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20年為止,中國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單身人口高達2.4億。其中在公眾的普遍認知中,中國的男性比女性多了3000萬,社會上多了3000萬的光棍。但是忽略了3000萬男性的年齡跨度問題,近一步加劇了適婚男多女少的社會現狀。
以六普人口報告來看,20-24歲,男6400萬,女6340萬。在25-29,男5084萬,女5018萬。而在30-34歲,男4952萬,女4762萬。在20—34的適婚年齡階段,男性比女性多了316萬。
這個數字看起來很大,但是稀釋到全國每個省份之後,女性其實並不比男性多多少。經濟飛速發展的過程中,男女失衡成為了最重要的社會問題。
越多越多的人開始結不起婚了,一是男女競爭激烈,其二在於結婚成本太高,第三則是社會貧富差距加大。最直觀的就是農村單身光棍找不到對象,以及城市剩女的恨嫁。
從數據上來看,適婚男女的比例差距並不大。但是隨著男女比例失衡的論調,受到文化信息衝擊之後,女性的社會地位受到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將中國女性逐漸捧殺。
在農村,屢屢爆出天價彩禮的事情。以至於有人認為越窮的地方彩禮就應該越高,舉一家之力結秦晉之好。農村光棍結個婚,面對高額的彩禮,掏空一個家庭的積蓄是輕而易舉。忽略某些地方重男輕女的思想觀念,農村女性的流失也是重要的因素,因婚致貧成為了農村婚姻的真實寫照。
在一二線城市,有公園的城市註定有相親角。相親角隔三差五動不動上熱搜,高學歷、高收入的剩男剩女成為了城市的獨特文化,沒有實力和長相的,都不好意思往相親角湊。
在北上廣深等地區,剩男和剩女的比例達到了3:7,甚至是2:8。上到59年,下到90年,涵蓋各個年齡階層,去過城市公園的相親角,才明白什麼是相親市場的鄙視鏈。
內有男女比例的失調,外有社交網絡文化的薰陶。女性的社會地位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從傳統的平權跨越到了特權階層。
在多元文化價值的衝擊下,面對社會毒雞湯,以及社會的舔狗一族,引領和捧殺喪失了獨立自主思想的女性。現代女性逐漸在網絡文化的薰陶下逐漸被捧殺,從而失去了對於現實的理性認知。
在此前,就有傳出上海名媛拼單的現象。在社媒傳播中,女性形象呈現多元化發展和汙名化的傳播,圍繞消費主義核心,重新構建女性形象。
所謂「名媛」的拼包、拼酒店、拼下午茶,以潛在欲望主導消費,在圈層文化中得到價值認同,實現階層的跨越。在消費主義文化的包裝下,墮入到消費陷阱。著重於外在形象的塑造,卻忽略了對於精神內涵的提升。
在社交網絡,你的價值僅僅只是取決於社交應用上的照片。一張精修圖,足以引來男性的讚美,獲得蜜汁自信,陷入認知偏差之中。
以自我為中心,加重了女性的焦點效應,在理想和現實的雙重影響下,在社會環境捧殺中,做出自我美化失衡的行為。這也是為什麼月薪3000的女性往往看不起同等層次的人群,在自我美化過程中的盲目自信。
在消費陷阱中,女性價值需要通過消費行為才能得到展現,將美和自我價值和消費主義相互掛鈎。在營銷軟廣中,商家總會植入通過消費來證明對方對於自己愛,消費的價格才能證明自己在對方心中的份量,這也導致了情感的功利化之痛。女性理想化的追求和現實的落差,從而認為自身可以得到更好的選擇。
在多元價值文化的衝擊下,情感營銷內容大行其道。諸如男生怎樣做才能真正證明喜歡一個女性,男生愛一個人的表現,以及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甜寵內容,成為了女性追逐的情感需求。
在不對等的男女追求關係中,男性需要降低自我需求才能凸顯女性的地位,女性較之男性有更多的選擇權,同時將這種情況歸結為自身魅力。而沒有認識到這是自身的性別紅利,年輕就是女性最好的資本。
在文化價值的導向下,女性對於男性的高標準、嚴要求才能匹配自身。在歪曲的女權主義的思想下,男女平權的追求變成了女性特權,忽略了付出和收穫相當,利益價值的等價交換。
女性將理想投射到現實之中,自身的付出是否能夠得相同的回報?或者僅僅只是在自欺欺人的幻想中消費著年齡和性別的紅利?
在社會價值導向和男女不對等的地位中,對於女性的捧殺,讓女性失去了對於自我的理性認知。失去了年齡的優勢,性別紅利,沒有完成早期資本的積累,往往只能屈尊和人共度餘生。
在自我美化和現實的落差中,成為了自己曾經不屑的一群人。對於婚姻現實的落差,讓很多人恐婚和逃避,在應當努力和積累資本的階段,沉溺於幻想,而喪失了更多的選擇。
女性的捧殺,最主要的還是多元價值對於主流文化的衝擊,圍繞女性價值服務的消費主義,消費著女性的性別紅利。消費主義營銷內容,通過圈層文化逐層滲透,影響和衝擊主流價值文化。在社會環境中捧殺和物化女性,輸出錯誤的女性價值觀念,看似平權,也不過是寬以律己,嚴以待人的社會雙標。
對於女性而言,捧殺只不過是消費主義的另一層陷阱。真正的平權,是基於經濟自主的自由選擇,完成真正的獨立。對於女性而言,需要認清現實和理想之中自己是否被捧殺,而不是在喪失了年齡優勢之後的自怨自艾。
女性自我價值的實現,絕不僅僅只是放大性別矛盾依靠性別紅利,或者是網絡文化的商業性營銷標籤。而是基於理想和現實的平衡,完善自身的精神內涵和物質需求,在努力自我奮鬥中實現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