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個有趣的問題:水滸傳算不算是一部武俠小說?
很多人說:當然算啊。水滸是武俠小說的鼻祖。據考證江湖這個概念就是從宋代開始才有的。
也有人持反對意見:水滸裡雖然大量寫武人,也有俠義行為,但是怎麼看都去不掉塵世煙火,和那個白衣如雪、來去如風的江湖相去甚遠。
想想確實如此。和我們熟知的武俠小說相比,水滸沒有沒有武功秘籍、沒有人生奇遇,有的只是普普通通的人生。
縱觀全書你會發現,水滸故事不論如何鋪陳,起義、招安也好,徵討四方也罷,他的故事背景都是散發著煙火氣的小民世界。
二
施耐庵用如椽巨筆細細描繪了水滸世界,不浮華、不縹緲,真真就是一個個生活場景。
在城市裡,不管是一線大城市東京汴梁,還是三四線小城市清河縣城,都充斥著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百姓生活。
挑著炊餅擔子沿街叫賣的武大郎;挎著筐四處兜售反季水果的鄆哥;開銀鋪的姚二郎姚文卿;開紙馬鋪的趙四郎趙仲銘……一個一個小人物,就那麼吆喝著、搖擺著從我們面前走過。
我們能看見做餅的炊煙,能聽見清晰的叫賣,只要不碰上什麼牛二、馬二,不招惹什麼高衙內、李衙內,我們完全可以無縫代入到他們的人生。
三
有了這些人物做背景,武松、魯智深們的好漢形象便有了根基。
武松最炫酷的武功只可能是「玉環步鴛鴦腳」,不可能是「天殘腳」,他打死老虎是被逼入絕境、拼盡全力的劫後餘生,不會像喬峰一樣輕鬆用掌力斃虎屠熊。
燕青身列三十六天罡,既有主角光環又有神靈庇佑,他流傳後世的也僅僅是經過無數後人粉飾過的「燕青十八翻」,因為這個符合他的身份,符合整個社會場景。你給他安排一個降龍十八掌就會讓人覺得用力過猛。
四
不但普通小民擺攤謀生,那些梁山的英雄好漢也都是練攤高手,對於練攤的種種規則、手段了如指掌。
楊志到東京買官不成,盤纏用盡了,不是手足無措,立刻想到「祖上留下這口寶刀,……拿去街上貨賣得千百貫錢鈔,好做盤纏。」
你看他不但直到在刀上「插了草標兒」,還特別知道挑選地段,在「馬行街內」沒有主顧,就「轉來到天漢州橋熱鬧處」,有著小商販良好的商業嗅覺。如果他不執著於先祖榮耀,非要博個封妻蔭子,做個小商人應該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五
跑江湖、買大力丸是很多水滸好漢的選擇,我們知道的打虎將李忠、病大蟲薛永都幹過。
這個和他們的專業有連帶關係:練武的嘛,跌打損傷是常事。由他們現身說法為藥物做代言順理成章。
而且這種擺攤需要衝州過府,和各類人打交道,因此一定能說會道。
病大蟲薛永雖然在梁山好漢裡面並不出彩,但是對於這一行確實行家裡手。
看看他在練攤是的說辭「小人……雖無驚人的本事,全靠恩官作成……如要筋重膏藥,當下取贖;如不用膏藥,可煩賜些銀兩銅錢齎發,休教空過了。」
短短幾句話,既有自身遭遇的介紹、又有對客戶的奉承,介紹了產品還說明了意圖,是個擺攤的高手。
這樣的好漢,讓我們相信江湖又不至於跳脫出生活,顯得快意又真實。
這也是水滸是名著而非單純的武俠小說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