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1895-1953),江蘇宜興人,1917年赴日本學習美術。1919年至1927年,在法國留學畢業於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1927年回國,先後在上海南國藝術學院、北京大學藝術學院任教。
抗日戰爭期間在重慶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並籌辦中國美術學院。1946年任國立北平藝專校長,北平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1949年當選全國美協主席。中央美術學院建成後出任首任院長。
徐悲鴻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他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他的素描和油畫則滲入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走獸、人物、歷史、神話,無不落筆有神,栩栩如生。
他的代表作油畫《田橫五百士》、《徯我後》、中國畫《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懷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表現了人民群眾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達了對民族危亡的憂憤和對光明解放的嚮往。他常畫的奔馬、雄獅、晨雞等,給人以生機和力量,表現了令人振奮的積極精神。尤其他的奔馬,更是馳譽世界,幾近成了「現代中國畫」的「象徵」和「標誌」。
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