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成吉思汗的守陵人:76歲達爾扈特人守陵逾60年

2021-01-2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鄂爾多斯7月20日電 對話成吉思汗的守陵人:76歲達爾扈特人守陵逾60年

  作者烏婭娜

  內蒙古自治區的鄂爾多斯市,因其富饒的自然資源名揚海外。鄂爾多斯(蒙語,漢譯眾多的宮殿)也因其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英靈的供奉之地,成為蒙古族精神信仰的寄託。

  近八百年來,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世代守護、祭祀成吉思汗陵(也稱為「成吉思汗八白宮」)和成吉思汗旗徽「蘇德勒」,完整地傳承和保留了蒙古族十三世紀神秘的祭祀文化和獨特的宮廷禮儀文化,在他們看來,每一次唱起祭歌,都是與成吉思汗的一次對話。

  他們就是成吉思汗的守陵人——達爾扈特人。

  76歲的古日扎布老人是達爾扈特第三十六代傳人。

  古日扎布14歲開始學習祭祀的各種禮儀,當時年幼的他並不知道這些繁瑣複雜的步驟到底意味著什麼。「那時候我不理解,爺爺為什麼不讓我上學,而是跟著他學習祭祀,甚至有時候拿著鞭子教我,他只是告訴我,不能把這些事情丟了。」古日扎布回憶說。「跟著爺爺學習了三年後才慢慢開始意識到這種民族信仰的感情多麼神聖。」

  達爾扈特不僅要隨著八白宮移動,居住在八白宮所在地的周圍,保證長明燈不滅,還要承擔祭祀所需的物品、費用。雖然他們當時被大蒙古國授予「不服兵役、不納稅賦」,但生活非常貧困。

圖為成吉思汗陵前的成吉思汗雕塑 烏婭娜 攝

  古日扎布至今都還記得,小時候跟著爺爺到各地籌措資金用於各方面的開銷,他說:「以前沒有經濟來源,只能到各地『討吃』,現在好了,國家給我們相應的工作職務,每個月有工資,大家的生活都越來越好了。」

  1990年,古日扎布開始向當時19歲兒子哈斯其勞傳授守陵的各種禮儀。其中一項就是傳唱祭祀讚歌。

  鄂爾多斯歷史文化研究學者旺楚格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祭歌沒有曲譜,沒有文字記載,至今沒有研究出來究竟是什麼語言,具體什麼內容,都是達爾扈特人一代代口口相傳,以歌頌成吉思汗為主。

  「祭祀的讚歌總共有12首祭歌,因為沒有具體的語言稱為『天歌』,在不同等級的祭祀時演唱不同的祭歌。」旺楚格說。

  「通過達爾扈特人向成吉思汗傳送某種信息,再把祝福和庇佑通過達爾扈特人傳送回來。」哈斯其勞如此評價自己的工作。

  哈斯其勞是達爾扈特第三十七代傳承人,同時也是成陵管委會的副主任兼祭祀辦主任,每月初一的祭祀都要參加。此外,日祭,打掃白宮內衛生,念誦《伊金桑》,接待遊客和拜謁者,為他們解說、祝頌、祭祀等都是日常工作。

  哈斯其勞說:「祭祀並不是某種迷信,而是很神聖的一件事,對於我們來說,責任重大。」

  哈斯其勞也同時坦言,傳承人斷檔的現象也存在。「達爾扈特傳承是世襲制,傳男不傳女,現在各家都一個小孩,小孩的選擇也很多,有不同的追求。」

  「我希望能給孩子們灌輸一種思想,這是一份神聖的工作,從小對小孩進行正面引導這個文化,告訴他們達爾扈特人忠誠、守信,有堅定不移的信念,讓後代有自豪感更有使命感。現在有好幾個孩子雖然在外面上大學,但是都表示願意回來從事這個工作。」哈斯其勞說。

  按照國家的政策,古日扎布現在已經退休。然而守了六十多年陵,古日扎布還是會常常回陵園看看,在祭祀大典的時候,唱起悠揚的讚歌。(完)

相關焦點

  • 成吉思汗守陵人達爾扈特溯源
    成吉思汗去世後這一群體被大蒙古國授予免除役賦、專門守護成吉思汗祭靈白宮的特殊權利和神聖使命,使這一群體便成為「達爾扈特」,即「擔負神聖使命者」。鄂爾多斯部原為成吉思汗四大鄂爾多的守護者,而達爾扈特人的祖先主要是守護成吉思汗大鄂爾多的群體。達爾扈特人,從成吉思汗祭靈白宮建立以來,世世代代守護、祭祀和管理成吉思汗八白室、成吉思汗蘇勒德等奉祀之神。
  • 壯哉成吉思汗陵
    蒙古族自古盛行「密葬」,我無從得知成吉思汗身葬何處,僅見其衣冠冢盛況,已十分震撼了。這個衣冠冢歷來遷徙頻繁。如今我之所見,為1954年由青海省西寧市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的陵園。陵園主幹道成吉思汗聖道,中間有塊保護的遺址,即是成吉思汗陵舊址「大伊金霍洛」,供奉成吉思汗宮帳長達307年。  陵園規模宏大。除陵園主體外,還以伊金霍洛風情小鎮和巴音昌呼格草原景區為兩翼。
  • 叱吒風雲,風骨永傳:民俗學視野下的成吉思汗陵祭祀文化
    人去世後 ,將其遺體與大地、大自然融為一體 ,對陵墓看得很淡 ,但非常重視對靈魂的祭祀。按照蒙古人傳統習俗與觀念 ,成吉思汗奉祀之神 ,就是成吉思汗的象徵 ,比其他的葬身陵墓更為重要。所以 ,成吉思汗陵在蒙古人心目中仍然是祭祀成吉思汗神靈的宮殿 ,而不是陵墓。守護、祭祀成吉思汗陵的達爾扈特人 ,至今不稱成吉思汗陵為「陵」,而將其尊稱為「伊金霍洛」「聖主的院落」或「八白神靈」。
  • 鄂爾多斯有兩個成吉思汗陵景區都是國家5A景區進門之前想清楚
    旅遊業界有不少奇葩的事,在內蒙古鄂爾多斯竟然有兩處成吉思汗陵旅遊區,更為奇葩的是,兩個景區都是國家AAAAA級景區。我們先來看看其中的「成吉思汗陵旅遊區」。成吉思汗歸天后,成立了由達爾扈特人組成的守陵人,這是世界上唯一近八百年來從未間斷的世代祭祀成吉思汗的守陵人。到2020年,成吉思汗歸天794年,達爾扈特人守護他的英靈也經歷了794年。這期間,達爾扈特人歷經元、明、清、中華民國到新中國,一直代表全體蒙古族同胞守護成吉思汗陵世代相傳到現在,這在世界文化傳承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 為什麼說鄂爾多斯是成吉思汗文化的富集區?
    據《多桑蒙古史》記載,成吉思汗駕崩,「命兀良哈千人守之,免其軍服役」。兀良哈人是負責守護帝王的靈柩的。它不僅具有「免其軍役」的特權,而且必須圍繞著「八白室」而駐牧,而遷徙,而世代相傳,這樣時間長了一個以守護和祭祀成吉思汗八白室為主要使命的特殊部落——鄂爾多斯就這樣形成了。那麼,鄂爾多斯部落何時入駐現在的鄂爾多斯地區?
  • 成吉思汗離世後,為何抬棺人沿途見人就殺?專家:原因有三點
    若是問起中國最神秘的帝王陵是哪一個,相信大家大多是會說秦始皇陵。但實際上在中國最神秘的帝王陵,應該是「黃金家族」之首成吉思汗的陵墓。因為秦始皇陵已經找到了,但至今成吉思汗陵還未曾找到。而一位蒙古學的專家預言過成吉思汗陵,裡面的陵墓也許比秦始皇陵的兵馬俑還要壯觀。
  • 成陵旅遊區:深化研究 傳承文脈
    為了深入發掘成吉思汗文化深厚的內涵,發現其重要的歷史價值,以新的研究成果賦予其鮮活的時代意義,近年來,成陵旅遊區以成吉思汗研究院為平臺,吸納整合國內外權威專家,以文化研究豐碩成果守護好傳承文脈的生命線。
  • 一代天驕死因成謎,成吉思汗陵的10項世界之最
    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內蒙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東勝區70公裡。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處始終是個謎。現今的成吉思汗陵乃是一座衣冠冢,它經過多次遷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縣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北距包頭市185公裡,這裡綠草如茵,一派草原特有的壯麗景色。
  • 內蒙古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旅遊攻略
    內蒙古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成吉思汗陵旅遊風景區。「成吉思汗祭祀」2006年被正式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是世界上唯一以成吉思汗文化為主題的大型文化旅遊景區和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成吉思汗陵,陵墓恢弘壯觀,與大漠孤煙嫋嫋,仿佛可以看見「天驕一代」雄姿英發。儘管不知道成吉思汗埋葬的具體地點,但他的最後一口氣,就是留在這裡(因為他死前最後一口氣要留在駱駝毛上,所以這撮毛就在這裡),還有幾代守靈人為他守靈。
  • 專家尋找成吉思汗陵,竟多次發生意外之事,至今科學家都難以解釋
    提起成吉思汗,人們似乎總有道不盡的傳說和秘密。波斯歷史學家費志尼,曾在其《世界徵服者史》中寫道:「即使是亞歷山大在世,他也不得不尊成吉思汗為老師。」確實,作為蒙古帝國的初代可汗,成吉思汗從登基開始,便不斷地發動對外戰爭,其徵服地域之遼闊,真是前所未有。直到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徵服西夏的途中去世。
  • 成陵位於內蒙古的鄂爾多斯,那麼外蒙古是如何祭奠成吉思汗的?
    在明朝人修撰的《元史》中對成吉思汗的認知類似於金太祖或者北魏太武帝,僅僅將成吉思汗當作一個少數民族的雄主。雖然明朝人也知道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國在西域打下了一片大大的疆土,但明朝人對此沒有什麼概念,直到晚清時期接觸到西方史學界後,中國人才明白原來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帝國如此龐大,也將成吉思皇帝改稱為成吉思汗。
  • 神秘的成吉思汗陵:蘇聯美國曾出動精銳專家,至今找不到具體位置
    但說是宮殿,其實是成吉思汗陵,不過這裡並非是成吉思汗的陵墓,只是一處用來紀念成吉思汗和發展旅遊業的衣冠冢,真正的成吉思汗陵仍是一個謎。Rita Willaert公元1227年,65歲的成吉思汗率大軍進入西夏,這位橫掃歐亞大陸,猶如史詩一般的人物,並未想到這一次出徵是他的最後一次。
  • 外蒙人為何不來鄂爾多斯祭奠成吉思汗陵?蘇聯70年洗腦效果不一般
    外蒙人為何不祭奠成吉思汗陵?蘇聯70年洗腦效果不一般說到蒙古族,我們第一時間能想到的便是英雄人物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在蒙古族人心中是至高無上的神一般的存在。可是,令人迷惑的是,成吉思汗陵,卻很少見到外蒙人的來訪和祭拜。這是為什麼呢?
  • 開國上將雲澤是成吉思汗的後人嗎?其女出面澄清:完全是以訛傳訛
    帝國官員按成吉思汗遺囑操辦後,此舉形成為了定製,即《元史》所記:「國制不起墳壟。葬畢,以萬馬踩之使平,彌望平衍。」現鄂爾多斯高原上雖然巍然屹立著成吉思汗的陵墓,但,那只是一座成吉思汗的衣冠墓,裡面供奉的是據說是吸有成吉思汗最後一口氣的白駝毛和他生前用的馬鞍。
  • 成吉思汗下葬時,抬棺人為何沿途見人就殺?其實原因並不複雜
    而經過聲吶和衛星探測,秦始皇的驪山陵幾乎將整個驪山中部全部挖空,而且考古隊還發現驪山附近的土壤水銀含量嚴重超標,再結合《史記》中有關秦始皇陵的傳說記載,自然是無人敢挖驪山陵,所以稱之為「不敢挖」。
  • 成吉思汗的陵墓真的被盜了嗎?考古學家竟遭到了詛咒!
    有記載說成吉思汗在1227年盛夏,攻打西夏時死於六盤上附近,而按照蒙古族的習俗,人去世三天內就應該處理掉,為的是怕身體腐爛靈魂上不了天堂,因此成吉思汗去世後就地安葬的可能性很大,其遺體存放在一個獨木棺裡,所謂獨木棺是截取大樹的一段,將中間掏空放入靈體,獨木棺下葬後墓土回填,然後在萬馬踏平,這裡真的是成吉思汗的所在嗎?
  • 成吉思汗陵為何至今找不到,一切要從那道神秘的符咒說起
    一提到蒙古,自然會想到一位歷史名人: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的孛兒只斤·鐵木真。成吉思汗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1227年在徵伐西夏國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的時候去世。1265年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追尊成吉思汗諡號為聖武皇帝。1271年忽必烈將國號「大蒙古國」改為「大元」。
  • 成吉思汗陵旅遊開發區稅務局全方位輔導盡享減稅降費紅利
    隨著減稅降費政策的陸續出臺落實,國家稅務總局成吉思汗陵旅遊開發區稅務局依託「管戶清晰」這一優勢,因地制宜,採取「一對一」精準輔導,幫助納稅人掃除盲點、吃透政策,最大範圍減輕納稅人負擔、最大限度拉近徵納距離、最大程度回應納稅人辦稅需求,全方位輔導納稅人盡享減稅降費紅利。
  • 成吉思汗這人到底是算蒙古國的!還是我們中國的?
    成吉思汗這人到底是算蒙古國的!還是我們中國的?,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這種爭議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古代各個國家的領土劃分與現在不同。成吉思汗一生,建立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大帝國,成吉思汗的時候,蒙古國已經佔領了包括今天的外蒙古、西伯利亞、中亞、中國長城以北等大片地域。
  • 成吉思汗之死有哪些傳說?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
    成吉思汗陵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至於屍身葬於何處,這至今都還是一個未解的謎團。成吉思汗給後世留下的諸多謎團,吊足了無數人的胃口。其中,最具魅力的歷史懸念都是與死有關:一是怎麼死的?二是死了葬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