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地鐵報站夾帶廣告也得有個規矩

2021-01-11 人民網

「火車南站到了,請前往XX麻辣烤魚的乘客在本站下車……」最近乘坐成都地鐵1號線的乘客,都會聽到這樣一句「附加詞」。這遭到不少市民吐槽,認為在綜合交通樞紐站的報站中夾帶廣告,讓人反感。據了解,成都地鐵從2019年上半年開始在語音報站中植入廣告,在7號線、4號線部分站點都可聽到類似語音廣告。(見10月15日《成都商報》)

地鐵、公交語音播報廣告,在全國已不是新鮮事,在許多地方都有。對此,市民不妨給予必要的理解。

正如上述報導所披露,我國城市地鐵普遍存在虧損,有媒體報導稱中國30多座城市2018年共花費超過6000億元修建包括地鐵在內的城市軌道交通,但只有少數城市的城軌運營實現了收支平衡。一些城市的地鐵公司在面對質疑時也曾回應稱,地鐵語音播報廣告所得收益全部用於補貼虧損,「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地鐵語音播報可以有廣告,卻不可任性,不能影響地鐵服務質量以及乘客乘車體驗。換言之,不能耽誤報清站名與影響乘客聽清站名,不能給乘客出行帶來不便。畢竟,語音報站是公共運輸工具的必備服務,具有功能性和公益性。類似「XXX提醒您:下一站是XX站」這樣的夾帶廣告就比較簡潔,商家名稱與站名沒混在一起。而如果一句報站混雜多個商家或品牌,報站摻雜了太多廣告信息,乘客恐怕就不願買帳了。

二是對語音播報的廣告內容應有所取捨。車廂內語音廣告具有強制性傳播、高頻次傳播、覆蓋面極廣等優勢,因而這一廣告渠道被許多商家爭搶。近些年,個別城市的地鐵移動電視曾播放過安全套、無痛人流等廣告,引發極大爭議,最終被撤。有網友建議,語音報站廣告要打也不妨打些教育、醫療、文化、旅遊類廣告,以符合公共運輸工具的身份。

三是要確保廣告收益真正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地鐵畢竟是公益性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地鐵廣告所得收益全部用於補貼虧損」的說法需要制度來保障。這些年,不少城市地鐵一再上調價格,據說是因為廣告和票務的收入與地鐵運營成本仍相差甚遠,地鐵仍需政府補貼。在此背景下,顯然需要為包括報站植入廣告等在內的地鐵廣告行為立規矩,避免巨額廣告收入成為糊塗帳。

相關焦點

  • 地鐵報站「吃麻辣烤魚請在本站下車」,你怎麼看?
    「火車南站到了,請前往XX麻辣烤魚的乘客在本站下車,dear passengers……」最近乘坐成都地鐵1號線的乘客,相信都會聽到這樣一句「附加詞」。這遭到不少市民「吐槽」,甚至有人將這一情況反映至人民網領導留言板,認為在火車南站這樣一個綜合交通樞紐站,報站中夾帶廣告,讓人反感。
  • 成都地鐵語音報站又出新花樣!你聽到了嗎?
    成都地鐵語音報站又出新花樣!你聽到了嗎?為進一步提升成都地鐵服務水平,成都地鐵語音播報開啟「聲」入人心新模式,即在常規報站語音提示之上,增加對學校類、公園類、城市形象、商業中心等內容的公益播報100餘條。「繼『詩歌報站』之後,公益語音播報將成為促進城市文化宣傳,提升城市形象的新方式。」
  • 留言板 | 武漢公交報站能否加入地鐵換乘信息?公交集團:會反饋至...
    記者體驗發現,武漢公交報站語音會播報「徐東大街地鐵徐東站」「香港路地鐵香港路站」等基本信息,但對相關站點的換乘情況均無播報。對此,市公交集團表示,會反饋至相關部門研究。公交站線路圖上,可換乘地鐵的公交站名稱上方有地鐵(M)標識。記者孫笑天 攝公交報站均無地鐵換乘信息5月14日,記者先後乘坐627、610等多路公交,對此進行了探訪。
  • 中國這個城市的地鐵,首次實現五國語言報站,不在省會和直轄市
    隨著我國的基礎建設越來越完善,中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城市實現地鐵開通。不過隨著我國交通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地鐵已經不僅僅是方便出行的交通工具了,他還是城市發展的一張名片。例如重慶的軌道交通穿樓而過,廣州的地鐵全線使用粵語播報,都成為了當地旅遊的一大特色。
  • 成都市地鐵站,現在報站好有特點,你們注意到沒有?
    現在的地鐵報站真的是人性化充分體現了我真是一個學渣新南門報龍江路小學磨子橋報七中川大最絕的我覺得是世紀城的烤匠>都不曉得這個廣告是有好硬的關係網友評論區:步步在:七中,川大還需要給廣告費嗎?畏畏縮縮:烤匠多噢,人民北路,川藏立交都有報站。估計就是給了贊助費的哈哈鏡:商家投錢做廣告罷了,地鐵運營也需要降低成本,雖然財政會補貼,但多少自己想想辦法也可以!
  • 55段地鐵報站聲,藏著每個城市的氣質
    up主@Reset-Zero將全國55段地鐵報站廣播,做成了55分鐘的超長合集,吸引了7萬名「雲乘客」圍觀。擠慣了自己城市的地鐵,聽了別人家的地鐵報站,大家往往有感而發:我家地鐵報站最好聽,不接受反駁!都市人的生活BGM地鐵報站,一個公共空間廣播,不同城市的報站有如八大菜系,每一派都極具特色。
  • 武漢地鐵語音報站你能聽出差別嗎?記者探訪了這些站點
    許先生幾乎每天要乘坐地鐵8號線一期,從梨園站前往金潭路站。作為一名在武漢生活多年的市民,他留意到,武漢已開通的多條地鐵線路,語音報站的聲音並不完全一樣。「音質、語速、語調都有細微差別,我覺得2號線的語音報站聲音最好。」武漢地鐵3號線範湖站。
  • 北京地鐵列車廣播「上新」,「甜姐姐」好聲音回歸
    「下一站是首經貿站,換乘地鐵10號線的乘客請準備下車……」最近,不少細心的乘客發現,隨著兩條地鐵新線的開通,北京地鐵部分線路的列車廣播也「上新了」。據北京地鐵介紹,目前新版列車廣播已在6號線、9號線和房山線投入使用。
  • 工人日報評論:綜藝的「深情」為什麼看起來像個笑話
    工人日報評論:綜藝的「深情」為什麼看起來像個笑話 劉穎餘/工人日報 2020-11-08 09:31
  • 夾帶造句和解釋_夾帶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夾帶(jiā dài)。近義詞有:夾雜。 [徐特立《法國小學狀況》:「小孩在考試時,多看此種夾帶書,與中國從前科舉之一寸寬兩寸長之小本同一個意義,和現在的學生抄夾帶,也是一個樣兒。」] 猶夾雜。 [碧野《沒有花的春天》:「議論聲夾帶著諧笑。」]
  • 上海地鐵明文「禁外放」 南京也有規定,執行得如何?
    據了解,目前除了上海,已有北京、天津、蘭州、貴陽、昆明、武漢等多地出臺了相關規定,並以「軌道交通乘客守則」的形式對地鐵上禁止外放聲音予以明文規定。那麼南京地鐵乘客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困擾?近日揚子晚報記者進行了調查和採訪。
  • 城市軌道交通廣告設置丨國外地鐵公共調研
    ▲中國第一條地鐵 從時間上來看,國外地鐵比我國大陸城市地鐵早開通一百年,在地鐵廣告的設置方面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鑑的優秀經驗,國外優秀的城市地鐵廣告從需求出發
  • 廈門地鐵2號線新垵站「俺」變「安」 「垵」字讀對了
    地鐵2號線新垵站「俺」變「安」 「垵」字讀對了報導曾引起市民討論,目前報站讀音已修正>廈門晚報訊(記者 龔小莞)近日,有細心市民乘坐地鐵2號線時發現,報站時,新垵站的「垵」字讀音,已從第三聲改為第一聲。
  • 實用英語|tube,metro,subway 到底哪個才是「地鐵」?
    說到我們的出行工具那麼地鐵就不得不提了方便快捷並且舒適的地鐵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相信大家也觀察到了我們的地鐵都有英文報站>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講講這些英文報站到底說了些什麼圖片來源:網絡我們以成都的地鐵為例在報站前有一些歡迎乘坐的話Dear passengers, welcome to Chengdu Metro
  • 江西日報誠邀廣告代理合作商
    《江西日報》為江西省委機關報,發行量23萬份。江西日報報業有限公司全權負責江西日報廣告運營,是江西日報社(江西報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為開闊視野、發展事業,現誠邀有實力有意向的廣告公司、媒體公司、相關技術公司等攜手合作,可專項代理廣告,也可共同開發新項目,如短視頻、VR、AR、文化創意、活動策劃等。
  • 北京這位售票員不僅堅持雙語報站 還會不少地區方言
    下午4點30分,從平樂園始發,橫穿長安街開往靛廠新村的52路公交車按時發車,在長安街上的每一個進出站,售票員顧曉東都要在中文報站後跟上一段英文,在整個車隊200餘名售票員中,堅持雙語報站的只有他一個,他說這裡是城市的核心區,作為售票員他要有首都意識、國際視野。
  • 南寧地鐵用白話報站有望成真,網友:那麼壯話呢?
    南寧地鐵2號線開通日益臨近,在使用普通話、英語的基礎上,能否增加白話、壯語報站?此話題再次成為市民關注的熱點。4月19日,記者從南寧軌道交通集團運營分公司獲悉,地鐵2號線確實有新增南寧白話播報的計劃,目前已進入前期調研階段,但壯語播報尚未列入計劃。
  • 曹操-超能戰警海報翻新,內含三條彩蛋,似有夾帶廣告之嫌
    況且,《王者榮耀》中頻繁出現騰訊以及其他平臺的廣告信息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了。相比這幾項明目張胆的廣告信息來說,曹操-超能戰警中僅出現成都的縮寫字母CD,這反倒是比較隱晦的夾帶了。其次,在三國歷史中,成都是魏王曹操求而不得之處。東漢末年,天下局勢逐漸轉變成諸侯混戰,劉備在混戰中輾轉奔波,於赤壁之戰後收復荊州各地,而後進取西川、攻下漢中,最終建立蜀漢政權。而蜀國國都,就在成都。
  • 地鐵運行時,車窗外的清晰廣告是怎麼顯示出來的?
    隧道燈柱  先看一個北京地鐵裡顯示的隧道廣告,有時候還會出現或快或慢的黑線,有一種很不穩定的播放感...這種廣告的顯示屏是在隧道裡安裝固定的, 不是有什麼投影儀架設在了地鐵外面的車窗上。  我先透個底:原理是下圖演示的一條條單列 LED 燈柱,被依次有間隔地排開後,給安裝在了地鐵隧道的牆上 ,這樣地鐵一運行,就能通過窗外看到牆上的廣告了...
  • 天氣熱鋼筋「升溫」,地鐵工地工人平均兩天換一雙手套
    武漢地鐵建設者正在卸載鋼筋。袁永華 攝長江網8月11日訊(記者龔萍 通訊員袁永華)天熱,鋼筋表面溫度也隨之升高,武漢地鐵工地上的鋼筋工,必須使用薄厚適中的手套,平均兩天就用壞一雙。近日,長江網記者探訪武漢地鐵16號線川沌區間明挖段,前期因汛期影響土方開挖外運,建設者們正在奮力將進度「補回來」。武漢地鐵集團建設事業總部二級項目經理郭金黎介紹,該明挖段施工進展穩步推進,有望本月內完成地下開挖,力爭10月份交付作業面給下步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