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記者在北京市西城區德勝街道路邊實地採訪發現,基層政府正在用實際行動解決老百姓反映的難題,並使用科技創新手段創新社會治理。
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中,北京市西城區德勝街道聚焦老百姓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就是停車難,為打通「民聲」最後一公裡,以「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西城區德勝街道首創「全域停車自治」管理模式,通過大量的走訪,深入調查研究,解決長期以來車位少、停車難的城市困擾。
「全域停車自治」,盤活公共資源的「全域路側停車管理」、統籌小區資源的「全域小區收費停車管理」和共享社會資源的「全域企事業單位共享停車管理」成為「全域停車自治」三種手段。全域內實行付費停車的自治管理模式,通過自治管理,最終實現北京市西城區德勝地區全域晝夜停車平衡的總目標。
年底前,該地區46條街巷的2250個車位,將實現「全域路側停車自治管理」全覆蓋;「全域小區收費停車管理」與「全域企事業單位共享停車管理」持續推進中,2021年前實現三種方式全覆蓋,預計地區停車晝夜平衡覆蓋率將達到80%以上。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馬仲良研究員充分肯定了西城區德勝街道在解決停車問題上的實踐和探索。他指出,德勝街道全域停車自治是目前國內首創的關於解決特大城市、中心城區停車難問題的有效模式,也是社會治理的新探索。
「響哨」共挖地區停車資源
北京市西城區德勝街道,面積4.14平方千米,下轄20個社區,是西城區住宅區、常住人口較多的街道之一。近年來,地區居民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就是停車難問題,怎麼解決?西城區德勝街道工委書記孫廣俊算了一筆帳,「想解決問題停車難,需求和資源都是多少,根據統計,地區停車需求在2.6萬左右,全區域正規停車位在2.2萬左右,4000多輛車沒地方停」。幾個月前,一聲哨響,街道各部門負責人與聞哨而來的西城區城管委、交通支隊等相關部門一同「會診」,成立工作組,就為了徹底盤清家底。「每天晚上八點,地區居民基本上都回到家了,我們的工作人員是一輛一輛去數車的。上午十點左右,工作人員又出發,開始數白天地區內的車輛數,了解地區內單位的停車需求和住宅區內的空車位數」。
按照統計,居民把車全部停到車位裡,還有4000多輛車沒有地方停,這可難壞了工作組,一味「貼條」、拖車,表面上看確實是能抑制亂停車的現象,但是居民的停車需求誰來滿足,孫廣俊書記決定,街道牽頭,挖掘所有地區停車資源,「全域停車自治」管理模式應運而生。
路側停車位不夠,應劃盡劃,與交通部門多次現場測量、調查,在不妨礙交通通行秩序和不影響地區居民出行的位置多施劃車位,地區內原本只有700個路側正規停車位擴展到了2250個車位,統一收費、統一審核標準,實現地區居民在全域路側停車位內停車收費標準統一;老舊小區多,停車資源有限,居民見縫插針,練就了一手好車技,便道、花壇都成為搶手的車位,通過片區更新,聘請專業團隊為小區「量體裁衣」,制定個性化打造,不僅要環境優雅美觀,增加車位也是硬指標;轄區單位,有停車位晚上用不到,能不能拿出部分車位給地區居民停車使用,工作組走進轄區單位,用置換的方式,錯峰停車。白天轄區單位如果車放不下,可以停放到路側或者開放的居民院,但是條件只有一個,晚上要讓居民車停進來。
在走訪調查中,工作人員發現了很多停車問題,孫廣俊書記總結了一下,「在地區停車資源缺乏的情況下,我們轄區內出現了有車無位、有位亂停、停車不繳費、罩車衣影響市容市貌等一些問題,還需要我們加大宣傳力度,讓地區居民能夠儘快轉變觀念,享受全域46條街巷內的付費停車服務」。
居民議事路側自治停車支持率100%
今年初,安德路北社區一場關於停車難題的居民議事會,吸引來了不少居民代表,社區書記亓永紅把街道響應百姓停車難、小區環境迫切需要改變訴求的好消息告訴了前來議事的社區居民。這可是一件大好事,教場口2號院的居民樊和香說:「我們院多年沒有物業,垃圾死角、小廣告多,路面塌陷,綠地被破壞,安全隱患太嚴重了,要真是有問題,消防通道都被私家車堵死了,給我們解決停車問題,我們絕對支持,花點錢都應該。」
「您提到的問題,也是大多數居民反映最強烈的問題,現在街道辦事處正在考慮給我們解決問題,大家還有什麼訴求,儘管提。」亓永紅帶著居民的訴求和100%的支持與信任,及時反映給街道。
幾個月後,堵死消防通道的私家車全被請出了院,街道為居民辦理了「居民優惠停車證」,院門外的收費正規停車位,可供居民優惠停車,每小時收費0.5元,每月360元封頂。路通了,車位也解決了。
針對教場口2號院失管小區的多項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社區通過黨建引領的方式,成立了業主委員會,小區居民業主票選了專業的物業管理公司,並決定交物業費事項。街道為小區內部公共空間、交通系統等進行全面摸排、分析、設計,進行地面鋪設、牆麵粉刷和綠化改造工程。現在的2號院內還專門架設了居民花池,居民樊和香說:「我現在就喜歡帶著別的院的居民來我們院看看,這種環境綜合提升,真是政府部門為老百姓切實解決問題了。」
北京市西城區德勝街道工委書記孫廣俊介紹,街道也是探索這種城市治理+物業管理的新型社會治理模式,持續深化對社會治理規律的認識,以方法手段創新為動力,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支撐,以思想共識為引領,以「發現問題-深入調研-理清思路-明確目標-行動方案-推進策略」等為工作推進路線圖,提高地區社會治理精細化水平。
目前,通過接訴即辦、街道吹哨部門報到等工作機制,已經徵求了6個試點社區,共642個車位的自治管理工作,共293位居民代表發表意見,居民支持率100%。
德勝街道牢固主題教育中堅持問題導向、認識到位、行動迅速,以黨建為引領,以「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為出發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破解德勝地區停車難題,探尋破解路徑、重塑管理模式、創新制定目標,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攻堅克難、服務群眾的實際行動,切實解決群眾面臨的實際問題。而德勝街道的破解之道,正是創新社會治理手段,從全局角度出發,不斷分析具體問題、回應多元訴求,在方便百姓,盤活區域停車資源,在地區逐步推進「全域停車自治」工作。
建失信黑名單 增設「孝親」車證
「對於辦理了居民優惠停車證及居民電子卡的,但是經常違章停放車輛、不停車入位、不服從管理員管理、外借外租電子卡設備等行為,將被列入路側停車自治管理失信黑名單,並收回電子停車卡,不再享受居民優惠停車價格,按照社會車輛停車收費標準,收取第一小時10元,第二小時以後15元。」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能夠長期有效管理,街道制定了嚴格的管理機制。
同時,為了切實緩解轄區內的停車壓力,解決居民的停車難題。本次全域路側停車自治的條件認證適當放寬,並給予一定優惠力度:一是申請條件相對放寬。由原本的「四證統一」放寬至「三證統一」,但憑藉落戶於德勝街道的房產證按戶優惠辦證,每個家庭、每套居住房產證明可申請1輛車。對於轄區內無車有房且達到退休年齡或以上的老人,可給探親子女辦一張臨時優惠停車證,享受一小時0.5元的居民優惠政策。
北濱河東側路的142個路側停車位是作為北京市西城區德勝街道首個運行「全域路側停車自治」的試點,記者在現場看到,每個車位都噴有「德勝街道自治停車位」的標誌,並有一個感應器被安置在車位上,它可以在幾秒鐘內識別,車位上是否停放了車輛,當認證過的居民車輛停放在車位裡,系統將開始計時收費,居民可以在居民電子停車卡內預存費用;如果是社會車輛停放在車位中,感應器將通知手持終端機的停車管理員,由管理員告知車主,這裡的收費標準並開始計費,當車主要離開時,可以通過路側的二維碼繳費。
車位是如何感應哪輛是居民的認證車?記者也採訪到相關技術人員,原來在居民申請辦理優惠停車證的時候,工作人員會發放一張居民電子停車卡,只要將卡放置在車內任何一個位置,車位都可以感應的到。德勝街道聯合三家街巷物業公司,共同實施的「全域路側停車自治管理」,在路側施劃白虛線,使用橙色的收費公示牌,運用地磁和居民電子卡,實時計時收費,居民可在微信小程序內查看自己的停車記錄及收費情況,也可通過小程序進行預存費用。
據了解,相關技術人員將在後期有條件的情況下,開發居民端的多項查看功能,未來可能會實現手機找就近車位的新功能。(中國日報北京記者站 杜娟)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