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琬,弘農華陰人。貞觀初,帝以琬戒德朝野具瞻,敕為皇太子諸王授菩薩戒。
琬致書皇太子曰:「今略經中要務四條,惟願留意。一曰行慈。謂依涅槃梵行之文,含養兼濟。二曰減殺。謂東宮常膳,多所烹宰;殿下②以一身之料,遍擬群寮;及至斷命所繇,莫不皆推殿下。請少殺生,以永壽命。三曰順氣。謂不殺曰仁,仁主肝木,木屬春生,殿下位處少陽③,請春季禁殺斷肉,以順陽和。四曰奉齋。謂年三齋,月六齋。何者?今享大福,鹹資往因,復能進德,彌增美矣!」
皇太子答曰:「辱師妙法四科,謹當緘之心府,奉以周旋,永藉勝因,用資冥佑。」
【注釋】
①東宮:古代太子所居住的宮殿。借指太子本人。
②殿下:古代用作對帝後、帝妃及太子、公主、諸親王的敬稱。
③少陽:指東宮太子。
【譯文】
唐朝京師普光寺玄琬律師,弘農華陰(今屬陝西)人,貞觀初年,唐太宗素聞玄琬律師的戒行德操,朝野無不瞻仰,因請他為皇太子及諸王子授菩薩戒。
其後玄琬律師寫信給太子說:「現在從佛經中簡略地列出要點四條,希望您用心奉持。一是「行慈」,凡待人接物當依照《大般涅槃經梵行品》所述,則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兼濟。二是「減殺」,皇太子平常吃飯,要宰殺烹煮許多生靈;為殿下一人所需要的食料,每動用很多人去籌辦,及至殺生斷命的業因,無不歸咎於殿下。所以請您減少殺生,以增延壽命!三是「順氣」,所謂不殺生就是「仁」,仁在人體上代表肝,肝在五行屬木,木在春陽之時茂生,殿下位在《易》四象(老陽、老陰、少陽、少陰)中的少陽,福居春月。所以請您在春季禁殺斷肉食,以順陽和之氣。四是「奉齋」,就是每年正、五、九三個月,及每月六齋日受持齋戒。為什麼要這樣呢?要知道您今日所享大福,都是因為您過去世中積功累德而得來的,如果您今生更能修善積德,那您將來的福報就更美滿了。」
皇太子回答說:「承蒙師父訓示妙法四項,弟子自當謹記於心,付諸行動,長此以往將永遠遵循此四法修習殊勝的善因,藉以獲得天地鬼神冥冥中的護佑。」
【說明:選自《緇門崇行錄》,明代袾宏(蓮池大師)輯。本書作者因慨嘆末世出家沙門之墮落,故撰輯本書,內容簡述自佛世至明代,百數十位有德行之出家沙門。選錄/弘一大師。注釋、譯文/演蓮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