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城這套金融「組合拳」 孵出了科研成果轉化的「種子」

2020-12-12 澎湃新聞

「面對醫藥新材料研發的不斷投入,資金方面顯得很是著急。」

去年初,瑞希(重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瑞希生物」)被按住了「命門」,總經理馮文學為此苦惱不已,「 幸好遇到了重慶高新區設立的種子基金,才突破了發展瓶頸。」

一直以來,重慶高新區多措並舉,以金融「組合拳」加速科研成果轉化、積極助推企業健康發展,強勢助力科學城建設。

公益參股助力

種子基金加速科研成果轉化

作為一家將人工智慧篩選設計的生物材料運用於組織修復領域產品開發和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型企業,瑞希生物在發展之初,也面臨了「成長的煩惱」。

得知企業實際困難後,重慶高新區創新服務中心第一時間與其對接,最終給予50萬元種子基金進行「輸血」,企業得以喘了口氣,挺過難關。

高小新了解到,在種子基金的幫助下,瑞希生物加大了研發投入並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長——2019年共計申報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商標12項,順利進入了順利入庫科技型」企業名單。為了產品對應的智慧財產權成果得到有效保護,企業還積極取得了「智慧財產權貫標」體系認證。

「團隊也提升了研發速度,布局多線產品,其中新肌膚、減肥凝膠、糖尿病防控等多項綜合市場體量過百億的產品陸續研發成功,進入報檢報批階段。」馮文學對高小新表示,目前,公司部分產品已實現銷售——這在醫藥行業初創期研發投入大,燒錢多的常態下,實屬不易。

在重慶高新區,像瑞希生物一樣受益於種子基金的初創企業還有不少。

作為一家主營「孤兒藥」醫藥企業,邁德凱醫藥負責人張起輝幾個月前一直在張羅藥品投產的事兒。而這良好的開端,都源於一筆46萬元的種子基金款項支持。

成立於2018年的邁德凱醫藥,填補了重慶生物醫藥產鏈上「孤兒藥」研發生產空白,之所以落戶重慶高新區,與優良的營商環境不無關係。

「重慶高新區在2011年就被授予了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再加上打造高新區升級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區位優勢更加明顯,未來科學城還會帶來更多機遇。」

張起輝表示,在籌備過程中,重慶高新區上下對企業發展關愛有加、呵護備至,創新服務中心與其積極對接,支持企業46萬元的創業種子基金,讓企業迅速「站起來」,也讓他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溫暖。

「科技企業大多是輕資產企業,對於『只認磚頭(固定資產),不認人頭(科技人才)』的銀行和金融機構而言,這些公司沒有有形資產,很難通過傳統的金融服務產品獲得融資。」

種子基金管理單位重慶育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高小新坦言,重慶高新區設立總規模5000萬元的創業種子基金,以公益參股的方式,重點支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科技型企業在重慶高新區內加速轉化、發展。

針對企業關心的公益參股持股比例等問題,該負責人表示,對種子基金支持的企業,採取不控股、不分紅、不參與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模式,投資期限最長5年,支持企業健康發展。

基金成立以來,通過不斷組織專項投融資對接、產業發展專項對接會、專項培訓輔導,為企業提供工商註冊、場地拓展、市場對接、技術交流、融資服務、創業輔導等服務,助力企業發展和降低資金風險。

高新金服「送暖」

打破融資信息壁壘

「我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在高新金服上進行了貸款申請,申請過後,很快就有銀行與我對接,更讓我意外的是當天就為我們審批通過了78萬元的線上稅融通貸款,讓我們快速緩解了資金壓力。」重慶慧元素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激動地告訴高小新。

「為解決企業生命周期各階段的融資難、融資貴發展瓶頸問題,重慶高新區先行先試,搭建了『高新金服』金融綜合服務平臺。」

重慶高新區財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高新金服是全市乃至西南片區首個集合債權融資、股權融資、科技保險、技術評估、上市輔導和政策兌現的科技金融平臺,充分發揮了其主動性、及時性和有效性。

平臺通過大數據技術,提供「徵信數據+管理數據+服務數據」形成企業運營行為大數據,並以「授權採集」+「授權使用」雙授權模式,集成各類金融機構、科技中介及產品,打破企業與融資機構之間信息不對稱的「痼疾」,以一站式服務促進供需對接,形成產業金融鏈的全流程服務。

重慶高新區轄區企業——重慶臻遠電氣有限公司是平臺搭建後第一批受益者。

在平臺上提交申請後,僅一周時間,臻遠電氣就拿到了300萬元的無抵押信用貸款。「我們這種中小企業,融資非常困難,『高新金服』幫我們快速解決了企業資金緊張的難題。」臻遠電氣創始人張秀宏說。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不少企業在資金方面捉襟見肘。在受疫情影響的當下,還有許多企業渴望得到幫助。

就在上周,重慶育成公司聯合重慶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重慶銀行高新支行在石墨烯研究院開展了一場高新金服專場交流會。

重慶綠塗騰科技有限公司、重慶中科精微科技有限公司等10餘位企業負責人參會,並就投融資等事項與工作人員深入交流,現場與3家企業初步達融資意向。

「我們結合高新金服平臺上已註冊企業的運行行為大數據,儘量破解制約企業融資速度、額度、限度等各種壁壘,為企業提供金融產品查詢與申請、融資需求發布與搶單、政策服務推送與申請、上市服務諮詢與對接、培訓服務查看與報名等服務,幫助企業快速、精準、低成本地獲得融資渠道組合方案。」重慶育成公司相關負責人向高小新透露。

截至5月18日,高新金服「疫情防控金融綠色通道」已有12家金融機構已主動對接109家企業10.7億元的融資需求,現已為23家企業成功授信3.94億元。

自高新金服去年底上線以來,已累計發布金融產品109項,融資成交120筆,促進各類融資5.16億元。」

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高新金服將與重慶高新區內的各產業載體和企業集聚區加強溝通聯繫,深入園區、企業開展交流和投融資對接活動,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質量,助力企業成長。

為幫助企業穩步健康發展,助力科學城建設,重慶高新區打出的金融「組合拳」還遠不止於此。

比如,去年底,為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重慶高新區精準施策,發布MAH(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專項基金。這支總額達100億元的基金,主要解決醫藥企業資金短缺的困境,投向重組蛋白藥物、生物疫苗等具有高技術附加值領域的優質藥品臨床批件、藥品生產批件,並採用多種合作方式不斷孵化,以最終實現產業化。

再如,面對疫情衝擊,重慶高新區結合自身實際,緊急出臺了「助企暖企」14條,在加大金融紓困支持方面,設立穩企發展專項基金、提供貸款貼息、引導各類基金加大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出現困難的科技型、創新型、成長型中小企業投資力度等一系列政策,幫助企業獲得流動性支持、共渡難關,實現企業平穩健康發展。

……

開放的重慶高新區順勢而動、應勢而為,多措並舉,積極作為,因企施策因時制宜,不斷創新金融模式,採用多種金融工具,打出「組合拳」,助力科研成果轉化,提升投資便利化水平,助力產業形態升級。

下一步,重慶高新區將繼續不斷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助推轄區企業健康穩步前行,有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強勢助力科學城建設。

大批優質創業創新企業正源源不斷地落戶在重慶高新區這片熱土上,雙創企業科研成果轉化不斷變現,轄區內企業用「滿血復活」的狀態來積極回應,孕育出一派欣欣向榮的生機。

原標題:《科學城這套金融「組合拳」 孵出了科研成果轉化的「種子」》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淄博科學城TBD360米超高層金融中心及獨角獸島規劃首次公開披露
    建設基金金融大廈、互動商務空間、資本孵化平臺等,建成後可容納百餘家金融機構入駐,集聚資本超百億元,服務企業超千家,形成「基金+科學城+產業」的「新搖籃」。明年(2021年)上半年開工。科創中心:按照國家、省市對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定位要求,打造國內一流,承我國家重大課題的國家級創新平臺、科技成果孵化加速轉化平臺。
  • 北生所科研成果孵化轉化基地啟用 百濟神州、華輝安健雙雙入駐
    2020年6月29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科研成果孵化轉化基地啟用典禮在中關村生命科學園醫藥科技中心舉行。北生所科研成果孵化轉化基地實驗室為推動北京市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事業,聚焦醫藥健康產業轉化和服務,探索全新的中關村生物醫藥科研項目轉化、孵化模式,健全生命園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產業基礎研究、中試生產、上市註冊全鏈條的產業服務體系建設
  • 第五期曲江金融盛夜「小種子大能量——尋找科技力量爆發的奇點...
    2020年11月12日,由西安曲江新區管委會、曲江新區金融工作局主辦,西安曲江文化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五期曲江金融盛夜「小種子大能量——尋找科技力量爆發的奇點」在西影大廈Story House拉開帷幕。
  • 西部(重慶)科學城大創谷開建
    西部(重慶)科學城大創谷主要包含「一核、六園、兩區、多點」四個部分。「一核」指大創谷·夢花園,是大創谷的核心區、雙創指揮中樞,重點承擔產教融合統籌、科技企業孵化、高校創新發展交流合作、高校成果轉化創投窗口等職能。
  • 2020年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對接大會在佛山舉辦
    作為此次大會的主要承辦單位,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成立兩年來,依託國內外高校科技創新力量,做實做活創新體制機制,組建技術經理人專業團隊開展實地調研,摸清地方產業需求,以高校科技成果百億創投聯盟為抓手,促成一批高校科研成果落地轉化,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超百項,直接轉化落地金額超2億元,聚集高端智力賦能科技成果高質量轉化。
  • 「安徽新聞聯播」安徽:面向經濟主戰場 加速科研成果轉化
    安徽立足自身豐富的創新資源優勢,不斷強化政策扶持,引導科技創新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實現了各類科研成果的轉移轉化步伐進一步加快。記者 程晨:這裡是中國科大有機材料實驗室,我手上拿著的這兩塊木板材質完全相同,只不過白色的這一塊塗上了一層化學阻燃材料,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兩塊木板在燃燒的時候會有什麼不同。
  • 2020見證光明| 光明科學城:任重道遠的「領先一公裡」
    6月18日,深圳灣實驗室正式入駐光明,光明科學城迎來又一重大基礎科研機構,這是見證光明的又一個「高光時刻」。49支科研團隊、數十位國內外頂尖科學家參與實驗室建設,讓光明提速創新的賽道,有了更厚重的地基。此時,另一個坐標——光明區留學人員創業園內,專注國際前沿藥物領域研發的新陽唯康最近又完成了一批抗癌藥、術後止痛藥的研發。
  • 重慶市長:集聚科技資源 加快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
    ,深入高校、科研機構、科技企業等,實地調研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中電光谷·重慶智創園是一家新型科技產業服務平臺,以服務高校技術轉移、成果轉化、企業孵化為目標,目前已引進一批國家級研發平臺、公共服務平臺、科技企業,創新氛圍濃厚。唐良智來到這裡,了解園區服務科技產業情況,聽取環重慶大學創新生態圈建設、超瞬態物質科學實驗裝置項目推進情況匯報。他強調,大學的水平決定城市的高度。大學水平越高,重慶發展越快。
  • 校企合作加速直播領域科技成果轉化,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
    11月23日,由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主辦,武漢鬥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武漢東湖高新區國家大學科技園有限公司協辦,海聚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鬥魚專場」,將在武漢東湖高新區大學科技園舉辦。
  • 目標世界一流的光明科學城如何建,會帶來什麼利好?深圳明確了
    「光明科學城是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集中度、顯示度關鍵在於光明科學城。」曾堅朋副主任介紹,光明科學城的規劃建設目標將分三步走,達到三個目標:一是到2025年,初步形成世界級科學城的核心功能,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初具雛形,國際一流大學和一流科研機構加快建設,成長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
  • 昌發展「未來奇點」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即將啟幕
    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加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據了解,奇點中心是昌平區國有企業北京昌平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昌發展)貫徹落實北京市「校城融合」發展戰略,重拳打造的科研資源共享集聚地、成果產業化前沿陣地。同時,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高校已達成戰略合作,加快推進北航智能研究院、中財成果孵化平臺落位,為高校成果轉化提供金融、保險、績效管理、評估等服務。
  • 懷柔全力推進「百年科學城」建設
    懷柔科學城聚焦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打造世界級的原始創新承載區,科學創新的「工具箱」要更多裝上自主研發的科學儀器。今年5月17日,北京懷柔儀器和傳感器有限公司註冊成立,主要從事科學儀器關鍵技術攻關、成果孵化轉化、投資併購、政策服務、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等。初創中的中科艾科米得到了全方位的扶持。
  • 洛陽市科研院所高校科研成果產業化觀摩活動成功舉行
    【每日科技網】   6月30日,洛陽市科協、市科研設計高校聯誼會在中鋼集團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組織開展了駐洛科研院所高校科研成果產業化觀摩活動。中鋼集團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院長李紅霞,市科協主席、黨組書記盧忠實出席會議並講話,市科協副主席劉磊主持會議。
  • 以「創新引擎」,為科學城建設增添新動能
    隨後一年,科學城建設可謂開局良好,科學城規劃編制初具成果,重點工程、重大項目有序推進。但高新人同時也看到不足之處:對標全市,離全市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和創新驅動新引擎目標定位相去甚遠。一個棘手的問題擺在高新人的面前,重慶高新區不夠高、不夠新問題仍然突出。怎麼辦?
  • 科技部調研光明科學城規劃建設情況,為茅洲河碧道光明段建設成果點讚
    ,前往左岸科技公園參觀,並聽取光明科學城規劃建設情況介紹。  當天上午,陸明一行來到左岸科技公園展廳,詳細了解光明科學城規劃建設情況。據介紹,光明科學城以重大原始創新策源地、粵港澳合作創新共同體、中試試驗和成果轉化基地、體制機制創新綜合試驗區為發展定位,計劃到2022年全面建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示範區建設布局,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到205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策源地。
  • "未來奇點"科技成果轉化活動火熱進行 推動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
    "科技成果轉化不可一蹴而就,與源頭創新能力與產業化磨合、技術與經濟銜接、風險與收益平衡緊密相關。北京昌平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昌發展)作為昌平區政府成立的平臺公司,致力成為科研、產業、資本、服務等多種要素的連結紐帶,幫助科技成果成功轉化。"昌發展相關負責人在未來奇點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線上路演中說到。
  • 山東印發方案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綜合試點,青島3所高校入選
    為進一步激發科技人員創新創造活力,提升科技成果供給質量和轉化效率,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今天,省科技廳牽頭印發了《省屬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綜合試點實施方案》,確定將在省屬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遴選8家單位組織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綜合試點。
  • 國企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方法模型詳解
    知本諮詢在《國企科技成果轉化五種激勵形式及實施難題破解》一文中,就涉及到的自主實施、作價投資、許可使用、技術轉讓、項目跟投等五種科技創新技術成果轉化激勵工具進行了大致介紹。很多企業的朋友,政策文件讀了很多遍,各種激勵工具的名詞也能倒背如流,但是具體到本企業一項具體科研成果,在轉化過程中還是有兩個問題搞不清楚:在五種激勵工具中,到底應該如何選擇最有效的激勵工具?
  • 為了科技強國,走,讓我們去建設世界一流的科學城
    一、科學城概念科學城是以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為核心,集聚高端科研基礎設施、多元創新主體和創新服務等創新要素,涵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業共性關鍵技術創新、新產業新業態培育等功能,具有數位化形態、高端人才宜居的重要創新載體。全球最早的科學城雛型是20世紀50年代美國的斯坦福研究園和蘇聯新西伯利亞科學城。
  • 武漢高校牽手政企共促科技成果轉化
    三方籤約儀式楚天都市報11月11日訊(記者鄒浩 通訊員郭雅靜 曹思媛 楊雪 史策)9日下午,「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專場」在該校學術報告廳舉辦。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武漢東湖高新區國家大學科技園有限公司領導及企業代表齊聚該校。當日,武漢華夏理工學院與東湖高新區大學科技園、武漢海聚科技投資公司現場籤署了「三方共建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協議」。該校8項科技轉化成果順利落地,現場籤約總金額208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