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一家大公司能夠100%兌現所有承諾,電子遊戲行業也一樣。作為主機界御三家之二、同時也是次世代主機目前主要競爭對手的微軟Xbox和索尼PS同樣如此。接下來我們就盤點一下兩家巨頭各自在近年來犯下的八大食言,看看誰家畫的餅更大。
Xbox篇之1:《除暴戰警3》的虛假宣傳
《除暴戰警3》開發期很長很長,出了多次跳票還換過開發商,導致相當混亂的開發進程。儘管如此,微軟還是繼續承諾《除暴戰警3》將會是個不負眾望的好遊戲。首先他們不斷把遊戲中的雲計算破壞場景作為賣點,結果最終卻只在多人模式下啟用,效果也很一般。
微軟曾表示想把《除暴戰警》IP打造成《戰爭機器》和《光環》同一等級,但顯然他們沒把錢花對。
Xbox篇之2:《龍鱗化身》
不可避免的我們會提到《龍鱗化身》。原本這是Xbox與白金工作室的一次甜蜜合作,由神谷英樹來為Xbox粉絲帶來一款能夠騎在龍背上飛翔的超級動作大作。天知道有多少Xbox粉絲做夢都在期盼這款遊戲的面世,然後這玩意被腰斬了。
Xbox篇之3:《神鬼寓言:傳奇(Fable Legends)》
《龍鱗化身》並不是唯一一款Xbox花大力氣宣傳隨後被取消的遊戲,而這款《神鬼寓言》衍生遊戲要更加顯得可惜。開發商Lionhead Studios在倒閉前,這款遊戲已經進入測試階段,離發售只有「一些資金」的距離。
Xbox篇之4:Xbox One限制二手遊戲
額,嚴格意義上這的確是Xbox「打破」了自己的承諾,但從結果上來看是對玩家有益的。在XboxOne和PS4的宣發期,前者聲稱將進行24小時聯網篩查禁止二手盤遊戲(想推廣數字),而後者旋即製作廣告展現了PS4實體用戶分享遊戲是有多麼的方便。事實證明索尼這一記諷刺重拳Xbox挨的不輕,官方不得不取消了嚴格的限制令。
Xbox篇之5:Xbox One和Kinect套件的集成
微軟在Xbox One發售前曾經考慮過讓Kinect套件成為日常遊戲的重要組成部分,最起碼在一段時間內他們是認真的。在經歷了360和One過渡期有些誇張的體感功能宣傳後,微軟最終還是意識到客廳體感的局限性,從取消適配開始逐步將Kinect邊緣化,直到Xbox One即將退役也沒有實現過和Kinect一體化的設計。
Xbox篇之6:Project Natal
說到Kinect,其本身是Xbox在體感遊戲領域的一次大膽嘗試,但其發售後的功能和支持掉鏈子導致其最終沒落。早在Kinect還被微軟稱作「Project Natal」時期,微軟就在2009組織過多次現場演示,很好的展現了這個體感設備的潛力。通過和任天堂Wii不一樣的捕捉方式,Project Natal曾一度被認為是玩家完全解放雙手的未來。可惜Kinect面世後能夠讓其脫穎而出的遊戲實在太少,微軟還是沒能兌現在發布會現場野心勃勃的承諾。
Xbox篇之7:Xbox One X與VR
在2016年微軟揭開當時還叫「天蠍計劃」的Xbox One X神秘面紗時,Phil Spencer曾親自表示過這款全新主機的硬體設計將會保證提供高保真的VR體驗。然而在一年後Xbox官方就全體改口,直到現在都表示微軟還沒興趣在VR領域摻一腳。
Xbox篇之8:「Velocity Girl」
這裡的「Velocity Girl」並非微軟的新技術,而是他們在Xbox 360發布會上拿來舉例的一種社會群體(女性為主)。在2005年的發布會上,Xbox方面表示他們不希望360隻是個拿來打遊戲的盒子,他們承諾即使是不玩遊戲的用戶,也能在Xbox上發揮創造力,製作自己的數字商品比如貼紙、飾品,並在數字市場中銷售獲利。這聽起來是個挺超前的想法,可惜15年過去了微軟也沒實現。
PS篇之1:《殺戮地帶2》
在2005年的E3大會上,索尼公布了一個《殺戮地帶2》的「實機演示視頻」,畫面效果絕對超前,匹敵預渲染的CG視頻(事實證明它的確是……)。很多玩家當時就對遊戲實機的效果表示懷疑,但索尼還是明確表示展示的都是「實機畫面,在遊戲引擎中進行渲染」,而結果就是《殺戮地帶2》成了一代宣傳片欺詐的代名詞。
PS篇之2:《摩託風暴》
和《殺戮地帶2》一樣,這又是索尼PS團隊在2005年E3現場畫的大餅。其宣傳片同樣完全由CG構成,索尼也還是堅稱是直接錄製自遊戲內。直到遊戲發售後,其結果可想而知。
PS篇之3:PS3的向下兼容
每當新世代主機面世,玩家們總要揪著向下兼容性問個明白,PS3時期也是如此。在發布前,索尼承諾這款主機能夠兼容PS2甚至PS1遊戲,而在一段時間內確實如此。可惜隨著PS3機型的更新和老型號的停產,向下兼容逐漸被閹割。
PS篇之4:PS3的HDMI和USB接口
很簡單,發售前索尼稱PS3有兩個HDMI接口、六個USB接口,但發售後玩家發現分別只有一個HDMI和最多四個USB接口。雖說主機接口通常不是玩家購買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但假如製造商做出了承諾,玩家還是希望能夠完全實現的。
PS篇之5:PS3能跑120幀
這個問題可要比上文的接口問題嚴重的多……事後看來索尼當年的這個承諾實在是太過於荒謬,畢竟當今世代的PS4 Pro和Xbox One X都做不到這一點。雖說PS團隊在當年宣發時僅僅提到是PS3的「理論硬體性能」,和實際30幀之間的差距還是忒大了。
PS篇之6:《Agent》
Xbox有「神龍不見尾」的幾款取消遊戲,PS陣營也不會少。比如R星的《Agent》。原定為PS3獨佔遊戲,遊戲背景設定在20世紀70年代美蘇冷戰時期。《Agent》最初在2009年E3展上公布,由大名鼎鼎的Rockstar North負責,至今卻杳無音信(雖說大部分問題應該歸咎於R星)。
PS篇之7:PSV
PSV可能是部分索尼粉絲心中永遠的痛。作為一款生不逢時的掌機,索尼原本希望靠它徹底終結和任天堂在掌機領域的鏖戰,並在發售前信誓旦旦的承諾「PSV能夠帶來和PS3同等水平的遊戲表現」,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雖然PSV對於掌機來說十分強大,但要拿來和PS3比還是誇張了。
PS篇之8:PS4的跨平臺功能
同樣,這又是一個令玩家感到高興的「食言」。多年來索尼一直秉持著PS4不開放跨平臺功能的信條,即使微軟任天堂已經開始「哥倆好」。但是來自開發者、粉絲和整個行業的壓力最終讓索尼改變了注意,《堡壘之夜》等多人遊戲首批得以進行跨平臺匹配,事實證明取得了很好的口碑。希望在PS5的幫助下,這樣的支持能夠繼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