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大明宮詞》中,有過這樣一個場景:太平公主女扮男裝走在人來人往的街頭,四處瀏覽著各種攤販時,突然被一處賣面具的攤位所吸引,急忙上前詢問:「這是什麼面具?這麼奇怪,鼻子這麼寬,臉又這麼黑……」
攤主回答:「公子有所不知,這是崑崙奴面具。現今,能帶著崑崙奴上街,可是最引人注意的方式,公子要不要也趕趕時髦,買幾個面具?」
從這段情節中,可以看出當時的崑崙奴屬於罕見珍貴的僕人,且其面容黝黑,鼻子偏寬,並不屬於一般中原人的長相。那麼,崑崙奴究竟是什麼人?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類嗎?下面聽五錢君慢慢道來。
崑崙奴是什麼人?
提到「崑崙」,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崑崙山,但古代的「崑崙」一詞,除了指的是崑崙山外,還泛指黑色的物品。早在唐朝,唐人便將擁有黑皮膚的人統稱為崑崙人。那這些擁有黑色皮膚的崑崙人都來自哪裡呢?
據《舊唐書·南蠻傳》中記載:「(這些崑崙人)皆捲髮黑身,在林邑以南」。林邑原本是個小國,曾被隋煬帝滅國,所處位置於現在越南的中部,如此推測,這些崑崙人大多應該來自南洋諸島和非洲地區。
崑崙奴大受歡迎的原因
從這一點來看,也能看出崑崙奴為何大受中原貴族歡迎。第一個原因便是物以稀為貴。崑崙奴數量稀少,加上當時的交通技術不發達,崑崙奴能從東南亞輾轉千裡被送至長安,更是難上加難。所以,能夠在長安城裡看到崑崙奴自然是很困難的事情,若是有的貴族買到了崑崙奴,自然會因此大放異彩,成為其他貴族羨慕的對象。
其次,崑崙奴外形不同於一般的中原人,他們肌肉發達,看上去很是強壯。但性格溫順,毫無反叛之心,且經過專業訓練後,一般都能歌善舞,個個都有才藝施展。雖然價格昂貴,但因其滿身優點,還是讓各個貴族趨之若鶩。
當然,要說這些崑崙奴備受追捧的原因,還因為貴族紈絝們強烈的虛榮心在作祟。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等級制度森嚴,貴族諸侯間更是對權力競相追逐。崑崙奴這一足以代表他們身份地位的奴隸,他們自然會想要擁有。試想一下,若能帶著一個膚色黝黑、健壯溫順的崑崙奴上街,那回頭率可絕對是百分之百了。
崑崙奴來自哪裡?
而關於崑崙奴來自何地?在經過後世考古學家的考證後,得出了以下幾種觀點:
第一,在唐朝的長安城內,大約有40多名外來人口,其中就包括來自非洲的黑人。根據上文五錢君對崑崙奴的描述,這些非洲黑人也屬於崑崙奴。這就說明,崑崙奴中有一部分是來自非洲北部地區。
第二,在清代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所著的《獄中題壁詩》中,有一句膾炙人口的詩句一直流傳至今,便是「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在這裡,譚嗣同將「崑崙奴」比作革命義士,他所認為的「崑崙奴」應該指的是印度人。
第三,葛承雍教授曾在《中華文史論叢》上發表文章稱,唐代黑人來源應為東南亞,這也同五錢君上文中提到的來源地區完全相同。之後,韓振華教授則對此進行過補充,稱印度支那半島上的黑人原住民都曾被中國史料記載為「崑崙人」。事實上,在唐代史料記載中,稱「崑崙奴」是指整個半島上的黑人,所以原住民的黑人也自然被包括在內。
第四,還有一些學者認為,崑崙奴就是現在居住於崑崙山的原住民。在唐朝,他們應該是從非洲被阿拉伯商人通過海路帶入中國。原因也容易分析,當時的阿拉伯商人常常往返於中國和非洲之間做生意,且崑崙奴膚色黝黑的形象,指的不正是非洲人嗎?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定居在中原的非洲黑人逐漸漢化,與崑崙山上的原住民並無二異。
不過,就算「崑崙奴」昂貴又稀少,也擺脫不了成為奴隸的悲慘命運,他們性情溫順,卻經常遭受虐待,其一生的命運可謂令人唏噓不已。不過,隨著歲月的年輪持續向前滾動,中國封建社會體制早已坍塌,世界的文明進程不斷更新,也終於摒棄了過去那些令人殘忍的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