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電影裡,展現這個世界未被注意到的美麗。能夠給人帶來快樂,是我存在的意義,得有用電影改變世界的決心!」
宮崎駿老爺子的這句話一直在感染著我,就像他的電影一樣,很能感染人。近期宮崎駿的電影《崖山的波妞》正在中國內陸電影院上映。
早在去年我們就已經開始知道這個消息,一時間大家都開始興奮起來,終於能再一次在國內的電影院看到宮崎駿的動畫電影。
而《崖上的波妞》是宮崎駿送給中國觀眾最好的新年禮物,希望這一次,通過這一部電影,讓我們找回再一次愛上這個世界的勇氣。
然而在中國市場口碑那麼好的情況下,截止到一月4號的票房也僅僅1800萬,貓眼評分9.3,豆瓣評分8.5,在對比一下票房,真的就不成正比。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是因為電影不好看,但是電影評分也能說明這部電影還是很好的,難道大家都太高估了宮崎駿的這部電影?
一直不會被低估的宮崎駿
熟悉宮崎駿的小夥伴都清楚,宮崎駿幾乎所有的動畫電影的評分都是不低的,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日本本土,很少有人說的他作品質量低,沒有什麼內容的。
用事實來說話,他的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基本上都是8.0分以上的,評分最高的就是《千與千尋》,有9.4的高分,當然這部電影在日本的票房也是非常高的,一直高居榜首。
看宮崎駿的電影,你會被他帶入到其中,畫風宏大,但又不失唯美;劇情富有想像力,但是也能給我們帶來溫暖;再有一點就是電影極具個人色彩,有自己獨有風格特點,這種類型的電影受到歡迎是接受過市場的檢驗的,中國有些比較優秀的動畫也是有具備這一點。
看老爺子的動畫電影,我們總能在其中找回到童真,瞬間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希望,也更加有勇氣去面對這殘酷的社會,用我們的熱情去擁抱生活。
在《千與千尋》裡面,宮崎駿讓千尋在神隱冒險之旅獲得勇氣和成長的同時,也讓很多成年觀眾驚嘆,宮崎駿怎麼能把「無臉男」這種缺乏存在感又充滿矛盾的普遍角色抽象得如此準確?
而電影《龍貓》,則是人們心中「絕對夢幻的童真」的代名詞,也是對每個人逝去童年的緬懷。
每當我重溫他的作品的時候,我都無法不去感謝老爺子,因為他把我記憶中模糊的童年又用畫筆給繪畫了出來,又讓那些充滿趣味的畫面清晰了起來。
所以,我們對宮崎駿的電影沒有什麼可高估的,這就是大家對於這些動畫電影最真實的評價,沒有什麼「神化」和「吹噓」。
「波妞」中國票房低的真正原因
其實我們需要知曉的是,一部電影的口碑固然對票房有所影響,但是它們實際上並沒有必然的聯繫。
《崖上的波妞》這部電影早在多年之前就已經上映過了,只不過只沒有正式在中國內陸影院上映,這就造成一個問題,那就是網上早已經出現各種盜版的影片資源,別說各位就沒有看過。
既然這麼多年過去了,喜歡這部電影的人基本上都看過了,各位覺得還有多少人會願意再一次花錢去影院重溫這一部電影?還有必要冒著被一群小朋友「圍攻」的風險再去買票看一遍電影嗎?
再有就是很多人都說《崖上的波妞》這部電影是宮崎駿耗費心血製作,在宣傳的時候也是非常到位的,很多畫面細節大家在視頻上是看不出那個效果的,是需要在大銀幕上才能得以呈現。
但是有些觀眾還是認為這部作品並不是宮崎駿最好的作品,不是被低估了,而是被忽視。
綜合這幾點原因,你就大概明白為什麼《崖上的波妞》在國內的口碑那麼好,但是票房卻如此冷的原因了。
結語
如果你在影院看「波妞」哭了,那她真的就走入到你的內心了。這部電影說實話還真的不是給小孩子看的,但是會讓人看了變回小孩子,至少有不少人哭鼻子了不是嗎?
《崖上的波妞》在中國的低票房並不代表什麼,大家已經對這部電影非常喜歡,覺得這樣的電影買票看得很值。
小時候,我們總盼望快一點長大,而長大後,我們卻時常感嘆「能做個孩子就好了。
在成為勇敢大人的路上,願我們也是被寵愛的小孩。也請別忘記了,你一直擁有「簡單快樂」的超能力!
感謝你能看到這裡,我是大叔,熱愛與分享,希望你能在二次元的世界裡找到屬於你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