾個節日原來是從佛教來的
    佛教自兩漢時傳入中國,對文學、藝術都發生了極大的影響,隨著其在民間傳播的範圍不斷擴大,佛教信仰在百姓心目中愈來愈根深蒂固,因而中國固有的民俗也受到了佛教的影響,增添了許多與佛教有關的因素,尤其是佛教宣揚的因果報應在民間影響最大,由此派生出的一系列民俗莫不與此息息相關。
  • 插畫戰疫:第二屆 「東+西」國際插畫藝術大展(中國·武漢)
    01李旻:《武漢加油,中國加油》2019第二屆「東+西」國際插畫藝術大展(中國·武漢)特邀插畫師中國日報社美術部主任編輯02三乖:《抗疫,在路上》《你們的眼睛,亮過星星》2016「東+西」國際設計周插畫藝術大展最佳插畫獎得主寄語:致我愛的武漢:你很快很快就會好起來,大武漢!
  • 中國風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五臺山
    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寺廟建築最早地方之一。自東漢永平(58年~75年)年間起,歷代修造的寺廟鱗次櫛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輝煌,是中國歷代建築薈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畫、書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唐代全盛時期,五臺山共有寺廟300餘座,經歷幾次變遷,寺廟建築遭到破壞。五臺山臺內外尚有寺廟47座。
  • 古器物暨中國書畫特展亮相敬和空間,展現古代藝術之美
    ■清嘉慶 宜興窯帶銘文合歡壺" 初見—— 2020 敬和古器物暨中國書畫特展 ",以求集華夏文明精神、美學具體物化的光彩,光大中華文明、傳播中國古代文化、展現中國古代藝術之美。這一點,在現場感受尤為深刻,儘管已經歷數百年的時間洗禮,但藏品凝聚的文化魅力依然濃烈。如同在本次的展覽前言中寫道:藝術之美,源於人類本能。
  • 上元節:鮮為人知的古代節日,不為人知的古代習俗
    元宵節,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其固定時間為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在我國古代,正月為農曆的元月,古人習慣稱之為"宵",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當中的第一個月圓之月,所以人們通常會將正月十五稱之為「元宵節」。那麼上元節又是從何而來呢?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五百羅漢和馬雕塑
    他精通佛學,能書善畫,特別擅長於雕塑,他帶了5個門徒到筇竹寺塑500羅漢像,先後花了7年時間。從中可以看到騎著毛驢捻須吟詩的潦倒文人;拄著拐杖、拱背低首的垂暮老人;袒胸露腹、面目兇狠的市井無賴;獐頭鼠目、狡黠奸詐的勢利商賈;還有肥腦滿腸的闊佬,瘦骨伶仃的窮漢,一本正經的君子,供人調謔的小等等,人物的表情有喜有悲,有愛有恨,有樂有愁,有慈有等等。
  • 杭州畫室美術基礎課程之插畫理論知識
    從世界範圍看,歐洲的插畫歷史最早是運用於宗教讀物之中的。後來,插畫被廣泛運用於自然科學書籍、文法書籍和經典作家文集等出版物之中我國最早的插畫是以版畫形式出現的,是隨佛教文化的傳入,為宣傳教義而在經書中用「變相」圖解經文。我國唐代《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的扉頁畫是公認的世界上最早的版畫。到了宋、金、元時期書籍插畫的應用範圍擴大到醫藥書、歷史地理書、考古圖錄書、日用百科書等書籍,並出現了彩色套印插畫。
  • 方舟子:中國古代沒有大象,象棋源於印度,專家:了解歷史麼?
    象棋,是中國傳統棋類益智遊戲,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儘管象棋具體的起源時間已經無從確考,自古以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不過,根據出土的文獻資料記載,象棋源於中國是確鑿無疑的。然而,方舟子卻堅定地認為,象棋是源於印度而非中國,只因為中國古代沒有大象?
  • 800年前的大金鍊子、西漢的玻璃杯……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在上海...
    2020年12月28日,「大海就在那: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在中國航海博物館開幕。來自天津、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海南共10省(市)25家博物館160餘件航海文物,20多件國家一級文物參加展覽,精品薈萃、重器輝映。
  • 設計師、插畫師、BICYCLE撲克設計師及獨立藝術工作者——花乾華
    個人簡介:花乾華新銳設計師/插畫師/BICYCLE撲克設計師/獨立藝術工作者站酷搜索:花乾華(http://www.zcool.com.cn/u/631733)微博:@花乾華(http://weibo.com/huaqianhua?
  • 「2019佛教英語培訓班」第六天:領略佛教藝術魅力 探討寺院時代責任
    佛教在線珠海訊 2019年8月11日,由中國佛教協會主辦,廣東省佛教協會協辦,廣州光孝寺、珠海普陀寺承辦的「2019佛教英語培訓班」進入第六天。學員們除了領略佛教藝術魅力,學習翻譯的原則與方法外,還同珠海普陀寺首座代監院悟和法師探討了「寺院管理如何融入適應時代發展」。
  • 佛教供佛、禮佛的真正含義——改變多數人的三觀
    在此我向朋友們介紹一下佛教中供佛和禮佛在佛教教義中的真正含義,希望對有興趣了解這方面知識的朋友有所幫助,並誠請有識之士批評指正。佛教在供佛時往往有水果、花、清水,還要焚香,下面分別介紹各種供具的真正含義:水果,鮮花,焚香在佛教供佛中稱為香花供養,表面意思是被供養的佛菩薩能聞其香,食其果,增益供養人的福報,其實佛教教義中佛菩薩根本不會享用這些供養,而是增益信眾皈依的信心,實質供養的是自性。供具中的清水供養的更是供養人的心,就是希望供養人也就是信眾的心更加清淨,有一顆清淨心。
  • 古代世界的形成(下)——佛教中國化
    (圖片來源:IC Photo)【文化的江山】劉剛/文佛教中國濫觴佛教何時傳入中國?有認為,在秦漢之前,春秋戰國之時。王嘉《拾遺記》說,燕昭王七年,沐胥之國即印度,有術士來朝,「五年乃至燕都」,俞樾《茶香室叢鈔·卷十三》說是「佛法入中國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