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網
原標題:繼續去「賴小民」化 中國華融出售地方AMC 整合海外平臺
本報記者 張曉迪 上海報導
中國華融(02799.HK)「刮骨療毒」、回歸主業的工作仍在繼續。今年上半年,中國華融收購不良資產規模累計超過800億元,保持同業領先。
在不斷聚焦主業的同時,中國華融將旗下非主營業務子公司的整合、出售也在提速。《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近期,中國華融整合了旗下重要的海外金控平臺——華融投資和華融金控。此外,中國華融還出售了2016年與青海省財政局等合資成立的一家地方AMC公司。
記者注意到,上述公司均為賴小民主政中國華融期間所設,系中國華融業務擴張時期的產物。隨著對這些公司股權的剝離,昔日賴小民的「親密關係」也逐漸淡出中國華融的業務版圖。
中國華融方面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稱,推進資產瘦身和機構整合,是中國華融落實監管要求、推進戰略轉型的具體舉措,對公司整合優勢資源、調整優化業務結構、提升發展質量意義重大。
「投資+投行」,提升業務集中度
2020年7月初,中國華融及其下屬兩家香港上市公司華融金控(0993.HK)、華融投資(2277.HK)發布公告稱,華融金控將以2.82股換1股,私有化華融投資。
根據公告,華融投資的私有化完成以後,華融金控將全資持有華融投資,華融投資將從港交所退市。
根據私有化方案,華融投資原股東持有的股份將被置換成華融金控的股份,華融金控將向華融投資的原股東配發約51.21億華融金控的股份,佔華融金控擴大後股本約58.8%。
2015年前後,正值中國華融業務擴張時期,在賴小民治下,中國華融、華融金控、華融投資先後在香港上市。
官網顯示,華融金控是中國華融旗下全牌照金融控股平臺,也是中國資產規模最大的國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註冊於百慕達。其前身為成立於1973年的一家香港本地券商公司,1994年2月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2014年,中國華融將其收購併更名為華融金控。
華融金控下設華融國際證券有限公司、華融國際融資有限公司、華融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擁有香港證監會頒發的1、2、4、6、9類證券牌照。業務領域涵蓋證券交易、機構銷售、孖展業務、企業上市、併購融資、基金投資、資產管理等。
作為中國華融境外投融資平臺,華融金控對中國華融的意義重大。據中國華融2019年年報顯示,其國際業務的開展主要通過華融金控等境外子公司。財報顯示,華融金控2019年收入總額為87.424億元,佔中國華融收入總額的7.76%。
華融金控2019年年報顯示,華融金控主要股東為Camellia Pacific Investment Holding Limited(以下簡稱「Camellia Pacific」)和中國天元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元國際」)及其關聯公司雄連企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雄連企業」)。二者分別持股51.00%、21.60%。其中,Camellia Pacific是中國華融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而華融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系中國華融核心子公司之一。
天元國際、雄連企業均系寧夏前首富天元錳業賈天將實控企業。賈天將曾與賴小民關係密切,不過,由於天元錳業與中國華融之間存在債務關係,其所持華融金控股權已悉數質押給了中國華融的海外子公司。
因此,整體上,中國華融直接和間接持有華融金控72.6%股權。
公開資料顯示,華融投資前身為震升工程控股有限公司,於2014年12月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2016年中國華融將其收購更名為華融投資。公司業務主要為股權投資、金融服務等。
其中,華融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佳擇國際有限公司持有其50.99%股權,賈天將通過其實控的中國天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持有24.09%股權。不過,賈天將的這些股權也已質押給了華融方面。因此,整體上中國華融擁有華融投資75.09%股權。
據華融金控公告,此次華融金控與華融投資的整合,將二者轉為母公司與全資子公司的關係,同時撤銷華融投資在港交所的上市地位。私有化後,華融金控將成為中國華融集團內除中國華融以外唯一在香港上市的實體。
華融金控方面還稱,華融投資與華融金控整合為單一平臺後,實行「投資+投行」的發展戰略,不僅可以提升中國華融的業務集中度,而且能獲得母公司更多支持。
記者還注意到,早在今年4月,賴小民治下中國華融系在香港的「影子公司」——港橋金融(02323.HK)也與中國華融實施了切割。
曾經為港橋金融與中國華融系搭建關係的神秘離岸公司優福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福投資」)所持12%港橋金融的股份,於2020年4月3日被永新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收購。
2015年11月,優福投資與智勝投資收購港橋金融51%股權,成為實控人,2016年後半年,天元錳業入股港橋金融,一度佔股16.30%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2018年,受「賴小民案」影響,華融投資股價下跌,港橋金融於2018年6月及7月以300萬港元,出售其所持643萬股華融投資股份。
賴小民案發後,根據年報,華融金控、華融投資風險暴露,業績大幅下滑。2018年,華融投資除稅前溢利7873.5萬港元,利潤下滑73%,2019年則由盈轉虧,虧損約12.1億港元。
2018年華融金控也由盈轉虧,當年股東應佔虧損15.48億港元,2019年連續虧損15.46億港元。
除此外,2015年至2017年期間,依靠與華融系開展的多項投資項目,港橋金融淨利成百倍增長。其中2016年,淨利增長889%,而淨利增長主要得益於其取得的金融投資收益。2018年賴小民被查後,港橋金融出現虧損,淨利潤為虧損4.28億港元,同比降193%,據其2019年業績顯示,港橋金融再度虧損6.59億港元。
記者注意到,除了股權切割,在人事上,中國華融也在與賴小民的「親密關係」告別。
2020年4月6日,賴小民的江西財經大學同窗劉廷安辭任港橋金融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行政總裁、董事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授權代表職位。
除此外,華融投資的管理層也發生變動,2018年華融投資發布公告稱,於猛接替秦嶺擔任華融投資董事會主席及執行董事。
而據最高檢官網2019年8月發布的消息,華融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秦嶺涉嫌受賄、貪汙一案,由天津市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天津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值得注意的是,秦嶺與賴小民共事多年,秦嶺案發,被業內認為是賴小民落馬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出售地方AMC公司
在地方AMC加大擴容步調的同時,中國華融在2020年3月掛牌出售所持地方AMC華融崑崙青海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融崑崙」)的75%股權。
華融崑崙成立於2016年,是賴小民在任時期,中國華融與青海省合資設立的一家地方AMC公司,也是青海省唯一一家持牌地方AMC。註冊資本10億元,主要開展不良資產經營、投資、資產管理、託管重組等業務。
在其股東中,中國華融通過杭州匯通持股75%,青海省財政廳通過旗下的泉汪投資持股20%,格爾木國資委通過下屬的格爾木投資持股5%。
據當地媒體報導,華融崑崙揭牌之時,賴小民將華融崑崙稱之為「華融資產支持青海發展的戰略性新平臺」。
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華融崑崙總資產近54億元,全年營業收入6.46億元,淨利潤0.38億元。
而賴小民案發後,華融崑崙與上述華融金控一樣受到影響,業績下滑,截至2019年10月底,華融崑崙總資產約42億元,較年初下降20%,1~10月淨虧損約1.2億元,同比大幅下滑。
近期,這一股權轉讓事件塵埃落定,據青海金融局發布的批覆顯示,中國華融旗下杭州匯通將其持有的華融崑崙股權轉讓給了青海晨鳴實業有限公司、山東壽光金鑫投資發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兩者分別認購華融崑崙51%、24%股權。
與此同時,記者注意到,華融崑崙將公司名變更為昆朋青海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華融徹底脫鉤。
對此,中國華融方面告訴記者,華融崑崙股權轉讓是中國華融為貫徹落實中央有關精神和監管要求,做強做精主業,推進機構優化整合工作安排的組成部分。華融崑崙股權轉讓後,中國華融在青海省的既有分支機構,將繼續積極參與地方不良資產處置,發揮逆周期救助性功能,幫助實體企業脫困解難,為穩定區域經濟環境作出貢獻。
主業做加法、非主業做減法
2018年4月賴小民案案發後,原廣東銀監局局長王佔峰臨危接任董事長之職,輔一上任,王佔峰為中國華融定下了「聚焦主業、回歸本源」轉型路線。
財報顯示,近兩年來,中國華融不良資產主業增長態勢平穩,2019年實現收入697.91億元,同比增長7.8%。主業貢獻度持續提升,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不良資產板塊收入在集團收入總額中的佔比分別為53.8%、60.4%和62.0%。
中國華融方面稱,近兩年來,中國華融按照「回歸本源、聚焦主業」的主基調,秉持「破立並舉、有保有壓」的經營思路,堅定不移強主業、促轉型,有序推進機構優化整合。
一方面,在主業板塊做加法。立足逆周期金融工具和救助性金融機構功能定位,全面回歸主業,持續加大主業的資源配置,推動不良資產業務模式創新升級,主業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不斷增強。
另一方面,在非主業和無優勢業務板塊做減法。持續壓降無優勢業務資產規模,推進整合無優勢同質化的境內境外機構。目前,相關資產的整合、機構的撤併調整已經完成主體工作。此類板塊的戰略退出,有利於中國華融整合優勢資源,優化業務結構,為未來發展釋放更大空間。華融投資私有化是其中組成部分。
中國華融方面還表示,2020年,中國華融將繼續集中資源做強做精主業,提升不良資產主業核心優勢,持續培育發展新動能,調整優化機構和業務布局,全力以赴推進高質量發展。
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據銀保監會數據,截至2020年6月底,銀行業不良資產餘額達3.6萬億元,不良率為2.1%。其中,中國華融上半年收購不良資產規模累計超過800億元,保持同業領先。其次是中國長城資產,上半年收購金融不良資產超過300億元。
中國華融方面表示,後疫情時代,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去槓桿等多重因素疊加,不良資產上升壓力加大。中國華融持續加大不良資產收購力度,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有力發揮不良資產行業國家隊、主力軍作用。
2020年7月6日,哈投股份(600864.SH)公告稱,股東中國華融計劃在未來六個月內減持不超過2%的持股,中國華融目前持股比例為10.63%,減持完成後,仍將維持第三大股東的地位。記者注意到,這是中國華融進入哈投股份股東名單以來第二次減持,2019年4月,中國華融減持哈投股份0.76%股權。
2015年哈投股份斥資近百億元收購江海證券,而中國華融也曾是江海證券的股東之一。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中國華融方面表示,對哈投股份進行減持,是公司財務性投資項目的常規經營安排。
(編輯:夏欣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