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王本名是高長恭,魏朝之臣高歡的後代。父親高澄死後,公元550年高洋建立了北齊。
北齊高氏的王室之人,雖然絕大都殘忍殘暴,但是都很美麗俊氣,才勇雙全。高長恭卻不同,他仁慈、寬厚、絲毫沒有一點殘暴罪惡的痕跡。高長恭雖然也是武功高強,但是高長恭長得太柔美了,不認識他的人都會以為他是美女。如此陰柔的面龐,當然不能震懾敵人了。所以後來為了打戰的時候,震懾敵軍,專門打造了一個面目猙獰的面具。然後每次打戰時候,高長恭總是戴著面具。
高長恭長相很俊美,但是戰鬥勇猛,屢獲戰功。他對部下十分體貼,和戰士能同甘共苦,只要朝廷有賞賜都會分給戰士們。上陣殺敵的時候都會衝在前面,所以高長恭很受士兵們的崇拜。
也有人嫉妒高長恭,並且捏造高長恭的罪狀舉報。高長恭並沒有生氣,舉報的人卻被高長恭在外面的威名所震懾,害怕高長恭會報復自己。最後舉報的人被抓到了蘭陵王的帳下,看到他顫顫索索的跪倒在地,蘭陵王也只是簡單的懲罰了他,並沒有深究。
那時南北朝的北齊是一個混亂的國家,朝廷的大臣們一邊享受著自己的榮華富貴,一邊注意著自己的言行,因為不知道哪天自己說錯話就被皇帝殺了,那時候好幾代的皇帝都殘忍暴躁,視人命如草。生在當時的百姓人民都很不幸,更何況生在這王室皇族的人,每天與皇上日進日出,王室之間彼此的血腥爭鬥更是比比皆是。高長恭出生在北齊的皇室中,雖然每天不用為生計發愁,衣食無憂,但是雖為高家皇族中人,但地位卻很卑微。而兄弟家人彼此的明爭和暗鬥,卻讓立志做出一番事業的高長恭失望和無可奈何。
公元564年,北周十萬大軍圍攻洛陽,武成帝也就是高湛讓蘭陵王趕去增援。高長恭帶著500騎士兵,強行衝破了北周大軍的包圍,來到被圍困的金墉城下。城中的士兵和百姓不知道來的是誰,也不敢打開城門。蘭陵王脫下面具露出真容,城中一片歡呼,軍心振奮的城中士兵打開了城門,和城外的士兵裡應外合,解除了金墉城的危機。北周大軍潰敗,四處逃竄。蘭陵王也取得了邙山大捷。蘭陵王解了金鏞城之圍,後來皇帝賜下了20個美女,蘭陵王見狀無法推辭,最後只好選了一個,剩下的都退了回去。
高長恭的名望和戰功越來越高,北齊皇帝對高長恭忌憚越來越強。蘭陵王的一次無意的口誤直接引起了皇帝的殺機。邙山大捷後,皇帝對高長恭說:"你這樣深入敵軍,萬一失敗了出了事,豈不是讓我後悔至極嗎"。高長恭被皇帝的關心感動,也就沒有多想就直接回答:"為了家事,應當如此。"皇帝聽了就有了殺高長恭的想法,把國事當成自己的家事,這是要謀反啊,於是對高長恭開始了猜疑。
高長恭也意識這個問題,開始小心謹慎。故意犯法,希望有個汙點能讓皇帝對自己少點猜疑。後來高長恭的部下相願提醒他這樣做反而會給皇帝把柄,可以直接定罪。高長恭立刻跪求相願告訴自己安身之法。於是相願建議高長恭稱病告退,不再插手朝廷的事情。但是在那個亂世,戰爭時常發生,高長恭每次都會被皇帝派到前線作戰殺敵。高長恭也很絕望,盼著自己可以得病脫身,卻無法脫離朝廷之事。
即使高長恭多麼謹慎小心,蘭陵王還是被皇帝賞了一杯毒酒,王妃想讓他向皇上求求情,但是高長恭知道皇上殺他之心強烈,求情也沒有用,於是喝下了毒酒,終年32歲。在那個混亂的時代,英雄的結局都註定了悲劇,高長恭的才情抱負,也掩埋在歷史中。