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教宗三鍾經:聆聽天主聖言使我們獲得自由

2020-12-24 騰訊網

教宗方濟各在誦念三鍾經前的講話中強調,「為使我們和我們的兄弟姐妹結出好果實」,我們必須接納天主聖言,成為沒有荊棘和石頭的「沃土」。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7月12日主日在宗座大樓的書房窗口帶領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信友們誦念三鍾經。教宗在念經前的講話中省思了主日福音中耶穌講的撒種的比喻,指出「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塊土地,聖言的種子落在這塊土地上」。撒種的比喻「是所有比喻的『根源』,因為它所談論的是聆聽聖言」。

教宗說:「以種子為象徵的天主聖言並非抽象的話語,而是基督本身,即在聖母瑪利亞胎中降生成人的天主聖言。因此,接納天主聖言亦即接納基督本人。」

接著,教宗依照福音的解釋省思了接納天主聖言的不同方式(參閱:瑪十三1-23)。他首先提到,我們可以讓聖言的種子撒在路旁,飛鳥一來就把種子吃了。

教宗說:「這大概是分心的情況,它是我們時代的一個重大危險。我們被許多流言蜚語、許多意識型態和內外不斷讓我們分心的事物所糾纏,我們能失去靜默、收斂心神和與上主交談的樂趣,以致也會失去信德,不接納天主聖言。我們觀看一切,卻因一切,因世俗事物而分心。」

另一種可能的方式是,我們讓天主聖言的種子撒在一塊沒有多少土壤的石頭地裡。教宗解釋道:「種子在那裡即刻發芽,但很快就乾枯,因為無法深深地紮下根。這是那些因一時熱忱而接納天主聖言的人的圖像,他們只流於表面,沒有吸收天主聖言。困難一來,比如生活中的痛苦和困擾,他們就失去了那尚脆弱的信德,好像落在石頭當中的種子很快就枯萎。」

談到接納天主聖言的第三種方式,教宗表示,那就是讓聖言的種子落在荊棘生長的灌木叢中。「這些荊棘乃是財富、成就和世俗思慮的騙局。聖言在那裡有略微的成長,但被窒息,長得不壯,也許死了,或不結果實」。

第四種方式,就是我們「如同好土地」那樣接納天主聖言。教宗指出:「唯有在這塊好土地上,種子才能生長並結果實。撒在這塊沃土裡的種子代表那些聆聽聖言的人,他們接納和在心中守護聖言並在每日生活中將之生活出來。」

論述了這四種接納天主聖言的方式之後,教宗邀請每位信友反思兩個關鍵問題:我屬於那種土地?我是否如同路旁、石頭地或長滿荊棘的土地呢?

教宗說:「如果我們願意,藉著天主的恩寵我們就能成為用心開墾和耕作的好土地,使聖言的種子長大成熟。聖言的種子已經存留在我們心中,但它是否能結果實卻取決於我們,取決於我們是否接納我們所保存的這個種子。我們經常因過多的興趣、過多的誘惑而分心,難以在眾多聲音和眾多的話語中分辨出上主的聲音,而這正是使我們自由的唯一聲音。」

最後,教宗再次邀請信友們經常隨身攜帶一本《福音》書,養成誦讀天主聖言的習慣。教宗說:「你們要經常隨身攜帶一本袖珍版的《福音》書,將它放在口袋或手袋裡。你們要每天誦讀一小段,這樣你們就能養成誦讀天主聖言的習慣,清楚明白哪個是天主給予你的種子,我以怎樣的土地來接受這種子。」

相關焦點

  • 教宗三鍾經:將臨期是期待與希望的時日
    (梵蒂岡新聞網)11月29日將臨期第一主日,教宗偕同新擢升的樞機在聖伯多祿大殿奉獻彌撒聖祭之後,於中午時分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主持誦念三鍾經活動。教宗指出,將臨期第一主日標誌著教會新禮儀年的開始。教宗指出,在禮儀年中「教會以慶祝耶穌生命和救恩史上的主要事件來標誌時間的推進」,作為母親的教會,以這個方式來「照亮我們的生活道路,支持我們的日常工作,並引導我們走向與基督的最後相遇」。教宗指著當天的禮儀說,它「邀請我們善度禮儀年中第一個重要時期,這時期為我們準備心靈,迎接耶穌的聖誕,這是一個充滿期待和希望的時期」。
  • 梵蒂岡新聞12月7日
    教宗三鍾經:悔改是向天主的溫柔敞開心扉走上一條擺脫俗世、罪惡和財富的旅途,皈依並找到天主。這是教宗方濟各在三鍾經祈禱活動中指示的道路。教宗談及洗者若翰的形象,以及將臨期該走的信仰旅程。然而,教宗重申悔改「是可行的」,並鼓勵說:「當你浮現垂頭喪氣的念頭時,不要停在那裡,因為這是不穩固的沙子,它正是由庸俗生活所構成的不穩固的沙子。」悔改是一份「需要奮力懇求」才能得到的恩寵。教宗表示:「首先,我們要牢記,悔改是一份恩寵:任何人都無法憑一己之力改過自新。這是上主賜給你的一份恩寵,要祈求上主讓你悔改。只有我們向天主的美善和溫柔敞開自己,才能真正地悔改。請你們想想天主的溫柔。
  • 每日聖言祈禱:常年期第廿一主日
    聆聽聖言 耶穌來到了裴理伯的西澤勒雅境內,就問門徒說:「人們說人子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洗者若翰;有人說是厄裡亞;也有人說是耶肋米亞,或先知中的一位。」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西滿.伯多祿回答說:「禰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
  • 美好時刻-每日聖言祈禱:常年期第廿二周星期一
    聆聽聖言 耶穌來到了納匝肋,自己曾受教養的地方;按他們的慣例,就在安息日那天進了會堂,並站起來要誦讀。有人把依撒意亞先知書遞給衪;衪遂展開書卷,找到了一處,上邊寫說:『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衪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衪把書卷捲起來,交給侍役,就坐下了。會堂內眾人的眼睛都注視著衪。衪便開始對他們說:「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眾人都稱讚衪,驚奇衪口中所說的動聽的話;並且說:「這不是若瑟的兒子嗎?」
  • 耶穌聖誕節前九日敬禮第九日: 默西亞 —— 天主聖子
    有上主的一個天使站在他們身邊,上主的光耀環照著他們,他們便非常害怕。天使向他們說:「不要害怕!看,我給你們報告一個為全民族的大喜訊:今天,在達味的城中,為你們誕生了一位救主,祂就是主,默西亞。這是給你們的記號:你們將要看見一個嬰兒,裹著襁褓,躺在馬槽裡。」忽然,有一大隊天軍,同那天使一起讚頌天主說:「天主受享光榮於高天,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
  • 榮休教宗談聖若望保祿二世:以天主慈悲為本的道德訓導
    在沃依蒂瓦教宗百歲冥誕的機會上,本篤十六世教宗致函波蘭主教團,談論其前任的榜樣。(梵蒂岡新聞網)適逢卡洛沃依蒂瓦教宗百歲冥誕,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一封信函中寫道,若望保祿二世教宗「終其一生專注於主觀地接受基督信仰的客觀核心,也就是救恩的教導,並讓其他人也接受這核心」。
  • 主言美好時刻-每日聖言祈禱:聖女小德肋撒
    聆聽聖言 在那時刻,門徒來到耶穌跟前說:「在天國裡究竟誰是最大的?」耶穌就叫一個小孩子來,使他站在他們中間,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變成如同小孩子一樣,絕不能進天國。所以,誰若自謙自卑如同這一個小孩,這人就是天國中最大的。無論誰因我的名字,收留一個這樣的小孩,就是收留我。」
  • 教宗清晨彌撒:願沒有人缺少工作、勞動尊嚴及合理薪資
    在感恩祭開始之際,教宗念及勞工界,說:「今天是大聖若瑟勞工主保瞻禮,也是勞動節。讓我們為所有勞動者、為所有人祈禱。祈願沒有人缺少工作,人人得到合理的薪資,都能擁有勞動的尊嚴並享受休息之美。」當天禮儀的讀經一講述了天主的創世工程(參閱:創一26-二3)。教宗闡明,天主創造天地萬物和人類,並賦予人一項使命,即:管理、工作並推動受造界前行。
  • 教宗清晨彌撒:許多人身處困境,教宗向擔憂他們的人致以感謝
    教宗說:「這幾天傳來了不少消息,許多人開始推己及人地擔憂他人,牽掛著生活匱乏的家庭、孤獨的年長者,以及醫院裡的病患。他們祈禱並試圖送去些許援助。這是個好跡象。讓我們感謝上主在祂的信徒心中激發這些情感。」當天的第一篇讀經宛如福音事跡的預言:《智慧篇》描述惡人打算如何陷害義人;《若望福音》記載猶太人圖謀殺害耶穌(參閱:智二1、12-22;若七1-2、10、25-30)。
  • 教宗方濟各:如果我們關懷他人,今年將會是美好的一年
    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代替因坐骨神經痛而休息的教宗方濟各主持大禮彌撒,並宣讀了教宗的彌撒講道。(梵蒂岡新聞網)我們要迎接聖母,透過她與天主相遇,同時要關懷他人,促使全人類獲得重生的希望。教宗方濟各在元月1日天主之母節的彌撒講道中作出上述邀請,他因坐骨神經痛沒有親自主持彌撒,由國務卿帕羅林樞機代勞。祝福、降生和找到是教宗在當天彌撒講道中提出的三個動詞。
  • 梵蒂岡新聞11月27日
    教宗說:「我向參與立方體廣播電臺的慈幼學院青年表達讚賞之情,他們在每個主日天主聖言和《願禰受讚頌》通諭的啟發下準備將臨期的旅程。」教宗也鼓勵其他青年和網絡用戶參與其中,一起「為神聖的耶穌誕生做好準備,透過梵蒂岡新聞網的社交媒體帳戶等途徑,廣傳天主聖言,並邀請他們照料我們共同的家園」。在視頻訊息的結尾,教宗感謝所有參與《將臨期綠色夢想》的人,保證為他們祈禱,並懇請眾人也為他祈禱。
  • 今日聖言 | 《聖經》的中心經文
    我們知道,最初的經文並沒有章節之分,但這個微妙的數字安排,不是很有意思嗎?或者說我們的上帝就是這一切的中心?果真如此,那麼,《聖經》的中心經文難道不應包含著它的中心主題?確實如此:「投靠耶和華勝過倚靠人。」在詩篇118篇,作者回顧了上帝之所以值得信靠的七個原因:一、「我在苦難中求告耶和華,祂就答應我,救我脫離困境。」
  • 我們每天都向天主祈禱,但卻極少人知道天主原來是這樣的!
    讓您所享~超出所想我們每天都向天主祈禱,但卻極少人知道天主原來是這樣的!我們每天都與天主溝通,也就是祈禱,如果有人問我們基督徒:「天主,是什麼樣的呢?」相信很多教友都會瞬間答出:「天主是愛,全能,慈悲,寬容,正義的......」這些都非常正確,但是卻很少有人提及,天主還是一個「主動」的天主。為什麼說天主是「主動」的呢?
  • 主言美好時刻-每日聖言祈禱:將臨期第一周星期三
    聆聽聖言 那時候,耶穌離開了那裡,來到加裡肋亞海岸,上了山坐在那裡。於是有許多群眾帶著瘸子、殘廢、瞎子、啞吧、和許多其他的病人來到耶穌跟前,把他們放在祂的足前,祂便治好了他們;致使群眾見到啞吧說話,殘廢康復,瘸子行走,瞎子看見,都大為驚奇,頌揚以色列的天主。
  • 【每日聖言】2021年1月10日: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
    幾時我們愛天主,又遵行衪的誡命,那就知道我們也愛天主的子女。原來愛天主,就是遵行衪的誡命,而衪的誡命並不沉重,因為凡由天主所生的,必得勝世界;得勝世界的武器,就是我們的信德。誰得勝世界呢?不是那信耶穌為天主子的人嗎?        這位就是經過水及血而來的耶穌基督;衪不但以水,而且也是以水及血而來的;並且有聖神作證,因為聖神是真理。原來作證的有三:就是聖神,水及血,而這三者是一致的。
  • 教宗聖枝主日彌撒:疫情的慘況教人學會,生命若不服務,就一無是處
    他在講道中強調,耶穌受背叛、遭捨棄,是為了與我們團結一心,在我們的困境中陪伴我們。我們切莫背叛自己受造的緣由,捨棄重要的事。適逢世界青年節,教宗特別勉勵青年效法疫情下的無名英雄,捨己為人。(梵蒂岡新聞網)「親愛的朋友們,請看看這幾天為人所知的真英雄:他們不是有名望、財富和成就的人,卻為服務他人奉獻自己。你們要感受到蒙召冒生命危險,不怕為天主和他人揮灑人生。」
  • 教宗視頻訊息:病毒促使我們團結,分裂只能讓人民受苦
    教宗方濟各向「拉丁美洲:教會、教宗方濟各及疫情境況」 線上研討會與會人士發表視頻訊息,勉勵以「責任感、透明度和誠信」行事,「恢復我們同屬於一個團體的意識」,成為「同一個天父的兄弟姐妹和子女」。談到疫情給經濟造成的影響,教宗說,我們人人都以「個人和團體的形式蒙召,憑著責任感、透明度和誠信履行我們的工作或使命」,因為「在天主的國度每個人都有足夠的食糧且還有剩餘,社會組織是基於貢獻、分享和分施,而非佔有、排拒和囤積」。此外,我們也必須 「慷慨地回應」社會上其它的困窘,這些乃是「沒有房屋、沒有土地及沒有工作」。
  • 真理必會使你們獲得自由
    祂來是要把我們從魔鬼和地獄的網羅中拯救出來,要把我們從世上的誘惑中釋放出來,使我們脫離虛榮、貪慾和權勢的誘惑。只有耶穌才能使我們獲得真正的自由,讓我們與天主和好,其他的一切都不符合天主拯救我們脫離死亡、墮落和罪惡的計劃。為什麼猶太人拒絕耶穌提出的關於天國裡的自由、寬恕和新生命呢?儘管耶穌有許多神跡奇事,但猶太人當局不能接受祂以天父的名義說話和行事。
  • 教宗清晨彌撒:請與耶穌及受苦者同悲共泣
    教宗連續三周在他寓所的小聖堂舉揚感恩祭,並藉由直播的形式來關懷在新冠疫情下無法參禮的信友。當天彌撒開始之際,教宗特別為受苦的人祈禱。 教宗說:「我想到許多哭泣的人:離群索居的人、隔離防疫的人、孤獨的長者、住院的人、接受治療的人,以及沒有薪水、難以餵養孩子的父母親。許多人在哭泣。我們也發自內心流淚,陪伴著他們。與上主一起為祂的全體子民同悲共泣,這對我們沒有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