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天津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五新工程」行動計劃,加快建設市場為主導的技術轉移體系,推動一批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全年技術交易額增長率超過10%,達到800億元。
伴隨著安徽華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上市鐘聲的敲響,80後研究員張學禮博士成為了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首位「億元教授」。天津工業生物所探索建立了科技成果高效產出和快速轉移轉化的「快車道」,至今處於平均每四天產生一個發明專利,每兩周與一個企業籤署產業合作協議的創新狀態,已與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的百家企業以許可、委託、合作等模式籤署合作協議280餘項,合同金額總計超11億元,技術許可收入佔80%以上,成為企業新舊動能轉換的創新動力源泉。目前,這裡的專利運營率達到32%,每件專利許可費平均超過800萬元,研究所不僅產生了億元教授,還有數名千萬元教授。讓科研人員從科研工作中有更多的「獲得感」,極大地激發了全所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創造活力。
在第五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天津)(以下簡稱挑戰賽)上,十幾支專業團隊同臺競技,與以往不同,他們這次是針對五家知名信創企業的技術需求進行現場路演,以大賽形式進行比拼,是天津市推行「企業出題、能者破題」的科研眾包政策的深化。不僅幫企業擴大了研發朋友圈、生態圈,提高企業產品的研發進度,讓產品在市場上更加具有競爭力。同時也讓科研單位了解市場需求,讓科研更加接地氣,最終實現科研成果的高效轉化。
挑戰賽聚焦天津市信創產業,從企業的需求側提出問題,面向全球公開徵集解決方案,匯集全球專家、智囊力量。賽事自8月啟動以來,天津市科技局對接走訪企業120餘家,挖掘企業創新需求140餘項,徵集技術解決方案80餘項。天地偉業、三六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麒麟軟體有限公司、天大求實、天津奧帕斯博電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提出了自己的技術需求。而天津大學、河北工業大學等多家高校的技術團隊也都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目前很多科研成果趴在成果庫裡,是因為不能與企業需求形成精準匹配。通過科研眾包加大賽的形式,就是要深挖企業需求,讓天津的信創企業可以通過大賽找到更佳的解決方案和合作團隊。比賽是對創新成果轉化機制科研眾包的深化,原有的科研眾包是企業和科研單位點對點的對接,大賽為產業內的產學研搭建了交流平臺。
「十三五」期間,天津不斷加強基礎研發投入,抓緊布局國家實驗室,建設重大創新基地和創新平臺,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十四五」期間,天津將在打造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上下功夫,以信創產業為主攻方向,大力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帶動天津產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