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間天津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五新工程」行動計劃 技術交易...

2020-12-14 中國小康網

「十三五」期間,天津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五新工程」行動計劃,加快建設市場為主導的技術轉移體系,推動一批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全年技術交易額增長率超過10%,達到800億元。

伴隨著安徽華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上市鐘聲的敲響,80後研究員張學禮博士成為了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首位「億元教授」。天津工業生物所探索建立了科技成果高效產出和快速轉移轉化的「快車道」,至今處於平均每四天產生一個發明專利,每兩周與一個企業籤署產業合作協議的創新狀態,已與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的百家企業以許可、委託、合作等模式籤署合作協議280餘項,合同金額總計超11億元,技術許可收入佔80%以上,成為企業新舊動能轉換的創新動力源泉。目前,這裡的專利運營率達到32%,每件專利許可費平均超過800萬元,研究所不僅產生了億元教授,還有數名千萬元教授。讓科研人員從科研工作中有更多的「獲得感」,極大地激發了全所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創造活力。

在第五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天津)(以下簡稱挑戰賽)上,十幾支專業團隊同臺競技,與以往不同,他們這次是針對五家知名信創企業的技術需求進行現場路演,以大賽形式進行比拼,是天津市推行「企業出題、能者破題」的科研眾包政策的深化。不僅幫企業擴大了研發朋友圈、生態圈,提高企業產品的研發進度,讓產品在市場上更加具有競爭力。同時也讓科研單位了解市場需求,讓科研更加接地氣,最終實現科研成果的高效轉化。

挑戰賽聚焦天津市信創產業,從企業的需求側提出問題,面向全球公開徵集解決方案,匯集全球專家、智囊力量。賽事自8月啟動以來,天津市科技局對接走訪企業120餘家,挖掘企業創新需求140餘項,徵集技術解決方案80餘項。天地偉業、三六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麒麟軟體有限公司、天大求實、天津奧帕斯博電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提出了自己的技術需求。而天津大學、河北工業大學等多家高校的技術團隊也都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目前很多科研成果趴在成果庫裡,是因為不能與企業需求形成精準匹配。通過科研眾包加大賽的形式,就是要深挖企業需求,讓天津的信創企業可以通過大賽找到更佳的解決方案和合作團隊。比賽是對創新成果轉化機制科研眾包的深化,原有的科研眾包是企業和科研單位點對點的對接,大賽為產業內的產學研搭建了交流平臺。

「十三五」期間,天津不斷加強基礎研發投入,抓緊布局國家實驗室,建設重大創新基地和創新平臺,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十四五」期間,天津將在打造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上下功夫,以信創產業為主攻方向,大力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帶動天津產業的轉型升級。

相關焦點

  • 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天津市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四個面向」,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以提升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策源能力為主線,著力強化創新源頭供給,促進成果轉移轉化,提升企業主體地位,引育創新人才隊伍,深化開放協同和體制創新,營造一流創新生態,支撐引領本市高質量發展,為實現「一基地三區」定位、打造京津冀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提供有力支撐。
  • 《天津市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出臺
    為了加強「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天津市將制定「保持現有優勢」「解決『卡脖子』問題」「搶佔未來戰略必爭領域」三類技術攻關清單。依託華為、飛騰等龍頭企業,組織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合成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等10個左右重大科技創新專項。攻克一批對外高度依賴的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佔據世界科技前沿的優勢技術。
  • 《天津市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出臺 增強「硬核...
    為了加強「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我市將制定「保持現有優勢」「解決『卡脖子』問題」「搶佔未來戰略必爭領域」三類技術攻關清單。依託華為、飛騰等龍頭企業,組織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合成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等10個左右重大科技創新專項。攻克一批對外高度依賴的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佔據世界科技前沿的優勢技術。
  • 「十三五」期間高校高水平研究成果集中湧現 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
    發布會上,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介紹了高校服務國家發展,在科技創新中取得的成果。雷朝滋表示,「十三五」期間,高校秉持「引領創新、支撐發展、科教融合、開放協同、追求卓越」的發展理念,凝心聚力,為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結合點,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創新基礎雄厚。
  • 國企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方法模型詳解
    文|劉斌(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博士,知本諮詢首席國企改革專家)2020年12月24-25日,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順利舉行,對於2021年全國國企的重點工作任務,以及十四五期間國企的戰略工作要求,進行了系統部署。
  • 安徽省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行動計劃公布
    支持蚌埠依託高新區創建科技創新特色園區。(5)強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創建合蕪蚌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加強與浙江、上海閔行、蘇南等現有示範區對接,共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高地。(6)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用活用好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成果,進一步完善科研組織管理,健全科研評價體系,激發創新人才活力,強化科技金融支撐,促進智慧財產權保護,構建充滿活力的科技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支撐體系。
  • 科技成果轉化需要專業技術經紀人!首期甘肅省初級技術經紀人集中受訓
    技術經紀人在蘭集中「充電」。新甘肅客戶端蘭州12月16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滿福)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逐漸成為創新驅動發展重要環節的大背景下,建立一支相對專業化的技術經紀人隊伍顯得迫在眉睫。基於此,由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蘭州科技大市場舉辦的甘肅省第一期初級技術經紀人培訓班,今天在蘭州開班。來自我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科技管理部門、科技產業園區的168名學員,帶著各自使命走進課堂,接受國內專家的指導培訓。
  • 山東印發方案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綜合試點,青島3所高校入選
    為進一步激發科技人員創新創造活力,提升科技成果供給質量和轉化效率,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今天,省科技廳牽頭印發了《省屬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綜合試點實施方案》,確定將在省屬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遴選8家單位組織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綜合試點。
  • ...中鋼集團鄭州金屬製品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冶金科技成果轉化...
    中國冶金科技成果轉化有限公司             申請豁免要約收購 中鋼集團安徽天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             的補充法律意見書       西城區復興門內大街 158 號遠洋大廈 4 樓                    中國北京                  二〇二〇年二月
  • 「2+N」格局加速國家技術轉移一體化
    另外,全國建立了1000多個技術市場管理機構,800多個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機構,各類技術交易機構超過2萬家。中國還有10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11家國家技術轉移區域中心、453家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92家創新驛站。以國家技術轉移區域中心為例,按照科技部對國家技術轉移體系的戰略規劃,要在全國構建「2+N」技術轉移體系。
  • 「2+N」格局成型 國家技術轉移一體化提速
    我國還有10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11家國家技術轉移區域中心、453家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92家創新驛站。以國家技術轉移區域中心為例,按照科技部對國家技術轉移體系的戰略規劃,要在全國構建「2+N」技術轉移體系。
  • 武漢科技成果轉化海歸創業專場籤約2380萬元
    (圖)籤約現場中新網湖北新聞7月18日電 (徐澤洪)7月17日,「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海聚國際專場」成功舉辦。來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交通職業學院船舶與航運學院、武漢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三峽大學、湖北工業大學的8項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籤約金額2380萬元。
  • 武漢科技成果轉化人工智慧專場活動 籤約10.1億發布「AITT」計劃
    11月24日上午,2020年第七批科技成果轉化人工智慧專場活動在武漢舉辦。活動由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洪山區人民政府主辦,湖北技術交易所、洪山區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承辦。數字孿生技術與未來水處理、心腦血管疾病智能診斷、水上電子眼……來自瑞典環境科學研究院、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北工業大學等高校院所專家帶來了智能終端、智慧建造、智慧醫療等領域的優質項目現場路演。全國科技振興城市經濟研究會理事長胥和平帶來了題為《人工智慧發展動向與前景》行業趨勢報告。
  • 話科技創新 促成果轉化 ——記省科學院院長童孟進 省轉化中心主任...
    6月10日下午,河南省科學院院長童孟進、河南省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主任吳四發一行蒞臨多氟多、氟基科技調研座談,旨在深入了解氟基功能新材料創新中心的運營情況,搭建創新服務平臺,促進成果轉移轉化。陪同領導有:市政府副市長王付舉、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王立謙、市科技局二級調研員常飛、中站區副區長杜洪波、省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焦作分中心主任李思華。
  • 西安:「科技大市場」催化科技成果轉化
    新華網陝西頻道6月3日電(記者藺娟、陳鋼)「科技強、經濟弱」曾困擾西安的發展。近年,西安市通過「科技大市場」統籌科技資源、創新市場化服務、推進成果轉化,促進了科教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    科技資源共享    「通過科技大市場的共享平臺,我們在家門口找到了檢測設備,每年為公司節省檢測成本上百萬元。」
  • 武漢高校牽手政企共促科技成果轉化
    三方籤約儀式楚天都市報11月11日訊(記者鄒浩 通訊員郭雅靜 曹思媛 楊雪 史策)9日下午,「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專場」在該校學術報告廳舉辦。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武漢東湖高新區國家大學科技園有限公司領導及企業代表齊聚該校。當日,武漢華夏理工學院與東湖高新區大學科技園、武漢海聚科技投資公司現場籤署了「三方共建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協議」。該校8項科技轉化成果順利落地,現場籤約總金額2087萬元。
  • 廣東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榜單出爐,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加速度
    以南方科技大學為例,截至2019年底,南科大產生實質性合作的企業超過350家,橫向項目總經費超過3.65億元,2019年新開展150餘項橫向合作,新開展合同額超1.24億,其中單個合同金額超過100萬的達到22項。  與此同時,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呈現出分布行業廣泛的特點。
  • 「AITT」計劃發布!2020年第七批科技成果轉化人工智慧...
    11月24日上午,2020年第七批科技成果轉化人工智慧專場活動在漢舉辦,活動由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洪山區人民政府主辦,由湖北技術交易所和洪山區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具體承辦。湖北省科技廳副廳長葛琳,武漢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趙峰,武漢市洪山區副區長陳敏,湖北技術交易所所長陳漢梅等領導出席了活動。
  • 江西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做到企業裡
    近期,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江西理工大學自主研發的產品「永磁磁浮技術工程示範線-紅軌」大放異彩,吸引了眾多中外客商的關注。 「紅軌相對地鐵、輕軌,具有建設運營成本低、建設周期短、批覆門檻較低等優點,適應多種客貨運輸場合,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商業價值潛力。」江西理工大學教師劉鴻恩介紹。
  • 青科大「三個堅持」破除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障礙
    學校獲批山東省首家「高校科研體制改革試點」單位,連續兩次被評為「省產學研合作創新突出貢獻高校」,通過科研成果轉化或提供核心技術而上市的公司達到了7家。2020年,青科大獲批教育部第二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是獲批的3所非部屬高校之一,也是山東省唯一入選高校。在《2020中國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中,青科大實現轉化244件,居全國第57位、省屬高校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