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徐悲鴻亂改國畫,結果改的面目全非,結果謾罵聲一片。即使我們是同齡人,如果我們都能用心去創造一幅屬於自己的國畫,那麼,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和諧、美好。
國畫這個名字大家一定很熟悉吧,它是我國獨有的一種民間藝術,也是中國的國粹。在我國民間,一提起國畫,人們就會想到它的雅俗共賞。而徐悲鴻這個名字,就是為了紀念他的藝術高超而起的。徐悲鴻是一位奇人,是我國國畫史上的豐碑。他一生創作了上千幅國畫,是世界上著名的藝術大師。徐悲鴻在世時,只有13歲,在一次國畫展覽上,徐悲鴻遇到了他的好友,他們便一起走上了尋訪國畫大師的路。
徐悲鴻在尋訪過程中發現,畫中的風景雖然畫得很漂亮,但是還缺少一些美感。徐悲鴻說:「我們必須要自己創造出一種美,這樣才能和那些人一樣真正的懂得大自然的無限美。」從此,徐悲鴻經過自己的努力,創造出了一種與眾不同的美。以後,徐悲鴻在書法創作方面更加刻苦認真,他創作的《徐悲鴻字畫作品》也得到了許多人的好評。美不僅是外在美,還是內在美。
徐悲鴻說:「我在欣賞美的同時,還要把美的內在品質發揚光大。」美是多種多樣的,是五彩繽紛的,是內在的美。美,無處不在。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美,我們每個人都要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善於從生活中尋找美,創造美,才能感受到美,享受到美。如果一個人不去發現生活中的美,不去創造美,只是一味地去追求美,那麼,他永遠也不會擁有美。所以,我們要學會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其實,美就在我們身邊。
其實想到國畫巨匠徐悲鴻做的這事,好多人說他也「手欠」。這是在一個畫展上發現的,徐悲鴻的展覽,展覽上有三幅特殊的畫作引起了網友的關注,當然是他改後的作品。
有兩幅是鄭板橋畫的竹子,還有一幅是任伯年和任阜長合作的花鳥,都是古色的名畫,之所以徐悲鴻畫展會出現三幅古畫,是因為徐悲鴻經常有改古人名畫的「惡習」,他覺得古人畫得不是很理想,於是直接在古畫原作上動筆修改,下面這幅就是他改後的作品,老師做得太久了的緣故吧,看到作品總以為是自己學生的,就想改。
有網友說鄭板橋是故意畫成右邊竹葉少的,因為這是「新篁」,也就是初長成的嫩竹,葉子本來就比老竹要少,其實繪畫就是一個製造矛盾的過程也不能全幅畫的一樣均衡,要有對比。而鄭板橋的竹後面的葉子都少,前面的多,這位是新竹和老竹的一個對比。
或許徐悲鴻是和鄭板橋「槓上了」,除開上面那幅之外他還改了一幅鄭板橋畫的竹,他沒有改竹子,而是改了石頭,給後面石頭畫了許多苔不知道是怎麼想的,在山石上點綴了一些紫色的小點,原本清雅的一幅畫就因為點了這些紫色的點兒,一下就變得俗不可耐。
有網友說是徐悲鴻手欠,或許他是希望每一幅作品都完美無瑕,結果反而好心辦了壞事,最後一幅更離譜,這幅是任伯年和任阜長合作的花鳥,徐悲鴻因為看不慣畫中的芭蕉葉太多,竟然用白色顏料直接把任阜長畫的芭蕉葉給塗掉。
這樣是作者能活到現在,沒準給氣死了,至於改完的效果,只能說連他也後悔了,難怪網友的評價很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