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捲土重來未可知」:李天佑率軍一雪前恥,四戰四平終克東北重鎮

2020-12-15 東北行營

四平,這個吉林省中部的交通樞紐和軍事重鎮,承載了林彪和東野幹部戰士太多的憤怒和壓力,1946年4月,東北民主聯軍保衛四平失利,傷亡8000餘戰鬥骨幹,含淚撤往松花江北。1947年6月東北野戰軍捲土重來,歷經兩周血戰仍然未能攻克四平,戰鬥傷亡超過5000人,四平街,已經成為林彪心頭的一根刺。

到1948年3月,吉林省範圍內的蔣軍已經完全被壓縮到長春和四平等幾個城市,連吉林市都放棄了,尤其是原駐四平的第71軍剛剛整補完成,其軍部和第87師、第91師就被陳誠調往了瀋陽附近的新民縣,編入了廖耀湘兵團。因此四平守敵僅剩下第88師及其一堆保安團約18000餘人,且大多為新兵戰鬥力不強,戰機於我非常有利。

此時蔣軍原第71軍軍長陳明仁已經被陳誠拿下,換上來的是黃埔三期的劉安祺,在奉調率部開往遼寧之前,他對四平的形勢非常悲觀:「現在的四平就是一個沒有蓋上蓋的棺材,要特別提高警惕加強防衛,否則就要被林彪吃掉」,而留下來守城的第88師師長彭鍔根本滿不在乎,認為東野九個月前在四平吃過大虧,輕易不會再來進攻,即便來了,以四平堅固的工事也完全守得住。

為了給第88師官兵打氣,彭鍔特別在軍事會議上妄言:「我師守四平是有把握的,因為我們的武器好工事堅固,萬一情況不利時,長春的第一兵團和瀋陽的第九兵團也會來幫助我們的」。就在彭鍔大做白日夢的時候,東野一縱、三縱和七縱在李天佑的統一指揮下,於3月2日全線壓來,迅即完成對四平的包圍。

一縱司令員李天佑是憋著一股勁來的,三戰四平的失利讓他始終不能釋懷,所以在四戰四平戰役中,他從根本上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集中優勢兵力和炮火,先掃外圍,穩紮穩打,有的時候這種「慢」反而是一種快。經過四天的戰鬥,東野部隊掃清了四平外圍的所有陣地,於3月8日兵臨四平城下,在大雪中準備開始對第88師核心防禦的城區發起總攻。

為求一擊而中,李天佑命令部隊進行了長達四天的戰前準備,同時對四平城防仔細偵察,最終確定了作戰方案:以東野一縱在城北實施主攻,三縱和在西南方向進行突破,而七縱在東南角殺入。為了保證突破口的火力優勢,李天佑在城北集中了50多門75毫米以上口徑的重炮,這也是三戰四平得出來的教訓:炮兵必須集中使用。

1948年3月12日清晨7點40分,雪後初晴,東北野戰軍三個縱隊和一個獨立師對四平發起總攻,各部奮勇向前,迅速突破城垣殺入縱深,敵人的陣地一個個被佔領,戰至傍晚,彭鍔第88師就已經丟掉大部分城區,被壓縮到四平東北角一線,只剩下曉東中學等兩個據點。東野的這次復仇之戰,果然非同反響,來的猛烈而準確,長春和瀋陽之敵還未及出動,四平防禦體系已然搖搖欲墜。

城市攻堅戰,步炮有效結合是非常關鍵的戰術,為此李天佑下令夜間停止進攻,部隊轉入戰時休整以及調整炮兵位置,經過數小時準備,於3月13日天蒙蒙亮實施最後一擊,在猛烈的火力支援下,東野一縱、三縱僅用兩小時便結束戰鬥,至早上7時許,勝利攻克敵軍最後兩塊陣地,四平宣告完全解放,第88師師長彭鍔化裝潛逃,所部完全就殲,這一戰痛快淋漓,一雪前恥。

四戰四平戰役,東北野戰軍僅用23小時便結束戰鬥,全殲第71軍88師和地方保安團等18000餘人(斃傷4000餘),繳獲各種火炮197門和輕重機槍461挺,以及85輛汽車和大批軍用物資。參戰的東野各縱幹部戰士頓感揚眉吐氣,因為他們曾經在這座城市倒下過許多戰友、灑下無數鮮血,而今四平終於回到我軍手中。

更為關鍵的是,四平解放後,東北蔣軍再不敢進行孤立防守,全部縮進長春、瀋陽和錦州三個要點裡面,為遼瀋戰役的實施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相關焦點

  • 「學習黨史」劉同華:東北之戰,浴血四平
    劉同華:東北之戰,浴血四平學習黨史★★★★★四戰四平是東北解放戰爭中一段重要的戰事。四平,是當時遼北省省會,地處松遼平原中部腹地,遼、吉、蒙三省區交界處,是連接東西南北的交通樞紐,又是糧食集散地,戰略位置重要,如有征戰,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東北解放戰爭期間,此地便成為兩軍爭奪的軍事戰略要地。四戰四平是東北解放戰爭中的重要戰事,也是發生在黑土地上的戰爭名篇。
  • 四戰四平:錘鍊了解放軍正規化作戰能力
    這是在四戰四平中,我軍犧牲的最高將領——西滿縱隊獨立一師師長馬仁興,他為四平戰役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東北解放戰爭期間,此地便成為兩軍爭奪的軍事戰略要地。  四戰四平是東北解放戰爭中的重要戰事,也是發生在黑土地上的戰爭名篇。四戰四平,是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同國民黨軍隊在四平街(今四平市)的四次作戰。雙方歷時兩年,投入兵力94萬餘人次,展開四次戰役:四平解放戰、四平保衛戰、四平攻堅戰、四平收復戰。
  • 四戰四平 一部炮火硝煙中的英雄史詩
    四平戰役紀念館內四戰四平半景畫四平戰役紀念館序言廳內正面的紅色牆體與它下面的黑色基座相呼應,寓意英勇的東北民主聯軍四戰四平血沃東北黑土地。紅牆上方力刻著毛主席的手書電文:「化四平街為馬德裡」,渲染出四平街之戰的不同凡響。這是在四戰四平中,我軍犧牲的最高將領——西滿縱隊獨立一師師長馬仁興,他為四平戰役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 年紀輕,升官快,什麼樣的傳奇經歷鑄就了上將李天佑
    長徵途中,在突破敵人第四道封鎖線的湘江戰役中,李天佑奉命率兩個團在廣西灌陽新圩阻擊國民黨軍兩個師,保證中央縱隊左翼安全。在敵我兵力懸殊的情況下,李天佑率部苦戰,直到中央縱隊渡過湘江。當李天佑接到黨中央和軍委機關陸續渡江的電報後,才開始命令撤離陣地。清點人數時,李天佑雙眼噙滿淚水,參謀長以下團、營、連幹部幾乎全部非傷即亡。
  • 抗戰時東北軍為了一雪前恥,和日軍以命相搏,打光5個軍,太慘烈
    抗戰時東北軍為了一雪前恥,和日軍以命相搏,打光5個軍,太慘烈如今很多人都有一種想法,那就是如果九一八事變爆發當晚,30萬東北軍全力抵抗了,也許就不會有抗日戰爭了,畢竟當時關東軍也就只有1萬人。對於這件事,東北軍肯定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過他們也認為這是一生最大的恥辱,所以他們也想打回東北去,因此後來東北軍上了抗日戰場,表現出了東北男兒應有的血性。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東北軍群龍無首,被改編成了國民革命軍的5個軍。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這5個軍被派往前線,東北軍終於可以一雪前恥。
  • 抗美援朝「東北三隻虎」,38軍、39軍和40軍,誰是真正虎王?
    抗戰勝利後,山東1、2師進入東北,與東北軍111師編為東北民主聯軍一縱,司令員萬毅。 東野1縱三下江南,四戰四平,戰績輝煌。1948年11月,改為38軍,軍長李天佑。遼瀋戰役擔任預備隊,平津戰役與39軍西線主攻,殲敵2.7萬,活捉陳長捷。 渡江後,38軍從松花江打到中緬邊境,縱橫萬裡轉戰11省市,殲敵16萬。
  • 曾經是敵人,現在卻是戰友,冤家路窄的李天佑將軍和陳明仁將軍
    說起李天佑將軍和陳明仁將軍的故事,還要從解放戰爭時期的東北戰場說起。當時的李天佑擔任東北聯軍第一縱隊的司令員,接到的作戰任務是拿下四平,當時的四平守將就是陳明仁將軍。李天佑將軍李天佑將軍指揮的部隊一共有七個師,而陳明仁只有一個軍的兵力,按道理來說這場戰鬥應該不會太困難,但是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預料,誰都沒有想到陳明仁的守軍竟然會這個頑強。
  • 郭學工《英雄城不會忘記—馬仁興三戰四平》
    為我曾經服役六年的54軍160師驕傲和自豪馬仁興烈士塑像四平戰役紀念館新館四戰四平半景圖(局部)(來源於四平戰役紀念館官網1940年4月,在河南省林縣郝家窯率部起義。參加八路軍後,任冀中軍區騎兵二團團長、冀中二十七團團長、晉綏二十七團團長、晉綏一分區司令員。挺進東北後,曾任保安第一旅旅長、四平衛戍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遼吉縱隊獨立一師師長。1947年6月,率部參加四平攻堅戰,壯烈犧牲。吉林省四平市地處松遼平原腹地瀋陽和長春之間,是中長、平齊、四梅三條鐵路交匯點。
  • 四平之戰,令林彪心悸的一場血戰
    林彪一咬牙將進行阻援的6縱全拉了上來,繼續投入攻擊。此時陳明仁也打得很狼狽,71軍守軍傷亡過半,陳明仁的胞弟陳明信也做了解放軍的俘虜。陳明仁在西區的軍部大樓丟掉了,便率殘部退守路東地區,他躲進了地下室,以死據守。非常可惜的是,林彪這時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將攻擊部隊繼續一個師一個師地投入,而沒有下決心拉上整個縱隊的發起猛攻。致使兵力很快就因傷亡過大顯得不足,從而打成了添油戰。
  • 第60軍在朝鮮戰場上失利,老軍長重回戰場,一雪前恥
    特別是在臨汾戰役中,該縱隊的第23旅,在此戰中率先攻入城中,被授予臨汾旅的光榮稱號。然而在部隊改編後,第八縱隊改編成第60軍,首任軍長也是王欣亭。不過,沒過多久,第60軍軍長由張祖諒擔任。他也是第60軍的老人了,之前擔任過縱隊副司令員與參謀長等工作。
  • 第四野戰軍的四支王牌軍,三支去了朝鮮戰場,為何只有43軍缺席?
    1948年遼瀋戰役期間,我軍第四野戰軍還被稱為「東北野戰軍」,下轄各軍使用「縱隊」這一編制。當時的東北野戰軍共有12支主力縱隊,另有獨立師、炮兵、工兵、鐵道兵及地方部隊合計100餘萬人。在12個縱隊裡面,公認實力最強的縱隊是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六縱隊。
  • 滇軍184師起義,東北國民黨軍止步松花江,解放戰爭進程被改寫
    1946年3月蘇軍從東北撤退後,蔣介石緊急調動曾經參加滇緬戰役的遠徵軍精銳進入東北,搶佔這一戰略要地。雖然東北民主聯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鬥,但以新1軍、新6軍為骨幹的國民黨軍攻勢凌厲、火力強大,迅速攻佔了四平、長春等要地。
  • 廣西人的內戰,李天佑回憶湘江之戰,紅五師用血肉擋住鋼七軍
    桂系軍閥李宗仁手下的第七軍,在賀勝橋就大戰北洋軍閥悍將吳佩孚,素有「鋼七軍」之稱。而這一次,廣西人碰到了廣西人。百色起義為骨幹的紅軍第五師在湘江邊大戰擁有飛機大炮助陣的第七軍。1934年10月16日,中央紅軍「反圍剿」失敗,不得已通過粵、桂、湘三省邊境開始撤退轉移。而此時的李天佑在彭德懷的紅二軍團第五師,作為前衛部隊在前面開路。
  • 「化四平街為馬德裡」:四平戰役紀念館再現撼人心魄歷史記憶
    四戰四平 不朽的豐碑四平位於東北平原中部,是勾連四方的交通樞紐、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的東北解放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民主聯軍與國民黨軍隊先後四次激戰於四平。最終,東北民主聯軍以犧牲近2萬人的代價取得了四平之戰的最後勝利,留下了一段撼人心魄的歷史記憶。
  • 四野有4大王牌軍,為何只有「攻堅老虎」43軍沒參加抗美援朝?
    1948年遼瀋戰役期間,我軍第四野戰軍還被稱為「東北野戰軍」,下轄各軍使用「縱隊」這一編制。當時的東北野戰軍共有12支主力縱隊,另有獨立師、炮兵、工兵、鐵道兵及地方部隊合計100餘萬人。在12個縱隊裡面,公認實力最強的縱隊是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六縱隊。
  • 軍史拾憶|春天的懷念——李延培和戰友們在四平戰役中
    在松遼平原中部的遼寧、吉林和內蒙古的交界處,有一座名叫四平的古城。它是吉林、黑龍江及內蒙古東部通向長三角和京津冀必經之地,是東北地區重要的糧食產地。四平也是鐵路、公路交通樞紐地,中長、四(平)洮(南)、四(平)梅(河口)鐵路在此交會,公路向外輻射延伸,四通八達,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 NBA直播:獨行俠VS鵜鶘 相信鵜鶘能一雪前恥!
    周二早上,NBA常規賽繼續進行,屆時兩支西岸青年軍獨行俠與鵜鶘將在前者主場一較高下。主隊是三連勝,客軍是三連敗,按道理來說本場理應看好獨行俠獲勝。因此,今仗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鵜鶘能一雪前恥。 獨行俠在隊內人員短缺的情況下,除了當家球星東契奇孤身奮戰外,總算又有人站出來了,這次是小蒂姆·哈達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