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把創新擺在了突出位置。安徽立足自身豐富的創新資源優勢,不斷強化政策扶持,引導科技創新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實現了各類科研成果的轉移轉化步伐進一步加快。
記者 程晨:這裡是中國科大有機材料實驗室,我手上拿著的這兩塊木板材質完全相同,只不過白色的這一塊塗上了一層化學阻燃材料,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兩塊木板在燃燒的時候會有什麼不同。
現場實況:實驗之前,讓我們先檢驗一下火焰的溫度,火焰的最高溫度超過了1300攝氏度。
實驗表明,在超過1300攝氏度的火焰燃燒下,短短兩三分鐘,普通木板便迅速燃燒、碳化並最終接近被燒穿,而塗上阻燃材料的這塊木板除了表面的塗層起泡外,木板本身並沒有發生任何損壞。不僅如此,這款阻燃材料最大的優勢在於不含有重金屬和有毒氣體。
中國科大有機材料實驗室 博士生 劉立巖:我們因為採用的是磷氮系的,它在阻燃效率非常高的同時,可以把這些危害性都給避免掉,另外一方面我們這個塗層它的機械物理的性能是非常好的。
取得這一核心技術突破的是中國科大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的汪志勇教授團隊。利用納米技術,汪志勇教授經過多年的研究和科學實驗,成功研製出了這種阻燃高分子樹脂,各項技術指標都達到了這一行業領先水平,並取得了多項國內國際發明專利和歐美標準認證。目前,這一科研成果正在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進行轉化工作。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教授 汪志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綠色發展,我們科研人員也要在這方面做好技術創新,爭取早日把它轉化為真正的、給大家能夠用得到的產品,在社會的發展與文明進步當中起到更加有益的作用。
為了幫助科研成果加快轉化步伐,2019年安徽省政府專門出臺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行動方案》,重點為那些有技術、無資金且又打算創新創業的科研人員提供服務。聚焦技術作價投資入股、技術轉化、技術許可三種方式來凝練重大科技成果,高質量地推進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發項目的實施。
安徽省科技廳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處 副處長 徐洲爐:目的在於激勵引導全省高校院所形成更多的可供轉化的高質量的科技成果,激勵引導全省的企業引進省內外更多的科技成果來安徽落地轉化。
兩年前,幾名來自合肥科學島光機所的科研人員利用在實驗室中取得的大氣立體探測技術,在合肥高新區創立了安徽藍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業之初,他們便在成果工程化專項資金的支持下,成功研製出多款大氣監測產品。可以有效監測出空氣中的臭氧、顆粒物含量以及大氣汙染物的成分,為汙染治理提供科學依據。
安徽藍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張青松:我們前期小批量試製了三臺,每臺小批量試製它的單臺的硬體成本就一百多萬,前期政府給我們幾百萬的資金支持有效地解決了我們大眾創業最大的一個難題。
在省市各項創新政策的支持下,藍科信息公司已經擁有了近50項發明專利和軟體著作權,目前有十幾款大氣立體高端監測儀器產品在我國環保、氣象、海洋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為我國打贏藍天保衛戰作出了積極貢獻。
安徽藍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張青松:真正的創業不僅僅是只有技術才可以的,必須要有資金、市場各方面的支持。我們也是趕上了這幾年國家的政策,這也使我們這個技術能夠真正地得到產業化的應用。
截至目前,省科技廳已經在全省科研機構及企業中遴選了近40項科研成果進行了熟化工程化支持,成功催生出多家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高科技企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的建議中也提出要堅持「政產學研用金」六位一體,努力在安徽構建重大科研成果技術熟化、產業孵化、企業對接、成果落地全鏈條轉化機制。
安徽省科技廳 廳長 羅平:下一步我們將圍繞著國家和省裡的戰略需求,整合省內的優勢科研力量,推動安徽企業創新能力的整體提升。在激發各類創新人才活力方面,我們將著力打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和創新環境。(記者:姜相民 吳剛 仲傑 程晨)
【來源:安徽新聞聯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