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行錄丨忠君之行·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2021-01-13 立身國學網
養浩然之氣,塑高尚人格。攝影/沈圻。

宋求那跋摩,罽賓國王族也。元嘉八年達建業,帝問曰:「寡人慾持齋不殺,而身主國政,不獲從志,奈何?」

對曰:「帝王所修與匹夫異,匹夫身踐名劣,應須克己苦躬;帝王以四海為家,萬民為子,出一嘉言,則士庶鹹悅;布一善政,則人神以和。刑不夭命,役不勞力,則風雨時,寒暑調,百穀茂。如此持齋,齋亦大矣!如此不殺,戒亦至矣!寧在輒半日之餐,全一禽之命,然後為弘濟①耶?」

帝撫機嘆曰:「俗人迷於遠理,沙門泥於近教,如法師所言,真可謂開悟明達②,通天人之際矣!」敕有司供給,舉國宗奉。

贊曰:帝王之不信佛法,非獨不信者之過,亦論佛法者未盡其妙也。如求那者,義正而語圓,辭善巧而不叛於道,真佛法、世法融通不礙者矣!雖古良諫議何以加此?彼世僧局偏見而自謂持正,不知使人主不欲親近緇流者,正為此等輩也。神龍變化,非蚯蚓所知,其是之謂歟?

【注釋】

①弘濟:《佛地經論》云:「以勝一切聲聞等故,救度一切諸有情故,長時積集福慧資糧所成滿故,說名弘濟。」

②開悟明達:開悟,義為開發眾生的智慧,使之悟解佛理。開悟,又為「開示悟入」的省語。《法華經·方便品》說:佛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這一大事因緣,便是為眾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和「入佛知見」。明達,即明了、通達的意思。

【譯文】

南北朝南宋時,有一位從印度來的高僧名求那跋摩(譯為功德鎧),他出家前原是印度罽賓國的王族。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求那跋摩大師來到建業(今南京),文帝請教大師:「寡人也想持齋戒殺,但我身為一國之主,執掌朝政,種種拘限,無法滿願,不知怎麼辦才好!」

求那跋摩大師回答說:「帝王所修的齋戒和平常百姓有所不同。百姓身分低,名分微,自是應該刻苦耐勞,勤謹修行;帝王以天下為家,視萬民為一子,只要說一句仁德的嘉言,官吏和百姓都會歡欣鼓舞;每推行一項善政,則人神都會共同擁護。雖然用刑,而不濫殺生命;雖有徵役,而不強迫勞力,那麼天下就會風調雨順,寒熱應節,百穀豐稔。能如此持齋,持的才是大齋大功德啊!能這樣戒殺,戒的功德才算圓滿啊!哪裡是單放棄吃半天的飯,保全一禽獸的生命,就以為這便是弘濟了!」

文帝拍案感嘆地說:「世俗人對深遠的佛理迷惑不清,而一般的出家人卻又只是拘泥於淺近的教化;像大師您所說的這一席話,既能開我智慧,使我悟解佛理而又明了易曉,足可以通行於天人之間而無所障礙啊!」於是命令掌職的官吏供養求那跋摩大師,一時舉國王公英彥無不宗奉。

贊言:帝王之所以不信佛法,並非只是帝王本身的過錯,實在也是談論佛法的人,未能完全闡述發揮佛法的奧妙啊。像求那跋摩大師為文帝說的一席話,義理正確而語氣圓融委婉,言辭善巧而不背離道法,這才是真正將佛法和世法融通而不相礙的啊!即使是古代賢良的諫議大夫,也不過如此。那些世俗僧既固執偏見而又自謂秉持正道,哪知帝王之所以不願親近出家人,正是因為他們這種人啊!神龍變化莫測,豈是區區蚯蚓所能知,正是這個道理啊!

【說明:選自《緇門崇行錄》,明代袾宏(蓮池大師)輯。本書作者因慨嘆末世出家沙門之墮落,故撰輯本書,內容簡述自佛世至明代,百數十位有德行之出家沙門。選錄/弘一大師。注釋、譯文/演蓮法師。】

相關焦點

  • 崇行錄丨忠君之行·明贍法師:勸斷屠殺,慈悲救世
    太宗聞其名,詔入內殿問之。贍廣陳政要,因敘釋門以慈救為宗。太宗大悅,下敕年三善月,月六齋日,普斷屠殺,行陣之所,皆置寺焉。【譯文】唐朝終南山智炬寺明贍法師,一向博學多聞,懷經世濟民之才。唐太宗得知法師的名望,便下詔請他入皇宮內殿,向他請教。
  • 崇行錄丨忠君之行·僧稠法師:教化群生,說法悟主
    齊文宣徵之,不就;躬造焉,扶接入內,稠為論三界①本空,國土亦爾,世相不常,及廣說四念處法②。帝聞,驚悟流汗,因受菩薩戒,斷酒肉,放鷹鷂,去魚畋,禁天下屠殺;月六年三③,敕民齋戒。【注釋】①三界:指欲界、色界、無色界。一、欲界。
  • 崇行錄丨忠君之行·玄琬律師:訓示太子進德妙法
    行慈減殺,順氣進德。攝影/沈圻。唐玄琬,弘農華陰人。貞觀初,帝以琬戒德朝野具瞻,敕為皇太子諸王授菩薩戒。琬致書皇太子曰:「今略經中要務四條,惟願留意。一曰行慈。謂依涅槃梵行之文,含養兼濟。二曰減殺。謂東宮常膳,多所烹宰;殿下②以一身之料,遍擬群寮;及至斷命所繇,莫不皆推殿下。請少殺生,以永壽命。三曰順氣。謂不殺曰仁,仁主肝木,木屬春生,殿下位處少陽③,請春季禁殺斷肉,以順陽和。四曰奉齋。謂年三齋,月六齋。何者?今享大福,鹹資往因,復能進德,彌增美矣!」皇太子答曰:「辱師妙法四科,謹當緘之心府,奉以周旋,永藉勝因,用資冥佑。」
  • 崇行錄丨慈物之行·僧群大師:清貧守節,護鴨絕飲
    晉僧群,清貧守節,庵於羅江縣之霍山。山在海中,有石盂逕數丈,清泉冽然,庵與石隔小澗,獨木為橋,由之汲水。後一鴨折翅在橋,群欲舉錫撥之,恐傷鴨,還不汲水,絕飲而終。贊曰:為物命而忘己身,大慈弘濟於是為至矣。或曰全鴨而忍苦可也,群之滅其生,得無過乎?噫!至人之視革囊①,夢幻泡影耳。苟有利於眾生,則棄如涕唾。餵虎②飼鷹③,皆以是心也。豈凡夫執吝四大者所測知耶。
  • 家風美文:夫君子之行 靜以修身 儉以養德
    家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出處:三國,諸葛亮《誡子書》譯文:德才皆備的人,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簡樸節約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品讀:夫君子之行。「君子」一詞的具體含義來源於孔子的君子論。
  • 2021山東軍轉幹申論文章寫作範文:行正方能致遠——黨員幹部需修身...
    >山東中公軍人考試網特整理了申論備考素材,下面為大家分享2021山東軍轉幹申論文章寫作範文:行正方能致遠——黨員幹部需修身行正申論 ▎公共基礎知識 ▎寫作 ▎公基題庫  >▎申論題庫 ▎ 時政熱點  為政之道,修身為本。
  • 「三人行必有我師」只勸人好學?還有孔子「避免偏執」的修身智慧
    我們可以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中看出「向身邊人學習的謙虛」,繼而從這種「謙虛」中理解到好學之人善於「自省」的特質,再進一步體悟到「自省」背後,孔子之「避免自我偏執」的深刻用意。孔子思想的特點之一,在於其觀點相對「落地」,許多觀點有時候會顯得十分具體。具體的東西容易被人「看到」,這是優點,但是卻容易因為歷史背景的不同產生局限性,這是「缺點」。
  • 九雲IT學院戶外拓展丨青春行,未來行
    九雲IT學院戶外拓展丨青春行,未來行 發布時間:2020-08-24 14:36:46      來源:北國網 青春,是涓涓的流水
  • 論述天下民心與為君之道,正道之行萬物歸位
    文:季詩魂天下民心本為善,善者民心乃是純,樸實民心皆為帆,方可推舟亦可覆舟。為官者則以民心為根,以民心、民生為本,不實施貪汙腐敗、以清正廉潔、奉公為民,則不失天下之復興政治命脈,天下民心本無惡,乃官心行之腐敗、貪權、貪色、貪財、貪物、貪汙五貪之導致,逼迫民心暴亂也。善行則行,大惡、小惡則禁,天下澤平、萬民和服。
  • 藝路風採——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三人行
    孫克 錄杜甫《春日喜雨》138x69cm 紙本水墨 2018孫克 對聯 莫放最難 138x69cm 紙本水墨 2018孫克 錄論語章句 紙本水墨 2018|其畫風沉雄樸厚、古雅剛正,磅礴而不染獷悍之習,灑脫而內具堅貞之質。凡一花片葉、寸草泰石,莫不深合理法,備極情態,實為中國當代大寫意花鳥畫領域樹立一代典範。郭石夫先生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高級職稱評審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一九四五年生於北京,祖籍天津。
  • 在網絡安全一線為你默默守護|三工視頻·新360行之信息安全測試員
    入職就胖20斤,這樣的工作你敢去嗎丨三工視頻·新360行之生鮮採銷師婚禮最重要是什麼?策劃了90場婚禮的她找到了完美婚禮的秘訣丨三工視頻·新360行之婚禮策劃師武術學院教授教你怎麼吃怎麼練丨三工視頻·新360行之社區健康師人工智慧背後的「人工」丨三工視頻·新360行之人工智慧訓練師當「您好,請掃下健康寶」變成一個職業丨三工視頻·新360行之疫情防控值守員
  • 王耐剛丨《孟子》單疏本蠡測——以南宋越刊八行本為中心
    一、文獻所見《孟子》單疏本考署名孫奭的《孟子正義》最早見於著錄,是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陳氏於「語孟類」著錄《孟子音義》二卷,《孟子正義》十四卷,皆署名孫奭。其《孟子音義》提要云:「龍圖閣學士侍讀博平孫奭宗古撰。舊有張鎰、丁公著為之音,俱未精當。
  • 徐州法院之變⑩丨深挖徹查,讓司法掮客無處遁行
    徐州法院之變⑩丨深挖徹查,讓司法掮客無處遁行 2020-11-27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冠病房裡的「敢死隊」丨三工視頻·新360行之呼吸治療師
    您可能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清華雕塑系女生轉行3D列印:我做出了楊洋手中的寶劍丨三工視頻·新360行之3D列印設計師揭秘疫情下的病毒獵手 | 三工視頻 · 新360行之核酸檢測員北京垃圾分類滿月,你學會了嗎?
  • 《犬鳴村》:清水崇最新恐怖片,如一本怪談故事集,刺激而震撼
    從2012年的《恐怖兔子》開始,清水崇的作品出現明顯變化。雖然他仍持續創作恐怖題材,卻從《咒怨》系列以來的硬派恐怖風格,轉向黑暗奇幻味道的驚悚故事。此外,他的作品不再只有令人絕望的毀滅性力量,也出現與之抗衡的善念之光。
  • 謙卦:六二「鳴謙,貞吉」解析;君子之行,德音不已
    本節僅解析六二「鳴謙」之「鳴」。;《禮記·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故君子在車,則聞鸞和之聲,行則鳴佩玉。」 《大戴禮記·保傅》「居則習禮文,行則鳴佩玉,升車則聞和鸞之聲,是以非僻之心無自入也。在衡為鸞,在軾為和,馬動而鸞鳴,鸞鳴而和應。
  • 《周易.屯》丨磐桓,志行正也/世界初生,心物一元,入定的境界
    像是說:雖然盤桓,志行也,以貴賤,大得民也。屯初、盤桓、初心一動,宇宙爆炸,世界誕生,奠定了萬物的基礎,神靈化氣、氣迴旋,萬物皆始於此。屯田是生命的種子,發乎初心一念,如諸佛誓言,是世界之源起,初九盤桓,即諸佛發心,決定了時間的長短和空間的廣博,這叫做盤桓、利居貞、利建侯。志者,士之心,神凝氣於心,靜而不動。
  • 王陽明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從這個意義上講,知,就是行。龍場悟道:是王陽明從心即理的觀念轉變為真正的知行合一。王陽明貴州龍場的收穫就是: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知行合一,建立自己的王氏理論體系,我就是聖人。意思是:每個人都是原本具足的個體,別人有的,你也應該有;別人會的,你也應該會;萬物皆有靈性,你不缺任何東西,不要小看自己,你具有宇宙的任何東西,要通過真知行動去實現,只有實踐才能達到。心即理,心裡意識到了,必須要通過行,才能表現出來。行,才是知的真實表達。
  • 梁啓超:舜水之學不行於中國,是中國不幸;行於日本,是人類之幸
    1665年,在德川光圀藩主的再三聘請下,朱舜水接下了編撰《大日本史》的這一歷史使命,並留在了水戶,直至1682年逝世。朱之瑜在世撰有《中原陽九述略》,去世後,弟子整理其書信、文稿,編為《朱舜水先生文集》28卷、《朱徵君文集》10卷。清末,日本學者稻葉巖吉將上述兩本書籍合刊為《朱舜水全集》。在朱舜水的思想中,他特別注重「踐履」。
  • 魚知水恩,乃幸福之源。知恩於心,感恩於行,皆是美好
    彈一曲高山流水,覓一知音,相攜到老。和一支霓裳羽衣,願得一人,描黛舞墨。與梅同瘦,與竹同清,與柳同眠,與桃李同笑,居然花裡神仙;與鶯同聲,與燕同語,與鶴同唳,與鸚鵡同言,如此話中知己。知你者,不用去解釋。不知你者,你又何必去解釋!曲終人散待知音,千古夢尋候佳人。坐待陌上花開時,傾盡天下博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