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這個吉林省中部的交通樞紐和軍事重鎮,承載了林彪和東野幹部戰士太多的憤怒和壓力,1946年4月,東北民主聯軍保衛四平失利,傷亡8000餘戰鬥骨幹,含淚撤往松花江北。1947年6月東北野戰軍捲土重來,歷經兩周血戰仍然未能攻克四平,戰鬥傷亡超過5000人,四平街,已經成為林彪心頭的一根刺。
到1948年3月,吉林省範圍內的蔣軍已經完全被壓縮到長春和四平等幾個城市,連吉林市都放棄了,尤其是原駐四平的第71軍剛剛整補完成,其軍部和第87師、第91師就被陳誠調往了瀋陽附近的新民縣,編入了廖耀湘兵團。因此四平守敵僅剩下第88師及其一堆保安團約18000餘人,且大多為新兵戰鬥力不強,戰機於我非常有利。
此時蔣軍原第71軍軍長陳明仁已經被陳誠拿下,換上來的是黃埔三期的劉安祺,在奉調率部開往遼寧之前,他對四平的形勢非常悲觀:「現在的四平就是一個沒有蓋上蓋的棺材,要特別提高警惕加強防衛,否則就要被林彪吃掉」,而留下來守城的第88師師長彭鍔根本滿不在乎,認為東野九個月前在四平吃過大虧,輕易不會再來進攻,即便來了,以四平堅固的工事也完全守得住。
為了給第88師官兵打氣,彭鍔特別在軍事會議上妄言:「我師守四平是有把握的,因為我們的武器好工事堅固,萬一情況不利時,長春的第一兵團和瀋陽的第九兵團也會來幫助我們的」。就在彭鍔大做白日夢的時候,東野一縱、三縱和七縱在李天佑的統一指揮下,於3月2日全線壓來,迅即完成對四平的包圍。
一縱司令員李天佑是憋著一股勁來的,三戰四平的失利讓他始終不能釋懷,所以在四戰四平戰役中,他從根本上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集中優勢兵力和炮火,先掃外圍,穩紮穩打,有的時候這種「慢」反而是一種快。經過四天的戰鬥,東野部隊掃清了四平外圍的所有陣地,於3月8日兵臨四平城下,在大雪中準備開始對第88師核心防禦的城區發起總攻。
為求一擊而中,李天佑命令部隊進行了長達四天的戰前準備,同時對四平城防仔細偵察,最終確定了作戰方案:以東野一縱在城北實施主攻,三縱和在西南方向進行突破,而七縱在東南角殺入。為了保證突破口的火力優勢,李天佑在城北集中了50多門75毫米以上口徑的重炮,這也是三戰四平得出來的教訓:炮兵必須集中使用。
1948年3月12日清晨7點40分,雪後初晴,東北野戰軍三個縱隊和一個獨立師對四平發起總攻,各部奮勇向前,迅速突破城垣殺入縱深,敵人的陣地一個個被佔領,戰至傍晚,彭鍔第88師就已經丟掉大部分城區,被壓縮到四平東北角一線,只剩下曉東中學等兩個據點。東野的這次復仇之戰,果然非同反響,來的猛烈而準確,長春和瀋陽之敵還未及出動,四平防禦體系已然搖搖欲墜。
城市攻堅戰,步炮有效結合是非常關鍵的戰術,為此李天佑下令夜間停止進攻,部隊轉入戰時休整以及調整炮兵位置,經過數小時準備,於3月13日天蒙蒙亮實施最後一擊,在猛烈的火力支援下,東野一縱、三縱僅用兩小時便結束戰鬥,至早上7時許,勝利攻克敵軍最後兩塊陣地,四平宣告完全解放,第88師師長彭鍔化裝潛逃,所部完全就殲,這一戰痛快淋漓,一雪前恥。
四戰四平戰役,東北野戰軍僅用23小時便結束戰鬥,全殲第71軍88師和地方保安團等18000餘人(斃傷4000餘),繳獲各種火炮197門和輕重機槍461挺,以及85輛汽車和大批軍用物資。參戰的東野各縱幹部戰士頓感揚眉吐氣,因為他們曾經在這座城市倒下過許多戰友、灑下無數鮮血,而今四平終於回到我軍手中。
更為關鍵的是,四平解放後,東北蔣軍再不敢進行孤立防守,全部縮進長春、瀋陽和錦州三個要點裡面,為遼瀋戰役的實施創造了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