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味浦江,精緻的糖畫讓人懷念,也讓人垂涎

2021-01-12 騰訊網

糖畫是國內的傳統民間手工藝,很多地方都有。沒想到在浦江,也廣泛流傳。在展會上,為大家現場「作畫」的非遺傳人看上去還挺年輕,手藝卻精湛如斯。

既然是糖畫,自然以糖為「顏料」,所用的工具僅一勺一鏟,以之為筆。據了解,所用的糖一般是紅、白糖加上少許飴糖放在爐子上用溫火熬製。熬製的火候比較有講究,到可以牽絲時即可以用來澆鑄造型了。

在繪製造型時,只見她用小湯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飛快地來回澆鑄,一隻蝴蝶瞬間就栩栩如生出現在我們面前。

當造型完成後,又用小鏟刀迅速將糖畫鏟起,粘上竹籤,一件新「作品」隨即出爐。為了保護糖畫,還會及時套上一層透明塑膠袋,雖然不影響美觀,倒讓人只能「望而興嘆」,看來一時之間是吃不著了。

浦江糖畫雖然今年才入選縣非遺名錄,但在民間卻是流傳最廣的手藝之一,無論大小廟會或者集市,甚至平時生活中的大街小巷裡,也偶爾有它們的身影浮現。不知道有多少人的童年,與之有過甜蜜或者哭鬧的交集呢?無論哪種,都是如此令人懷念。

相關焦點

  • 第五人格:顏值在線且更加精緻,悄然優化的「克羅託」讓人垂涎
    第五人格的驚喜總是接連不斷,彈丸論破聯動的結束或許會讓人有所失意但深淵的呼喚即將開啟絕對是莊園的幸事,與此同時演繹之星時裝繼入殮師「哈姆雷特」之後紅夫人「斯嘉麗」也已經驚豔亮相,獨特的氣質以及精美的畫風也是深得玩家喜愛。不過在如此驚喜之下相信玩家們對國際服精華的垂涎仍然無法釋懷,畢竟舞女、勘探員以及瘋眼的時裝太過誘人。而如今他們又發生了巨變且更加精緻。
  • 面人、糖畫還是毛猴,記憶中的民間工藝
    1、北京面人老北京逢年過節家裡拿面捏個兔爺、捏個小耗子之類的,為的是哄孩子開心。如今面人已不僅僅是孩子們的玩具,更成為人們觀賞和把玩的工藝品。面人也稱麵塑,是一種製作簡單但藝術性很高的民間工藝品。它用麵粉、糯米粉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蠟、蜂蜜等成分,經過防裂防黴的處理,製成柔軟的各色麵團。
  • 糖畫製作出新高度,女子用糖畫為抗疫助力
    相信大家都知道,糖畫雖然看起來可能很簡單,大多數人只是覺得好吃,但是糖畫製作起來卻並沒有那麼容易。也正是因為這樣,現在看到的很多糖畫其實都是一些非常簡單的樣式,很少有那種繁瑣的,因為製作的時候實在是個大麻煩。
  • 捏麵人畫糖畫吹糖人 四位手藝人相聚青島(圖)
            文/圖 半島記者 李峰  打開陳舊的工具箱,取出泛黃的小鑷子,做好的面人擺上來……1月18日一大早,四位手藝人來到海雲廣場悄悄開了攤兒。兩位捏麵人師傅、一位糖畫師傅,再加上一位吹糖人師傅,四人搭配,相約而至,練一練自己的拿手活,嘮一嘮如何忙年。
  • 糖畫指尖 百態世間—保利心語,做城市的心上人
    當造型完成後,隨即用小鏟刀將糖畫鏟起,粘上竹籤,各種生動的圖案造型在藝人的手下躍然紙上。民間藝人在長期實踐掌握了糖料的特性,同時根據操作的特點,在造型上多施以飽滿、勻稱的線條,從而形成了獨有的風格樣式,給人以美的享受。
  • 糖畫—兒時的記憶
    在我們的腦海裡,糖畫是很多人兒時抹不去的美好記憶。藝人端坐於糖畫攤前,執勺在手,經過短暫構思,飛快地將勺中的糖液揮灑在光潔如鏡的大理石板上。看著糖漿像是魔法一般幻化成一個個神奇的形象,凝固的糖液形成神奇的圖畫,有飛禽走獸、花鳥蟲魚、戲劇人物……皆晶瑩剔透,栩栩如生。
  • 糖畫 - 糖畫_吉安新聞網
    不甘心中規中矩的民間藝人創造性地將中國皮影、民間剪紙等姊妹藝術的造型手法融會貫通,不再使用印鑄模具,而是直接操小銅勺,舀糖稀在石板上描繪出變幻無窮的花鳥蟲魚、飛禽走獸、文臣武將等圖案,逐漸演變發展成為今天的糖畫藝術。王要紅是吉安的一位糖畫藝人,今年50歲的她從事這門手藝已經20多年了。現在,她在某商場開了一家糖畫藝館,師傅就是她的爺爺王家其。
  • 糖塑(成都糖畫)——吃的藝術
    2008年,「糖塑」(四川成都糖畫、湖北天門糖塑、江蘇豐縣糖人貢),作為傳統(民間)美術被列入我國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何謂「糖塑」?即以飴糖、蔗糖(白糖)等為原材料,通過加熱或熬化,以吹捏、倒畫、鑄模等加工手段和造型方法,塑造成平面或立體的人、物、鳥、獸等具體形象的造型藝術。
  • 9歲學藝 成都街頭糖畫藝人41年糖畫上百種圖案
    行話說,「中國糖畫要看西南,西南又數成都最佳。」對一部分人而言,現在糖畫已經成為老照片中的一道光影,那是童年裡的模糊記憶。那麼,如今成都街頭的糖畫藝人又何在呢?近日,天府早報記者就採訪到一位手工藝人,他9歲接觸糖畫,一做就是41年,並且還要一直做下去。
  • 新春就要甜 | 聖樺錦江天璽花式糖畫DIY落幕,讓新春甜蜜如畫
    記憶裡的味道——糖畫還記得小時候街邊的糖畫小攤嗎?
  • 武氏糖畫:傳承五代,走出國門
    民間藝人現場製作糖畫。   糖畫、吹糖人是融民間物質與精神文化享受於一體的中國傳統藝術。糖畫、吹糖人,觀之若畫,食之有味,據傳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聊城江北水城旅遊度假區武氏糖畫、吹糖人技術保留了中華民族古代文化藝術,傳承至今已有五代。
  • 成長的故事——貳拾肆家9月足跡
    今天Ladies and 鄉親們貳拾肆家的各位股東和夥伴們9月在不知不覺中就要過完了國慶到來又是聚會轟趴的好時候。首先要說的是貳拾肆家的線下會所——浦江閣這也是貳拾肆家首個線下會所大氣但不誇張莊重而又不失文雅品酒、交友別有一番韻味。浦江閣會所其次就是九月加入貳拾肆家大家庭的新成員。
  • 日本人的「精緻早餐」,從一碗熱氣騰騰的味增湯開啟
    對於日本人而言,生活的儀式感,早餐的精緻感,也都是從一份熱氣騰騰的味增湯裡面開啟的。對於休息了一整晚的胃來說,在早晨的時候,喝一碗熱氣騰騰的味增湯,既能夠暖和,也能夠開胃,重要的是營養還很豐富,非常有助於補充開啟新一天的生活能量。
  • 轉糖畫、捏麵人、看吃播,周六來寬窄巷子玩轉非遺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周六來逛寬窄巷子,不僅可以在網紅景點拍照留念,還可以將糖畫、竹編、羌繡等非遺一網打盡,沉浸在院落場景裡體驗非遺的樂趣。讓你兒時的記憶裡,站在街巷駐足,盯著手藝人做「糖畫」絕對是個甜蜜的記憶。糖畫師傅行雲流水般的揮動著手中的糖勺,繪製出既好看又好吃的12生肖,圍觀的小孩更是用好奇的眼神注視著精緻的藝術作品,那粘稠甜美的糖絲,勾勒出的不僅是民間藝人精湛技術的體現,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除此之外,市民在寬窄巷子也能和麵塑師傅近距離接觸的,親手捏出一個五彩繽紛的面人。
  • 浦江多人被拍,因為...
    浦江多人被拍,因為......很多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到現在都還沒有佩戴安全頭盔的意識認為佩戴安全頭盔太麻煩戴著不舒服而且寒風瑟瑟,一些人為了保暖下面交警蜀黍來曝光一批騎電動自行車不戴安全頭盔的人快來瞧瞧有沒有你?01
  • 逛廟會 品年味 潤童心——鶴城區幼兒園舉辦民俗文化迎新年活動...
    清晨,走進幼兒園就能感受到一股濃濃的「年味」,張燈結彩、暖意融融,喜氣洋洋的新年氣息撲面而來。小朋友和老師們都穿著最富有中國元素的服裝,營造出喜慶的節日氛圍。活動在園長梁小玉的祝福聲中拉開帷幕,熱鬧的教師鼓舞、喜慶的舞龍送福、經典的民間雜耍、俏皮的幼兒表演等精彩紛呈的節目為廟會增添了幾分熱鬧,也開啟了快樂的暖場模式。
  • 成都糖畫:可觀可食的非遺技藝,妙手生花,甜在心頭
    「倒糖餅兒」、「糖粑粑兒」、「糖燈影兒」……這些成都人耳熟能詳的童年回憶,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糖畫」。 成都糖畫是集民間工藝美術與美食於一體獨特的傳統手工技藝,主要流傳於四川省成都市及周邊地區。 據考,它起源於明代的「糖丞相」,褚人獲《堅瓠補集》載,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鑄成各種動物及人物作為祀品,所鑄人物「袍笏軒昂」,儼然文臣武將,故時戲稱為「糖丞相」。
  • 於國昌:掂掂勺就是一幅糖畫 能看又能吃
    □文/圖 首席記者 柳安臣  糖畫是民間藝人的一門高水平手藝,需要熟悉人文歷史、風土人情、繪畫技藝、糖料加工等諸多知識。同時,糖畫技藝是一種集民間工藝美術和美食於一體的獨特傳統手工技藝。它亦糖亦畫,觀之若畫,食之有味。石家莊的糖畫藝人於國昌今年63歲了,他受祖輩人的影響,自幼學藝成為了糖畫技藝的傳承人。
  • 糖人、糖畫……為什麼過年離不開它們?
    糖人、糖畫……一說起來這些,就有濃濃的畫面感在腦海裡盤旋。那是關於民俗、年節和熱鬧的最直觀記憶。(文:蘇小年)糖塑是我國傳統民間手工藝品之一,俗稱吹糖,糖人模,從事這行手藝的人叫吹糖人,遍及全國各地。在路上,許多人向劉伯溫請教學吹糖人兒,劉伯溫一一教會了他們。於是,這門手藝就一傳十、十傳百,流傳至今。說完糖人,咱們再來說說糖畫。這兩者的區別就在於,一個是立體的,一個大多是平面的。糖畫是以糖為材料來進行造型的。所用的工具僅一勺一鏟,糖料一般是紅、白糖加上少許飴糖放在爐子上用溫火熬製,熬到可以牽絲時即可以用來澆鑄造型了。
  • 一口鍋,一勺糖,驚豔時光的非遺記憶——糖畫
    糖畫是民間藝人的一門高水平手藝,需要熟悉人文歷史、風土人情、繪畫技藝、糖料加工等諸多知識。同時,糖畫技藝是一種集民間工藝美術和美食於一體的獨特傳統手工技藝。它亦糖亦畫,觀之若畫,食之有味。石家莊的糖畫藝人於國昌今年63歲了,他受祖輩人的影響,自幼學藝成為了糖畫技藝的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