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詩意,右手繁華。
寧江區坐落在松原市區,村屯均是近郊,不僅擁有山水林湖田的豐富資源稟賦,還有經濟實力雄厚的發展基礎。底子好、起點高,自然標準就高、目標就遠。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中,寧江區始終堅持充分依託城市近郊優勢,緊密結合鄉村產業發展布局,因地制宜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從生態優勢到產業優勢、從美麗風光到美麗經濟、從文明時尚到幸福生活,寧江區正演繹著繁華都市與簡約鄉村的和諧之美。
濃墨重彩繪新景,鄉村美景入畫來。
儘管坐落在市區,但松原市寧江區高度重視並始終不忘「農業、農村、農民」這個根本。尤其近年來,寧江區緊緊依託城市近郊的發展優勢,將美麗鄉村建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村風好、村民富、村莊美為總體要求,堅持「一村一帶」「一村一景」「一村一韻」,高品位規劃、高質量布局、高效率引領,打造了一大批美麗鄉村,使農業農村總體面貌得到了較大改善,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成就感。
如今的寧江,村村環境優美宜居、產業布局合理、鄉風文明和諧,一張美麗鄉村的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鄉村民眾的小康夢也正一步步變成美好的現實。
堅持規劃引領鄉村布局
寧江區村屯緊鄰市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完善。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中,寧江區始終堅持充分依託城市近郊優勢,緊密結合鄉村產業發展布局,因地制宜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既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又充分體現文化傳承、尊重農民意願,形成了「一村一景、一村一韻」各美其美、和諧大美的美好格局。
「寧江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歷史文化和風俗傳統,在鄉村建設中,我們就是要按照全市的整體思路,充分依託寧江故有的特色和優勢,切實發揮群眾在規劃、建設、受益等方面的主體地位,因地制宜,高品質規劃建設,避免重複建設和村村同貌,為鄉村群眾建設美麗個性的幸福家園。」寧江區委書記高明芬說。
在村莊規劃上,寧江區聘請了專業團隊設計,目前已完成26個村屯的規劃編制工作。結合《寧江區鄉村振興三年規劃》《寧江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一系列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的措施相繼出臺實施。如今走進寧江鄉村,春季花紅綠柳、夏季綠水潺潺、秋季天高雲淡、冬季安靜祥和,一幅生態與人文相和諧的美好景象。
「鄉村美不美、宜居不宜居,要百姓說才行。」說起美麗鄉村建設,民樂村黨支部書記張志峰告訴記者,因為產業路徑明晰,民樂村率先富裕起來。在美麗鄉村建設上,民樂村按照區委、區政府統一規劃,緊緊圍繞產業布局制訂的美麗鄉村建設方案得到了很好的實施,如今村容村貌實現了改變,百姓生活越來越幸福。
為推動全區環境整治水平,持續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突出典型帶動效果,寧江區重點規劃了一條重點打造的精品路線。全程途經4個鄉鎮、27個參觀村屯,裡程約為100公裡。
確定精品路線後,寧江區重點謀劃精品路線的沿線村屯的基礎設施提升項目,聘請了專業團隊進行精品路線的設計規劃,積極爭取國家、省級的鄉村振興戰略資金,以美化、亮化、硬化、綠化為重點,全面提高沿線村屯「四化」水平,全面提升村屯環境整體水平。
高品質的規劃、高質量的實施,保證了「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建設進程,託起了鄉村群眾的美麗宜居家園夢。
堅持標準打造美麗環境
「道路平坦筆直、院落整齊有序、村莊安靜祥和……」這是寧江村屯留給人們的印象。深入每一個村屯,人們更會感慨於這些村莊的乾淨整潔。
多年來,寧江區充分發揚村民清潔衛生的良好生活習慣,全力引導村民在自掃門前雪的同時,自覺維護公共環境衛生,積極參與到村莊清潔共建中來。
為更好地引領和開展村屯環境整治,寧江區在全區開展了村莊清潔「百日攻堅戰」行動。對照省市文件,結合區裡實際,制訂了工作方案,明確各項工作任務和標準,並敦促鄉村兩級提早行動,清理整治農村地頭、林帶、道路「三大區域」,守好村巷路口和村屯出入口「兩大關口」。
「各村發動農民群眾投工投勞2萬多人次,動用各種車輛、機械4000多臺次,清理農村生活垃圾和畜禽養殖糞汙等農業生產廢棄物12萬噸,清理農村道路1000多公裡,清理村內溝渠300多公裡,全區投入村莊清潔行動的資金上千萬元。」寧江區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說,經過「百日攻堅」行動,全區農村人居環境有了明顯改觀。
為了確保村莊清潔行動的效果,寧江區實施了嚴格的督導檢查制度。區委書記和區長每周到各鄉鎮隨機抽查人居環境,區農居辦進行每月督導檢查,對全區所有村屯進行全面暗訪檢查,並進行評分排名和通報。在檢查中,區農居辦將存在問題用水印照片拍照留影,通報反饋給各鄉鎮村屯,敦促其及時整改,並不定期組織「回頭看」,保證了村莊長清長潔。
開展「村莊清潔」行動、開展「基建提質」行動、開展「四化」建設行動、開展「樹標爭先」行動……一系列清潔村莊行動,讓村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潔淨。
「以前路不好,一下雨踩的哪兒都是泥,現在修了路、建了排水溝、安了路燈、種了花草,走出家門哪兒都乾乾淨淨的,看著心裡就舒坦,在這樣的村莊住著心裡格外亮堂兒。」天天喜歡在院門口曬太陽的田家村村民張大爺說,現在家家生活不愁,環境越來越好,村裡人再也不羨慕城裡的生活了。
「我們把農村環境整治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突破口,深入推進農村環境衛生整治、農村水源保護、養殖汙染治理、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四位一體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行動,農村環境煥然一新。」區委副書記、區長馬超說。
引導產業發展賦能鄉村建設
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寧江區始終堅持把產業發展擺在突出位置,竭盡全力將獨特的資源優勢轉化為強大的產業優勢,推動鄉村實現由貧到富、由富到美的華麗蝶變。
在毛都站鎮,近幾年發展起來的無化肥稻魚稻蟹養殖項目,已成為城市近郊立體農業的發展樣本。2020年,寧江區政府出資大力扶持該項目擴大規模,並力爭將其打造成集稻田魚蟹養殖、觀光垂釣、餐飲服務為一體的新型農業觀光服務模式,更好地規劃引領美麗鄉村建設。
在伯都鄉楊家村,棚膜園區內2萬株油蟠桃正在茁壯生長。通過採用先進科技成果,蟠桃將按計劃錯時開花、結果,在旅遊旺季對外開始採摘。這也是寧江區重點打造的集休閒旅遊、觀光,採摘、體驗、民宿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項目。
近年來,寧江區堅持「突特色、優結構、育主體、強項目、創品牌」的發展理念,將鄉村休閒旅遊作為推進一產接二產連三產的重要抓手,啟動了特色產業村建設項目,積極推動技術示範、風情旅遊、生態體驗等各類特色產業村建設,將一批富有特色的美麗鄉村串連起來打造成精品鄉村旅遊線路,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和示範效應。
由於緊鄰城市,寧江區許多村屯都建設了棚膜基地。寧江區因勢利導,大力推動棚膜經濟建設和「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目前全區共有果蔬棚室3446棟、面積3715畝,其中日光溫室642棟、面積548畝,日光大棚2804棟、3167畝。年棚室蔬菜總產量穩定在5.5萬噸。依託果蔬大棚,寧江區積極推動「農業 旅遊」的發展模式,提高優質農產品供應,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不斷滿足市民多元化、精品化需求。
田園養老項目、農事體驗園項目、私人定製農業項目、休閒旅遊觀光項目……一個個項目,挺起了寧江農村產業特色化、智能化、服務化的脊梁,為美麗鄉村建設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提升村民素養共育和諧村風
農村之美,不僅要美在環境、美在產業,更要美在村風、美在村民素質。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在讓農民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住上生態宜居優美環境的同時,積極開展農村公共服務建設,培養良好的鄉風民俗和生活習慣,提高農民個人安全守法和個人文明素養,也是寧江區抓好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
全區82個行政村完善了村規民約。區文明辦、區婦聯等積極組織開展各類評先選優活動,通過「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婦」「寧江好人」等各類先進典型的選樹,弘揚正氣,推行喜事新辦、喪事簡辦,文明祭祀系列活動,移風易俗。
在人居環境整治建設中,廣大人民群眾是受益者更是主力軍,寧江區充分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在全民參與的整治氛圍中凝聚起強大的合力。2019年在全區範圍內評選出「美麗庭院」示範戶350戶,「乾淨人家」示範戶1000戶;2020年評選「美麗庭院」示範戶267戶,「乾淨人家」示範戶591戶。通過「美麗庭院」「乾淨人家」評比,極大激發了群眾創建積極性,庭院內衛生環境有了明顯改善,實現了村村乾淨向家家乾淨轉變。
在寧江,美麗鄉村建設的志願活動層出不窮。大窪鎮馬家村巾幗志願服務隊,不但定期開展義務清掃,而且將扶危濟困納入服務範圍,在村內形成了良好的志願服務氛圍;善友鎮十家子村通過簡易漏盆實現了生活垃圾乾濕分離,減輕了垃圾後期處理的負擔,深受群眾歡迎,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了垃圾分類的好習慣……一系列帶動措施,打開了村民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窗口,不良鄉風徹底根除。
環境優、產業興、鄉風好,盡顯著山水之美、發展之美、人文之美,承載著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深切期待。我們相信,隨著美麗鄉村的推進,美麗田園終將成為人們永久的幸福家園。 (常立春 顧瑤 記者張紅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